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前些天,劉德華在演唱會現場,被一名女粉絲求婚了。

這名女粉絲還身穿婚紗,非常隆重。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劉德華楞了幾秒,才回過神來,禮貌地回絕了她,並表示不太適應粉絲這樣的追星方式,婚姻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這樣大膽和莽撞的舉動,讓我不禁想起了,曾經轟動一時的楊麗娟事件。

當年的楊麗娟,對於劉德華的追逐,可以說是極盡瘋狂。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她說:“見不到劉德華,我就終身不嫁”。

而楊麗娟對劉德華的狂熱,不只是言語上過激,更是行動上的極端。

她從15歲,就開始痴迷劉德華,此後更是為了追星而輟學。

父親的多番勸阻,都未能改變楊麗娟的瘋狂舉動,不得已之下,只能籌資供她多次赴港尋見劉德華。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2007年3月26日,楊父最終不堪重負,在香港投海自盡,留下遺書。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而可悲的是,面對父親的死,楊麗娟的第一反應不是懊悔和收手,反而是在媒體面前,大聲誦讀父親遺書,痛罵劉德華。

“爸爸他雖然死了,但他要讓華仔還要見我。”

偶像崇拜,原本不是一個貶義詞,可在楊麗娟的世界裡,彷彿一劑毒藥,將她毒害的好歹不分。

為了補貼家用,供女兒上學,楊麗娟的父親扛起重擔,辛苦勞作。

為了女兒見到偶像的畢生夙願,年邁的父親不惜賣房賣腎。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一個好好的家,幾乎是家破人亡啊。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許多還在上學的孩子,早已對一些流量明星瘋狂崇拜。

他們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就像吸血蟲,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大肆購買明星周邊,去全國各地追隨偶像,絲毫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更不會感到羞恥。

他們的盲目崇拜,腐蝕著自己的精神世界,顧不上自己的學業前程,更傷害了父母的心。

2018年11月,40歲的楊麗娟,在風波後的11年,終於再次面對公眾。

她已經迴歸了平靜的生活,在一家超市做導購,拿著政府低保勉強維持生計。

被問及她如今對劉德華的感情,她這樣形容:

“我不會用迷戀那個詞了,大概是祝福吧!”

如果能早點明白,那該多好啊。

如果疼愛她的父親還在,那該有多好啊。

追星,其實是每個時代裡都有的一種現象。

早在港星大勢的七八十年代,父母一輩的人時常會在大街小巷裡,哼著TVB電視劇裡的金曲。

男人們會模仿梁朝偉燙頭髮,女人們會學著王祖賢穿衣服,許多人家裡存放著一些光盤磁帶,再要多些什麼,也不過就是貼紙海報。

而現如今,談到追星,我只能想到兩個字:

瘋狂。

近年來,“小鮮肉”層出不窮,許多青春期的女孩在不知不覺中,傻傻的丟掉了三觀。

她們自稱“女友粉”,管自己喜歡的男明星叫“老公”,動不動就說“我想給你生猴子”。

整日沉迷於幻想之中,卻過不好現實的人生。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2017年4月20日,雅安不幸發生地震,恰好,當天是男星鹿晗的生日。

這本沒有什麼,可有的粉絲不顧全國哀悼氣氛,鋪天蓋地祝賀鹿晗。

更有人說“難怪地震,今天是鹿晗生日,土地公公要給他慶祝啊。”

這樣的言論,引發了強烈的公憤,有些情緒過激的,揚言讓粉絲給災民陪葬。

個別鹿晗粉絲居然真的跑去割腕自殺,其他粉絲還應和嗆聲:“再黑鹿晗,我們就一起割腕一起死!”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為了維護所謂的偶像,價值觀竟能扭曲至此!

可笑的是,當鹿晗和關曉彤宣佈戀情後,又有數不清的傻女孩認為自己失戀了,叫囂著脫粉,甚至自殺跳樓。

都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他們卻為了陌生人傷害自己,愚蠢至極。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不能將自己的命運,與他人綁定。

真正心智健全的人,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放縱自己。

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追星也不例外。

正確的追星姿勢,會讓我們變得愈來愈好。

2018年5月,浙江大學研究生胡江華,在世界科學界最權威的期滿數據庫SCI中,發表了人生中第一篇論文。

而論文的致謝部分,她用了很大篇幅去感謝歌星林俊杰:

“在過去的10年裡,林俊杰的歌曲給了我強大的精神支持。”

“想通過人生的第一篇SCI論文致謝,來感謝偶像對自己的影響和鼓勵。”

在取得這樣的成功之前,衚衕學也經歷過考研落榜的打擊,一度情緒低落。

而林俊杰的歌聲,是她艱難歲月中的良藥,是她精神的寄託。

當年那個為了追求劉德華,逼死了父親的女生,現在怎麼樣了?


正如林俊杰所說的,就算只有一個人來聽他唱歌,他也會一直唱下去。

只要有夢想,她也不應該想著放棄。

帶著這股衝勁和堅韌,衚衕學最終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有時候,偶像的力量真的比想象中強大。

王菲因為喜愛鄧麗君,才有機會成為“天后”;

周星馳因為喜歡李小龍,才當了演員,更成為了一代人的“喜劇之王”;

李宇春的粉絲,為了響應偶像的力量,參與了很多慈善活動……

追星可以充滿正能量,也應該傳播正能量。

偶像崇拜本就存在兩面性,它可能讓你奮起,也有可能讓你墮落。

但導致最終結果的,是你自己。

人的一生就像揚帆起航的船,在寬闊的海域中尋找彼岸。

而偶像就像是彼岸的縮影,你看到什麼樣,目的地也應如是。

我們會途經許多的誘惑與風浪,失去些什麼,同時也得到些什麼。

有些人過境千帆,到達對岸。

有些人沉迷誘惑,最終傾覆。

那麼,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