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城市如何引來創投資本

越先進的城市越開放,基金政策越寬鬆;反之,越是欠發達的地方,基金政策越保守。

創投資本進入中國20年,已經成為助力產業發展、經濟壯大不可或缺的經濟要素。然而,長期以來,VC和PE們扎堆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瞪大眼睛尋找優質項目,為數眾多的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則求賢若渴。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創投案例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為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和江蘇,合計52719個,佔案例總數量的69.99%;投資案例在投金額排名前五的地區為北京、廣東、上海、江蘇和浙江,合計28853.81億元,佔案例在投金額總數的52.94%。

當前,中國處於工業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期,培育創新企業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頭號任務,與創投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風投資本,自然也成為各地政府爭相招攬的對象。2019年,青島、西安、廈門、武漢、杭州等地均出臺了扶持創投發展的政策,多地打出“創投之都”的口號。

在眾多創投基金之中,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是較早佈局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資本之一,這家創投走的是一條不同於傳統精英創投的投資路線——深耕產業、技術驅動、生態賦能。

行業內有人質疑春光裡的業務偏重,有些複雜。創始人楊守彬認為,複雜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力,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只有做深做重,為地方政府

解決招商引資,招財引智,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地方政府合作,更能滿足政府的訴求,這樣的模式更適合非一線城市創新企業的成長,原本一個人帶幾個投資經理的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楊守彬是豐厚資本的創始合夥人之一,在2018年創立了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春光裡和豐厚資本累計投資了270多家企業,聚集到2萬家合作企業,目前募集創投及產業基金總規模60億人民幣,為西安、太原、吉林、青島、濟南、煙臺、廈門、合肥、海口等城市的創業企業提供服務,5家被投企業即將上市。

日前,春光裡打出了ALL IN “升級”的口號,聚焦於地方政府產業轉型的訴求,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尋找機遇。而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想要吸引更多的創投機構落地,也需要伸出別樣的橄欖枝。

有什麼樣的機遇?要伸出什麼樣的橄欖枝?聽聽楊守彬怎麼說。

对话杨守彬 | 二线城市如何引来创投资本

楊守彬

倒著想,正著做

經濟觀察網:現在地方政府都在發展新經濟,都想培育出阿里巴巴、美團、滴滴這樣的巨頭。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地方政府,他們需要怎麼做?

楊守彬:不管是一個人,一個公司或是一座城市,做事情只有三種姿勢。第一種是以過去做現在,別人怎麼成功的,你學習和模仿他。

第二種是以現在做現在,很多城市都是這種類型,看什麼熱我做什麼,什麼在風口上我做什麼,這也不可能引領你成功,反而是在一個風口退去以後,成為墊背的。因為當一個商業現象被社會廣泛認知的時候就到了波峰了,下一步是往波谷走,這個時候進去,你就是炮灰。

你只剩一種姿勢是對的,就是以對未來的判斷做今天的事,倒著想、正著做。你要分析清楚未來三到五年,你所在的行業和產業未來變化的趨勢是什麼。今天硅谷之所以成為硅谷,不是你看到的它現在在做什麼,而是它過去做對了什麼。深圳也是一樣,現在很多城市提出來學深圳、趕深圳,其實深圳已經發展出一套創新生態了,很難追趕。

經濟觀察網:這個要求有點高,需要城市主政者有相當的遠見?

楊守彬:最難的也是最有價值的,成大事者不謀於眾,一個城市昨天做了什麼準備,決定了這個城市今天的樣子,要想做引領未來的城市,必須找機會先做合乎未來發展趨勢的事兒。

經濟觀察網:你覺得,現在的機會在哪?

楊守彬:智能新經濟,中國在最多不過十年時間內,將升級進入智能新經濟時代,就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區塊鏈這些思想和技術所引發的一個全新的時代。

今天是一個互聯網到智能互鏈時代的歷史關口。從大方向上講,未來幾年,春光裡將重倉智能新經濟,包括基金、峰會、產業園,這些都將圍繞智能新經濟來做。

經濟觀察網:事實上,從整個國家到無數個城市,都在說智能新經濟。

楊守彬:這是一個世界趨勢,所以我們要跟時代走,這是現階段產業升級的具體體現。

舊的方式進行創業和投資已經不符合時代需要,升級應該成為所有企業的創始人、投資人、行業的從業者、一個城市的經營者,非常重要的理念、態度和行動才可以。

任何地方說我不進化,這不可能,誰也不敢這麼說,這是一個歷史趨勢,我們要跟著時代走。產業升級也是國家戰略,我們做的事也是符合國家戰略的。

对话杨守彬 | 二线城市如何引来创投资本

春光裡試圖挖掘三四線城市的投資機遇

投資力量是第一槓杆

經濟觀察網:如果地方政府想要提前佈局一個新興產業,正確的佈局邏輯是什麼樣的?

楊守彬:完整的服務系統更重要。你想搶佔風口,提前佈局一個產業,就要去做產業培育,需要一個完整的服務系統。第一個槓桿一定是投資力量,打造城市未來的主導產業,需要基金矩陣,圍繞產業引導基金、吸引天使投資、早期投資等各階段的投資過來。

通過這些年發展,我們也看到了,投資強則創業強,創業強則城市強,先有人對這些創業企業進行投資,才能談發展,很多地方沒發展起來,就因為沒有投資。

北京、深圳、杭州產業升級強與投資力量強關係密切,不僅政府引導投資強,民間投資也很強。

經濟觀察網:現實情況是,轉型升級最迫切的製造業,大多聚集在二、三線城市,可這些地方並不吸引投資人。

楊守彬:沒錯,投資人看重的是收益,北上廣深杭這些地方才有股權投資價值的項目,越到二三線城市,這樣的項目越少,地方大部分都是工業製造業和傳統的生意。我們做VC/PE,要求被投公司能有指數級的增長,僅僅生意和傳統制造,你做的規模再大,都沒有股權投資價值。

常常發生的現象是,在很多二三線城市,一方面缺乏有股權投資價值的項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給的產業引導基金,要求返投比例高,返投比例和基金回報率是天然的矛盾,這樣的基金政策沒人來拿,造成的結果就是吸引不來一線主流機構。

經濟觀察網:您的意思是地方政府

的投資基金政策很重要?

楊守彬:是的。投資基金政策很關鍵,政策一變化吸引力便不同。現在一些地方已經在變,即使是這樣,我認為力度還不夠。

這也是一個觀念的問題,越先進的城市越開放,基金政策越寬鬆;反之,越是欠發達的地方,基金政策越保守。你要到一個四線城市去,政府給你點兒錢,恨不得要你全支基金都投在當地。結果是要求越高,越沒人來。

經濟觀察網:春光裡拿到了哪些地方政府的投資?這些地方政府要求的返投比例高嗎?

楊守彬:春光裡的投資,目前涉及七八個城市,西安、青島、海南、吉林、浙江和煙臺都有。

地方的產業引導基金,不管是母基金還是政策補貼,最終要的是就業提高、GDP增長和產業動能轉換。如果只做投資來解決這些問題,即使有效益也是幾年以後的事。

春光裡的模式不止是做投資,我們是拿產業換資本,拿資本驅動產業。我們常常這樣和政府的管理者來談,返投比例只是手段,城市最終想要的是GDP和就業,配足一定的資本,產生相應的稅收,這樣拿地方引導基金就順理成章。

有地沒產業,有樓沒內容,有孵化沒服務

經濟觀察網:您之前也說,城市佈局風口產業需要完整的服務系統,投資力量是重要的一項,除此之外,還需要那些因素?

楊守彬:我認為還需要產業峰會的拉動。產業升級得造勢,造勢的最好辦法就是舉辦產業峰會,邀請產業相關人員開會、比賽、路演,為精準對接創造條件。

這幾年,貴州省就是通過大數據峰會,吸引大數據公司去開會,為產業落地做準備,通過一屆接著一屆的產業峰會,形成了影響力。

另外,春光裡在投資當地做創投生態綜合體,做產業工廠,聚集全球和全國的產業資源到那去。

經濟觀察網:創業孵化對於地方政府來說並不是新名詞,這幾年,各地孵化器、加速器建的也很多,但是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楊守彬:成功的概率不是很高,因為有地沒產業,有樓沒內容,有孵化沒服務,很多地方動輒建個一兩萬平米的孵化器,最後大多數變成了二房東。

所謂創業孵化,最重要的是先把孵化需要的資源聚集過來,包括企業家、投資人,先聚集了這些人,再把各種有價值的活動導入進來。投資人為什麼來,因為有母基金可以配資,所以他也有動力來,這才能形成一個循環系統。這樣的孵化器具有強大的賦能能力,我們稱之為“創投生態綜合體”。

除了峰會和空間,最後一個就是產業集群的聯動。比如圍繞智能新經濟,把技術的、應用的、賦能的公司組團帶過去,研究怎麼落地。實際上很多時候,政、產、學、研、金、服、用多元素的集合才能產生產業的力量,沒有這些因素不行。

經濟觀察網:您認為,和地方政府合作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楊守彬:最大的難點是當地主政者的思想和認知。如果主政的領導認可了,推行起來非常順暢,如果他還用舊理念發展這個城市,一聊就窒息了。

過去,很多地方招商引資用的是簡單粗暴的方式——減稅賣地,這種模式依賴資源消耗,發展空間有限;還有的地方喜歡招大而有型的項目,比如大工廠項目。

只有政府真正認可和理解智能新經濟,產業資本才能有發展空間。現在地方政府官員的基金管理水平比過去先進多了,思維要比以前開放得多,這是我們的機會。

对话杨守彬 | 二线城市如何引来创投资本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