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在漢代建國時,一共封了七個異姓王。除了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這三位滅楚的功臣大將之外,還有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和韓王信。這七位諸侯雖然都曾經擁立劉邦當皇帝,但在他們心目中,仍然以為所謂的王,就是如同戰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一樣,對自己的土地享有全權,雖然他們都朝拜周天子,但是周天子也必須尊重諸侯的轄地權利。他們接受的理想政治模式是諸侯式的,與項羽的看法更接近。當年反抗秦國,就是反抗的所謂中央集權制度,而漢高祖卻想把這樣的集權制度重新建立起來,的確讓人心寒。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漢高祖 蕭何 韓信

秦朝統一後,試圖在如此廣闊的疆域內建立集權制度,設立郡縣制,由中央派遣的官員直接管理。但秦的集權卻是過度的,嚴格限制了民間社會的發展,將過多的資源抽取到了官僚機器中,供皇帝支配。而連綿的巨大工程和戰爭也讓人們看不到和平的希望。結果只過了十五年,這個龐大的怪胎就在社會的反抗中分崩離析。

秦朝崩潰後,人們想到的首先不是建立另一個統一的集權怪胎,而是迴歸到舊有的多國模式之中。項羽主導的分封諸侯,就是為了根據中國的山川地理,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建立起眾多的國家,讓諸侯們分別治理。即便七個異姓王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但他們仍然認為,劉邦可以取代項羽當霸王,卻無權干涉列國事務。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項羽雕塑

甚至就連韓信這樣的大將,也認為他輔佐漢高祖,就像當年姜太公輔佐周武王一樣,一旦擊敗了項羽,他就可以像姜太公建立齊國一樣,從漢高祖手中獲得一塊永久性的封地,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但是,劉邦卻逐漸擊碎了他們的夢想,劉邦不僅要控制中央直轄領土,還要控制諸侯的領地。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韓信雕像

最先看到劉邦真面目的,是燕王臧荼。燕王臧荼屬於老一輩的諸侯王,是項羽時代分封的。在後來楚漢相爭中,由於劉邦的大將韓信武力擊敗了趙國,就要兵臨燕國了,臧荼才被迫投降了劉邦。當劉邦稱帝時,臧荼雖然也不得不擁護,但他隨即發現劉邦和項羽不是一回事。項羽尊重諸侯的權利,只要諸侯不侵犯別的國家,在自己封國內進行統治,項羽不會干涉諸侯事務。而劉邦卻想逐個消滅諸侯國,改成秦國模式。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高祖劉邦

其次被逐的是北方的韓王信,韓王信最初的封地在如今的河南省,漢高祖感覺他太靠近中原,是中央政府的一大威脅,於是將他遷到了山西北部,那兒在茫茫的太行山之中,北面就是匈奴。但劉邦仍然不相信韓王信,後來又以他裡通匈奴為藉口,將他驅逐了。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韓信(當代影視作品)

在叔孫通導演了禮儀大表演之後,劉邦的野心已經不加掩飾,異姓王與他的衝突也步入了更加劇烈的階段。到這時,雙方的底牌都已經顯現,諸侯的底線是:皇帝無權干涉諸侯內部事務,諸侯可以任命自己的官員,獨立收稅和組織軍隊。劉邦的底線則是:諸侯要想繼續當名義上的統治者,就必須變作一個普通官員,隨時聽話並接受皇帝的領導。隨著雙方底牌的顯現,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劉邦開始抓緊剪滅異姓王的步伐。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劉邦雕塑

漢高祖六年劉邦以韓信收留項羽大將鍾離昧為由,偷偷準備討伐韓信。韓信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取了鍾離昧的人頭前往謝罪,卻被扣押住,免去了楚王頭銜,改封為淮陰侯,剝奪了兵權和治權。五年後,劉邦又利用他的皇后呂后之手,汙衊韓信造反,將韓信夷滅三族。

公元前200年,劉邦路過張敖的領地,故意怠慢和辱罵他。在張敖的侍從中,大都認為張敖是獨立於皇帝的,皇帝也無權辱罵一個國王,他們開始策劃刺殺漢高祖。但他們的陰謀失敗了。兩年後,有人告發了他們當年的陰謀,這正好給劉邦提供了藉口,劉邦乘機奪取了張敖的領地,貶斥他為侯。趙國也被收回了。

漢高祖十年,漢高祖派遣使者,以出兵的名義,請彭越在梁國徵兵支援皇帝。這仍然是周代的禮法,按照規矩,天子出兵,諸侯應該再提供一定的軍隊。彭越正好生病,於是派遣了另一位將領,帶著兵馬前去支援皇帝,自己沒有上陣。這件事惹怒了劉邦。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漢朝騎兵(兵馬俑)

正好彭越的太僕因為和他有矛盾,逃到劉邦那兒告他謀反,劉邦以此為藉口,出其不意將彭越抓住,廢為平民,貶斥到四川的最邊緣地區。彭越自以為無罪,在貶斥的路上碰到了劉邦的皇后呂后,向她哭訴,沒想到這個女人比丈夫更心狠手辣,假裝把彭越帶回洛陽為他求情,實際勸說劉邦殺了彭越,滅了他的家族。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呂后臨朝

論戰場上的軍事能力,這幾個人的素質都遠高於漢高祖,但在詐術面前,他們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幹掉了。但是,在對待淮南王英布時,劉邦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彭越死後,他的肉被做成了丸子賜予大臣和諸侯以儆效尤。但這種殘酷的舉動不僅沒有嚇住淮南王英布,還引起了西漢帝國建立之後最嚴重的危機。收到彭越的肉丸後,英布預感到他也成了皇帝覬覦的對象,被迫提前起兵拒漢。

劉邦稱帝,剷除異姓王,看失控的漢王朝

英布墓

對於這次英布的起兵,劉邦頗為重視,他率兵親征,兩人在陣上遙遙相見。經過了劇烈的戰鬥,此次戰爭以皇帝的獲勝而告終,英布逃竄後被誅殺。英布的死亡,標誌著對集權制度威脅最大的三個諸侯都已經被消滅。但這樣的勝利卻有著致命的後果,帶來了更大的危機:戰鬥中劉邦中了一箭,從此身體時好時壞,拖了一年多就死了。

在他身後,留下了一個龐大失控的帝國:由於不滿於集權制度帶來的束縛,人們離心離德,不知道未來會走向何方。他的妻子呂太后更是風聲鶴唳,對所有的人都不敢信任。呂太后甚至恐懼起漢朝自己的中央軍隊來。在劉邦死前,他派出了大將樊噲、周勃率領二十萬大軍,對還在位的倒數第二個異姓王——燕王盧綰髮起了攻擊。盧綰是劉邦的同鄉好友,本來應該是帝國的穩定劑,卻由於中央政府對他王國的逼迫,而不得不與匈奴人聯合對付漢朝。

總結

當劉邦死後,呂太后不僅擔心無法控制朝政,還擔心起樊噲、周勃、陳平、灌嬰這些忠心耿耿的將領來。呂太后總是想到,在秦朝時,這些將領和劉邦是平等的編戶,現在卻要對劉邦的兒子稱臣,會不會心有不甘而率三十萬大軍造反?她不敢宣佈皇帝的死訊,秘不發喪,陰謀將在外領兵的將領們都殺掉。大臣酈商聽說後,立刻見到替太后出謀劃策的審食其,勸說:如果殺掉這幾位將軍,三十萬漢軍不僅不會平息,反而會立刻大亂。在審食其入告後,呂太后這才放棄了殺害這些人的企圖。這四位將軍都屬於劉邦的親信,呂太后尚且如此不信任,不僅表現了執政者陰暗的心態,也看到了漢朝初期風聲鶴唳的局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