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萬億負債壓頂,房子要趕緊買了嗎?

2019年下半年是房地產開發商的煎熬期,甚至有多個小房企熬不過這個“寒冬”。

據人民法院網站消息顯示,截至10月27日,已經有408家房企宣告破產。


破產的背後是房企不為人知的銷售壓力以及資金壓力。

1


樓市冷場背後的焦慮與煎熬

今年已經迎來了最後一個季度。


在已經過去的三個季度裡,樓市所展現的是各種銷售冷場和打折促銷,就連歷來銷售火爆的“金九銀十”也變得冷談了很多。

而在樓市冷場的背後是房企的焦慮和煎熬。


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房企完成年銷售目標完成率均值為70.77%。

其中目標完成率在75%以上的房企有:九龍倉、寶龍地產、龍光集團、陽光城、佳兆業、中海地產、世茂房地產、中國金茂、景瑞地產、招商蛇口、金科集團、龍湖集團、濱江集團、中糧控股、雅居樂、建業地產、中駿集團等。

中國恆大、保利置業、新城控股、融創中國等知名度較高的房企的目標完成率則不足75%。

更為嚴峻的是朗詩綠色集團、綠城中國、泰禾集團等房企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完成率竟然不足50%。


像朗詩綠色集團目標完成率只有34.25%,泰禾只完成41.28%。可見接下來房企銷售壓力之大。

2

房子賣不出,錢又難借

從融資金額的角度來看,2019年9月份企業的融資金額已經相比8月份有所提高,但是實際上的金額相比今年上半年而言還是偏少。

4.7萬億負債壓頂,房子要趕緊買了嗎?

另外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雖然9月份房企的融資金額有所提升,房企卻沒有將錢花在買地上。

按照正常的經營邏輯,房地產開發商的主要收益來源是來自於房地產開發。而想要製作麵包就必須要購買麵粉,所以當房企資金充裕的時候,首先會做的就是拍地。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13日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一後首周全國土地市場明顯降溫。按照熱點地塊前50宗情況計算,共有31宗、佔比高達62%的地塊是底價成交。

土地溢價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沒有更多的房企去搶地,這也就是說拿到錢的房企並沒有用來拿地。其中關鍵原因就在於房企是用新債換舊債,所以沒有多餘的錢來拿地。

2019年上半年,43家頭部房企的有息負債是4.7萬億,其中單個房企有息負債主要集中在500-100億元左右,其次是1000-2000億元左右。


可見從房企的角度資金壓力確實很大。

今年下半年整個房地產企業分化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越是缺錢的房地產開發商就越難借到錢。

在今年各房企發佈的中期業績報告當中,大部分房企的融資難問題還是很明顯。


三季度很多房企的融資成本已經從以前的8%左右上升到10%左右,甚至是13%左右。融資成本提升的背後體現的同樣是房企融資難。

3

錢不是沒有,只是不給房企

最近央行也向市場輸了不少血,央行在短時間內多次開啟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其中最為主要的操作為逆回購。


從2019年10月16日到2019年10月25日,僅僅10天的時間,央行就操作了82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10月16日:2000億1年期MLF

10月18日:300億7天逆回購

10月21日:500億7天逆回購

10月22日:2500億7天逆回購

10月23日:2000億7天逆回購

10月24日:600億7天逆回購

10月25日:300億7天逆回購

上週僅僅一週的時間,央行就操作了5900億元的資金,剔除到期的300億元,實際上上週央行已經向市場淨投放5600億元。這樣的資金量還是比較龐大的。

一邊是資金不斷投放,另一邊卻是房地產融資受限。這說明國家對於市場資金的流向管控嚴格,嚴禁資金流向房地產。


為什麼,因為水漲船就會高,要防止房價再一次瘋狂上漲,錢就必須要管住。

但是今年整體的宏觀經濟環境一般,銀行投錢給房企能獲得更高的回報率。


因此總有一些銀行通過同業投資或者是修改理財協議文本等方式,變相將資金貸給房企。

那麼在以前,通過這樣的途徑可以變相將資金流向房地產,現在就要難了很多。


最近國家監管部門頻繁開出罰單,包括興業銀行北京分行(罰款600萬元)、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罰款290萬)、中信銀行杭州分行(罰款195萬)、平安銀行義烏分行(罰款50萬)等。

這些銀行的罰款原因基本上都是因為違規將資金流向房地產。


這說明樓市調控的漏洞已經逐漸被打上補丁,資金想要違規流向房地產業是難上加難了。

今年樓市已經進入了橫盤期。對於高槓杆的房企而言,橫盤期間往往非常考驗房企的抗壓能力。

對於一些太過於高槓杆的企業、本身經營就很脆弱的房企、融資能力差的小房企而言,更是壓力山大。

承受不住資金壓力就只能宣告破產,剩下的也唯有絞盡腦汁賣房、賣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