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的人生,能有這三種珍貴的品質

中華傳統文化上講:人生有三種品質,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眾生祈福、為子孫造福。

如果你能夠經常把這三件事情作為自己做人的品格和心性,你就會福慧雙修,就能夠為眾生祈福,讓自己能夠擁有福慧的命脈,為子孫萬代創造永恆的幸福。

這三種珍貴的品質就是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

願你的人生,能有這三種珍貴的品質

不昧己心—不要去昧著良心做事情

真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什麼是真實?就是不撒謊、不做作、不違背良心,純乎心性而行。

不昧良心,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貧於道,知足常樂。

不違背良心,才能心無掛礙,日日安好。依心性而行,該做則做,不該做則止。如此,才能無愧於心,才能沒有妄想和煩惱。

曾國藩臨終前留個兒子們四條遺訓,第一條便是——“一曰慎獨而心安”,即平時不昧著自己的良心去做事情。

曾國藩甚至說“慎獨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意思是:慎獨(不昧己心),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以及尋找快樂的第一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

所以說,一個人,做到了不昧己心,內心安寧,問心無愧,福報自然來。

願你的人生,能有這三種珍貴的品質

不盡人情——不做絕情絕義的事情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生活中,人和人之間難免會有矛盾和摩擦,不要因為小事而太過分計較。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春秋時期,楚莊王在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宴席間輕歌曼舞,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

楚王乃命令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 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

此時,一位官員藉機調戲楚莊王身邊的許姬,許姬大驚之下摘下官員頭上將纓,哭告楚王無紅纓者即為調戲人。

那時燈燭還沒有重新點亮,楚莊王卻沒有處罰這位失禮的官員,反而下令宴間群臣,凡頂有紅纓者盡數摘下。

待大家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繼續歡飲,直至盡興而散,從此再無人提及此事。

7年後,楚莊王伐鄭。一名戰將主動率領部下先行開路。這員戰將所到之處拼力死戰,大敗敵軍,直殺到鄭國國都之前。

戰後楚莊王論功行賞,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賞賜,坦承7年前宴會上無禮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舉全為報7年前不究之恩。楚莊王大為感嘆,便把許姬賜給了他。

願你的人生,能有這三種珍貴的品質

所以,做人做事要留有餘地,留三分餘地給別人,就是留三分餘地給自己,留有餘地,就不會把事情做絕,就可以從容轉身;不留餘地好比棋的僵局,即使沒有輸,也無法再走下去了。

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勸誡家人說:“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路,不是你一個人在走。給別人留有空間,也是給自己留有餘地。

願你的人生,能有這三種珍貴的品質

不竭物力——不要過分地浪費財力和物力

《朱子家訓》雲:“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我們要感恩大自然贈予我們的食物,要尊敬父母、老師等人際關係,尊崇天道和人道,不可浪費、揮霍財力,物力。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告誡我們要杜絕奢侈浪費,培養節約的美德。勤儉節約不但是個人修身養性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富強進步的需要。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人去世時,除了一塊寫有“勤儉”的匾外什麼也沒給兩個兒子留下,兄弟倆分家時,便把匾從中間鋸開,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儉”。

哥哥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節儉生活,結果是兩手空空;弟弟則省吃儉用,卻不知勤勞耕作,結果是坐吃山空。

後來經過仔細琢磨,他們把匾又合在了一起,照著去做,勤儉持家,終於創造了可觀的財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願你的人生,能有這三種珍貴的品質

一個明智和懂得勤儉節約的人,會為未來打算,他在自己處於好運氣的時候,就會為將來可能降臨到自己家庭和自己身上不幸的日子做些準備;

一個不懂得節儉的人,根本不會為將來著想,更不會考慮到明日艱難的需要,他會瘋狂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

勤儉節約的行為不僅給人們帶來富裕安寧的生活,還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它培養人們自我剋制的習慣,使人擁有安逸閒適的平和心態。

我們做人要有良心,有情有義,節制不奢,這樣才能無悔、無咎、無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