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盧耀如院士捐資360萬元,只為援助新一代科研人,搞好科研

他是我國著名水文地質工程學家,工作中的大部分時間在野外考察,由他創建的喀斯特發育與工程效應理論被國內外同行稱為“喀斯特盧”——這是中國地質界的驕傲。

從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個大型水利水電樞紐官廳水庫到三峽工程、乃至高鐵選址……無數重大工程背後,都有他的貢獻。60多年來,他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工程人才。

88歲盧耀如院士捐資360萬元,只為援助新一代科研人,搞好科研


4月11日,已屆88歲高齡的著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盧耀如個人捐資360萬元人民幣,在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下設立 “盧耀如生態環境與地質工程激勵基金”,用於支持、推動生態環境與地質工程相關學科向世界一流學科邁進,支持這些學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等。該基金以360萬元為啟動基金,接受國內外企事業單位、財團、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的自願捐贈。

當天,盧耀如院士與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廖宗廷簽署捐贈協議,副校長雷星暉向盧耀如院士頒發捐贈證書。


88歲盧耀如院士捐資360萬元,只為援助新一代科研人,搞好科研


走到哪兒都揹著的一個沉甸甸的黑色單肩挎包,常常將一身黑色短呢子外套壓出一個重重的凹痕。一雙地質隊員傳統的登山皮鞋,一頂黑色無簷帽,一根棕色柺杖——這便是盧耀如院士平時的一身行頭。

在盧耀如的院士辦公室裡,首先映入眼簾就 是“書”。他背後的紅木書櫃,被數量龐大的書籍滿盈;而面前的辦公桌,也被厚厚的書和圖冊三面環繞著,只騰出一小塊寫字的地方,像四合院裡空出的一塊露天庭院。

一個小小的放大鏡,是他隨身攜帶之物。除了看書要用之外,偶爾手機收到消息,他也會舉著放大鏡,緩慢地在屏幕上移動著。


88歲盧耀如院士捐資360萬元,只為援助新一代科研人,搞好科研


他還賦詩一首來抒發感懷:“春光明媚心潮湧,借改李詩抒懷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能始幹。生當強國好奉獻,死應報民留善安。新時代今三佳年,餘生逐夢仍未酣。”

並對目前所有的在學或者已經學成的研究生、博士生等學者相對的關注,也願意給這些年輕人儘自己所能的幫助和扶持。希望可以儘自己的一份力,為祖國和人民在貢獻一份薄力。

目前,國內有一家可以向研究生等科研人員提供文獻免費下載的網站,非常的不錯,其庫量有1.2億多條,而且那家網站的外文文獻是國內最全的(提供中英文對照翻譯,保留原格式),這家網站叫掌橋科研。

正在讀博,讀研的朋友,可以去查閱試試~~

致敬科研人~讓我們為這位偉大的院士送上深深的祝福和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