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物流”興起,未來快遞全在地下穿梭?


“地下物流”興起,未來快遞全在地下穿梭?

“地下物流”興起,未來快遞全在地下穿梭?

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博物館(Miho Museum)地下隧道。

在家葛優癱、快遞自動送上門……這個場景想必是萬千“宅族”翹首以待的。關於智能物流,“地下物流”始終是繞不過去的熱點話題。2019年全球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上海峰會上,聚焦未來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與實踐、地下基礎設施智能—智慧化建設運維、地下物流系統創新發展、地下防災減災體系構建、未來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戰略、世界都市地下空間聯合智庫建設等熱點問題,對全球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進行深入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地下物流系統創新發展受到了眾多與會者的關注。“或許未來的物流行業會有獨立的地下運輸體系,例如發送地港口至收貨地港口,再通過港口對城市中心,這樣不僅具有速度快、準確性高等優勢,而且能解決城市交通擁堵、減少環境汙染。”專家介紹,相比國外開展大量研究,國內還屬於起步階段。

什麼是“地下物流”?

“地下物流”這一極具前瞻性的設想與方案一直以來都受到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正如美國磁飛機技術公司的總裁所認為:“如果水、燃氣和石油可以通過地下管道運輸,為什麼物流不行?”

什麼是城市地下物流系統呢?地下物流系統是指運用自動導向車(AGV)和兩用卡車(DMT)等承載工具,通過大直徑地下管道、隧道等運輸通路,對固體貨物實行輸送的一種全新概念的運輸和供應系統。簡而言之,就是在地下構建一套相對完整的物流運輸體系,與倉儲物流中心、社區配送中心等樞紐相互連通。地下物流一旦付諸實施,將會給城市和居民帶來很多好處:緩解交通擁堵、不受天氣影響可全天候送貨、直接送貨入戶帶來便捷體驗……

電子商務的飛速成長推動了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但為了滿足配送需求,地面車輛、車次、貨運量持續增加,使得城市交通愈發擁堵。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志龍認為,地下物流與空間物流可以解決此類困擾。

地下物流系統,是將物流運輸系統由地面轉向地下。在地下構建一套相對完整的物流運輸體系,與倉儲物流中心、社區配送中心等樞紐相互連通。

“地下物流”興起,未來快遞全在地下穿梭?

京東新一代巡檢機器人-瓦力。

地下物流有三種方式:對城市地下物流系統進行獨立規劃設計、地上地下一體化貨運網絡耦合、基於地鐵的地下貨運系統。其中,在耦合網絡中,相比於地上道路運輸,耦合網絡的貨運安全事故風險成本下降了近45%。而利用耦合網絡,相比於單獨的地上道路運輸或地下物流系統,其運輸費用分別下降了近30%和10%。

城市地下物流一旦付諸實施,可以解決城市物流配送的瓶頸問題。地下物流不受交通管制、交通擁堵的影響,能夠全天候送貨。智能化、無中斷的運輸方式,可以使運輸有效銜接,保障運輸的時效性和高效性。

陳志龍對地下物流已經研究了近20年。他認為,目前,我國對地下物流系統的探索正步入一個關鍵時期。同時,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規模和速度已居世界前列,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地下基礎設施工程一直是我國投資的重點領域,在政策上也為我國地下物流系統的研發與落地帶來利好。

國外城市地下物流的大規模應用早已開展

其實,“地下物流”不是個新鮮詞彙,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就開始了對地下物流系統的研究,1983年國外發表了有關地下物流領域最早的英文論文,之後的論文量比較低;2007—2014年數量有所增加,但是一直保持在年均4篇左右。2017、2018年,論文數量達到10篇,說明國際上地下物流領域在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並初步呈現出成為熱點研究問題的趨勢。

其中,日本、荷蘭、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是“地下物流”研究的熱衷者。1927年,英國倫敦就有了地下物流,在隧道里進行郵政運輸。1996年1月,荷蘭開始研究連接阿姆斯特丹Schiphol機場、Aslwmeer花卉市場和hoofddorp鐵路中轉站的地下物流系統,最終該系統於2004年正式建成運營。1998年開始,德國修建了一條從科隆到多特蒙德的地下貨運系統,長約80公里,系統採用三項交流電動機驅動,管道直徑2米,速度36公里/小時。


“地下物流”興起,未來快遞全在地下穿梭?


美國芝加哥深隧。

2017年,瑞士為改善城市交通擁堵提出Cargo Sous Terrain地下物流系統(CST)。CST主要由城市中心和物流中心之間的隧道系統、城市物流系統以及IT控制系統組成,將先進的IT技術應用到物流過程中。

根據瑞士的地下物流規劃,在隧道內部,無人自動駕駛車輛以30公里的時速行駛在三車道上。無人駕駛車帶託運輸,在隧道頂板上,三個輸送機可以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運輸小包裹。同時,沿路線分佈的樞紐可作為與其他運輸工具的接口。

雄安搶先探路地下物流

2018年8月,雄安的容東片區關於地下物流的研究就已開始。目前,地下物流系統開始進行架構規劃,對案例地區進行了兩種城配網絡的仿真,地下空間的環境也進入規劃階段。

據悉,“100萬人口的城市如果讓42%的物流運輸在地下進行的話,每天可減少八千到一萬的貨車通行,減少交通事故30%左右”;“磁懸浮提升+樓宇自提櫃,能節約30%快遞員上樓時間”……

這些是雄安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過去一年的研發成果,京東物流作為研究院的技術主導,也是國內首家地下物流空間開發物流企業,也在現場展示了快遞通過地下輸送系統,連接末端配送站和樓宇之間,樓宇垂直的提升系統到達每一戶的全過程。

據瞭解,京東物流從去年早期與美國磁飛機技術公司Magplane Technology達成戰略合作,開發磁懸浮管道技術;到發起成立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雄安),京東物流在展開“地下物流”戰術上下了不少功夫。

“地下物流”興起,未來快遞全在地下穿梭?

京東上海“亞洲一號”物流中心是當今中國最大、最先進的電商物流中心之一。

地下物流的夢想很美好,但對於北京、上海這樣人口密集且建成已久的大城市,無論是地下通道還是樓宇改造,其實都很難實現。而規劃打造“未來城市”的雄安給地下留出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其中就包括地下物流空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描述未來地下物流進入生活的場景:快遞公司貼好快遞單後,運輸箱直接通過地下管道把包裹快速送到屋子裡,用戶將箱子中的包裹取出後,再將運輸箱放回去就行,足不出戶就能取快遞。

陳湘生透露,目前在雄安、深圳、北京等地,城市地下物流建設正在規劃。早在幾十年前英國、德國和荷蘭在地下物流領域已經有很多嘗試。目前地下物流在技術、建設方面都不存在問題,問題在於產權、規劃統一等。另外,地下基礎建設是集多個功能於一體,都需要政府來規劃。

“地下物流”已經提上日程,隨著AI、雲計算、5G等技術的發展,未來“路+”的應用場景潛能將會被更大化的開發。


(本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地下物流”興起,未來快遞全在地下穿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