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酒報》與“大家”情緣

首席記者 劉保建 華夏酒報

今天

《華夏酒報》與“大家”情緣 | 酒報30

2019年10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一時之間,兩位作家為全球媒體爭相報道。

7年前,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我國作家莫言成為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彼時,《華夏酒報》編輯部即想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1989年曾在《華夏酒報》上發表過《酒與文化之類》一文,趣談酒文化。

一晃30年過去,《華夏酒報》也迎來創刊30週年。聯想到30年前在《華夏酒報》上發表文章的莫言,我們發現這張報紙,與很多文化名人和經濟大家產生過聯繫。借《華夏酒報》創刊30週年的節點,我們不妨回顧一下。

《華夏酒報》與“大家”情緣 | 酒報30

讀一個“懂酒”的莫言

1989年,《華夏酒報》創刊伊始,不但得到了《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匯報》、《新華日報》等國家級報紙的及時傳播,也得到一大批文化名人的題詞。

新華通訊社原社長、當代著名新聞記者穆青特意為祝賀《華夏酒報》創刊題詞:“交流信息,傳播文明”;原全國人大常委、輕工業部部長楊波題詞道:“堅持為人民服務方向,弘揚實事求是文風”;原國家計委副主任馬儀題詞:“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中,釀酒事業應早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祝華夏酒報創刊”;原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濟夫、原輕工業部副部長肖永定等也都為《華夏酒報》創刊題詞。

也是在這一年,在6月28日《華夏酒報》試刊號第四版上刊登了一篇作家的稿子。當時還是軍旅作家的莫言,通過在山東省煙臺市龍口掛職的作家張煒牽線搭橋,給《華夏酒報》寄來了一篇《酒與文化之類》的稿子。要知道,當年的莫言正聲名鵲起,前一年由他的小說改編的《紅高粱》電影,讓張藝謀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一舉將中國電影推向世界級的高度。

在這篇文章裡,莫言盡顯“好玩”的一面。他說酒的學問大得無邊無涯,他能侃幾句,但他那篇《高粱酒》的小說寫“我爺爺”在酒簍裡撒尿成好酒,是他“一個莊嚴的玩笑”。他還用胃出血的經歷表明,真正的好酒都有共同的特點:平和、香醇、濃郁、飲後回甘、不辣嗓子、不嗆鼻子、喝後不頭痛。最後,他說:“中國是地球上最大的酒國,酒與文化,酒文化,酒就是文化。如果沒有酒,人類還能活下去不?”

在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之際,應廣大讀者要求,《華夏酒報》再次刊發該文,希望讀者能夠從中讀出一個“不為人知”的懂酒的莫言。

《華夏酒報》與“大家”情緣 | 酒報30

在這裡,聽懂酒業經濟

進入新千年以來,白酒行業進入十年黃金髮展期。2012年,白酒行業繼續高歌猛進,一片繁榮。但不為大多數人所覺察的是,行業危機已露出苗頭。

在當年的全國春糖會上,《華夏酒報》主辦的“2012華夏論壇”在成都拉開大幕,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應邀論道白酒。會上,郎鹹平作了題為《中國宏觀經濟情勢與酒業》的主題演講,和與會的數百名白酒行業客商一起討論宏觀經濟下酒業如何發展。這在春季糖酒會上引起巨大反響,被稱之為“郎旋風”。

在酒類產業即將劇變的前夜,經濟學家先覺般的警示,只有少數人聽了進去。郎鹹平指出,白酒行業在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週期後,將陸續暴露出種種問題,比如產能過剩導致企業負擔加劇,業外資金大量進入將導致“渠道”堵塞,而價格持續高攀的後果將使市場消費活力下降,白酒市場萎縮。

到了年底,白酒行業在“塑化劑危機”、限制“三公消費”和“中央軍委禁酒令”等多重事件的影響下調轉走向,接下來的一年裡,郎鹹平的“預言”一一應驗。

隨著行業進入調整期,“文化復興”成為焦點。有鑑於此,《華夏酒報》邀請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開展了一場場“文化之旅”。2013年,他受邀成為第一季尋找“中國文化名酒復興之光”大型互動採訪活動的文化大使,先後走進河南杜康、山東景芝、安徽迎駕、新疆第一窖、湖北黃山頭等文化名酒企業,帶來別開生面的演講,用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廣博的洞察,為白酒點出文化精髓所在。一些原本並未發現的文化基因被髮掘出來,酒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也落到實處,為這些文化名酒企業的復興理清了方向,也為白酒行業的文化建設樹立了樣本。

2013年,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在當年的第88屆糖酒會——2013年中國糖酒食品業年度峰會上,《華夏酒報》邀請著名財經專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參加,並作為主講人發言。作為宏觀經濟與政策的研究者,賈康的見解為行業人士分析判斷2013年經濟走勢提供了參考。

2019年時值新中國成立70週年,9月8日,中國千商大會·嶽塘酒業峰會在偉人故里湘潭舉辦。此行,《華夏酒報》邀請了中國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人之一、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開國大典主講人、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週末開講》主講人江英,在峰會上作了主題演講,以紅色精神為核心,重新詮釋了中國名酒時代新的發展趨勢。

回顧《華夏酒報》30年曆程,我們還與更多的文化名人、經濟大家產生過一系列的“交集”。比如著名作家賈平凹、張煒,經濟學家樊綱、李義平,學者于丹,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百家講壇主講人紀連海,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等,他們以文化名人的開闊視角,作用於行業視野的開拓;以經濟大家的宏觀洞察,為行業發展指點迷津。

這正是《華夏酒報》30年一直努力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