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差點亡明,為何還被狂贊為英明之君?

向敬之

1

明英宗朱祁鎮兩度登極,卻在正統年寵任太監王,貿然北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成為敵人的階下囚,差點毀滅了大明王朝。景泰八年正月,已被尊為太上皇的朱祁鎮,利用景泰帝病重,在石亨等人的支持下,發動奪門之變復辟,改元天順,隨即斬殺了曾在土木堡之變後力挽狂瀾、拯救明朝的于謙,弄得政治人生並不光彩。

這,無疑是朱祁鎮作為皇帝的兩大汙點,即問題中的所謂“幹了不少壞事”:一、差點亡國,二、恩將仇報。

明英宗差點亡明,為何還被狂贊為英明之君?

明英宗朱祁鎮

但是,其子憲宗即位後,卻在天順八年二月,組織內閣和禮部為其上尊諡為英宗睿皇帝。英睿者,有英明、睿智之意,古人喜以此頌揚英明之君。論土木堡之變、處死於謙,朱祁鎮確實算不了英明之主,倒是其廢掉的景泰帝朱祁鈺,卻被不少史家視為“英主”(沈德符、谷應泰)。

但是,要這樣尊諡他的,是他的兒子憲宗,以最高指示給予他遮過飾非的美評。

2

憲宗旗幟鮮明給禮部下指示,要突出其“皇考大行皇帝仁同天下,明並日月”,“邁往聖之英武,系四海歸心”,“功德之盛於無窮”。(《明憲宗實錄》卷二,天順八年二月甲申)

英宗的一生,汙點不少,但也做好不少好事,如即位之初在三楊的輔佐下,將仁宣之治延續,成就了大明之盛,而在晚年還是能任用賢臣。即是他臨終前,給儲君下旨,廢除殉葬之事,在歷史上是值得肯定的。

明英宗差點亡明,為何還被狂贊為英明之君?

《大明王朝1449》中高虎版朱祁鈺與嚴屹寬版朱祁鎮

就憲宗而言,雖然英宗北征被俘,導致他在景泰年間歷盡坎坷,而英宗復辟,使他的遭受景泰帝戀棧帝位、言而無信後的無情迫害的厄運斗轉,重返儲君,得以即位,不無感激。

他將英宗的功德無窮放大,深頌揚其父“英睿”,得到了被英宗予以託孤重任的顧命大臣李賢的極力支持。

李賢還專門寫了一卷《天順日錄》,貶黜景泰帝,大肆為英宗歌功頌德,開卷就是:“正統十四年間,上在位未嘗有失德事。當時王振擅權,致有土木之變。上既迴鑾,入南城,天下人心向慕不衰。及景泰淫蕩載度,臣民失望,一聞上皇復位,無不歡忭鼓舞。”

3

李賢為宣德八年進士,恃才放曠,對少師首輔楊士奇邀請置之不理,也曾直言上疏未被英宗採納,久在吏部考功司、文選司擔任郎中之類小官,還差點因扈駕北征死於土木堡之變。

他大難不死,逃回京師,於“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聖學,顧箴警,戒嗜慾,絕玩好,慎舉措,崇節儉,畏天變,勉貴近,振士風,結民心。帝善之,命翰林寫置左右,備省覽。尋又陳車戰火器之利”(《明史·李賢傳》),受到景泰帝賞識,歷兵部侍郎、戶部侍郎,遷吏部左侍郎。

奪門之變後,他是南宮復辟的潛在支持者,很快並擢升為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同徐有貞一起參預機務,出任吏部尚書。

“奪門”功臣石亨、曹吉祥與徐有貞爭權欺主,李賢站在忠於天子的一邊,遭到石亨與曹吉祥將他作為徐有貞的幫兇,聯手打擊,差點由吏部尚書貶為福建參政。

繼任尚書王翱曰:“李賢不可放去,還欲用之。”(李賢《天順日錄》)英宗命李賢轉吏部左侍郎。

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纏鬥不休,愈鬥愈烈,最後都被誅殺。

明英宗差點亡明,為何還被狂贊為英明之君?

李賢

李賢為英宗寵遇有加,以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成為了英宗後期的首席重臣。許多尚書名臣,如戶部尚書年富、南京刑部尚書耿九疇,都是李賢推薦給英宗的。

錦衣衛指揮使門達弄權,構陷李賢,英宗也是極力保全之。

英宗病危,有人離間太子,是英宗暗中向李賢傳遞消息,李賢以傳位太子為社稷之幸,保住了太子朱見深的繼立。

朱見深即位後,投桃報李,將李賢晉升少保,昇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

李賢為英宗大唱讚歌時,大罵“景泰時不孝於親,不敬其兄,不睦其室,至而朝廷之上怨恨憂鬱之氣充滿,是以六七年間水旱災傷遍天下”(《天順日錄》)。

李賢狂罵故主朱祁鈺執政,天怒人怨,也是為了報一個差點昏庸亡國、並不英睿的另一個故主朱祁鎮突然的知遇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