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說繪畫」07 北宋山水畫:北方的雄奇壯麗|講經典

「李山說繪畫」07 北宋山水畫:北方的雄奇壯麗|講經典

北宋山水畫:北方的雄奇壯麗

北宋時期山水畫的興盛,首先表現為風格的多樣,而風格的多樣又往往與畫家的生活地域有關。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本局部,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例如延續著荊浩、關仝畫風的李成、范寬和郭熙等,都是北方人,他們之間雖然區別明顯,然而總體上說,其山水畫面的構圖,往往山形巨大、大氣磅礴,精氣十足,讀之令人震撼。荊浩《匡廬圖》,雖是畫那方廬山,其山形其實也頗帶太行山壁立千仞的雄起之感。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就是說,大體而言,這些畫家的山水顯示的是一種壯美的風格,由此也可以說與唐人的藝術意趣更為相近。這些北方的畫家畫山畫水,尚質求真,多“全景式”的山水畫面。

雄奇峻厚的范寬:《溪山行旅途》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宋代山水畫中的代表作。范寬,名中立,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他初學李成、荊浩,常年觀察自然山水,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從五代入宋的關仝、李成並稱北方山水三大家。(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范寬︽溪山行旅圖︾

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溪山行旅圖》表現的是行走於大山之間的一隊驢駝貨物的行旅。構圖十分簡潔,畫面大致為三部分,近景是畫面最下方的巨大石頭,中景是驢隊及其右手側前後的山岩叢樹,遠景則是聳立的大山,佔據畫面的三分之一。主山的山腰顏色淺淡,是遠望高山、雲霧籠罩的視覺效果;山腰間細細的、飛流直下的瀑布,突出了主山的遙遠,同時又反襯出山峰的崇高。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在畫法上,畫面中的山體,先用方折線條勾勒輪廓,再以短筆皴抹,以顯示山體的凹凸嶙峋的質感。這種皴法被稱為“雨點皴”,因為看上去像無數的雨點落在山岩上。密密麻麻的樹葉,細看是一片片累積起來的,畫法質樸。整幅畫面,佈局雄偉、簡單、嚴肅,不炫耀技法,渾融厚重,給人強烈的震撼。

這幅畫的皴法和樹木的畫法都有開新的意義,影響很大。人稱范寬的山水“遠望不離坐外”(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就是說,山再高大,卻是人眼觀的景象。這樣的效果,是用行走于山間的行旅和掩映在樹叢的寺宇等來加以強調的。雄奇壯麗的山水,只是有了人,才真正充滿生機的。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范寬《雪景寒林圖》

這也正是古典山水畫顯著的文化特點。摹山畫水,目標不是圖寫世間的物象,而是描繪一個世界、一種情境,寄寓精神,彰顯情趣。因而,不論山勢多麼奇險,水面林木多麼寬闊蒼鬱,總會有曲折的蹊徑,隱現在山水之間;往往有茅屋或亭臺、蕭寺;時常有行走于山水之間的人,或為行旅之人,或為撫松眺望的雅士等。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范寬《雪山蕭寺圖》

這個世界與現實是不同的,是按照心靈的理想亦即“中得心源”的“心源”(唐人張璪語)來圖寫的,或者說是畫家如同造化主人那樣創生一個詩意的山水境地。李澤厚說北宋的山水畫為“無我之境”,其實只是就藝術表現層面說,其精神的底裡仍然是“有我”,有“我”的理想所繫、“我”的情趣追求,只不過在表現上顯得“客觀”而已。

遼闊秀潤的李成:《茂林遠岫圖》

荊浩、關仝和范寬的山水,圖寫山水以北方關陝一帶的大山為依據,雄奇峻厚,陽剛十足。比范寬稍早的李成,則有另有風範。李成,唐王室後裔,性格磊落不羈,晚唐五代長期生活在山東青州一帶。審美趣味和地域環境的影響,李成雖然師法荊浩、關仝,卻創造出明顯有別於前二者的山水畫圖。具體說,李成的畫,不同於荊、關的“四面峻厚”“石體堅凝”,而是“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運動”,即一種“秀潤”(米芾《畫史》)的風格。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茂林遠岫圖》,今藏遼寧省博物館

例如他的《茂林遠岫圖卷》,描繪夏日山水,其構圖也是遠、中、近三景構成。遠景峰巒疊翠,奇峰崛立,空濛之中見深邃;近景有流水曲橋,舟車行人,還有林木中成片的宅舍屋宇;中景則有山谷間的寺院殿堂和寶塔,畫面內涵是豐富而熱鬧的,然而整幅畫面的感覺是靜謐安詳的。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古典山水講究高遠、深遠、平遠,即所謂的“三遠”(郭熙《林泉高致集》),這幅就符合“三遠”的原則。與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巨峰突兀不同,這幅畫是“一片山”的光景,彷彿照相的廣角視野。畫面追求視野的光闊,顯示心胸的容納,亦即“與碧虛遼闊同其流”(米有仁語)的宇宙襟懷。

延續前法的郭熙:《早春圖》

提出“三遠”構圖法則的郭熙,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有宮廷身份的畫家,被認為是李成畫法的繼承者(同時也吸收董源、范寬的畫法),生活的年代在北宋的中後期。存世作品有《早春圖》《窠石平遠圖》《樹色平遠圖》《幽谷圖》等。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早春圖》,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其中如《早春圖》,其全景式的構圖基本延續的是荊浩至范寬的路數,不同之處在其對早春山水的表現——山形仍是巨大的,山腰間的煙嵐瀰漫,則為春天來臨時特有的光景,那

大大小小的山岩,由近而遠,由下而上,堆積而上,現狀多做圓形,渾渾然如雲翻卷。山巒是朗潤的,泉源是淙淙的,整個畫幅是壯麗而秀美的。尤其是那如雲翻卷的層層岩石,猶如天地生機正在春天蓄勢待放,足以激發觀者心緒的翻卷。《早春圖》不僅是郭熙的代表作,也是北宋山水畫的經典之作。

歡迎讀者朋友轉發分享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欄目主持人 李山教授

●●●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美編 李錦若

「李山说绘画」07 北宋山水画:北方的雄奇壮丽|讲经典

收聽李山《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範大學本科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