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袁州對轎封迎娶習俗是怎麼樣?

在宜春城南的一些地方,尤其是明月山一帶,至今還流傳著“對轎封”這一奇特的迎娶習俗,那可真是難煞新娘的一種習俗啊!

所謂對轎封,就是新郎官委派花轎前往新娘家迎娶時,暗地裡寫好幾個對子的上聯,交給轎伕的領班,迎娶時,轎伕的領班拿出已寫好的上聯,當眾唱唸出來,讓等著上轎的新娘對出下聯。目的是測試新娘的文才和思維反應能力,增加婚禮喜慶熱鬧的氣氛。

據考證,對轎封這一婚俗起源於清朝的道光年間。

道光13年間,明月山腳下的胡家村有個喜歡讀書的後生,名叫胡桂生。桂生家境貧寒,食不裹腹,根本就唸不起書。所幸的是,桂生有個教私塾的遠房叔叔。叔叔從書館回家後的閒暇之時,教桂生識幾個字。桂生天性聰穎且又肯鑽研,幾年下來,他也能斷文識字,鄉里鄉親要寫個帖子、修封書信都來找他。

離胡家村五里之遠有個李家村,村裡有個李員外。李員外膝下無子,只有一女,名喚春娥。春娥年方十九,雖無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容貌,卻也生得亭亭玉立,楚楚動人,更兼素喜詩文,精通文墨,李員外視女兒為掌上明珠。

李家有淑女,媒婆跑細了腿。一些媒婆見春娥長大,個個前來說媒。可任媒婆那三寸不爛之舌如何攪動,春娥就是不點頭。

一日,春娥隨一侍女一同到集鎮上趕墟。當她走到一間中藥鋪的門前時,猛地被藥鋪裡走出來的一個後生撞了一個滿懷!春娥頓時滿臉飛紅,跟在一旁的侍女倒是發了話:“你這個人眼睛長到頭頂上了,怎麼隨便撞人?”

那後生正是胡桂生。桂生的母親這幾日身感不適,桂生是個孝子,趕忙來墟上抓藥,由於急著回家,未留神,一頭撞上了一位小姐,沒想到小姐沒吭聲,丫環倒神氣起來。桂生只得賠禮道歉,忙說:“失禮失禮,還望小姐莫怪才好。”

春娥一見桂生斯文,說話也有三分雅氣,心裡登時一動。

“莫怪?輕巧?!”侍女快言快語,說話不饒人。“要我家小姐莫怪可以,但你得對我們小姐一個對子,對好了,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沒對好嘛,告你到官府,問你個輕狂之罪。”

春娥對桂生本有三分好感,心裡頭也確實產生了想試探一下桂生才學淺深的念頭,只是不便貿然行事。聽丫環這麼一說,正中下懷,她嗔怪地乜了丫環一眼後,輕啟紅唇說了個上聯:“大將軍騎海馬身披穿山甲。”

桂生一聽,知是小姐以藥說藥,上聯用了“大將軍”、“海馬”、“穿山甲”三味中藥。桂生知曉,要對好下聯的話,也必須如法炮製,才能承上啟下。可該怎麼辦呢?恰此時,見一青年用手推車推了妻子來趕墟,於是機靈一動,略一思索,便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下聯:

“紅娘子坐車前頭戴金銀花。”

桂生的下聯中也用了三味中藥:紅娘子、車前、金銀花,且對仗工整,珠聯璧合,天衣無縫。

春娥一聽,心中又是一喜,隨口又道來:“有藥皆妙。”

桂生答道:“無丹不靈”。

春娥心中大喜,信口又道來:“一陣乳香知母到”。聯中又用了“乳香”、“知母”兩味藥。可上聯一出口,春娥便頓生悔意,我怎麼出了個妄自尊大、沾小便宜的上聯呢?

桂生倒還沒想到這一層,他想了想就答了下聯:“半窗桂子防風來。”聯中也用了“桂子”、“防風”兩味藥,可話一出口,心中叫苦不迭,上這小姐的當了,照這聯一琢磨,那豈不是她為母我為子?

就在那一瞬間,兩人的臉如紅潮,分手而去。

春娥雖對自己出聯不恭有些悔意,但為找到這麼一個相貌英俊、文思敏捷的年輕人而更多的是幸福與高興。當她得知那後生是胡家村人時,便顧不得羞澀,悄悄地把心事告訴了母親,請母親作主,請媒人前去胡家村提親。春娥的母親又婉轉地把事情告訴了夫君李員外。李員外原本就是個開通之人,能讓女兒今生過得幸福、開心,他何樂而不為?於是便請了媒人前去作媒。

自那天分手之後,桂生的心裡頭也一直在思念那位漂亮、聰明、有文才的小姐。嘆道:假如能娶得這麼一位小姐為妻,白日男耕女織,夜晚誦書對聯,豈不幸福、快樂如神仙?不,這是不可能的,桂生又自我否認了。人家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能看上我這麼個窮苦種田人?快別自作多情了吧。桂生心裡還有一點“疙瘩“,就是那小姐似乎太狂了一點,素昧平生,開口才說幾句就妄自尊大,好不知羞也。他想,日後假如還有機會的話,定要“回敬”一番。

可萬萬想不到,喜從天降!數日後,李員外遣來的媒人登了胡桂生的家門,女方正是那位在墟上出聯的小姐。桂生的爹媽心裡老大的不踏實,一個大戶人家的千金能看上我們種田的窮小子,莫不是來尋開心吧?桂生則滿心歡喜,對爹孃說:“我要娶的是小姐,又不是娶她的家產,您二老就不用擔心了。”

親事很快就定下來了,報了生庚八字,算命先生一掐指頭:天生一對,地造一雙。李員外一家自然高興,擇了女兒春娥出嫁的吉期。

吉期說到就到,這日,桂生家請了喜樂班子和花轎前往李府迎親。出門時,桂生塞了幾張寫了字的紙片給轎伕領班,說:“我這裡有幾聯,拜託你當眾讀上聯,請小姐對下聯,若跟我所寫的下聯相差無幾,你們即可將小姐迎接歸來,若小姐對不上來,你們就到那多等上幾個時辰不妨。”

轎伕領班姓易,原本是個喜愛熱鬧的人,聽新郎官這麼一說,心裡更高興,心想,這回有好戲看。於是滿口答應下來,領著喜樂班子和轎子,一路往李員外家而去。

李員外家張燈結綵,賓客眾多,喜爆鳴響,好不熱鬧,當李員外盛情款待好迎娶新娘的隊伍後,司儀就喊:“發送新娘……”

“且慢!”正在這時,易領班說話了:“新郎官有聯在此,須得小姐對好了方可發嫁。”李員外頓時就愣住了,心想,我都活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從來沒有見過對對子發送新娘的事呢?若答應下來,又怕春娥犯難;若不答應呢,又恐鄉黨嘲笑小姐胸無文墨,員外趕緊來到小姐的繡房,把這事告訴給了春娥。

春娥是何等聰明之人,她完全清楚這是桂生就上回墟日的最後一聯耿耿於懷呀。春娥想,古有蘇小妹洞房花燭之夜三難新郎秦少游一段佳話,今胡桂生又要演繹一個三難新娘李春娥的佳話,我理當應允。於是,發下話來:“請報上聯。”

這時,李員外家的門裡門外站滿了看熱鬧的人,幾乎堵塞了半條村街。

易領班聽繡樓裡小姐傳下話來叫報上聯,心想,好戲開始了,忙吩咐身邊人,若小姐對出下聯的話,即放鞭炮五千響!吩咐已畢,便從兜中掏出新郎給的紙條,朗聲朗氣地讀出了上聯: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乾坤配合”。

李員外見女兒春娥敢應對,於是心中也不膽怯,便叫司儀筆錄下上聯,由丫環速速送入春娥房中。春娥讀了上聯,心想,此聯雖有四分俗氣,卻還有六分喜氣。想畢,遂提筆在香箋上寫了下聯。

丫環用錦盒裝了下聯,速送於司儀。司儀取了香箋,當眾高聲念來:

“鸞六聲鳳六聲六六三十六聲聲鸞鳳和鳴”。

易領班聽了下聯,垂頭一看,竟和新郎官事先寫下的下聯隻字不差,不禁喝了一聲彩:“好!快,點鞭炮!”

乒乒乓乓的鞭爆聲和眾人的喝彩聲一齊響起,熱鬧非凡。

鞭炮聲剛止,易領班又唸了一個上聯:

“窮家薄業度日難抽身退步還來得及。”

上聯傳至繡樓,春娥一看,知是郎君的一番苦心,心想,事已至今日,難道郎君還不明白我的心麼?她沉吟少許,揮筆寫了下聯:

“雙手十指勤為貴百年恩愛亦不為少。”

下聯一經傳出,門外又是一陣震天的鞭炮聲和喝彩聲。

少頃,第三聯又傳了進來,春娥展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膏可吃藥可吃膏藥不可吃。”

春娥明白,這是桂生上回對聯所受之氣至今尚未消盡,不禁自言自語道:“呆子啊呆子,今日是你我夫妻百年合好的大喜之日,你為何出這麼一道藥字聯,這多掃興?事情已過多日,你還念念不忘舊事。男子漢大丈夫,小家子脾氣不改豈能頂天立地?”春娥少加思索,揮筆將下聯一揮而就。

司儀接了小姐傳來的下聯,展開就讀:

“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

易領班本來識字不多,對楹聯純屬外行,可一聽司儀唸的下聯,覺得非常好,他看都沒看帶來的下聯,脫口而出:“好!妙!高!快,點一萬響鞭炮!”

春娥姑娘文思敏捷,優雅風趣傾倒了看熱鬧的鄉鄰鄉親,眾人齊聲喝彩,四下裡鞭炮聲不絕於耳。人們說,這方圓幾百裡,上下幾百年,從來沒有看見這麼熱鬧的喜事場面。

易領班率一班喜樂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地迎走了春娥姑娘。春娥姑娘與桂生結婚後,夫妻倆恩愛無比,小日子過得挺滋潤。

自打這個時候開始,宜春城南一帶的村民迎娶新娘時都要對對聯,冠之以名“對轎封”。所出的對子一般都是些男婚女嫁的喜慶對,如:

(1)花轎登門迎淑女

佳人乘龍配才郎

(2)千年蓮花開並蒂

百世姻緣結同心

(3)半夜二更天,子女合好

八月中秋節,日月同明

(4)一頂彩花轎來某府迎淑女

兩朵紫金花往某府配佳郎

等等,氣氛非常熱烈。因此,在這一帶的百姓當中,較為重視子女(特別是女兒)的文化學習,倘女孩學習不用功,父母則會說:“如今不用功,出嫁的時候看你怎樣走出孃家門?”

現在的宜春城南一帶,很少再見到“對轎封”這種熱鬧場面,取而代之的是轎車接新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