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

老北京民間關於老城門的順口溜兒。

隨著時光流逝、歷史變遷,

北京的城門只剩下了一對半了,

一是正陽門的城樓和箭樓,

半是德勝門箭樓。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然而消失的不僅僅只有這些城門樓,

那些白塔、城牆、城樓、構成的天際線,

還有不少老建築,也早已被高樓大廈取代,

我們感嘆今生今世沒有眼福啊。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這期小編就和大夥兒聊聊那些消失的老建築,看看老照片,聽聽老故事,一起緬懷觀賞一下滄桑華美的老建築。

法藏寺塔

法藏寺又稱彌陀寺,始建於金大定年間,明朝景泰年間重修,改名為法藏寺。寺裡有個佛塔,塔內中空,可以攀登,樓閣式塔,一共有七層,各層都有明窗,每個窗戶上面都供著個佛像,整個塔有58尊。

相傳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都有不少人來登塔遠眺,俗稱“九九登高”。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1967年,由於修建京沈鐵路,法藏寺曾被拆除過,但是那座古老的佛塔還健在。到了1971年,由於年頭太久了,古塔岌岌可危,滿是裂痕,最終還是難逃拆除的命運。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天橋清真寺

北京老城區內的清真寺很多都是建於明代,由於民國時期動盪不安的時局,就沒有再新建任何清真寺。天橋清真寺其中著名的一個。舊址早已被拆除,卒於約1960年-1970年。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上圖為1948年一位美國記者拍照的天橋清真寺。

現在的天橋清真寺經過了兩次的升級。一次是在1986年,這裡改建為伊斯蘭教經學院。校舍總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由教學樓、禮拜殿(可供150人同時禮拜)、沐浴室、宿舍、餐廳、圖書館(藏書5000餘冊)、會議室等組成,重建後整體外觀中國風與伊斯蘭風相結合。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第二次,在1994年11月15日,北京市伊斯蘭教經學院工程竣工並恢復招生教學。現在這個教經學院在天橋福長街五條附近。

北上門

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遊客來故宮遊玩,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景山前街南側,曾經還有個“北上門”呢?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北上門是明朝時紫禁城外的禁門之一,在北京中軸線上,是距離紫禁城最近的一座古建築了。清朝時逐漸改變成為了景山萬歲門(清朝稱景山門)南面的景山外門。

最奇怪的是,“北上門”是面朝南往北開的,即朝向與方位相反——北門南向!關於這個問題,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感興趣的話,不妨看看下面的圖片。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了。1931年,為了拓寬道路,設立了景山前街,北上門就變成了“故宮博物院外門”。1956年,在拓寬景山前街時被拆除。

中華門

中華門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稱為大明門,清朝的時候叫“大清門”。因為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以南為尊,也是在北京的中軸線上。所以享有“國門”的地位。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由於它是皇城與市井的分界,中華門建築風格莊嚴厚重,連牌匾都是用青金石刻字,而且具有很高的規制。大清朝滅亡以後,1912年正式得名“中華門”。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1954年,為擴建天安門廣場,中華門被拆除。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就在中華門的原址上修建了現在的毛主席紀念堂。現在的故宮博物院裡有一箇中華門的模型,大家可以來看看。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大高玄殿習禮亭及牌坊

大高玄殿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是明清兩代皇家的御用道觀。在它的門前有一組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牌樓,三座牌樓所圍之內還建有東、西兩座“習禮亭”。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大高玄殿,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位於北海之東、景山之西,是明清兩代沿用了370年的皇家御用道觀。在它的門前有一組品字型排開的牌樓,東、西還各有兩座習禮亭。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除牌坊、習禮亭等在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外,其餘建築均保存至今。南牌樓的“乾元資始石匾”曾經流落到了月壇公園。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2004年南牌樓在原址重建,那塊石匾也終於歸其原位。另外“弘佑天民”牌坊在西郊中央黨校的庭院中重新樹立。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天橋

天橋,準確點兒說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繁榮的平民市場,歷經滄桑而經久不衰的天橋文化,“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一個是橋本身,當時原有漢白玉石橋一座,三梁四欄。橋下為由西向東的小河龍鬚溝,供天子到天壇、先農壇祭祀時使用的。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早在光緒三十二年,這座橋就因為身高的問題,改成了一座低矮的石板橋。反覆改建了幾次,到了1934年全部拆除,橋址不復存在,但是天橋作為一個地名一直保留了下來。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2013年年底天橋重新修建完成,闊別80多年,告別了“天橋沒有橋”的狀態。可是,假古董真不了,您看現在這座小橋是不是有點兒搞笑。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觀音院過街樓

在宣武區官菜園上街和自新路之間,有一條衚衕叫“儒福裡”。儒福裡裡有一座寺廟叫“觀音院”,觀音院被儒福裡分隔成了東西兩個院,在兩院連接的地方,原來有一座老北京城區裡唯一的一座過街樓,觀音院過街樓。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過街樓南面有“覺岸”2字,北面有“金繩”2字,有“過街”到“覺岸”再生之意。抗日戰爭時期,愛國記者邵飄萍還曾在寺裡辦報。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經過歲月的變遷,觀音寺飽受滄桑。1952年,觀音寺的西院創辦了自新路小學,東院興建了北京建築工人醫院。1976年唐山地震時,過街樓房頂受損。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1999年因新建菜市口大街,儒福裡被納入大街之中,過街樓被拆除。連儒福裡這個名字也從地圖上消失了。

慶壽寺雙塔

在北京西長安街的一張街景老照片中,可以看見右側雙塔玲瓏,相挽而立。那就是慶壽寺雙塔。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曾經寺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鐺鐺車”沿著清晰的軌道,從遠處緩緩駛來。這樣的景色我們今天再也無法看到了。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慶壽寺雙塔始建於金代初期,原址在北京西城區西長安街28號,如今的位置搬到了電報大樓前。擴建西長安街時,慶壽寺雙塔被拆除。

萬佛樓

在北海公園小西天南邊,有一通華麗的高大石碑,這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萬佛樓瞻禮》詩碑。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很久很久以前,這有座萬佛樓,是乾隆皇帝為祝福母親80大壽而建的。一座3層的高大殿堂,底層有金佛4956尊,蓋得極其講究。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與其他老建築一樣,萬佛樓也同樣歷盡劫難。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這裡一度淪為日軍司令部,不僅寺裡的金佛被搶奪一空,整個萬佛寺都被糟蹋的面目全非。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1965年因為破舊不堪,加上財力有限,被拆除了。據說它殘留下來的珍貴石料,在1970年被用於天安門的第二期翻修工程。

普寧回回營

普寧回回營,建於清朝乾隆時期,在皇城南城牆外,就是現在長安街新華門的正對面位置。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這裡與其他被漢化同化的回回營不同,是供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有功的維吾爾族人居住的,民間又稱紅帽子回回。建築也比較特殊,坐南朝北,不同於普通清真寺的坐西朝東。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1915年,袁世凱政府在與清真寺教長協商遷寺之事遭到拒絕之後,凱惱羞成怒,以開闢新路為名,派了數百人,悍然下令強拆。2010年殘存的清真寺遺址也被拆除了。

會同四譯館(華嚴庵)

會同四譯館(華嚴庵),位於原宣武區南橫東街,是清代時候的國賓館。由於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慶五年(1800年),外交頻繁,所有這裡接待過不少來京的外國使節。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2008年2月,這裡連同米市衚衕的潘祖蔭祠(關帝廟)相繼以拆遷的名義被拆除了。

黑寺

《日下舊聞考》記載:前黑寺本名慈度寺,黑寺是其俗稱,以其覆以青瓦故有是稱。

在德勝門外,除了黃寺,還有個黑寺,叫黑寺因為覆蓋青瓦得名,原名慈度寺,建於清朝初年,歷史上有打鬼(跳布扎)、歷科武會試、雕塑精品這“三絕”聞名遐邇。

民國年間,由於軍閥混戰,黑市毀於一場大火,據2006年底才圓寂的老僧人講,當年黑寺的大火整整燃燒了半年。“三絕”也從此消失了。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解放後成了馬甸回民小學,後來改稱海淀區民族小學。現在,坐北朝南還能看得出來。

東直門鐵塔

巴黎鐵塔舉世聞名,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在東直門有個鐵塔寺,寺裡也有一座鐵塔。現在的具體位置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使館北側的塔園外交公寓,“塔園”,民國時期叫“鐵塔院”,指的就應是這座鐵塔寺。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鐵塔寺以鐵塔、塔下的八角殿宇及殿內供奉的肉身佛而聞名,塔的外觀也比較獨特。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隨著歷史的變遷,街道的擴建,城市的改造,大概在上個世紀70年代,鐵塔寺被整體拆除,鐵塔也跟著消失了。

狗神廟

燈市口大街東段路北,曾經有一座狗神廟,傳說建於唐貞觀年間。這裡本來是二郎神廟,最早供奉著傳說中的二郎神,當時號稱東城當街廟。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為什麼叫狗神廟,是因為光緒年間,一個傍晚,一隻小狗闖入店內,趴在了香案上,附近的居民以為是二郎神的神犬下凡顯靈了,不分晝夜,紛紛來燒香朝拜。於是就有了狗神廟這個名字。


再看一眼!那些已經滅絕了的“老北京”


現在廟不見了,但廟門前那隻哮天犬石像依然存在。在東西南大街附近,有一家服裝店的門口就能看見,雖然犬身已經殘破,但它還是昂首挺胸、憨態可掬地蹲在那兒。


也許任何事物都逃不掉社會發展的規律,朝代也好,人的壽命也好,古建築也不能逃脫這樣的命運。

悼念、憤怒於事無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自省,用我們每個人微小的力量,去守護現存的古建築,守護北京城。不要讓那些珍貴的歷史饋贈,再靠看照片來緬懷。北京,再也容不得傷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