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9月20日,深圳地鐵攜手騰訊、廣電運通在11號線試行上線地鐵智慧客服系統,增設自助票務處理機。享受優惠乘車政策的60週歲及以上老人註冊過後,就能通過邊門檢票機,“刷臉”免費進出站。

自2004年開通首條地鐵以來,深圳通車運營的地鐵線路如今已達到8條,實現對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華、龍崗等區域全覆蓋,目前在建的地鐵線路還有17段。

未來的深圳,將被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到2020年,深圳地鐵將形成16條運營線路,總長596.9千米的軌道交通網絡,與周邊的東莞、惠州聯繫更為緊密,進一步奠定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核心地位。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首條地鐵起於羅湖,引領城市風騷】

深圳地鐵1號線是第一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東起羅湖區羅湖站,途經福田區、南山區,西至寶安區機場東站。2004年12月開通運營,讓深圳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5個擁有地鐵系統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地鐵行經線路,可以視為城市發展的風向標。哪個區域的經濟更發達、城市地位更高,地鐵有無覆蓋,絕對是重要的衡量指標。深圳地鐵1號線覆蓋區域客流密度大,是貫穿深圳特區及其西部發展軸的客運幹線,也是橫貫深圳市東西方向的交通大動脈,承載深圳市東西向主客流的黃金走廊。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作為深圳最早開發的區域,羅湖區曾經風光無限。當年,地王大廈、發展銀行大廈、工商銀行大廈等組成的高檔寫字樓群曾是深圳城市形象的代表。以蔡屋圍為“一點”、人民南路和深南東路為“二線”輻射開去的羅湖黃金地帶,聚集著全市6 0 %的金融機構、3 0 %的保險機構、銀行存貸款的7 0 %,被稱為深圳的“中環”。

深圳市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深圳的城市軸的變化和成長,既有經濟規律,也有地域規律,“ 深圳一開始是從羅湖和蛇口發展起來,主要受幾個因素影響,”第一因素是香港,開發羅湖離香港近,香港產業往深圳轉移,香港貿易也往深圳做,香港人還在深圳消費。包括羅湖區的八卦嶺、黃貝嶺的傳統工業與香港有很大關係。

羅湖在深圳引領風騷多年。深圳地鐵1號線運行了多年後,2號線才在2010年12月開通試運營。2號線又名深圳地鐵蛇口線,是深圳第二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西起南山區赤灣站,途徑福田區,東至羅湖區新秀站。

【深圳西進,福田、南山成為城市新貴】

深圳早期的發展中,羅湖曾一路狂飆。但不能忽視的是,羅湖在快速發展進程中,蛇口的發展也同樣迅猛,特別是與香港僅一水之隔,工業承接具有天然優勢。而蛇口,正是南山區的重要門面。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從深圳的建設重心來看,從羅湖為起點,既有東傾也有西移。西移進程中,從羅湖出發,往西的福田、南山、寶安都是大勢所趨。羅湖不再是唯一的核心。

後來,深圳證券交易所從羅湖搬到福田,就有觀點認為,羅湖作為老區開始呈現出日益衰退的跡象。與福田相比,它不再是深圳的中心區。

伴隨著城市建設推進的深圳地鐵,進入2010年後,新線路也陸續投入運營。2011年6月,深圳地鐵3號線(又名深圳地鐵龍崗線)全線通車;2011年6月,深圳地鐵4號線(又名深圳地鐵龍華線)全線通車運營。

深圳地鐵4號線北起龍華新區,途徑深圳北站、上梅林、少年宮、市民中心、會展中心等重要區域,南至福田區,是深圳市南北走向的主幹線。

4號線的全線通車,可以說是“深圳東傾”戰略的重要配套。2 0 10年,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延伸到全市。只是,從後來的發展軌跡來看,“東傾戰略”的發展成果遠不如“西進戰略”的成績矚目。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深圳的規劃有不同版本。上世紀8 0年代確定的版本是以羅湖為發展重點,上世紀9 0年代向福田區延伸,後來再向南山區延伸。“深圳的發展是沿著深南路,像一根扁擔兩頭挑,一頭挑著羅湖,另一頭挑著蛇口,中間是聯著福田和南山。”郭萬達說,城市不同區域的發展,與規劃有關,也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

從羅湖開始,往西的福田、南山經濟發展突飛猛進。2018年,南山區GDP達到5018億元,連續6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其中,粵海街道創造了不少於2509億元的GDP,一個街道足以佔到整個南山區一半的GDP,被稱為深圳最牛街道。粵海街道分佈著數以千計的高新技術企業,騰訊、華為、大疆、中興、金蝶、TCL等科創鉅頭公司均在此誕生。

【前海為媒,寶安迎來大發展時期】

沿著南山和福田開通的地鐵線路,開始逐步增加。2011年6月,深圳第5條地鐵——5號線(又名深圳地鐵環中線)的一期工程建成通車。它東起羅湖區黃貝嶺站,途經龍崗區、福田區、南山區,西至寶安區前海灣站。

此後多年,深圳西進的步伐仍在持續。2016年6月,深圳地鐵第6條線路——深圳地鐵11號線(又稱機場線)開通運營。其起於福田站,途徑福田區、南山區和寶安區,貫穿大空港地區、城市商務區,止於寶安碧頭站。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四個月後的2016年10月,深圳地鐵7號線、9號線相繼開通運營。從它們的線路及站點分佈不難看出,從羅湖到福田再到南山,一路西進的方向,最後抵達的是寶安和前海。

前海在深圳的發展戰略地位不言而喻。特別是前海合作區,是位於《深圳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中所確定的深圳城市“雙中心”之一的“前海中心”的核心區域,總佔地面積約18.04平方公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定位,為未來整個珠三角的“曼哈頓”。

從羅湖到福田,再到前海。以深南大道為軸線的深圳,向東西兩大方向不斷延伸發展腹地,如今城市版圖上再次顯示出發展的勃勃雄心,以組團式多中心發展的規劃,力求每一寸土地都最大效益化。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在此背景下,擁有比羅湖、福田、南山相加起來的土地面積還大,又毗鄰東莞,深圳寶安區近年迎來翻天覆地的大發展。郭萬達舉例說,成本推動越來越明顯,剛開始,深圳房價最高的地方集中在羅湖和福田,後來受前海因素影響,南山、寶安中心區房價也高了起來,而且人口的聚集也從羅湖福田往南山寶安轉移,這邊的變化,必然會帶動交通和產業的變化。

【連接東莞,兩城合力助推灣區經濟】

以深圳地鐵11號線為例,它從福田中心樞紐到車公廟,到南山前海灣,然後直通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再到深莞邊界。今後,它還將與東莞地鐵實現無縫對接

按照《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2019-2024)及線網規劃(調整)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有望最快於2023年規劃建設的東莞地鐵3號線,其支線將向南延伸至深莞邊界為終點,接入深圳11號線的碧頭站。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這也意味著,東莞市民未來可以從東莞坐地鐵,去往深圳的福田、深圳灣、後海、前海、寶安中心區、空港新城等地區。

現在,深圳地鐵11號線現在已經與全市6條既有地鐵線實現換乘,遠期它還將與穗莞深城際鐵路、深茂高鐵、深港西部快軌接駁,聯繫港澳、廣州、東莞、中山、茂名等地,成為深圳串聯“珠三角”地區的紐帶。

作為深圳交通版圖上如此重要的線路,深圳地鐵11號線未來與東莞對接最為緊密的是濱海灣新區。除了濱海灣的核心區,東莞的虎門、長安、厚街、沙田等經濟發達鎮街,都已經納入了濱海灣片區的統籌發展。

《濱海灣新區發展總規》已經提出,將強化濱海灣站樞紐功能,拓展濱海灣站軌道交通網絡,全方位對接東莞軌道交通網絡,加強與深圳、廣州的軌道交通銜接。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濱海灣站及 TOD開發建設,則是近期新區重點建設項目的首項任務。這項工程將對標西九龍站,在濱海灣核心區的沙角半島建設深茂鐵路濱海灣站,並開展濱海灣站樞紐 TOD開發建設,形成高鐵、城際、地鐵"三鐵合一",實現垂直換乘。

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作為東莞市中心與濱海灣片區的市域快線,將在濱海灣站接駁深圳20號線,串聯深圳空港新城與濱海灣新區。未來,廣州地鐵22號線也將規劃在濱海灣站彙集。

未來,濱海灣站將成為廣深莞唯一一個三市地鐵匯聚的站點。屆時,從濱海灣站出發,可以實現乘坐軌道交通6分鐘到達深圳、35分鐘到達廣州、40分鐘到達香港、1小時到達香港和廣深城市中心。

由此可見,交通的優勢有多重要。擁有豐富交通優勢和軌道資源的東莞濱海灣片區,將是承接深圳外溢的主陣地。

深圳東傾西進,哪個才是發展重點?

再過一段時間,連接廣州、東莞、深圳的穗莞深城軌即將通車。從位於虎門的TOD樓盤——萬科城市之光出發,只需要走到樓下的虎門東站,就能乘坐輕軌去到深圳機場,再通過轉乘地鐵直抵南山、福田、羅湖。

深圳,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