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陽
印度人口已經快超越中國,土地面積不到中國31%,但是為什麼印度的高樓大廈很少,其實就兩個原因:印度可居住土地面積大,第二是窮。
《世界大廈中心》有一個國家大廈擁有量的排名,我們先看一下印度大廈擁有量的世界排名:
在150米以上的建築物數量上,中國以1980座排名世界第一,排名第二的美國只有792座,而印度只能以61座排名第13位,還不足中國的一個零頭。
所以說在高樓大廈上印度全面落後於中國,也與它的人口和土地面積不成正比,所以我們會疑惑,為何印度城市不流行高樓大廈呢?
印度可居住土地面積大,大廈並非必須!
(圖:印度的地形圖)
印度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33%,但即使是山地和高原,大部分海拔也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因此可以說印度的整塊地域都是適合人居住的。
(圖:中國的地形圖)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高的地方海拔四五千米,低的地方只有幾十米,中國是典型的平原少,山地多特性: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佔陸地面積的33%。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僅佔全國面積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達65%。所以適合人居住的面積其實極小,大多集中在東部沿海。
中國雖然總體面積比印度大,但是適合人居住的面積並不比印度多,我們還可以通過人口密度圖觀察到這一特點。
這張圖是亞洲的人口密度分佈地圖,顏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大,我們可以看到印度幾乎全境都是紅色,這代表印度人口分佈十分均勻,這得益於它地形的平坦和宜居。相反在中國只有東部區域是紅色,這意味著大多數中國人都擠在這狹小的區域裡,因為其他區域都不適合人居住。總的來說,中國和印度的紅色區域面積相差不大。
印度窮,建不起高樓
國家窮不窮,先看GDP。
如上圖所述,2019年預計世界各國GDP排名,中國依然排名第二但是進一步縮小黑美國的差距,而印度排名第六不過其 GDP總量只有中國的20%左右,所以它的財力並不能讓它像中國這麼任性建造高樓。
印度的GDP統計向來受人詬病,用網友的話說連農民賣牛糞的錢都算在GDP裡,所以印度實際的財政收入有限。
另外衡量一個國家有沒有錢就要看外匯儲備,中國有3萬億美金外匯儲備,而印度只有4千億,差了十倍左右。
印度的問題不僅僅是窮,而是在花錢上令人無法理解,它在軍費上從來不含糊,維持著龐大的海空陸三軍,更為致命的是其要花大把美金到全世界購買軍備,比如印度的飛機和船幾乎都來自俄羅斯和美國,印度的軍費開支佔到GDP的2.2%,遠高於中國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說它窮兵黷武也不為過。
可是在基礎建設問題上卻止步不前,國內鐵路系統落後中國兩個世代,而水利建設更是落後,中國的水庫人均存量達到1000立方米,而印度竟然不足400立方米,這一點令印度在今年的乾旱中飽受磨難!
印度的問題太多了,雖然它很要面子,什麼都想和中國爭,但是高樓大廈還是放一放吧,貧民住貧民窟就好了,哪有錢給他們造房子?
穿美國望世界
在世界上,知名摩天大樓有很多,阿聯酋的哈利法塔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上海中心大廈位列世界第二。不過,我們在翻閱全球61位高樓排名榜單中發現,中國有31個上榜、阿聯酋13個,美國7個,則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的印度,卻沒有一個上榜。而目前已經完工的印度最高樓Lokhandwala Minerva只有325米,與榜單前幾名也還有很大距離。
現在很多人感到奇怪,印度的人口那麼多,2019年已經達到13.24億人,馬上就要趕上中國人口了。地方也不大,養活這麼多人口的土地卻只有298萬平方公里,還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按理說,印度人地之間的矛盾會比中國更加尖銳,可為啥中國就連四五線城市都是高樓林立,而印度除了孟買之外,其他各大城市都鮮有高層建築?
對此,我們認為,造成印度沒有建造高樓大廈的原因,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印度的人地矛盾沒有中國曆害。中國的土地面積雖然要比印度大,但是大部分地區都是難以利用的,實際可用耕地面積也只有95.7萬平方公里,印度面積雖然小,但卻有160萬平方公里耕地。若按人均可耕地面積來算,印度需要承載23.2億人,才能達到現在中國人口的壓力。既然人地矛盾不突出,印度就沒有造高樓大廈的衝動。
再者,要建造高樓大廈,錢從哪裡來?印度雖然GDP世界第七,但人均GDP全球排名靠後,而且印度的貧富差距極大。對於富人來講不屑於住高樓大廈,自己有大別墅可以居住。而對於窮人來說,只能居住在城市貧民窟,貧民買不起房子,所以在印度開發高樓大廈,會面臨缺乏市場的問題
再次,在印度要蓋高樓大廈,地皮從哪裡來?印度土地已經私有化,你想從土地所有者手中拿到合適價格的土地都困難。而且,印度人的談判能力很強,不像我們這邊舊區改造,政府部門給個三瓜兩棗的就搬走了。之前,日本的企業曾拿到了印度第一條高鐵合同後,目前就卡殼在徵用土地之上,因為日本公司要和無數印度土地所有者進行談判,費時費力,而且效果還很差。
最後,就算把高樓大廈蓋好了,但印度的城市配套設施跟不上。供水、缺電、排汙能力都成問題。平時印度供電還馬馬虎虎,而一旦進入高溫期,家家戶戶空調都開動,印度的供電能力就不行了。
此外,還有供水也有危機,在印度一些城市自來水供應不上,還要抽地下水應急。如果蓋高樓大廈,沒有一個統一的供水體系,這日子是沒法過的。還有,排汙設施印度也不行,不足以給高樓大廈做配套。
印度人口雖已達到13億,國土面積卻不足中國三分之一,但是印度卻很少有高樓大廈。這主要是印度的人地矛盾並不突出。而且,印度貧富差距大,造了高樓大廈,窮人住不起,富人不屑住,沒有市場需求。更關鍵的是,造樓也要徵土地,但是要想在印度徵地,土地所有者報價過高,難以接受。當然,印度現在各項為大樓配套的基礎設施都還不完善,盲目造大樓,停水、停電的日子更不好過。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印度會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都會得到改善。
不執著財經
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在世界摩天大樓領域中,阿聯酋的哈利法塔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上海中心大廈位列世界第二。除此之外,在世界高樓排名前62位的榜單中,中國有31個上榜,阿聯酋13個,美國7個,而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的印度,卻一個都沒有上榜。
按照榜單的標準(排名第62的高度是350米),印度唯一可能上榜的是位於孟買的摩天大樓World One。這座大樓早期的計劃高度是501.33米,但因為沒有獲得印度機場管理局批准。2015年,該項目不得不降低設計高度,計劃為453.29米,結果一直到2018年,還未完工,只有285米高。據悉,該樓盤的新高度可能仍未獲得印度機場方面的批准,處境十分的尷尬。
而在World One之外,印度第二高樓Lokhandwala Minerva只有325米,與榜單也還有很大距離。
中國香港
我們都知道,印度人口正在緊跟中國世界第一的步伐,2019年的總人口數為13.24億人,並預期在數年內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個數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或許覺得稀鬆平常,但對於印度來講,養活這麼多人口的土地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
按理說,印度的人地矛盾應該是中國的三倍,可為什麼中國摩天大樓遍地,甚至四五線城市都是高樓林立,而印度擁有近乎同樣多的人口,卻沒有一座摩天大樓呢?
事實上,印度不僅沒有世界超級摩天大樓,就連普通的高樓也非常少見。除了孟買之外,包括德里、加爾各答、清奈等印度排名前四的大城市當中都鮮有高層建築。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便不難發現,造成印度高樓大廈不多的原因其實有大兩點:人地矛盾弱於中國,發展程度也弱於中國。
關於印度的人地矛盾,其實大部分人有一定程度的誤解。印度雖然國土總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但大部分都是地勢平坦的平原和低海拔高原,山地、沙漠戈壁極少,就連丘陵也不多。反觀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難以利用,有33%的山地,26%的高原,還有13%的沙漠戈壁,只有10%的丘陵和12%的平原。如果中國採取一家一戶類型的別墅建築風格,那麼平原地區的二三線城市都會有上海那麼大,山區的城市將會把山間平原堆滿。
所以說,中國領土面積雖然大,但實際可用耕地面積卻只有95.7萬平方公里,印度雖小,卻有160萬平方公里耕地。如果按照中國現在的耕地與人口占比來算的話(95.7萬平方公里/13.9億人),印度需要承載23.2億人,才可以達到中國現在的人口壓力。
另外,在發展程度上,印度也弱於中國。201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為12.2萬億美元,印度只有2.4萬億美元,不到中國的20%。而在城鎮化率上,2017年中國城鎮化率為58%,印度只有32%,相當於我國2000年(36%)左右。
也就是說,印度的農村人口比重太大,無法支撐城市化發展。再加上印度經濟相對較弱,人均GDP偏低,兩極分化嚴重,城市貧民窟現象隨處可見,貧民買不起房子,而富人往往又不屑於住高樓大廈的,所以在印度開發高樓大廈缺乏市場。
上述兩個原因,是造成印度沒有中國的高樓大廈數量多的原因。但這僅僅是暫時的,相信隨著印度的不斷髮展進步,中國現在正在走的路,也必將會是印度未來要走的路。
小蝦動漫劇場
印度人口超13億,面積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為何不流行高樓大廈?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不少朋友在印度正做著生意,平時回到國內也會聚聚聊聊中印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情況。也瀏覽了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回答,小編就作為一些補充性觀點分享一下吧。
印度確實是一個人口大國,預計2025年左右總人口將超越我國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小編甚至懷疑其實現在印度人口已經超過我國?
土地屬性與我國不同
大家都曉得我國是土地國有集體制的,原則上不存在個人永久擁有。而印度自從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完全繼承了以英國為模式的所謂全盤西化,從政治模式、經濟模式照搬西方,成為一個“最大”的西式發展中國家。這一特徵令國家在規劃基礎設施、城市建設中對土地的發展用途得不到民眾的支持。象不久前印方與日本雖然簽定了高鐵建設項目,但由於土地原因,進度緩慢難以為繼。
人口組成複雜 民眾經濟意識不強
直到現時,在印度境內由於民族眾多、人口素質整體落後於我國,雖然獨立建國與我國差不多,但教育只重視精英教育而未能實現全民教育普及化,造成普遍國民對經濟追求缺乏慾望。另外宗教問題也存在一定的複雜因素,未能全國上下一條心地認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民意志。
經濟規模與我國有明顯差距
雖這幾年,印度公佈的經濟增長率有增速的趨勢,甚至一度超過我國,但從18年的GDP數據,印度僅為我國的1/8左右,而印度國內的大型集團公司、國際跨國公司的總數量比我國要少得多,這直接導致對城市高端高層總部式寫字樓市場缺乏需求動力。
如上述所言,精英教育導致精英經濟,而不象我國那樣大規模受高等教育的優質人口向城市化靠攏,大量人口從農村農業人口向城鎮化非農人口轉變,因此印度雖然人口龐大但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規模佔比遠遠低於我國,這也造成印度超大量的人口對改善住房的需求不旺盛,而象電影《百萬富翁》般存在大量的“棚戶區”依然樂此不疲。
從陶瓷產業看地產業的發展
從這些年來,印度建築陶瓷產業發展迅猛,但以18年統計,該年度印度的人均瓷磚消費量僅為0.59平方米,遠遠不及我國的人均3.3平方米。而印度18年的瓷磚產量約為10億平方米,出口約佔30%,這個出口佔比與我國差不多,但我國18年瓷磚產量雖較之前有所下降但仍在90億平方米左右。從這些數據側面說明了住房建設的差距。
結語
雖然印度在各項經濟指標中明顯不如我國,但我們何嘗不也是在經歷一個個坎坷經濟改革中慢慢蛻變而成的呢?若干年前不也是很多西方國家也一樣說在中國見不到現代化的城鎮、摩天大樓嗎?
百威天地BRAVEWORLD
印度大城市怎麼不流行高樓大廈啊!
下面這幅圖是哪裡?
你別以為這是上海外灘哈!這是印度最大城市孟買,看看有多少高樓大廈!
修建高樓大廈其實是一個國家能力的象徵,因為建設超高層建築,體現的是一國的建築能力,這與建設3-5層的小樓是完全不同的。
超高層的高樓大廈無論在設計、施工、用料、管理、安全等方面是考驗一個地方綜合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美國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建立了60多層大樓了。那可幾乎是100多年前,這顯然說明當時美國的技術發展水平比較先進。
所以,印度建設高樓大廈很正常。
另外第三世界國家都很喜歡蓋高樓大廈,畢竟高樓大廈是經濟發展的表現嘛!
這是和普遍的意識形態接近的。
在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肯定離不開蓋高樓大廈這個時代特徵的。西方也經歷過。雖然如今很多西方城市不再追求高樓大廈了,這是他們發展過了這個階段的產物。
就如同很多發展中國家有霧霾,這也是伴隨發展而來的。
古代沒有大工業,沒有汽車尾氣,當然沒有霧霾,近代這些都有了,霧霾就來了。這也是時間推移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產物。
所以印度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大國,發展高樓大廈,沒什麼不對。
另外印度蓋高樓大廈和它們領土面積沒什麼本質關係。
再小的國家也好,再大的國家也罷,建設幾個高樓大廈能佔多大面積?
木春山談天下
就跟我國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樣,印度整體經濟水平低,不論是高層居住還是高層商業,消費水平還達不到,開發商建起高樓大廈也未必效益好,在印度還有一個主要矛盾,那就是土地私有制,印度徵地成本非常高(相對本地經濟水平),土地貴勢必造成房價高,也是制約消費的重要因素。
在印度一些大城市也有一些高層建築,只是比例不高而已,關鍵在於印度基礎設施配套還不夠完善。其實在印度不僅僅是高樓大廈沒有流行,就是基礎交通設施也很不發達,也是土地制度的矛盾,總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模式,也許幾十年後會有所改變吧。
(孟買市中心的高樓大廈)
驛動星期六
印度境內的高樓大廈還是有不少的,但多集中在新德里、孟買、班加羅爾等發達地區的中心城區,大部分印度二三線城市的確顯得寒酸,沒什麼特別現代化的高層建築。
首先,這種現象是印度經濟、產業發展水平決定的。
印度的工業化程度有限,製造業不發達,導致城鎮化率比較低,沒有大規模規劃高層建築的必要。
自莫迪任上後,“印度製造”已經被作為國策,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但幾年下來,效果卻不盡人意。
(上圖這個”印度製造“,為什麼是“make”,而不是“made”?屬於習慣用法,還是想表達什麼特殊的含義呢?希望懂行的在評論裡指點一下)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印度人口巨多,都快趕上咱們中國了,為什麼一直髮展不起來“人力密集型”的製造業?
客觀看,印度主打的“人力資源優勢”,實際上,叫做“人口負擔”還差不多。
雖然印度人口量大,還年輕化,並不完全等同於能創造價值的“人力資源”,光憑藉著量大,質跟不上去,那就是於巨大負擔。
印度的主打的廉價勞動力們,大多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術低、自制能力低的“三低”人群,所謂的“人口紅利”,含金量非常低。
這裡舉個生動的例子。本世紀初,印度與俄羅斯簽訂了引進蘇-30MKI生產線的合同。合同規定,由印度自己來進行蘇-30MK的本土組裝,零部件也是進口和自產混合使用,並爭取在合作過程中不斷提高國產化比率。
然而,事實卻非常打臉。原本進口一架蘇-30只要4000萬美元,而印度自產的開始要6000萬美元,之後,隨著零件國產化率的不斷提升,成本越來越高。據估計,當資產率達到8成時,一架蘇-30MKI的出廠價可能會漲到8500萬美元,都跟作為五代機的F-35價格差不多了。
很顯然,在不合格的勞動力與差勁的質量管控體系的“合作”下,印度自產的各種零部件“良品率”非常低,費大勁,在一堆次品裡面只能選出零星的高質量可用,其餘全部報廢。這種生產模式,成本能不高嗎?
同理,印度自產的各色軍備,諸如阿瓊坦克、光輝戰機等,被強行裝備部隊後,事故頻發,竟然遭到了軍方的極力抵制。
最能體現一國工業水平的軍工行業尚且如此,何況其他的普通製造業。以至於印度製造往往被諷刺——“做個米口袋都能從經緯縫中漏米”。
因此,製造業不發達直接限制了印度城市化的發展,自然沒有那麼多摩天大樓的需求。
其次,就是印度的土地私有化和英國爸爸留下的民主制度,讓印度的城市建設阻力重重。
跟咱們從小被教育一切無條件服從國家不同。印度是個土地私有制的“民主”國家。政府明文規定,公共建設項目的用地審批,需要土地所有者七成以上的人表決同意,加上印度政府和民間嚴重的“拖延症”傳統,要想取得一致意見,既耗時,又費力。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就非常“印度”,高樓大廈和低矮,汙水垃圾橫流的貧民窟相安無事的共處,大家都習以為常,沒覺得多不妥。這要放咱們這兒,如此城市規劃,用不了多久,這些窩棚都的給“平”了,三瓜倆棗的打發一下居民,再不從的“釘子戶”,也有的是辦法。
加之,即便排除困難,建成一片高樓大廈和中心商務區,以現在印度地方城市的能力,對於高層建築的其他配套基礎設施,比如,水電、排汙管道、消費設施等方面的維護,也很成問題。
印度的基礎設施差,國際上都相當出名。在印度,只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有廁所(並非現代化的衛生間,僅僅是廁所),僅有20%的女性用得起衛生巾。因此,對印度,大家經常譏諷,有錢買軍備,沒錢修廁所。
此外,印度人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理念跟咱們也有挺大區別。
印度跟中國一樣,是典型的金字塔收入結構,但比咱們“更金字塔”。絕大部分中低種姓的國民構成了龐大的底座。塔尖上那些富裕階層可以自己買地蓋樓,眾多“底座”位置的貧困階層也不講究,拿塑料布隨便搭個窩棚就算是自己的家了。
這要放在東亞大陸的氣候下,絕對撐不過一冬天的,但人家那個自然環境,只要扛過了雨季,就能安生的過一年,然後活一年算一年。按印度教的理念,這輩子不理想,那是上輩子基礎沒打好,沒準來世就能大富大貴了。在宗教的力量下,看得開,心態好。
而咱們這邊呢,在農耕文明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市場經濟的刺激下,某種程度上,房子早已不再是單純用來“住”的了.....
總之,那些摩天大樓,各種現代化公寓,屬於中產階級生活、辦公的領域。很顯然,在製造業欠發達、基礎設施不理想、人口等級觀念強的印度,中產階級遠不是個大眾群體。因此,大規模普及高樓大廈,其實並不適合當今印度的國情和社會發展水平。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印度的人口數量與我國都是差不多在13億以上,佔世界人口總量74.4億的1/3。而印度土地面積328萬平方公里,我國960萬平方公里,兩地的總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
可世界各地土地總面積有1.3億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印兩國佔世界1/3的人口,可土地卻只有佔10%。可以說不僅印度人均土地面積少,我國也是土地資源稀缺。因此,不能用簡單的人均佔國土面積的數量多少來決定是否必須建造高樓大廈?
臨近印度的孟加拉國的人均土地最少,印度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數量為333人,中國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數量為138人。而孟加拉國人口數量1.44億,土地面積僅14.4萬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數量卻有1023人。人口密度是印度每平方公里的3倍多,更是我國的7.5倍。豈不更要高樓林立!不過卻是孟加拉國人口眾多、土地稀少,使得整個國家人滿為患。
雖然印度和我國人口相當,可土地只有我國的1/3。從人口密集角度分析,其內在的原因又會如何?
我國在黑河~騰衝線的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少;此線以東地區面積僅佔全國總面積的40%,人口卻佔全國總人口的94%;此線以西地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60%,人口只佔總人口的6%。也就是我國只有40%的土地適合人口居住,而60%的土地人口稀少,不太適合人口居住。
可印度處於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地區,水資源及其豐富,比較適合人類居住。不然也不會讓人口1.4億的孟加拉國在人口密度高出印度3倍,還可以生存下來的理由。
對比我國90%以上居住在黑河騰衝線以東地區,也就差不多接近印度的人口密度的80%。在擔心印度的人口數量時,也應該擔心我國的人口密度。不然會再次讓更多人去志願大西北。同樣,印度的人數數量也是達到了飽和程度,可印度的人口還在快速增長,這樣對於印度經濟也是一種巨大挑戰,未來也會成為制約印度的經濟發展一個重要因素。
可高樓大廈需要的是大量資金投入,印度經濟只不過是在我國20年前的人均水平,曾經的中國不也是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可隨著印度經濟逐步提升,高樓大廈的數量也會逐步增加。至於說人口密集度大就必須建高樓大廈,那不是孟加拉更應該走在前面。這個建設需要的財力來支撐,人口密集多大就必須建更多高樓大廈的邏輯不成立!
鞅論財經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窮,畢竟印度很多地方連廁所都沒有。所以高樓大廈只能在幾個大城市中見到,印度整體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滯後,貧富差距還是巨大的。
印度這些年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很多產業發展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加上印度人口眾多和生育率極高,按理來說應該是必須建立高樓才能解決人口住宿問題。在印度的大城市確實是這樣的,像新德里、孟買這些城市,它們的現代化是不輸發達國家的,儘管這些城市的周圍還是有貧民窟包圍。
但是,印度的經濟發展是十分畸形的,貧富差距巨大。加上種姓制度依舊存在,讓許多低種姓民眾根本不可能去到城市中生活。加上印度整體的經濟底子還是比較薄,國家沒有財力物力去大範圍的發展,只能聚焦於大城市,而民間資本也傾向於向大城市聚集,這也就導致大城市越來越大,小城市的不到發展這一發展中國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再補充一點,印度雖然國土面積只有我們的三分之一,但是印度的土地質量比我們要好很多,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又因為高原處於亞熱帶、熱帶地區,所以水熱條件很好,它們的農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比我們還是要省力不少。
小溪解局
印度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的1/3,人口超過13億,比我們少一點,但為何不流行高樓大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宜居面積多。我們知道,我們國家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但西部地區是沙漠,而且山地面積多,人口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這些地區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區要麼是沙漠地帶,要麼是高海拔缺氧地區,不太適宜人口居住。而印度不同,絕大多數地區都適宜人類居住,沒有必要擁入同一地區,人口密度不大。
第二,地區發展均衡。印度經濟雖然落後,但各地區發展較為均衡,城鎮化率較低,只有孟買、新德里等幾個大城市發展程度較高,人口並不擁擠,沒有建築高樓大廈的必要。
第三,城市居住成本很高。印度是富人的天堂,富人佔1%左右,卻掌握70%左右的財富,40%人口屬於普通生活水平,且有5億左右人口的貧困戶,住在城市生活成本很高,根本承擔不起。
因此,印度人口向大城市移動的很少,所以高樓大廈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