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大閘蟹一上市就被搶光,今年為啥成了滯銷品?

鄭恩君


大閘蟹作為一味美味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上海江蘇一帶人趨之若鶩。

大閘蟹現在市場銷量下降有幾方面的原因。

1.由於利潤高,養殖戶不斷擴大養殖產量,造成供應量快速增長,已經大大超過了市場需求。

2.整個經濟下行,人們消費觀念偏向保守,對大閘蟹的需求下降。

3.目前還沒有到大閘蟹性成熟期,蟹的品質和口感還沒有達到消費者的要求,這個結論有待一個月後消費旺季檢驗。

4.反腐倡廉,抵制公款消費,商務宴請的消費量大幅降低。

5.大閘蟹性寒,多吃有損身體,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點,降低了消費量。

6.大閘蟹已經熱銷十多年,新奇感消失,直接影響消費需求。


廣角微距


往年的大閘蟹一上市就被搶光,今年為啥成了滯銷品?

小農民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每年的農曆八月都是大閘蟹的季節,都說“秋風起,蟹腳癢”,在往年的時候,大閘蟹都得算上是不可不得的一道美食。幸運的是我堂叔就在江蘇工作,每年中秋回家的時候都會帶上幾盒陽澄湖的特產大螃蟹回來讓我們這些鄉下人嚐嚐鮮,所以每次都特別期待過中秋。


但今年的情況卻有些不同,大部分地區大閘蟹的市場似乎不及以往幾年的火熱,有些像今年小龍蝦的價格走勢,難道今年的大閘蟹成了滯銷品嗎?觀察了一下市場行情以及中秋節堂叔的介紹,我歸納了以下幾點可能原因:

1.雙節日的衝擊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幾年裡,中秋和國慶兩個節日幾乎相隔不了幾天,而大閘蟹最肥美的時候正是九月底十月初,剛好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而今年的情況不同,兩個節日相差了半個月,在中秋購買的螃蟹在國慶就不會二次消費,況且中秋的螃蟹口味不是很肥美,也降低了二次購買的慾望。


2.海鮮市場的衝擊

隨著自媒體和物流的發展,海鮮消費變得越來越普遍,我們內地區域也能購買到新鮮的海邊產品,而且口味獨特,取代了大閘蟹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選擇多了,自然也就購買的少了,大閘蟹的銷路也就低了。

3.價格方面的問題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資金方面,這些年來大閘蟹還是一如既往的高價格,在以往養殖大閘蟹比較少的時候,市場大,價格高也會有人購買,如今養殖已經大規模化,多地都有不同品種的螃蟹,價格高就行不通了,況且兩個節日的重複消費,負擔重,也就很少選擇大閘蟹了!



大概的回答就是這樣,我們這本地的螃蟹都有二十多塊一隻,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估計得要四五十,價格高而且大家估計也就吃膩了,所以今年的螃蟹不是很好銷售。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


冒藍火的小農民


記得去年國慶節時,有親戚到家裡來,到超市買了點大閘蟹,價格為68.8元/斤,買的人的確不少,一個人負責稱重,一個人負責綁繩,結果還得排隊,平均下來每隻蟹超過25元。今年目前還沒有買大閘蟹吃,前幾天到超市到時看到有大閘蟹賣,但真正買的人很少,並沒有出現去年那樣火熱的場面,從同期相比有一定的反差。不過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就跟小龍蝦類似,前幾年小龍蝦很火,無論產地是哪裡的,基本上沒有聽到銷路不暢的,價格也是一路走高,不過今年上半年小龍蝦價格卻出現明顯的回落,讓前期高價入場得養殖戶感到恐慌。往年的大閘蟹一上市就被搶光,今年為何銷路不暢?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消費者嚐鮮熱度降低,衝動消費明顯減少

大閘蟹與小龍蝦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雖然不屬於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很多時候處於相對較高價位,也打造出了一些概念和品牌。不過現在消費者的品味也在不斷地提升,畢竟生活條件好了,見多識廣的人明顯增多,哪怕是一些知名品牌的大閘蟹,如果吃的多了,也就覺得味道就那樣,產生了味覺疲勞,很難提振消費。很多時候消費者在商家的誘惑下,很容易出現衝動消費,不過消費者經過前期的洗禮後,理性消費的現象明顯增多,畢竟今年多地豬肉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消費者對高價農產品消費得考慮下,有個心理承受的過程。

二、大閘蟹高價驅動下,養殖戶盲目擴張導致產量明顯增多,而消費需求未能同步增長

前幾年大閘蟹的行情的確火熱,一些概念的大閘蟹更是價格逐年上漲,多方宣傳的結果就是形勢一片大好,特別是高低價格差明顯時,利潤空間就比較大,商家願意參與市場炒作。對養殖戶來說也是很大的誘惑,商家願意採購,消費者願意買單,養殖大閘蟹收益較高,為了增加收益,自然是想辦法擴大養殖規模。這幾年養殖大閘蟹跟小龍蝦一樣,不再追求什麼原產地,而是全國大範圍掀起一股養殖熱潮。養殖面積快速增長,意味著市場供應量明顯增加,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當遍地開花時,東西不再是稀缺資源,價格自然會出現回落。



三、養殖戶為了搶佔先機,提前出售未達標的大閘蟹,形成不好的印象

目前養殖大閘蟹的,除了少部分地區有相應的標準外,大部分地區還是養殖戶單打獨鬥,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養殖戶養殖大閘蟹的目的就是要從中獲得不錯的收益,我們都知道,當大閘蟹上市初期時,由於市場供應量相對較少,價格會相對高些,等集中上量時,價格會出現一定的回落。部分養殖戶為了搶佔市場先機,提前出售還未達標的大閘蟹,消費者吃到後會覺得口感上有明顯的差異,自然形成不了好的印象。想要再讓消費者高價買單,恐怕也是比較困難的,提前上市肉質還未到火候,此時消費者表現的不那麼積極,也是積累出的經驗,適當地再等等,口感更好。

四、以次充好現象頻繁出現,導致消費者購買慾望下降

以前商家的套路沒有那麼深,貨真價實的比較多,而現在不太一樣了,很多商家喜歡玩花樣,原本一個規格不高的大閘蟹,硬是綁上了厚厚的粗繩,有的繩子的重量甚至超過了大閘蟹本身,難免讓消費者覺得究竟是高價買繩子還是買大閘蟹。還有的商家為了自身利益,將本地的大閘蟹冒充其他的品牌,短期來看自己的確可能獲得較高的利潤,但從長遠來看,商家不誠信行為,會對整個行業形成不利影響,一旦失去了消費者的支持,再好的東西恐怕也是有價無市。



總之,大閘蟹不再那麼瘋搶,這也正是消費者趨於理性的表現,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有必要進行降降溫,畢竟行業亂象較多。就拿陽澄湖大閘蟹來說,真正原產地的大閘蟹產量有限,根本是滿足不了龐大的消費需求的,然而現實情況是鋪天蓋地都是它的身影,打著該旗號的大閘蟹市場供應量遠遠超出了原產地的產量,只有讓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為此買單。作為消費者來說,如果失誤買單了一次,相信會長個心眼,很少再會為高價買單,消費者不再衝動後,商家想炒作行情就難度很大了。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往年大閘蟹一上市就被搶光,今年為何成滯銷品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滯銷不滯銷的不清楚,大閘蟹我吃過一次之後,就不是很喜歡,所以後來一直都不太關注沒有買,首先,這種蟹個頭很小,沒有肉,只吃裡面的蟹膏。其次,這種蟹做的時候就洗一下就清蒸了,不用宰不用煮,事實上,就這個大小宰和煮也是白費功夫,因為蟹肉實在太少,沒有經過宰殺直接蒸完吃感覺有點不夠衛生。我個人不太喜歡吃這種蟹,我喜歡那種個頭大能宰能煮的蟹


請你演神劇


和小龍蝦一個故事,不出五年,螃蟹和小龍蝦價格都要疊很多。螃蟹除了水鄉地區的人愛吃之外,其他地區的人不怎麼愛吃,只是最近幾年炒作的很火爆,等大家過了這個新鮮勁,到時誰還吃?就是今年我都覺得小龍蝦沒那麼好吃了,感覺一般般,想起前年和去年吃小龍蝦叫一個狂熱,今年還沒吃過,也沒什麼吃小龍蝦的慾望。


用戶353566418089


我本身就對大閘蟹不感興趣,有一次,我過生日,兒子給我買了八個大閘蟹,我一個都沒吃不感興趣。後又給我買了大的海蟹,我就喜歡這口,海蟹多好吃啊味美有肉。比大閘蟹好多了,最後,那些大閘蟹都扔了,白花了好多錢,好可惜。


1141621597


今年買了好幾次,都不好吃,黃沒以前的多,好奇怪啊。之前以為是買得太早,可是後面陸續買了幾次,二兩五,三兩,三兩五,都是黃很少,超市的市場的都買過,都一樣。不知道大的是不是這樣,反正三兩五以下,真沒什麼黃。


是範兒不是飯兒


以前在上海工作,公司每個月交工費,每年10月底都會發陽澄湖大閘蟹,三公三母禮盒裝要兩百多元。公蟹三兩,母蟹四兩,一箱禮品大閘蟹才2.1斤,一斤大閘蟹一百多塊錢。2016年公司發的大閘蟹由原來的6只增加到8只,公蟹3兩/只,母蟹4兩/只,但禮盒裝大閘蟹價格一樣。

以前公司距離陽澄湖很近,走高速才1個多小時。從2014~2016年,大閘蟹價格在每年走低,以前都是發六隻大閘蟹,在2016年開始發八隻大閘蟹。並不是公司福利更好了,而是大閘蟹價格更低了,才多發了兩隻大閘蟹。這些大閘蟹都是公司直接在陽澄湖直接購買,公司專車去拿貨。

大閘蟹在前幾年確實是搶手貨,特別是陽澄湖的大閘蟹最有名,價格也最高。因為養大閘蟹技術已經成熟,在陽澄湖、崑山、無錫、蘇州的等地開始擴大養殖規模。其他地方的養殖戶也看到養殖大閘蟹的可觀利潤,這幾年全國各地大閘蟹養殖面積逐年增加,大閘蟹的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大閘蟹養殖面積大幅擴張,大閘蟹消費人群並沒有大幅增加,所以會出現大閘蟹價格走低的情況。但是陽澄湖大閘蟹並沒有出現滯銷的情況,只是價格更親民,其他產區的大閘蟹盲目擴張,產量高,品牌影響力差,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是正常的。

最近幾年,很多農村都開始果樹種植、特種養殖,因為特色種植、養殖的收入是種糧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跟風種植、養殖的人太多,今年很多水果、農產品出現滯銷。特色農產品價格高,利潤高,但消費量有限,特色農產品不是農產品不是人們必備的食物,跟風種植、養殖的人太多,供應量遠遠高於需求量,價格自然就走低了。


昕瑞生態


今年大閘蟹有沒有滯銷,尚不好說,查了下還沒有公開的數據來佐證這一說。但大閘蟹的消費熱情下降幾乎是肯定。今年的小龍蝦如此,大閘蟹也逃不過。

首先,無論是小龍蝦,還是大閘蟹,高端產品受歡迎是肯定的。

但凡一種產品受到市場歡迎,跟風而上、產量擴容是必然的。隨之而來的便是產能過剩,便是魚龍混雜。跟著市場熱點去,這顯現了生產者的眼光,這無可厚非,市場總是在略顯混亂中逐漸強者自強、弱者淘汰。

大閘蟹的市場也是具有極強的季節性的,一般在農曆八月份進了旺季及消費高點;大閘蟹的高端產品也有非常分明的區域性,比如陽澄湖的大閘蟹便如酒中的茅臺酒一樣,在大閘蟹高端市場中無有出其右者。於是乎,陽澄湖之外的大閘蟹也有不少冒名陽澄湖大閘蟹的,這也使得陽澄湖大閘蟹的美譽度受損,使得大閘蟹的高端消費熱情受挫。

從淨化巿場的角度而言,消費萎縮是一個很好的倒逼力量。

其次,市場渠道呈現多元化之勢,消費有沒有滯銷不能看某個角度的市場表現。

現在的銷售渠道有線上有線下,有時候線下表現比較慘淡時,線上表現卻很火。除此之外,鋪量的品種銷量慘淡,而中高端產品也可能意外的火旺。現在,簡單的定義市場表現,已經是很不夠的。

一般而言,建立良好口碑的一些高端大閘蟹品牌,其客戶群體穩定,其產品消化通路牢靠,不大可能陷入滯銷的困局。

越是高端產品,越有抗禦風險的能力,在產品保質、品牌營建及渠道構思上,也越有定力。在這樣的基礎下,遇到消費市場不夠景氣,所會遇到的衝擊也較小。

這是個市場分化的品質與品牌時代,籠統地歸納一種平均的市場表現,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波士財經


現在的大閘蟹正是大量上市的時候,今年來看大閘蟹價格出現比較大程度的下跌。螃蟹一直是人們比較喜歡吃的,同時也比較美味。然而大閘蟹價格一直很貴,特別是陽澄湖大閘蟹,在前幾年都賣到了幾十塊錢一隻,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確實是吃不起。而且大閘蟹也一直作為一種奢侈消費品存活於市場中。但是今年為何會出現大閘蟹滯銷?



大閘蟹產量增多,目前市場上賣了不僅僅是陽澄湖大閘蟹,還有很多其他地方養殖的大閘蟹。以目前自己家鄉所在地廣西地區為例,目前超市所賣的大閘蟹價格為9.9元一隻,而母蟹價格相對貴一些,現在也僅僅能夠賣到12元一隻。但是這樣的價格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依然是比較高的。

而且對於目前的陽澄湖大閘蟹而言,現在的零售價依然高達19.9~29.9元一隻不等。而一些比較大的陽澄湖大閘蟹,價格更貴。而由於這種價格的高昂,它也限制了更多的消費群體。並且隨著目前大閘蟹的大量上市,短期內市場供應比較充足,因此價格上漲幅度也不會太大。



其次螃蟹的種類品種也越來越多。除了大閘蟹以外,還有俊子蟹、河蟹、麵包蟹甚至是體型龐大的帝王蟹。而且相對於麵包蟹和蟹來說,這樣的螃蟹吃起來味道更加的甜美和新鮮。因此人們對於大閘蟹的消費需求也逐漸的轉移到其他螃蟹上來。其實這種螃蟹雖然新鮮美味,特別好吃。但是由於價格來說,還是相對比較高。而且今年螃蟹產量大增,特別是大閘蟹,目前在我們當地零售價,甚至跌到了7元一隻。



而且隨著目前人們的消費水平逐漸的提高。人們追求的食物也更加的多樣化,而不僅僅是單純的螃蟹。比如目前的小龍蝦價格的暴跌,就是市場小龍蝦供應過剩的結果。而且小龍蝦當年的價格也依然是高的驚人,在前兩年小龍蝦價格甚至賣到了七八十元一斤,而隨著目前產量的逐漸增大,目前價格已經下跌到了二三十元一斤。而目前的大閘蟹呈現的市場狀態也是如此。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