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南京中脈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想找“直銷大王”周希儉“退貨”的人怎麼辦?

權健事件後,部分企業掛羊頭賣狗肉,打著直銷幌子,引導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進入龐氏騙局,讓他們找下線、坑熟人、宰親朋的畸形商業模式依然屢見不鮮。

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以下簡稱“系統”)更新信息顯示,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中脈”)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以下稱“黑名單”)。

調查|南京中脈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想找“直銷大王”周希儉“退貨”的人怎麼辦?

系統顯示,南京中脈被列入“黑名單”的原因是“因發佈虛假廣告兩年內受到三次以上行政處罰的,或者發佈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人身傷害的或者其他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

公開資料顯示,南京中脈始創於1993年,是一家佈局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服務三大領域的大型健康企業,也是2006年最早獲得直銷牌照的13家公司之一,其實控人周希儉有“直銷大王”之稱。

那麼,這家公司到底存在哪些虛假宣傳?

多款產品存在誇大宣傳問題

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連續接到來自重慶、安徽、河北等多地消費者的投訴稱,南京中脈旗下美體衣、保健床墊、高價酒等直銷產品存在欺詐消費現象,甚至進行非法融資活動。還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南京中脈涉嫌變相“拉人頭”等傳銷活動。

以南京中脈銷售的磁療床墊為例,該產品為其最暢銷的產品之一,售價23800元。多位買了該床墊的消費者均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南京中脈號稱該床墊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不但能包治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而且“睡這個床墊絕對不會得癌症”。

此外,南京中脈旗下的一款“中脈LACA內衣”在網上銷售狀況頗為火爆。《國際金融報》近期走訪滬上數家南京中脈旗下的美容美體會所時發現,位於上海浦東新區某處實體體驗店內在銷售和展示該款女士形體內衣。現場工作人員表示,中脈科技美體內衣可以進行脂肪管理,只要穿上這種特殊材料製成的美體衣,就可以減肥、防止亞健康,另外,店主還表示“歡迎加盟”。記者統計發現,類似的南京中脈實體店在上海已超過15家。

在線上,一家名為“中脈laca形體管理會所”的店鋪客服稱,該品牌的內衣內含遠紅外線和能量石,不僅可以起到一般內衣的調整功效,還可以扶正頸脊椎,甚至能夠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在店內,最便宜的形體衣約5000元左右,最貴的數萬元。

調查|南京中脈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想找“直銷大王”周希儉“退貨”的人怎麼辦?

遼寧的消費者小張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爸媽不僅買了床墊、內衣,還買了淨水器和空氣淨化器,現在家裡堆滿了中脈的東西,一旦買來,發現無效後,根本無法退貨。”

小張還表示,“中脈很好的利用了‘綠色生態之家’這個宣傳理念,告訴像我父母這樣的稍微上了點兒年紀且口袋裡不缺錢的中老年人,使用他們的產品可以給家裡打造一個綠色的環境圈。他們這些產品定價特別高,還不講價,但其實他們的東西根本不值錢,而且沒效果。我爸媽甚至還想借錢開店,得虧被我攔住了。”

買產品送港股股權?

《國際金融報》記者登錄南京中脈官網發現,銷售的產品寥寥無幾,且消費者集中投訴的產品並未在列。對此,有中脈產品會員解釋稱,“只有買了產品併成為該公司會員才能登錄並看到所有在售產品。”

“我們家不只是買了中脈的床墊等產品,還有其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來自重慶的付先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達成三黃一藍級別需要80萬元,到這個級別就可以拿到中脈旗下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我為了發展下線,在2014年投資2.6萬元加入會員,2014年投資8萬元升級為中脈科技二級店,可以六折拿貨,在2015年對我自己的會員賬號投資及做正常直銷,達成150萬元左右業績後(其中自己投資約35萬元,因為無法達標,上級領導人建議自己投資購買),2016年再次達成400多萬元業績,其中包含自己、親朋好友及下線會員所投資的,達成資格後,中脈承諾,我可以成為一家港股及多家股票公司的原始股持有者。”

而記者瞭解到,在之前的直銷案件中,涉及金融類的衍生案件並不多,即便是權健事件,也沒有這種現象。在採訪中,記者獲悉,付先生對其持有中脈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道和環球(00915)原始股一事至今還深信不疑。但讓人疑惑的是,經過記者梳理,從付先生成為會員、股票開戶、投資購買股票、原始股合同是否生效以及是否享有分紅權力的過程看,他的股票賬戶自始至終都沒有持股。

為什麼和付先生一樣的消費者會堅稱自己拿到了原始股合同?據悉,南京中脈於2015年與2016年提出,若2015年達成三個黃鑽和一個藍鑽的級別,就可獲得道和環球這支股票的原始股,在2016年,如果達成三個藍鑽和一個皇冠的級別,將獲得多隻股票和永久系統產業化分紅,產業化分紅由道和集團的多個公司提供,其中包含道和影業、慧明教育、道和航空等。

直到投資後,付先生等人才知道中脈科技所謂的分紅,僅為中脈科技系統內部的基金,僅能用於購買公司產品,並不能提現,價值與宣傳完全不對等。而且,中脈的產品用一級店會員資格加積分兌換,最低可以用2.5折購買,用股東分紅只能原價購買。

那麼,付先生真的拿到原始股了嗎?《國際金融報》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有幾個蹊蹺的地方:其一,前往澳門簽署原始股分紅協議,卻一直沒返回合同。

“2015年當時很多人都去澳門了,因為被告知簽約後,道和環球股票就要在港股上市,當時上市時是2元多每股,我們那些會員被告知每人大約持有1.3萬股。”付先生表示,但令他疑惑的是,在澳門簽約現場,對方拿出的是全英文簽約文件,現場工作人員不讓拍照和錄像,他不知道文件裡面是否包含具體的股份數量和分紅條件,也沒拿到簽署後的合約副本,只是有人拍攝了視頻作為證據。付先生的妻子在2016年前往成都簽約JIDG這隻股票時也遇到了上述情況。

其二,消費者購買中脈產品的資金並未出現在其股票賬戶裡,而是在中脈會員賬戶裡,簽署的文件也沒有任何蓋章跡象。

“後來中脈方面在2017年讓我去簽字,確認原始股事宜,我一直沒簽字,我與重慶辦事處方面溝通過,問他們為什麼當道和環球股價從最初的2元跌至後來的0.24元附近時,即2萬元原始股跌至2000元時,中脈科技方面才提出將所謂的原始股轉入我名下?為什麼最初不給我們辦原始股身份,而是拖到一年後?”付先生如此質疑。而南京中脈回覆他時,稱“是國泰君安的問題”。他後來簽約JIDG股票的相關問題,則未得到南京中脈相應回覆。

調查|南京中脈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想找“直銷大王”周希儉“退貨”的人怎麼辦?

道和環球目前股價

根據付先生給記者提供的證券賬戶截圖,其證券賬戶裡目前只有最初開戶時轉入的幾百元資金。幾年來,南京中脈並未將最初的會員費原始股轉入該賬戶。

一位券商從業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以上證券操作方法顯然不合規,除了融資模式比較詭異外,帶領投資者前往澳門簽約也不正常,在大陸地區簽署還是在澳門簽署區別很大,南京中脈可能主要是為尋求澳門本地法律的保護。

南京中脈讓付先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款產品,是價值45萬元一瓶,號稱能治病的酒。南京中脈的宣傳資料上稱,該產品是茅臺酒廠的特製藥酒,但付先生稱,他後期調查發現其成本價不過100多元。

付先生表示,真正吸引他的並不是南京中脈的藥酒以及其他產品的神奇療效,而是通過買產品拿到上市公司原始股後,五年內分紅及永久分紅等福利。

調查|南京中脈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想找“直銷大王”周希儉“退貨”的人怎麼辦?

港交所公開資料顯示,道和環球全稱為道和環球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專注於生態健康領域的產業投資、運營及服務”為企業定位的投資產業集團。目前已囊括道和酒業、道和通航、道和影業、道和體育、博軒餐飲、道豪教育等多家子公司,業務涵蓋健康餐飲、文體教育、通用航空、影視娛樂、新能源、移動互聯及電子商務等多個板塊。

直銷大王周希儉

旗下公司知多少

對於付先生提出的道和環球原始股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道和環球,相關人員表示,“贈送原始股的事情我做為一個基礎員工是沒聽說過的,但我們和南京中脈的老闆都是周希儉。”

公開資料顯示,道和環球實控人為周希儉,而南京中脈實控人為王尤山。

而《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南京中脈求證時,相關人員表示,“我們老闆是徐總,你說的周希儉和王尤山我都沒聽說過。”當記者進一步詢問老闆全名時,對方以內部資料不方便透露為由推辭。

記者瞭解到,周希儉不僅參與了付先生所說的股權簽約現場,近年來還曾多次以中脈健康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身份接受媒體採訪。

調查|南京中脈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想找“直銷大王”周希儉“退貨”的人怎麼辦?

付先生提供的簽約現場照片

那麼,周希儉到底何許人?

公開信息顯示,周希儉曾就職於安利公司,成名於美國直銷公司如新,後又轉戰中國本土直銷。2013年,周希儉創立廣東道和投資產業集團,旗下道和酒業曾出品單價43萬元的“道和國韻”酒。

2016年,周希儉通過旗下的廣東永裕恆豐投資有限公司和永裕恆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了華仁藥業的實控人。當時該公司正處於業績下滑、重組失敗的低谷,2015年歸母淨利潤僅2293.65萬元,與2013年的1.22億元相去甚遠。目前,記者還無法證實周希儉從南京中脈吸籌的資金是否與華仁藥業收購有關。

然而,周希儉的手段在資本市場似乎沒有效果。其在華仁藥業期間,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表現也並不樂觀。今年7月,周希儉順利從華仁藥業退出,套現11.49億元。

專家建議

激活消費公益訴訟制度

直銷在國內已經發展了20多年,約90多家企業擁有直銷牌照,市場體量2000多億元。

雖然行業在快速發展,但虛假宣傳、變相傳銷等問題一直如影隨形。那麼,南京中脈到底在從事合法直銷還是非法傳銷?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

而南京中脈在眾多產品銷售過程中,不僅明顯存在誇大宣傳產品功效的現象,還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相關規定,比如,其組織者或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對被髮展人員承諾,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要求被髮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牟取利益。

針對以上現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打擊披著直銷外衣進行傳銷的違規企業時,再也不能迷信牌照和行政許可,因為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靠牌照約束已經不是“靈丹妙藥”。以前消費者經常投訴沒有直銷牌照的企業在搞傳銷,如今發現,拿了直銷牌照的大部分企業也在搞傳銷,這似乎已是行業公開現象,拿到牌照的企業其實更具欺騙性。

關於打擊傳銷過程中消費者投訴無門、維權難、維權成本高的問題,劉俊海建議,首先要看自己需要投訴哪個方面,直銷牌照是商務部頒發的,如果質疑某企業直銷牌照,應該找商務部進行投訴;如果舉報行政違法,應該找主管行政執法的工商局,即更名後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如果舉報犯罪行為,應該找公安部門。以上三大部門是打擊傳銷的“三駕馬車”,要跟隨“三駕馬車”的職能,找到相關投訴渠道。

專職律師尹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銷是我國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如果取得直銷牌照的企業從事傳銷活動,肯定屬違法行為。依照《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違規企業會受到管理部門的調查處理,可能會被吊銷牌照,情節嚴重的會構成直銷犯罪,受到刑事處罰。

不過,劉俊海建議,鑑於受欺詐消費者討回損失難、維權成本高,監管方面應該消除“孤島現象”。有關部門應認真研究傳銷這種“商業邪教”在互聯網時代和金融創新時代,是如何進一步繁衍,成為踐踏商業、法律的畸形模式,應該儘快把謀財“路線圖”找出來,只有找到源頭基因,才能從根源上掐斷傳銷企業的盈利來源。他建議,國內應該激活公益訴訟制度,因為這是零成本維權的最好方式。

(國際金融報見習記者 金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