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之後,雍正把“八爺黨”都除掉了,為何老十倖免於難?

用戶5547786370


實際上在正史中,十阿哥胤䄉失勢得比胤禩和胤禟要早。而且就是雍正交由胤禩對胤䄉議罪的。或許正是因為他犯事較早,情節較輕,才得以保住一命,活到了乾隆6年,而且在乾隆2年,還恢復了爵位和待遇。

其實胤䄉的確沒有太惡劣的行徑。他只是不聽雍正安排,對雍正頗有微詞罷了,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政治意圖。


胤䄉是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鈷祿氏,是遏必隆的外孫,所以血統是高貴的,應該是僅次於胤礽的,比雍正、胤禩、胤禟這些人血統高貴多了。而且幼時受康熙寵愛,所以性格乖張,更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就劇情而言,胤䄉這個角色的形象也是屬於沒有心計,經常被人當槍使的。

當初追比戶部欠款的時候,他老人家當街賣家當,田文鏡去阻止,他竟然當街鞭打田文鏡。這就是典型的二代思維,在他眼裡,自己鬧的這一出是給父親、兄弟看的,是希望引起康熙注意,從而干預的。說破大天這是皇室自己的事情,你田文鏡一個奴才,有什麼資格來管我?打死你也白打。

但是之所以是胤禟站出來鬧這麼一出,其實也是被胤禟給當槍使了。胤禟作為胤禩集團的錢袋子,是完全可以幫胤禟還清戶部欠款的。但是即便胤禩打了招呼,胤禟仍然要讓胤䄉鬧這麼一出,其實就是投石問路。


胤䄉其實內心中還是有或多或少善惡之分的,但還真沒說過違心話,做過違心事。

最典型的就是八大山莊事件中,十三阿哥胤祥因“調兵謀反”而被圈禁的時候,第一個蹦出來反對的,竟然不是胤禛,而恰恰是胤䄉。胤䄉說,“我與老十三素來不合,但說他調兵謀反,這我不信。”這就非常符合胤䄉的性格,鬧歸鬧,鬥歸鬥,違心的話,卻沒說過。

還有八大王事件中,那個道士張明德本來是胤䄉自己的府上請來的客人,最後被胤禟一番神操作,故意在眾人面前搞胤禩當為儲君的輿論。結果胤禩非常聰明地要把張明德捆了送宮裡,給康熙發落。這樣一來既避嫌,又向康熙反饋了輿論。但是此刻胤䄉是怎麼做的?他是儘可能阻止張明德被捆送宮裡的,因為張明德是他府上的朋友,做人不能對不起朋友。


最最顯露胤䄉真性情,缺乏政治敏銳度的一幕,是發生在雍正初登大寶的朝堂上,又是放屁,又是要出恭,弄得雍正極為尷尬。得罪人而不自知者,莫過胤䄉。

所以胤䄉的確很多時候讓人恨得咬牙切齒,但本質上他不算徹頭徹尾的壞人,他也無法對雍正造成實質性的威脅。胤䄉只是一個站錯隊的,思維有點不清爽,容易被人當槍使的龍套角色。

在“八王逼宮”事件中,胤䄉雖然參與其中,但性質其實完全不一樣的。他只是參與者,並非策劃人。


所以結局而言,胤䄉相對幸運,從懲罰力度而言,算是倖免於難了。




炒米視角


雍正即位之後,對他的兄弟政敵們並沒有採取“一刀切”的打擊方式,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打擊,這實在是雍正皇帝的高明之處,同時也是他所處的政治環境所決定的。

首先,我們來看雍正對八爺黨打擊的方式。

老八胤禩,八爺黨之首,雍正即位之後,並沒有立刻對八爺党進行打擊,而是分而擊之。雍正封老八允禩為和碩廉親王,為四大總理大臣之一,同時被冊封的總理大臣分別為老十三胤祥(和碩怡親王)、隆科多和馬齊。允祥不必說,是雍正真正的鐵桿兒支持者和兄弟心腹,隆科多則是為雍正即位擎天保駕和“託孤”之臣,馬齊則是滿清貴族勢力的代表,那麼老八允禩算什麼呢?

八爺黨勢力遍佈朝野,在雍正即位之初,政局尚不穩定的情況下,晉封允禩為總理大臣,一是可以暫且穩定八爺黨勢力,以免造成突然打擊之下出現“狗急跳牆”或者“魚死網破”的局面。二是讓心腹老十三和隆科多對其進行看管。三是和老九老十等八爺黨重要成員分開,形成黨而不聚的狀況,其實就是斬斷允禩的左膀右臂。

史載允禩晉封總理大臣之後,所經手政務少之又少,很多大事要事都沒有允禩的參與,換言之,老八允禩實際上是被雍正以總理大臣的形式給軟禁起來了。直到雍正坐穩之後,於雍正四年,開始尋找各種藉口,對老八允禩開刀,奪勳爵職位,改名阿其那,囚禁至死。

老九允禟,八爺黨的錢袋子。雍正元年發往軍前效力,雍正三年革爵,雍正四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相比於老八,雍正對老九的打擊來得相對直接和猛烈得多。

老十允䄉,因黨附允禩,於雍正二年四月,被圈禁革爵。乾隆二年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九月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

從以上情況來看,雍正對老八老九的打擊最為深重,但是對同是八爺黨核心成員的老十允䄉卻打擊稍輕,只是圈禁革爵。為什麼雍正皇帝放過老十呢?

其次,我們在來看看清朝的政治基礎。

清朝的政治基礎或者說執政基礎和元朝一樣,是貴族政權。貴族政權在中國歷史上要上溯到遠古和春秋戰國時代,自秦漢以來,漢人建立的帝國王朝基本上都是士人政權。從青山黑水之間崛起的女真族相比於大明朝而言,不知道要落後多少年。然而,歷史開了一次玩笑,讓女真少數民族消滅了大明朝,建立了以貴族為基礎的政權。

我們經常說到滿清幾大姓,幾大家族,比如,愛新覺羅家族、佟氏家族、鈕鈷祿家族等等,說的就是滿清這些貴族,這些家族式的貴族形成滿清皇室政權的基礎。

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清朝的皇帝所代表的的利益不是士人或者老百姓的利益,而是滿清貴族的利益。清朝皇帝的所作所為離不開貴族階級的支持和擁護,雍正也不例外。

自康熙以來形成的九子奪嫡,皇室儲位之爭是滿清貴族皇室貴族之爭,嚴格來講是皇室集團內部的事務,但是皇子們並非單打獨鬥,其身後都帶有不同的家世背景,這些家世背景即皇帝所依賴的執政基礎相關。

雍正皇帝在打擊這些兄弟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在打擊這些家世背景,動搖這些執政基礎。那麼,打擊的輕重程度與他們背景的深厚程度也極具正相關。

最後,我們再分析八爺黨核心成員們的身世背景。

八爺黨的主要核心即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因為老十四允禵是雍正皇帝的親兄弟,雍正還需要拿他作為表率,以彰顯皇帝的仁兄之心,罰他去受景陵已是格外開恩,在此不作論證。

老八允禩的背景其實是三兄弟之中最單薄的,母親衛氏很老的時候才追封良妃,被康熙謂之“辛者庫賤婦”,滿洲正黃旗人,其父為正五品內管領阿布鼐,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皇室官員,允禩母系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

而老八的正室郭絡羅氏,是安親王嶽樂的孫女,安親王嶽樂本來是清朝的功臣,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四兒子,按說實力是很雄厚的,但是,在康熙三十九年獲罪將為郡王,嶽樂晚年的失寵無疑對於允禩來說是極其悲哀的,加上郭絡羅氏本人從小嬌生慣養,性格火爆,老八被批為“妻管嚴”,多次為康熙皇帝所忌。

老八允禩能夠得到朝野包括佟國維、李光地甚至康熙的親兄弟福全的支持全靠允禩個人的魅力和才幹,有人說,在以貴族為執政基礎的滿清,也許正是老八允禩最終奪嫡失敗的基因,這話不無道理。

老九允禟,生母為康熙的寵妃宜妃郭絡羅氏,宜妃是鑲黃旗佐領三官保之女,三官保只有兩個女兒,宜妃之妹也是康熙皇帝的貴人。宜妃雖然為康熙寵愛的四妃之一,但是和赫舍里氏和佟氏家族的背景相比要差的很多,這意味著允禟在母系上的背景並不雄厚。康熙皇帝死後,作為寵妃的宜妃沒有了皇帝的支持,也就難以保全允禟。

允禟善於做生意,還繼承了明珠家的家財(明珠已經沒落),所以是八爺黨的“錢袋子”。允禟為人耿直,也很仗義,本人卻無心政治,支持老八允禩也許是出於仗義或者保障自身財富。雍正對其打擊深重,實在屬於意料之中。

老十允䄉,生母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遏必隆是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鈕祜祿氏於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冊為貴妃,當時的貴妃佟佳氏則被晉封為皇貴妃。故,老十允䄉的母系家世背景是十分顯赫的。

老十允䄉本人於政治的悟性不高,支持老八胤禩所作不多,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老十允䄉性格單純,主要是八爺黨的“炮灰”級人物,雖然背景深厚,但是個人的作為和能力十分有限,對雍正的威脅和影響也十分有限。雍正出於投鼠忌器,對於允䄉的打擊也是點到為止。

綜上所述,雍正放過老十允䄉,一是出於執政基礎的考慮,老十背景深厚,雍正打擊過重,便會引起鈕鈷祿家族的嫉恨。雍正投鼠忌器,不會輕易動搖其執政基礎。二是老十允䄉本人能力和才幹有限,對雍正皇帝難以形成實質性威脅。


青燈問史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要數大清康熙年間最為別具一格。他有三十多個兒子,幾乎個個才華橫溢,尤其是參與九子奪嫡的幾位皇子們更是出類拔萃。然而十阿哥胤䄉卻是例外。

不管是史料記載還是一些古裝電視片段中,我們都可以得知在康熙爺執政期間,他的兒子們就因奪權而分成兩派,記錄最多的就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當中就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還有十四阿哥胤禵,另一派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胤禛。

胤禛最終能夠成為獲勝的一方,也是有其必然性。他對內勵精圖治,對外懂得韜光養晦,欺騙了敵手也瞞過了康熙爺。因此在康熙病逝後,他也就順理成章的當上了皇帝。雖說胤禛在大臣面前自稱漢子,但也是恩怨分明的人,登基後,他開始重用十三阿哥胤祥,對那些曾經參與奪嫡的皇子們開始各個擊破,尤其不會放過所謂的“八爺黨”。

一開始他並沒有採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而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打擊,這是他的英明之處,當然也是形勢所趨。為了穩固八爺黨的勢力,先晉封胤禩為總理大臣,後派心腹十三阿哥和隆科多對其進行看管,將其與八爺黨其他幾位重要成員分開,斷了胤禩的左膀右臂。

當一切就緒之後,雍正開始了他的計劃:先對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削其宗室,奪其爵位,後被圈禁而死,連名字都被改成“阿其那”和“塞思黑”。而十四阿哥胤禵因與雍正一奶同胞只被罰去看守皇陵。相比於其他幾位阿哥,十阿哥就顯得略遜一籌,沒有獨樹一幟的政績,被稱為草包皇子,也許正是因為他胸無城府的態度,才讓雍正對他沒有防備,從而逃過一劫。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不必事事過於計較,有時裝傻充愣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陸棄


我認為雍正放過老十的原因有三個;

1.能力不足,雖然老十作為 老八的左膀右臂,但其個人能力太差,只會咋咋呼呼,從小不是讀書讀得材料,康熙也是非常頭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對雍正根本麼有什麼威脅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出身好,他的母親試試康熙的寵妃 之一,老十可以說是除了太子其他的皇子沒有一個出身有他 好的,這個從其性格就能看出來,除了老八沒有他服的。

3.因為老十是一個憨厚的人,人家不服氣的話從來不會憋在心理,在加上太子被大阿哥陷害,導致老十三被 誣陷謀反,雖然老十老十三互為競爭關係,但其卻第一個擔保老十三不是反叛之人,這件事讓雍正看出來了老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是為什麼雍正一直沒有 動老十的原因。

老十一輩子還是不錯的,雖然被免了爵位,發配,但是人家走到 一半就住下來了,雍正也沒有介意,可以看出雍正的心胸還是很寬廣的,後來活到了乾隆時期,為這些皇叔平反,得以恢復爵位。


愛歷史的小蝸牛


受到經典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影響,劇中的十阿哥胤䄉一副二桿子形象,粗魯莽撞,還無才智,都不理解他為何成為“八爺黨”的班底。

其實,我們被電視劇誤導了。胤䄉才是真正的實力派。

康熙37年,17歲的胤禩被封為多羅貝勒,年少有為;

康熙48年,26歲的胤禟被封為固山貝子,比較一般;

康熙48年,同樣26歲的胤䄉被封為敦郡王。

看出差距了吧,胤禩確有才華,但也只是貝勒,而胤䄉成了郡王,而胤禩當時還是貝勒,直到雍正時期才被封為親王。

再看看他們的出身:

胤禩,生母良妃衛氏。應該是漢軍旗的,辛者庫管領出身,比較低微。這也是胤禩其上位失敗的原因之一。

胤禟,母宜妃郭絡羅氏。雖然從小聰明伶俐,但存在感較低,是“八爺黨”的智囊。

胤䄉,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是孝昭仁皇后的親妹妹,遏必隆是康熙初年輔政四大臣之一,其父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鈕祜祿·額亦都。其母家雄厚的實力,決定了胤䄉未遭迫害致死。

所以說,“八爺黨”的核心是胤禩,但真正的後盾其實是胤䄉。

在看看雍正繼位後,動手的順序: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胤䄉被雍正帝圈禁革爵。剷除了“八爺黨”的後盾;

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胤禟被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雍正四年(1726年),胤禩被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並削除宗籍。

可以看出,雍正時先剪去羽翼,在對核心動手。最先扳倒胤䄉,可見其重要性。

在看這三兄弟的下場:

雍正四年,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民間認為他們是被毒死。

雍正四年,胤禟被折磨致死。

乾隆二年,胤䄉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關鍵時刻,你的背景真的可以保命啊。


黑水布衣


康熙晚年,眾皇子為了皇位上演了一出“九子奪嫡”的大戲,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這場皇位爭奪戰的最終贏家,康熙駕崩後,登基為帝,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登基後,對於之前參與過“九子奪嫡”的皇子們開始進行打擊,特別是“八爺黨”的四位阿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直接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就連名字都被改為“阿其那”和“塞思黑”。十四阿哥胤禵因為同雍正是一母所生,手下稍微留了情,被罰去看守皇陵將其軟禁。相對於八阿哥和九阿哥,十阿哥胤䄉結局要好了許多,至少他只是被奪爵圈禁,能夠活到雍正去世,乾隆登基的那一天,並於乾隆二年(1737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去世,終年五十九歲。

十阿哥倖免遇難,主要是因為他對於雍正的威脅遠不及八阿哥與九阿哥。

八阿哥胤禩,是“八爺黨”的首腦,並是與雍正爭奪皇位的主要競爭對手,當年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是支持和力挺八阿哥的,其中不乏阿靈阿、揆敘、王鴻緒這樣的當朝重臣,因而成為了雍正登基後打擊的首要目標。

九阿哥胤禟,是“八爺黨”的智囊,更是“八爺黨”的財神爺,為八阿哥胤禩乃至後面十四阿哥胤禵的奪位行動,提供了堅實的財政支持,而自己也參與了很多事情的謀劃,可以說給雍正登基製造了巨大的麻煩,因而也會成為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必須除掉而後快。

相較於八阿哥和九阿哥,十阿哥胤䄉的存在感確實非常的低,除了插科打諢,就剩下起鬨鬧事了,主要還是因為是十阿哥在心機和算計上,比起其他阿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康熙就曾評價十阿哥,老十老十,就是太老實了,在“九子奪嫡”中,十阿哥對於雍正的阻礙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十阿哥對於雍正的威脅,遠遠低於其他的阿哥,因而雍正沒有對十阿哥下狠手,只是將其奪爵圈禁,並不像對八阿哥、九阿哥一樣直接圈禁,折磨致死。

十阿哥高貴的出身,也讓雍正沒有像對八阿哥和九阿哥那樣,對待十阿哥。

十阿哥胤䄉,可以說是除了廢太子胤礽外,出身最為高貴的皇子了。

十阿哥的生母是溫僖貴妃鈕鈷祿氏,外公就是康熙初年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祖上更是努爾哈赤時期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鈕祜祿·額亦都,同時十阿哥的親姨姨也嫁給了康熙皇帝,並且被冊封為皇后,即孝昭仁皇后鈕鈷祿氏。所以說,十阿哥的身份可謂是非常的高貴。

在這一點上,八阿哥和九阿哥是根本沒有辦法同十阿哥相提並論的。特別是八阿哥胤禩,生母是良妃衛氏,辛者庫出身,身份非常的卑微,生下八阿哥快20年後,才被冊封為嬪,後被冊封為妃,並且是以“良”字開頭,地位遠不及大阿哥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三阿哥的生母榮妃馬佳氏以及四阿哥的生母德妃烏雅氏。而九阿哥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雖然非常受康熙寵愛,也是位列四妃之一,但是出身和地位也是遠不及十阿哥,就連宜妃自己都在雍正登基後被雍正當眾斥責,後又被逐出宮去。

所以,雍正在處理十阿哥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十阿哥的出身以及他深厚龐大的鈕鈷祿家族勢力,所以留有了餘地。


雍親王府


其實題主的這個問題說的有一些不太合適,老十並沒有倖免於難只是沒有老八 老九那麼嚴重,依舊和老三,老十四一樣遭到了圈禁。因為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大火還有一系列以“九子奪嫡”為話題的電視劇的衝擊讓人們認識到八爺黨里老八,老九,老十就是同穿一條褲子。所以老八,老九被雍正削去了宗籍,說成是“阿其那”,“塞斯黑”,是豬,是狗並且在被圈禁以後雙雙去世,雖然大部分歷史內容記載是患病而亡,但是由於時間相隔不過一年,所以很多人懷疑是雍正暗地裡賜死的。老十卻活帶了乾隆年間,不僅被放了出來還被封了爵位待遇可以說好上太多。



有差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在雍正登基以後,老十因為手書“雍正新君”被視為大不敬,又因為不聽雍正差遣,替雍正辦理差事,所以雍正二年就被圈禁了。所以後來雍正四年,雍正一併清算八爺黨的時候,老十就已經被圈禁所以參與度不是很高。雍正四年的時候,在八爺黨的渲染下,雍正在民間的地位幾乎妖魔化,篡改詔書繼位,弒父弒母,不能友善兄弟幾乎就是不忠不孝的魔頭,八爺黨老八,老九,老十四的形象反而高明許多。老八和老九還與葡萄牙傳教士關係密切,老八更是根據葡萄牙語改編了一些八爺黨的聯繫密碼,這件事被雍正發現,雍正自然背後一涼心裡十分害怕。



老八和老九並不能實心辦事,反而多次不老實,老八後來面對雍正對自己羽翼的的多次拆減,無能為力,最後破罐子破摔之下讓自己身邊的太監毆打了不聽自己命令的將軍,這系列的事情給坐穩皇位的雍正落下了口實,雍正對八爺黨一併清算。在有日本學者關於雍正朝歷史的研究中表示“阿其那”的名字並不是雍正要起的,而是老八隨口說說。老八被禁以後,雍正要削他宗籍,派人問他改什麼名字。老八說,我現在這樣子和豬狗沒什麼分別,讓他隨便叫吧。雍正對老八的語氣大為不滿,於是就順了他的意老八,老九變成豬,變成了狗。



要說老十是結局相對好一些,個人猜測可能也因為老十的母妃家族實力雄厚。老十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滿清八大姓氏之一,是康熙皇后孝昭仁皇后的妹妹,爹是滿清權臣遏必隆,先祖父是後金開國功臣額亦都 。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后也就是《甄嬛傳》甄嬛的原型也是鈕祜祿氏和老十的母親都是一個先祖有一定血緣關係。老八的母親出自辛者庫,也就是出身包衣,康熙曾罵老八出生“辛者庫罪人”。老九母親郭絡羅氏,這個姓氏實力不大好。但是有趣的是老九的母親,老八的大福晉,老十的妾都是郭絡羅氏,這會不會是三人關係親密的另一個原因呢,當然這也是個人臆想,不做算。


紅雨說歷史


原因很多。

一、老十性格展現比較粗,但從來都是老九的跟班,因為母親死得早,老十與年齡相近的老九關係好,形成皇九子派。之後,大阿哥被廢黜,大阿哥黨主力被老八收編,才與皇九子派系合併成八王黨。八阿哥出局後,八阿哥黨搖身一變成為十四黨,但這個派系的核心成員始終是大阿哥、八、九與後期崛起的十四。所以老十並不是雍正的威脅。

二、老十出身高貴,母親是清代唯一有諡號的溫僖貴妃,大姨是康熙第二位皇后,外祖父是四大輔政的遏必隆,鈕鈷祿氏又是滿族八老姓與十二大姓之一,雍正沒有必要對一個性格粗曠的老十下手,反而可以安撫鈕鈷祿氏。

三、八王黨其他主要成員,大阿哥之前就是雍正所在廢太子黨的最大敵人。老八則是善於拉攏人心,有安親王系支持。老九性格毒辣,還非常有錢,母親宜妃郭絡羅氏也是大姓,所以雍正堅決不赦他們三個。至於十四,親兄弟當然不好下手。


四川達州


公元1722年,雍正登上皇位。當時,他的皇位並不算穩固,外有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內有八爺黨威脅。西北大捷後,雍正開始處理內部對手,以鞏固自己的皇位。整個八爺黨都被連根拔起,然而胤䄉卻能逃過一劫。

傻人有傻福

對雍正能夠形成威脅的往往是有財力和有才能之人,比如胤禩和胤禟,他們才是奪嫡和鞏固皇位的心頭大患。雍正對他們恨之入骨,剝奪其爵位,還將其改名為阿其那、塞思黑,最後將他們折磨致死。

在奪嫡的鬥爭中,胤䄉雖然是八爺黨的成員,但充其量只是一個打醬油的小跟班,吃喝玩樂是高手,出謀劃策摻和,對雍正沒有傷害。

雍正即位後,為了分化八爺黨,派胤䄉去辦差,他卻找藉口推脫。他私行禳禱並在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被雍正指責為大不敬,徹底暴露自己政治才幹的幼稚。

胤䄉在雍正繼位之初已經受到懲罰,被圈進於府中。等到八爺黨的主心骨相繼倒臺,胤䄉已經完全不成氣候。

歷史上,雍正對他的評價:

“文學武藝,一無所成”

一個沒才能的胤䄉,掀不起驚濤駭浪。他在雍正眼裡,就如同司馬昭眼裡的阿斗,不足為慮。

十阿哥出生高貴,外公家地位顯赫

胤䄉的生母是康熙的溫僖貴妃鈕鈷祿氏。溫僖貴妃是大清開國名將額亦都孫女,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孝昭仁皇后的妹妹,身份十分貴重。鈕鈷祿氏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舉足輕重,後宮能有半邊天,朝堂上也是高官顯爵。

生母的地位高,胤䄉的地位自然也能水漲船高,他被康熙帝封為敦郡王。

胤䄉的後面站著鈕鈷祿氏,雍正如果將其處罰得過重,就容易牽連到整個鈕鈷祿氏家族。到時這幫人反彈起來,對雍正的皇權是一個不小的麻煩。雍正清理完八爺黨,主要工作重心放到了新政上,沒時間、沒精力跟一個大家族過不去,所以對胤䄉的處分只能點到為止。

為自己留一點名聲,為兒子唱一次白臉

當皇帝的人,總會有點在意後世對自己的看法。雍正上位之後,為了排除異已,已經落下手足相殘的罵名;為了新政,已經得罪天下的讀書人。如果連沒威脅的胤䄉都不放過,雍正也能猜到歷史會如何評價吧!留下胤䄉,還能掩蓋一下自己手足相殘的罵名。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康熙在傳位之前,為後繼之君唱過白臉,擺免幾個大臣的職務。然後雍正上位一紙赦令,大家都對雍正感恩戴德。雍正為了乾隆,同樣做過不少得罪人的事,也背過不少罵名。等到乾隆登基,就能直接唱紅臉,做好人。

乾隆即位後,馬上對自己的叔叔伯伯進行平反,去世的恢復其名聲,在世的給安排工作。胤䄉也順理成章地恢復了自由,還有一個閒散的差事,最後得以安享晚年。


秋媚讀史


胤䄉作為康熙皇帝的第十子,在九子奪嫡的鬥爭中依附八哥胤禩,九哥胤禟。成王敗寇,既然他們奪嫡失敗了,必然要為此付出代價。

胤䄉並沒有倖免於難,只能算比較幸運罷了,他沒有死於監牢,老十始終被雍正圈禁,直到侄兒乾隆繼位,才迎來了生機,乾隆二年胤䄉終於恢復了自由,四年後胤䄉病逝。

胤䄉作為老八胤禩,老九胤禟的跟班,雍正對他也是嗤之以鼻的。史料記載雍正最先處置的就是他,殺伐果決的雍正皇帝是斷然不會姑息養奸的。

雍正繼位後,為了穩定盤根錯節的朝局,並沒有急於處置八爺黨,而是冊封八阿哥胤禩為和碩廉親王,以穩其心。大局已定後,雍正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剪除八阿哥胤禩的羽翼,很不幸,老十就在其中。老十在上疏皇帝的奏表中,直呼“雍正新君”。雍正正愁師出無名呢。老十就直接撞在了槍口上,於是,雍正立即命人逮捕拘禁胤䄉,交部議罪,老十最終落了個奪爵圈禁的下場,十五年的圈禁時光,其實並不好受。

但是相比老八,老九,他也算幸運的。雍正四年,雍正頒佈罪狀,處置八爺黨。胤禩胤禟不僅被罷官奪爵,抄沒家產,連宗籍也被削了。更慘的是,被雍正帝賜了個阿其那,塞斯黑的汙名。老八老九最終慘死獄中。

老十為什麼能得以保全至乾隆年間呢?

一、老十胤䄉並不是八爺黨的主犯,而且老十性格直率、荒唐,對雍正來說,這個弟弟只是個幫兇罷了,行事荒誕不羈的老十構不成對雍正的威脅,於是雍正沒有深究其罪責。

二、十五年的時光,身體很重要,老十身強體健,熬過了圈禁生活。

三、老十的出身也挺不錯的,其實這條最無關緊要。再好的出身,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只能任人宰割,如若雍正皇帝真心不放過老十,再好的出身也是空話。

無情最是帝王家,胤䄉為自己的舉止言行付出了代價。我相信,在乾隆年間恢復自由的胤䄉,肯定相當後悔,後悔曾經的年少輕狂,畢竟這是十五年的悠悠時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