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下一線城市近六成市場,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能複製嗎?

生鮮電商格局企穩。

據第三方數據公司Trustdata統計,生鮮電商一線城市“631”格局初現。其中,每日優鮮App月活超1000萬,並在北上廣深等地擁有了近60%的應用用戶。

近幾年,每日優鮮在生鮮電商領域的表現可謂有目共睹。今年10月,《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發佈,這家公司更是躋身榜單Top100,名列第84位。

作為一個創業僅5年的公司,如何快速做到行業第一?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又是什麼?

01.前置倉與冷鏈:零售都在細節中

2014年末,徐正離開聯想佳沃,創辦了今天的每日優鮮。

攬下一線城市近六成市場,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能複製嗎?

​聯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水果全產業鏈企業,而徐正參與了這家公司的創建並擔任高管。多年的生鮮零售經驗,讓徐正相信,“零售都在細節中,錢都在細節中”

生鮮電商的癥結,其實就隱藏於各個鏈條中的細節。比如儲存、運輸、品控,這些都比普通商品難度更高,每一環都需要付出大量成本。贏商網在“2018生鮮零售市場現狀調查”中就曾得出結論,這個行業各環節跑下來,普遍損耗率高達30%。

如何通過各個細節的優化,降低這個數據?這將是每日優鮮甚至整個行業增長的必答題。徐正的解決方案,是前置倉模式。

攬下一線城市近六成市場,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能複製嗎?

​為了降低生鮮損耗,目前整個行業的解決方式,是依靠全程冷鏈去實現。比如:

  1. 公司會在幾個物流樞紐城市建設大型冷庫作為貨物集散中心,這叫冷源式冷鏈。
  2. 當用戶下單後,公司利用冰袋、冰板、泡沫箱等保冷措施送往收貨地址,這叫冷媒式冷鏈。
  3. 通過配送人員,在保證生鮮產品不壞掉的時限內送進用戶的冰箱,這稱為時間冷鏈。

業內專家就表示,“冷源式冷鏈+冷媒式冷鏈+時間冷鏈”後,生鮮電商每單冷鏈運輸成本在30元左右。元生資本彭志堅更是提出,有些生鮮電商的物流成本,佔到整個公司銷售成本的30%~40%。

徐正的前置倉,則是將冷源式冷鏈直接建設在各個城市甚至社區,距離用戶1-3公里的範圍內,保證配送人員能在1小時內直接從前置倉送貨到用戶手裡。徐正說,他是用“冷源式冷鏈+時間冷鏈”實現去冷媒化,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和損耗率。

2015年,每日優鮮就開始驗證前置倉模式。到今年5月,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公佈了相關數據:公司平均損耗率低於1%;庫存週轉天數僅為2天;券後毛利率長期維持在20%,且在2018年年底已經實現全國範圍內的經營性現金流為正……

種種數據表明,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似乎已經得到驗證。

02.走出華北:複雜的生意簡單化、簡單的事情重複化

創業,徐正判斷問題的標準有三個:是否把一個複雜的生意簡單化?是否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化?是否將重複的事情繫統化?

把複雜的生鮮生意歸結大規模分佈式的智能化管理體系,每日優鮮已經將其簡單化、重複化。利用數據中臺和算法,每日優鮮實現對1500個倉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也保證了在前置倉的快速擴張和複製中不變形。

去年9月,每日優鮮還加碼了這一模式,推出每日優鮮2.0版本的前置倉。

攬下一線城市近六成市場,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能複製嗎?

​王珺介紹,前置倉2.0版內的SKU已從1500多個增加至3000個,包含了蔬菜、肉蛋、活鮮、餐食、個人護理等品類。其日訂單峰值為2000單,在成熟城市的年坪效可達到10~12萬元,為傳統線下門店的5~6倍。

從2015年推出前置倉,到2017年12月起進入華南市場,再到2018年11月涉足華中市場,驗證模式之後的每日優鮮開始了區域化擴張策略。

到現在,每日優鮮已在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四個區域共20個城市建立了1500多個前置倉。這些前置倉周遭1-3公里內的用戶,能夠享受1小時送貨上門的服務。

如此快速地實現複雜的生意簡單、簡單的事情重複化,每日優鮮是怎麼辦到的?前置倉模式的標準化複製外,人則是關鍵。

據子彈財經報道,每日優鮮每到一個區域市場,都會先組建一個3~4人的班委,分別主導商品、物流、營銷等。

攬下一線城市近六成市場,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能複製嗎?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OO孫原就曾到華中市場的武漢坐鎮,在區域搭建新的團隊組織架構。進入武漢9個月,每日優鮮已經是當地最大的生鮮電商。今年8月數據,每日優鮮訂單已破百萬,業績9個月內翻了8倍。

據孫原介紹,每日優鮮在武漢大量使用了拼團、分享有禮等社交電商工具,全國性的大規模直採供應鏈,令其商品售價比當地同類商品低10%~15%,60%~70%的用戶來源於口碑和社交傳播,且復購率頗高。

當然,每日優鮮而今的規模效應也是它在武漢市場勝出的原因之一。打個比方,一般海外水果在國內的流通,都是從北上廣等地發出,但到了二三線城市,水果供應鏈的成本優勢就無法顯現。

好在,每日優鮮目前有300多名買手在全球挑選產品,並在30多個海外市場建立採購網絡。再加上營業額過百億帶來的龐大采購量,其規模優勢將壓低不少採購價格。

未來,這樣的規模優勢還會不斷放大。今年6月,徐正就宣佈:2021年每日優鮮規模將達到1000億。

03.借力智慧零售實現3年1000億

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統計發現,2018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4.93萬億元,預計2019年將增長至5.13萬億元。基於此,王珺認為,線上購買生鮮的滲透率將最終達到20%,從而有萬億規模,而作為前置倉模式的絕對領先企業,每日優鮮未來可以達到3000億規模。

再來看看每日優鮮在2021年成長為千億規模企業的計劃,站在當下來看,每日優鮮2018年營收為100億。三年翻3倍,每日優鮮何來的底氣?

這就要看徐正對生鮮生意的第三個判斷標準:是否將重複的事情繫統化?

徐正曾說,你的新鮮,是靠人盯人管出來的,還是靠信息系統技術管出來的?管法不同,可做的規模就不同。靠人管人,管到千人就變形;靠系統管人,管到萬人基本不走樣。

攬下一線城市近六成市場,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能複製嗎?

​從今年與騰訊的合作上,我們能發現每日優鮮在“系統化”方面的佈局。

6月13日,每日優鮮與騰訊智慧零售在上海舉辦了戰略合作發佈會。依託騰訊智慧零售的能力支持,每日優鮮正式啟動“智慧營銷”“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三位一體的“智鮮千億計劃”。

(1)智慧營銷:騰訊智慧零售將通過大數據,完善會員體系、社交裂變、精準推薦,推動每日優鮮提高拉新、轉化、留存等方面的效率,做好用戶生命週期管理。數據顯示,在騰訊智慧零售的助力下,每日優鮮的拉新成本降低了30%,新客轉化率提升了112%。

(2)智慧物流:依託騰訊智慧零售提供的圈層試圖工具,每日優鮮將完成更多前置倉的精準選址,確保單倉效益最大化。

這方面,必勝客的全球宿敵達美樂披薩是前輩。在達美樂門店2公里範圍內,配送員親自上路熟悉每一個社區、樓層、甚至是每一個門牌號。根據不同的時間段,特別是高峰段,與經理一起規劃線路圖,保證找到最高效的選址和線路,實現30分鐘送達。

每日優鮮與騰訊合作,則是用系統取代了人。系統能做出更精細化的模型出來,進一步實現最優選址、配送優化,甚至是無人倉儲。

攬下一線城市近六成市場,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能複製嗎?

(3)智慧供應鏈:每日優鮮已與不少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實現產地直採和商品從生產端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報道稱,憑藉騰訊零售的大數據支持,每日優鮮還將持續通過消費大數據反哺,完成上游精準選品,細化補貨算法,降低全品類損耗,實現產業鏈的升級改革。

攬下一線城市近六成市場,每日優鮮的增長邏輯能複製嗎?

​整體來看,每日優鮮幾乎進行了一場傳統生鮮零售的產業互聯網轉型。而在每日優鮮這場智能化轉型升級之後,3年1000億規模,甚至3000億的大蛋糕能否攬下?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