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其實我也不知道什麼叫感動,

只是心裡一直翻騰著,

有一點想哭,很難受,又很開心。

麥兜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拆房:李丹陽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導:林雅楠 總指導:趙勁松


建築界有一個永恆的吵架話題:

建築師應該先理解甲方還是甲方應該先理解建築師?

這事兒要是矯情起來,

車軲轆話能繞地球兩週。

甲方說,你不先了解我的需求怎麼做設計?

建築師說,你不先了解我的風格幹嘛找我來做設計?

So,這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

死循環,

無解。

有人說了,大家互相理解一下不就好了嘛~

互相理解當然沒問題,

可問題是,

大家總是互相

"瞎"理解。

甲方瞎理解建築的經典案例太多了,兩隻手加腳都數不過來。這也是廣大建築師茶餘飯後居家旅行的主要社交話題。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然而穿高仿的不用笑話穿山寨的。

建築師瞎理解甲方的事兒也不少,只不過一般情況下都會被甲方乾淨利落的pass掉,少了後面互相傷害的情節而顯得槽點不足。

比如下面這個項目:

荷蘭伊頓—路爾(Etten-Leur)的'NieuweNobelaer'文化中心設計競賽。

基地處於一條比較重要的路Parklaan 南側,西邊是佔地廣闊的伊頓—路爾購物中心,北邊和東邊都有公園廣場以及綠地。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文化中心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劇場、藝術教室、音樂教室、圖書館,附帶有餐飲、休閒等功能。然後最好能和購物中心呼應一下。

聽到最後一句,建築師突然就來精神了——

對!

就是要和這個老購物中心呼應!

保持城市已有肌理,延續城市文化脈絡!

所以,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這個購物中心:一個規模巨大的街巷式商業街區,傳統建築尺度下混雜有現代建築風格。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那麼,目標就很明確了:

我們就是要仿照它,

做一個在空間尺度、視覺、體驗上保持一致的"街區"式文化建築。

街區式商業,說白了是一個規劃問題。

因而新建築中也可以將各個功能體塊看作圍合街巷的"建築",設計思路就又從平面功能出發變成了從體積規劃入手。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很幸運,這次項目的場地夠大,我們可以不考慮功能體塊的尺度問題,而統統平鋪搞定!

對於建築來說,如果可以只蓋一層,那很多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STEP1.確定建築的功能佈局

作為一個具有多功能的文化建築,以公共空間連接其它功能的佈局基本是萬能的。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通過分析老購物中心可知,它的行為模式是內外多路徑漫遊式體驗路線。可看作分散的"功能塊+走廊"。因此新建築中的各個功能區也是聚合在一起而形成街巷。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但此時的新建築是由相對獨立的幾個體塊組成,流線單一。

STEP2.增加新建築"街巷"的活躍度

確定了建築基本的"街巷式"功能佈局之後,接下來要考慮增加其內部空間對外的吸引力。

商業街區的櫥窗是活躍街巷的核心。類比這種方法,我們在功能房間外也加入一個過渡空間作為"櫥窗",以這個空間中出現的活動作為"商品"吸引外界行人的好奇心。以此增加內外空間的連通程度。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在朝向主人流方向的藝術教育區和音樂教育區外增加過渡空間,形成層層遞進的視線互通關係,也增加了內部自由活動空間的面積。

無論什麼時候,孩子的錢總是最好賺的。

這一點,中外通用。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同時這樣的空間也讓的內部"街巷"增多。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根據功能用房空間屬性調整內部結構,由此建築的平面佈局基本已經確定。而在外觀上得到的是一堆高度不同的方盒子。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但這樣一堆盒子在體量上比旁邊的商業街區依然大了太多,對城市原有肌理的打擊是破壞性的。

STEP3.融入城市肌理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

又要保持建築的整體性又要打碎整體以符合街區尺度。

這聽起來很矛盾,但其實不難實現。

大屋頂不能用,就換成連續的小屋頂。

方法就是——

起翹。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通過各個體塊屋頂的局部起翹使它們匯聚在角部一點或者局部連接,讓整個建築的屋頂在視覺上產生連續,又保證了各個體塊的獨立性。

雖然屋頂是"化整為零",

但建築卻"化零為整"。

敲黑板,這個建築雖然不能打,但這個手法還是管用的。拿小本本記好。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首先,對主要功能區的對外四角起翹,作為各個區塊的標誌,同時增加內部採光。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其次通過對體塊交界處屋頂局部起翹相互錯位並且角部交接。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最後得到各個體塊的屋面都是似連非連的形式。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這樣做也讓室內空間效果增加了幾個層次。

一層層高尺度上,屋頂的變形可在人體感受尺度將內部空間又細分為幾個小空間,豐富其空間層次。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而超過一層層高的尺度,屋頂的起翹變形對人的影響沒那麼大,影響空間感受的因素轉化為內部光線的改變。

由於屋頂一側(或兩側)起翹開天窗改變了內部空間的受光部分,打破了原有的均衡空間,根據受光量分為多個氛圍不同的小空間。配合上屋頂形態的連續變化,將空間效果進一步變複雜。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最後,再在屋頂上加上綠化,延續東邊的公園肌理,完成整個建築。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這是NL Architects 事務所遞交的

'Nieuwe Nobelaer'文化中心

競賽方案。

完美延續了原有城區肌理與公園脈絡。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但結果你已經知道了:

沒有出戏,直接出局。

中標方案很簡單,

就是一個正常的公共建築尺度的文化中心。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早告訴你不要瞎理解甲方嘛~

人家好不容易在市中心蓋一個文化中心,要的就是"文化地標",誰讓你閒著沒事兒玩隱身?而且人家的購物中心佔地面積比你大多了,早就坐穩了"商業地標"的椅子,讓你來就是來各領風騷的,誰讓你來拜碼頭認大哥的?

NL的方案手法沒問題,細節處理也到位,"延續街區肌理""復興城市文脈"這種詞兒整的也挺高大上,可以說情懷爆棚,逼格滿分。

但結果卻是隻感動了自己,

沒有感動想要一個標誌建築的甲方。

很多方案,不過是在自己感動自己

情懷這種東西賣的出去叫鑽石,賣不出去就是玻璃渣。

人就是很奇怪的動物,

不喜歡別人騙自己,卻喜歡自己騙自己。

但吹牛吹到感動自己只是夢想;

吹牛吹到感動別人,

才是合同。

非標準建築工作室著作權所有

本文圖[1][2][3]來自於https://www.google.com/maps

圖[4][5][6][7][8][9][10]來自於http://www.nlarchitects.nl/slideshow/328/

圖[11]來自於https://www.nieuwenobelaer.nl/

其餘分析圖動圖為作者自繪,轉載請註明


非標準建築工作室

id:non-standardstudi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