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內)

如果說古代日本的政治中心是京都,那三重縣伊勢可謂是古代日本的信仰中心,被稱為“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的正式名稱是“神宮”,因為位處伊勢,所以一般被稱為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的由來

古代日本人崇尚自然,相信有八百萬神靈掌管著世間萬物,創造了日本國。為了供奉這些神靈,人們到處建造神社。在眾多神靈中,代表太陽的“天照大御神”是最偉大的神靈,也被認為是日本天皇的祖神。相傳大約2000年前,皇女倭姬命周遊日本,途徑伊勢國(現今的三重縣伊勢市)時感受到天照大御神的神諭,於是在這裡建造了伊勢神宮。將天照大御神的神魂鎮於此地。據統計,日本現在全國上下一共有八萬多所神社,但是能夠被稱為“神宮”的只有伊勢神宮。自古以來,作為日本天皇的御用神社,伊勢神宮位居日本全國八萬所神社之上,代表著天皇的至高權利。曾經代表日本最高權力象徵的天皇以及皇家家族,也會定期赴伊勢神宮參拜,這項傳統延續至今。皇家成員在年滿二十週歲後,也會專程前來伊勢神宮參拜,向神靈報告自己已經成年。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入口處的宇治橋)

外宮和內宮

伊勢神宮分為“外宮”和“內宮”。

外宮

外宮的正式名稱是“豐受大神宮”,在這裡祭祀著掌管食物和穀物的“豐受大御神”。“豐受大御神”不僅是衣食住的神靈,還是產業的守護神。豐受大神宮內有很多神殿。“多賀宮”是外宮中規格最高的別宮,這裡祭祀的是豐收大御神的荒魂(神靈的“暴力”的精神面)。“土宮”裡祭祀的是土地神“大土御祖神”。此外還有祭祀風神的“風宮”,專門準備供奉神靈和祭祀用膳食的廚房“忌火屋殿”(獻給神靈的食物不能用火調理,因此稱為“忌火”)。在外宮入口處,還設有洗手處,參拜之前必須在這裡洗手、漱口,潔淨身心。如果參拜客想求得神牌或者護身符,可以在神樂殿購買,這裡也是祈禱和演奏神樂的場所。

內宮

內宮的正式名稱是“皇大神宮”,這裡祭祀著日本皇室的祖先“天照大御神”。內宮外有一條大河環繞流過,名為“五十鈴川”。要前往內宮參拜,必須經過五十鈴川之上的“宇治橋”。這座橋樑被認為是連接“聖界”和“俗界”的橋樑。和外宮參拜一樣,進入內宮之前,必須在入口處的“五十鈴川御洗手處”洗手漱口,以求身心潔淨,之後便可入內宮參拜。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五十鈴川)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內宮入口處鳥居)

“御正殿”是安置“天照大御神”的神體的神殿,這裡供奉著日本神道“三大神器”之一的“八咫鏡”。這座神殿在建造時採用了日本傳統的“唯一神明造”的建築方式(為了突出伊勢神宮至高無上的地位,伊勢神宮的建造方式有意區別於其他神社,建築方式獨樹一幟,標新立異)。這裡也是參拜客們千里迢迢參拜的目的地。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內宮正殿)

內宮內規格最高的別宮是“荒祭宮”。日本人深信這裡的神靈會在人困苦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保佑人健康長壽。此外,還有“風日祈宮”,是祭祀風神的別宮。傳說鎌倉時代,來自亞洲大陸的蒙古大軍曾兩次來襲日本。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神風”颳起,一時間巨浪滔天,掀翻了敵軍的戰船,從而擊退了蒙古大軍,拯救了日本。和外宮一樣,內宮同樣設置有供奉膳食的“御饌殿”,演奏神樂、出售神牌護身符的“神樂殿”。為了緩解長途跋涉的參拜客的疲勞,內宮還專門設有“參集殿”,以供參拜客休息歇腳。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神樂殿)

日本神道崇拜自然,奉行與自然和諧相處,伊勢神宮中也處處體現出自然崇拜的教義。神宮內的道路全部由小石子鋪成,踩在上面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神宮內大樹參天,綠樹成蔭,直徑五米以上,樹齡數百年的古樹隨處可見。神宮的建築全部由木材建成,建築風格簡單大方,沒有過多的色彩和裝飾。前來參拜的遊客來往不斷,卻很少有人大聲喧譁,更顯得神宮的神聖和肅靜。步入神宮境內,立刻就被神聖莊重的氛圍所浸染,身心彷彿頁一下子回到了最原初的狀態。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和“斎王”

古代交通不便,而天皇居住在京都,不能經常參拜神宮,於是每一位天皇即位後,就會在皇室的未婚女性中選出一位“斎王”,代替自己居住在伊勢,定期前往伊勢神宮進行參拜。這一傳統從公元673年大來皇女赴伊勢祭祀開始,一直持續了660餘年。斎王制度雖然後來被廢除,但斎王曾經居住過的寢宮“斎宮”的遺蹟很好保存了下來。位於三重縣多氣郡明和町的“斎宮歷史博物館”就建造在斎宮的遺蹟之上,館內保存了大量從遺蹟中發掘出的物品以及相關史料記載等。在多氣郡明和町,每年6月份的第一個週末都會舉行“斎王祭”。

“斎王”從未婚的年輕女性中選出,斎王祭這天,“斎王”身著“12單”和服(平安時代皇室女性在最隆重場合才穿的華麗和服,一共有十二層),在120名華麗服飾的“隨從”的護送下,舉行隆重的“斎王群行”儀式,沿著伊勢神宮參拜街道一路步行到斎宮歷史博物館。“斎王祭”到2015年為止已經舉行了33次,忠實還原了1000多年前平安時代貴族皇室們的服裝、儀式、禮儀,也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風貌,為大家提夠了瞭解日本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絕好機會。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式年遷宮

“式年遷宮”是指伊勢神宮每隔20年就會將天照大御神的“御神體”遷移到附近新蓋的神殿之中的遷宮儀式。 在日本人的信仰中,神靈和人類一樣,也有“衣、食、住、行”。正如我們居住的房屋一樣,時間長了房屋會老化腐朽,神宮是天照大御神居住的宮殿,更不得懈怠,因此便有了定期建造新的神殿的傳統。建造神宮的匠人們被稱為“宮大工”,修建神宮的技術也是代代相傳至今。遷宮儀式每隔20年舉行一次,但是建造宮殿的準備工作卻是從儀式開始8年前就開始了。建造宮殿所使用的木材取自神宮附近的山上,在伐木之前還要舉行拜祭山神的“山口祭”。從開始準備建造到遷宮開始,一共要舉行30多次祭祀來拜祭神靈們。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2013年式年遷宮儀式)

“式年遷宮”可以追溯到1300年前持統天皇時代,此後代代的天皇都嚴格遵守著這一傳統。遷宮儀式非常神聖盛大,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當時日本的各大媒體都對“式年遷宮”進行了詳細的報道。來自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們相聚在伊勢,為的就是目睹這二十年一次的盛況。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新舊內宮比較圖)

“御祓(fu)町”和“福恩小街”

伊勢神宮自古便被稱為“日本人的心靈故鄉”,甚至有“生為日本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伊勢神宮”的說法。即便是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日本全國各地的人們依舊會跋山涉水,不遠千里,歷經千辛萬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前往伊勢參拜,由此誕生了“伊勢參拜”這一專門名詞。因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拜者們彙集在了伊勢,也極大推動了伊勢當地的經濟發展。在日本總人口3000萬的時代,前往伊勢的參拜客的人數最多一天可達23萬,50天內路經伊勢的人數更是多達362萬。僅看這些數字,我們便能感受到當時伊勢地區的繁華和伊勢參拜對日本人的重要性。

伊勢神宮內宮前的御祓町在江戶時代就很繁榮。“御祓町”名字由來於江戶時代,這裡曾經是“御師”(為參拜客提供嚮導,提供食宿參拜服務的神社專職人員)的聚居區,因此稱之為“御祓町”。御祓町大約有800米長,街道全部由石頭鋪成,街道兩旁林立著古色古香的店鋪。在這裡可以吃到伊勢特有的小吃,還可以買到當地特色的工藝品等。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御祓町街景)

在御祓町的中段,有一處充滿了歷史遺韻的街區,名為“福恩小街”。伊勢的一部分傳統古代建築被移到此處,忠實還原了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伊勢當地的建築和街道景觀。除了飲食店和特產店以外,這裡還設有資料館,館內將古代伊勢神宮附近的街道場景用十分生動逼真的模型表現了出來,置身館中,彷彿也能感受到當時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伊勢街道的熱鬧氛圍。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福恩小街資料館內的人偶模型)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伊勢的名點心——赤福餅)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伊勢的美食——伊勢烏龍麵和手抓壽司)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伊勢神宮

昂輝教育

一家專注商務考察、文化交流、赴日留學、健康體檢、中日貿易等一站式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