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01—

《勸孝歌》中有句話,“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至今讀來仍有很深感觸。

這個世上,母親是人間第一親,母愛是人間第一情。但很多時候,母親在時不曾察覺,等到有一天母親離去,恍然才知以前不知珍惜。這種現象很普遍,也並非全是兒女不孝,而是在現實生活的忙碌中,漸漸淡忘了他們年邁的身影。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小時候的記憶裡,每個喜怒哀樂時刻,總伴著媽媽的形影不離,開心歡笑時想第一時間告訴媽媽,傷心哭泣時想得到媽媽溫暖的安慰,在孩子心中媽媽的位置總是佔第一位。

有人說,這是因為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媽媽與孩子心連心,這是一種身體本能的感應。的確,媽媽十月懷胎,孕育了孩子寶貴的生命,這是一種血濃於水的深情,也是一位媽媽對孩子終生的牽掛。

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愛,是不成正比的。人老子女煩,養兒難防老,這是當父母的老年痛點。所以,到了老年,能有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這遠比金錢更讓人滿足和幸福。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02—

同事鄧琳今年28歲,大學畢業後,通過考試進入現在的公司,工資待遇還不錯,今年剛剛買了房子,準備接母親過來住。可等鄧琳回去時,卻發現家裡沒人,打電話才知媽媽在住院。鄧琳急忙趕到醫院,找到醫生詢問情況,知道後癱坐在地,捂著嘴痛哭起來。

三天前,母親突然感覺胃疼得厲害,暈倒在家門口,被鄰居送到醫院,一查竟是胃癌晚期。這個現實讓鄧琳無法接受,她從來沒有想過,母親怎麼會得這種病。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回想起以前,母親有好幾次電話裡總說胃不舒服,算下來已經一年多了,每次都是吃點止疼藥,繼續幹活忙活,從來都沒當回事。想起這些,鄧琳內心充滿了愧疚和自責,她覺得從沒關心過母親,以前說不舒服,也沒勸母親去醫院檢查,要是早發現多好,現在卻晚了。

鄧琳深知母親命苦,一天好日子還沒過上。鄧琳出生時,母親就差點丟了性命,當時醫院需要家屬簽字,問鄧琳的父親先保大人還是孩子,鄧琳的父親嚇壞了,不知道怎麼選擇,最後還是鄧琳的母親在手術室大喊“保孩子,保孩子”,鄧琳的父親這才簽了字。

不過慶幸的是,母女平安,但以後母親無法再生育。醫生說完後,母女平安本應是一家人值得高興的事,但鄧琳的爸爸和奶奶卻悶悶不樂,鄧家到鄧琳爸爸這代是單傳,他們一直想要個孫子,好為鄧家傳宗接代,不能在這代斷了香火。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可想而知,以後的很多年,鄧琳的奶奶對母親並不好,對鄧琳這個唯一的孫女,也不怎麼待見,更別說照看了。三年後,讓鄧琳母親心碎的是,鄧琳的父親突然提出離婚,原因是給鄧家祖宗一個交代。鄧琳的母親雖然十分痛心,但還是同意離婚了,因為她對這個家徹底絕望了,帶著鄧琳來到一個沒人認識的縣城。

這些年,母女兩人相依為命,母親憑著手藝活掙錢養家,有時還會去打打零工,總體說兩人生活勉強還可以。加上鄧琳從小懂事,不亂花錢,有時間就幫著幹家務,這讓母親欣慰很多。

—03—

看著病床上的母親,鄧琳決定辭職回來,在當地找個時間多而又輕鬆的工作,陪著母親走完人生最後時光。出院後,在醫生建議下,母親定期要來治療,平時要注意補充營養,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回到家,鄧琳照顧母親睡下,坐在院子裡,想著這些年母親辛勤付出的點點滴滴,為了她吃盡了苦頭,忍不住淚流滿面。她要好好計劃一下,這最後三個月的時間,讓母親此生不留遺憾。

治療、營養、放鬆、旅遊、運動……各項計劃列得很詳細,這幾天她看了很多資料,諮詢了很多專家,一點一點作出來的。在鄧琳看來,這些努力只要能讓母親多活幾天,都是值得的。

母親的治療是痛苦的,鄧琳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但是她還是強忍著眼淚,陪著母親說說笑笑,以此緩解母親沉重的心情。有時候,晚上母親疼得厲害,鄧琳就會在一旁按摩,很多時候都是到了後半夜。母親看到鄧琳這樣,能忍就咬牙忍著,不想讓女兒跟著受罪。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有一次,鄧琳下班回到家,看到母親坐在地上,手裡拿著水果刀,滿臉淚水。她突然明白了,母親想不開了,急忙抱著母親哭了起來。

“孩子,媽媽連累你了,我想死了算了,可又擔心你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母親哽咽著,使勁拍打著自己。

“媽媽,你不可以丟下我,你在我好歹有個家不可以放棄”,女兒抱著母親哭了起來。

過了一會,鄧琳扶母親起來,安慰說“媽媽,餘生我來陪你度過,我們一起堅強地走下去,不要再放棄”。母親看著女兒點了點頭,為了女兒必須堅持下去,多一天是一天。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04—

從此以後,母親不再消極悲傷,想著多活一天就能多陪女兒一天,開始積極配合治療,按照女兒的計劃,一直努力著。

不知不覺,350多天過去了,去醫院檢查,驚奇地發現母親的病情竟然穩住了,沒有再繼續發展,身體狀況竟也奇蹟般的好了一些。本來預計的三個月期限,早早打破了,母女抱著又哭了起來。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雖然這樣的生活比較清苦,很多人也感到可惜,覺得大好前程耽誤了,但鄧琳認為,工作以後可以再找,但母親只有一個,失去此生不再有,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走完餘生路”。作為子女來說,這是對父母恩情最好的回贈。作為父母來說,到了老年能有個孝順的子女陪伴,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多少老人心裡都深藏著這份等待和期盼。

陪伴並不是嘴上說說而已,這種感情需要行動來體現,也不是用錢就能換來的。現在,有些子女覺得多給些錢就行了,回不回去看看並不重要。其實,錢只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給父母陪伴和溫暖,別讓他們到了老年感到心寒。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現實生活中,子女工作都很忙碌,陪伴時間有限,但有空還是應該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聊聊天,多為他們考慮些事情,特別是患病時,病床前端飯照顧,下地搭把手攙扶,真心盡孝,感恩父母,用子女的溫暖,陪伴他們幸福度過餘生吧。

情感話題:當你老了,你希望孩子能常陪在身邊嗎?

“孩子你受累了,我好想死了算了”“媽媽不要,你在我才有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