馬來西亞紀行之檳榔嶼的舊關仔角鐘樓

​2019年8月,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


馬來西亞紀行之檳榔嶼的舊關仔角鐘樓

舊關仔角鐘樓是檳城喬治市的標誌性建築。鐘樓並不高大,因是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週年修建,故高度是60英尺。

我到的時候,這座已有120多年的老鐘樓正在被重新粉刷。和我們修舊如舊的邏輯不同,這兒總喜歡將老建築刷得雪白簇新,讓人看不準年代。

這座鐘樓頗值得玩味的。塔身是歐式的,塔頂卻是伊斯蘭風格,也就是北非摩爾式。鐘樓的捐助者既不是英國人,也不是馬來人(所有的馬來人都是穆斯林),而是位華人富商。我當時就覺得這鐘樓有點兒歪,後來查資料,是二戰時期被日本人轟的。一座鐘樓,疊合混雜著很多東西。

我們接著《影像記憶·檳榔嶼的教區博物館》聊馬來西亞的殖民史。前文說到,兩百多年前,英國人獲得了檳城和新加坡兩個島嶼。之後,英國人剿滅了數百年來橫行於馬六甲的海盜,建立了穩定的商業環境,大批引入中國勞工,將馬來半島這個半封建半奴隸制的落後地區帶入了工業革命時代。與我們想象的不同,英國人一直堅持不干涉馬來土邦的內政。

反而是海峽商人們極力邀請、遊說英國政府對當地進行殖民統治。為何?因為經濟繁榮帶來無窮爭鬥,傳統體制已經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

殖民依靠的是堅船利炮,霸權主義。然而,殖民統治真的像我們課本里描述的那樣是對被殖民地百姓的剝削壓迫?殖民,給馬來半島老百姓帶來的是什麼?沒有英殖民,有沒有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有沒有印度?

同樣對於我們,1840年喪權辱國,喪的是老百姓的權還是清政府的權,辱的是中華民族還是大清國?難道我們真的願意在民不聊生的清末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沒有南京條約,辛亥革命何時能夠到來?不受侵略,腐朽沒落到了極致的清政府會自我改善麼?

以上的思考是不是離經叛道?

殖民,是歷史的必然。殖民主義,既是破壞性的也是建設性的,“西方國家在其殖民侵略的過程中,也為落後的殖民地帶來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力,為殖民地的社會發展開闢了一條新道路。”——《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卡爾·馬克思,1853.7.22,。

前段時間讀《印度史》,印象最深的是這段。

1840年的鴉片戰爭,破壞了舊中國,卻孕育了新中國。對於殖民侵略,我們既不必去刻骨仇恨,更不需要感謝,那只是歷史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