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新材玻璃大賺、5G大火,就是實控人不爭氣……


三峽新材玻璃大賺、5G大火,就是實控人不爭氣……



10月23日,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新材”,股票代碼600293)發佈公告,實控人許錫忠直接持有的全部股份被輪候凍結,其通過海南宗宣達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宗宣達”)持有的股份亦被司法凍結。

今年以來,這已是公司實控人股份第二次被凍結,原因是其為海南宗宣達、他人提供擔保的借款未歸還。

三峽新材總部位於宜昌,2000年9月在上交所上市,是湖北省玻璃行業唯一上市公司。2016年,三峽新材以21.7億元收購深圳市恆波商業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恆波”)100%的股權後,公司從傳統的建材行業,跨界移動互聯網終端市場,形成雙主業發展模式。

眼下,玻璃價格逼近十年高點,5G終端迎來機遇期。公司的雙主業都有利好消息,三峽新材的實控人依然面臨窘境,畢竟他被凍結的資產超過9億元。


老牌玻璃國企


10月25日,三峽新材收盤價為3.44元。今年以來,三峽新材的股價已下跌近13%。同期,上證指數上漲18.30%,玻璃陶瓷行業指數上漲33.98%,通訊行業指數上漲26.38%。

浮法玻璃的研製、生產是三峽新材的主營業務之一。作為湖北宜昌的第五家上市公司,三峽新材肇始於湖北當陽玻璃廠。

為探求其發展歷程,支點財經找到了一篇發表於1994年的報道。在《當陽玻璃廠由“虧損大戶”到“盈利大戶”的啟示》中提到,始建於1986年的當陽市玻璃廠,曾是長江三峽地區唯一的國有中型玻璃生產企業,但是由於設計不合理、管理不善、品種單一,公司年年虧損,到1992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達1500多萬元,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

轉機發生在1992年下半年,國家放寬平板玻璃產品的銷售價格限制。安居工程、汽車業勃興,給玻璃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遇。

趁著這股東風,當陽玻璃廠通過裁冗員、抓管理、搞技改等舉措,一舉扭虧為盈。1993年,一直嚴重虧損的當陽玻璃廠走出困境,實現利稅3200多萬元,職工人均收入達到4061元,而當年的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為3236元。

也是在1993年,當陽玻璃廠聯合湖北應城石膏礦、當陽電力聯營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湖北三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現三峽新材),大股東為當陽國資委,當陽玻璃廠作為主發起人,代持國家股並行使企業經營管理權。1997年8月,當陽玻璃廠正式改製為宜昌當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當玻集團”),仍由其對三峽新材行使經營管理權。

2000年9月,三峽新材以湖北最大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生產企業身份登陸上交所,仍為國有控股。在股東名單中,新增武漢市建材工業總公司、湖北荊玻(集團)玻璃總廠、國家建材局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第二二建設公司。

此時,公司的生產能力超過600萬重量箱(玻璃計量單位),浮法玻璃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2.16%。

2000年,三峽新材的淨利潤達4341萬元。此後,三峽新材的產能繼續提高,市佔率也超過4%,但利潤不增反降。2000年,盈利不足500萬元。

與此同時,整個玻璃行業都在經歷著產能過剩帶來的“紅海戰爭”,戰鬥在2008年達到頂峰。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平板玻璃的總產量5.74億重箱,約佔世界玻璃總產量的50%。工信部在當年印發相關意見,要求各地抑制平板玻璃過剩產能和重複建設。在2008年12月甚至出現成本價格“倒掛”,玻璃行業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嚴重下滑。這一年,三峽新材的虧損達到7333.91萬元。

2009年,在房地產和汽車工業雙輪拉動下,浮法玻璃市場觸底反彈。三峽新材連續兩年盈利,分別達到2175.79萬元、4837.96萬元。

三峽新材玻璃大賺、5G大火,就是實控人不爭氣……



跨界通訊行業


如果梳理一些上市公司謀求雙主業的過程,不難發現其大多經歷過單一業務帶來的風險,想通過開闢新賽道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三峽新材也是如此。從傳統的玻璃行業,到涉足通訊業,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許錫忠。

在三峽新材2011年年報中,許錫忠正式以實控人身份出現。不過,支點財經梳理年報發現,這次“易主”在2000年就已埋下“伏筆”。

2000年12月28日,公司發佈公告,海南宗宣達受讓原第二大股東湖北應城石膏礦所持的股份,持股比例為9.47%。

企查查顯示,海南宗宣達1997年在海口成立,是一家房地產企業,法人代表為許錫忠。

在2012年年報中,對於許錫忠成為公司實控人的過程,有著詳細描述。簡而言之,2011年11月,廣東融亨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錫忠,控股海南宗宣達後,又控股當陽市國中安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中安”)。許錫忠通過上述兩家公司共持有三峽新材23.03%股份,成為公司新的實控人。

然而,在許錫忠掌舵三峽新材後,公司多次“爆雷”。

2013年10月,證監會對三峽新材立案調查。2014年8月,上交所公告稱,三峽新材存在嚴重財務舞弊行為,在2011年、2012年成本核算中,通過少計成本虛增利潤接近1億元。

此外,三峽新材大手筆收購的恆波股份也不省心。

成立於2003年的恆波股份,是一家手機渠道商,主營業務為通信產品、數碼產品的銷售。在被三峽新材收至麾下前,其對外公佈擁有數百家門店,曾與騰訊、聯想等巨頭深入合作,線上及線下累計會員超過1000萬,2014年銷售額為31.68億元,是全國排名前幾位的專業零售商之一。

三峽新材對恆波股份寄予厚望,以21.7億元進行溢價收購,而恆波股份也承諾2016年—2018 年的稅後淨利潤分別達到2.43億元、2.97億元、3.30億元。

但是在第一年,恆波股份就沒“及格”。2016年,公司淨利潤僅為1.80億元,完成率約為 73.96%。

2018年,恆波股份淨利潤為3.04億元,又一次未完成業績承諾。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恆波股份還在這一年爆出的銷售假手機案,以及由此牽連出的財務造假案。

據媒體報道,2018年6月,中郵普泰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普泰”)、北京中郵普泰移動通信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中郵”),購買了恆波股份的手機,但開箱後的產品竟是手機機模或無法開機的無品牌手機。

中郵普泰和北京中郵後起訴恆波股份,訴訟金額1.50億元。拔出蘿蔔帶出泥,此案雖尚在進一步審理中,但在庭審時,恆波股份承認其在2015年被三峽新材收購時,曾有過虛增業績流水的行為。


三峽新材玻璃大賺、5G大火,就是實控人不爭氣……



實控人擔保的股份或易主


儘管爆雷不斷,但不可否認,手機銷售業務確實為三峽新材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雙主業加持下,近3年來,三峽新材盈利分別達到1.79億元、4.03億元、2.40億元。2018年年報顯示,移動互聯網終端及服務行業營收佔比為84.79%。

進入2019年,玻璃價格一路上揚,已經逼近十年來的高點。即將到來的5G商用,也給以手機終端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三峽新材營造新的市場預期。

然而,實控人的股份被多次輪候凍結,可能成為公司新的危機。

據公告,許錫忠個人持有三峽新材2.07億無限售流通股。5月20日,上述股份被凍結、輪候凍結,原因是“許錫忠為他人在贛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貸款提供保證擔保”,貸款本金7500萬元,其中到期金額為1300萬元。

10月22日,深圳羅湖區人民法院對許錫忠所持的2.07億股進行司法輪候凍結,原因是“許錫忠在2017年1月18日為海南宗宣達借款3.32億元事宜提供擔保”。與此同時,許錫忠持股99%的海南宗宣達的6367.425萬股亦被凍結。

按10月25日股價計算,許錫忠上述被凍結的資產超過9億元。

實控人全部股份被凍結,是否會讓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對公司經營又有何影響?

三峽新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與許錫忠在資產、業務、人員、財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性,其所持股份被輪侯凍結事項不會影響本公司的生產經營。

湖北法輝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黃強告訴支點財經,從目前來看,許錫忠以股權為他人、海南宗宣達進行擔保。如果法院判決後,其仍無力償還的話,法院將可能依法對上述股權進行拍賣,如流拍兩次以上,就可能作價抵償給債權方,也因此可能導致實控人變更。

不久前,*ST盈方原控股股東持有的股份凍結後被司法拍賣,由舜元投資競得,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

由此看來,三峽新材的實控人是否會變化,還要看許錫忠是否能度過眼下的“錢荒”。

END

記者丨肖麗瓊

出品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支點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