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和珅,該如何保全自己?

quanmiao


裝瘋,只有這一條路了。

這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陽光大道,經歷史上無數使用者證明,的確有效。

這件事孫臏幹過,司馬懿幹過,朱棣幹過,唐伯虎也幹過,保命成功率達到百分之百。

當年孫臏和龐涓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龐涓沒等畢業就急著下山投奔了一心想稱霸的魏惠王,並連克衛國、魯國、宋國等小國,得到了魏惠王的寵信,官也越做越大。

(孫臏與龐涓)

當墨子的徒弟禽滑釐向魏惠王推薦更為出色的孫臏時,龐涓的心哇涼哇涼的,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在孫臏來到魏國後,龐涓表面上對這個師兄畢恭畢敬,其實恨不得早點把他弄死。

龐涓精心設下了毒計,將“私通外國”的大罪名安在孫臏頭上,並假惺惺的在魏王面前求情,保住孫臏的性命。他其實不想孫臏死,他要孫臏生不如死。而且,他還有個陰險的目的,就是要孫臏把平生所學寫下來交給自己,然後再殺死孫臏。

最終,孫臏被挖去了膝蓋,不知內情的他對龐涓的救命之恩還十分感激,主動提出將自己學到的兵法寫出來交給龐涓。

最後,還是龐涓的一個親近的下人可憐孫臏,悄悄的把一切都告訴了孫臏。

為了保住性命,孫臏“瘋了”。

(裝瘋的孫臏)

他一天天的大喊大叫,語無倫次,什麼人都認不得。

龐涓怕孫臏使詐,將其關在豬圈中,孫臏抱著豬呼呼大睡,連豬糞都抓起往嘴裡塞。

龐涓這才相信孫臏是瘋了,放鬆了警惕。

之後,孫臏在禽滑釐的謀劃之下,通過齊國使者的幫助,離開了魏國,並在馬陵完成了對龐涓的反殺。

同樣,司馬懿為了瞞過曹爽,朱棣為了瞞過建文帝,唐伯虎為了瞞過寧王,都裝過瘋。

在政治鬥爭中,一個人瘋了,就意味著他退出了政治舞臺,他的對手往往出於名聲的考慮,不方便趕盡殺絕。

對嘉慶來說,和珅貪汙根本不是事,他在乎的是和珅的權傾朝野,是怕和珅專權。

如果和珅在乾隆立嘉慶為帝之際,不去送什麼玉如意,不去第一個報信,而是在家裡“瘋了”,嘉慶也不會對他下死手。更何況乾隆當時還沒死。

只要有乾隆在,和珅完全可以從政治舞臺抽身,甚至他的家產也有可能保住。做一個隱居的富家翁,不好嗎?

可惜,這只是假設。和珅也沒想到自己倒臺這麼快。

也許,處在權力圈中的人,沒有誰願意退出吧。就算我向和珅獻上這個妙計,他也不會採納。

還是算了吧。


笑語千年


和珅並不是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滑稽可笑,不學無術,肥頭大耳的樣子,顛覆我們心中形象的真實和珅是長相很帥,頭腦聰明,也很有才,和珅確實很有本領的。據說他會滿漢蒙維等多種語言,這在老氣橫秋的朝廷官員裡足以鶴立雞群了,可見是個語言天才,放到今天社會考個託福應該沒問題。此人靈巧狡黠,善於察言觀色,見機行事,舉一列子,傳說和珅入宮侍衛,乾隆皇帝巡遊,轎子落地皇帝不見下轎,只有和珅會意,急忙壺上前,原來皇帝內急,事畢方下轎步行,從此深得乾隆寵愛。和珅一路升遷,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侍衛大臣、步軍統領以及尚書類職務,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炙手可熱。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他還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還是紀曉嵐大學生領導,你說氣人不氣人。但和珅就是那麼有才,絕非浪得虛名,紀曉嵐在當時也得巴結於他。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和珅就是一個才貌雙全,命運垂青的有為青年,有一個開掛了的人生。

不幸的是乾隆皇帝一去世,就被盯他多年的新君嘉慶皇帝給除掉了,人生逆轉何其快也。但以和珅的聰明和能力,在嘉慶皇帝登基前,不那麼得意忘形,不那麼狂妄無禮,不排擠嘉慶皇帝老師朱珪,小心侍奉儲君,最重要一點就是貪婪斂財的心收一收,就不會有後來的悲劇人生了,甚至在保全性命同時再次獲得嘉慶歡心。





靈悟830


錢是保不住了,咱們還是討論一下保命的問題吧。

和珅之所以會被重用,不僅僅因為長得漂亮。

乾隆其他本事不咋地,就是會享受。但是享受就需要花銀子,就需要有人給他撈銀子——你看明朝的朱由校,知道東林黨人喜歡用唾沫星子淹死人,就拿魏忠賢出來下黑手,整治東林黨。

乾隆也是一樣,把和珅捧這麼高,就是因為這個人會撈錢。你看那著名的“議罪銀”,光明正大的撈錢啊!不僅光明正大,還有理有據,除了和珅,還有誰能搞出這一套東西來?


所以,乾隆把和珅綁在身邊,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

和珅難道不明白自己的處境?他是個“人精”,肯定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一死自己就要倒黴。而自己倒黴的理由,肯定是手裡的“錢”和“權”。

錢是貪來的,乾隆不在乎,不代表嘉慶不在乎;權力太大了點,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戶部、刑部)三部尚書、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大臣、步軍統領……整個大清都被和珅握在手裡,嘉慶能忍?

但是,乾隆那脾氣,自己都退休當了太上皇,還死死的抓住權力不放,和珅也不敢輕易向皇子們示好,怕得罪乾隆。


那該怎麼辦呢?

(影視劇中的豐紳殷德)

最好的出路就在眼前,那就是自己的兒子豐紳殷德和兒媳婦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十公主不僅是乾隆最喜愛的女兒,而且因為天賜聰穎,深的後宮嬪妃以及其他皇子的喜愛。當嘉慶想弄死和珅的時候,十公主苦求哥哥開恩,嘉慶特別疼愛妹妹,於是給和珅留了全屍,而且沒有降罪豐紳殷德——這說明十公主的面子還是很大的。

所以,和珅真要想保命的話,看到乾隆“退休”,就應該立刻讓兒子兒媳婦多去宮裡打點關係,該送錢送錢,不要吝嗇,送的越多越好——到時候嘉慶也就會明白,貪汙這條罪不好公開說了,因為和珅貪汙的錢,都在後宮的嬪妃等人手中,等於送到了自家庫房,查起來不是打自己臉麼?

當然,嘉慶最關心的不是錢,而且和珅權力太大,威脅到自己的統治了。

那怎麼辦呢?這個沒好辦法,只能讓兒子表現好點,多結交一些朝中顯貴,然後看乾隆啥時候有點老糊塗了,自己“不小心摔倒”,臥病不起,慢慢的交出權力。

然後就關起門來“調養身體”,靜等乾隆病逝,自己要求去“守陵”。等風頭過去,再回來享受不遲……


七追風


你好,我是穿棉背心的新青年,非常幸運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我是和珅,該如何保全自己。

我們先回顧一下和珅的人生軌跡。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原名善保,善保、善保,最瞭解他的人是誰?他的父親,鈕祜祿•常保。為什麼要給和珅取這個名字呢,那肯定是從小看老,他從小就看出來和珅以後必定位極人臣,再加上他們家對康熙有恩,而且乾隆下江南時,和珅的父親常保都是隨行保駕護航!和珅以後的路肯定會很順,但是太順又容易冒頭,槍打出頭鳥,所以取名善保,意思是任何時候一定不要忘了保全自己。

奈何是金子總會發光,是美玉難遮慌忙。和珅太優秀了,我們看他四個身份:

一、官二代,做的很好,不跋扈。

二、權臣,做的也很好,有能力,有魄力。時刻為皇上著想,做皇上的小跟班。

三、商人,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算得上是商業奇才。

四、皇親國戚,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和乾隆那可是親家。

每一個身份他都做的很好,像他的名字一樣,善保,做什麼事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但是怪就怪在身份太多了,而且這四個身份加到一起,和珅已經做的相當不錯了,很懂的保全自己了,要是給紀曉嵐那估計早就沒命了。

和珅能撐過一個朝代而保全自己可以說已經是他做到的最大極限了。

到時要說和珅最後保全自己有沒有辦法,我認為,有。但是關鍵還是在乾隆身上,我們要分析導致他結局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皇親國戚的身份?不是,對於嘉慶來說,算個屁。官二代?屁都不是!剩下就是兩個權臣和商人?嘉慶能允許自己下面的人不聽自己的都聽和珅的嗎?不可能!能允許自己的手下比自己有錢嗎?更不可能?

所以要解決根本問題,要先解決這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還不能再嘉慶上位後解決,必須在乾隆在位時解決。

和珅要做到兩點:

一、乾隆快不行之前趁潛龍心情不錯時找乾隆好好談談心,裝病告老還鄉,回東北老家去。

二、和乾隆說自己這些年經商賺了一些錢,感恩朝廷和皇上,皇恩浩蕩。想要把大部分錢財過著生意獻給朝廷。留一點養老金(一點就夠幾輩子花了)回老家做一個閒散老人。

這就是我的看法。我是穿棉背心的新青年。歡迎大家討論。








穿棉背心的新青年


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 - 嘉慶四年(1799年2月22日)正月十八日),紐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寵臣,以鉅貪而出名。他生於乾隆十五年,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他祖上是今遼寧清原縣人,清初隨清帝入關,住在北京西直門內驢肉衚衕。

和珅 - 簡介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少貧好學,儀表俊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三十七年授三等的侍衛,四十年升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副都統。四十一年三月入軍機。以善伺上意得寵幸,史書:“高宗(指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進之。”擅政20餘年,升遷47次,權傾朝野,百官爭相諂附。公然勒索納賄,又排斥異己,致使吏治敗壞,官場充斥小人。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未幾,正月十三,嘉慶皇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貪銀8億兩,當時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相等於當時清政府15年至20年的歲入。把錢財塞在他家的屋樑上。史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廷議凌遲,改賜和珅獄中自盡。其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得免連坐。

我認為和坤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方法就是乾隆一死,他便將家財全都貢獻給嘉慶,雖然活罪難逃,但死罪可免。畢竟嘉慶殺他也有衝著他的財富的意思。


趣說東周列國爭霸


第一:和珅是一個大貪官,其所貪汙的錢財富可敵國;

第二:權利過大,乾隆在晚年幾乎將所有大事交於其處理。正所謂功高蓋主,面對年輕氣盛並且新上任的嘉慶,肯定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三:乾隆在立儲一事上多番考慮,最終才確立永琰。而當時和珅並沒有討好他。到最後確立了太子,等到登基不久之後。和珅曾試圖和他拉進關係,但並沒有成功。這就為以後埋下伏筆。

第四:殺和珅有殺雞儆猴的作用。畢竟和他同氣相連的黨羽很多,除去他這位大佬級別,以儆效尤。所以,無論怎麼做都死路一條,怎麼做也不能明哲保身!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果我是他的話,吐出錢財,坦白從寬,說不定能貶為庶民。





水滸不是水許


結黨,這個很重要的,關鍵時刻能保命的。但結黨要看同誰結,首選就應該加入太子黨。太子何人?將來的皇帝呀,如果能成為太子紅人、得力干將,在皇帝面前為太子極盡美言,我想嘉慶登基後也不好意思拿和坤開刀。偏偏這和珅仗著皇帝身邊紅人,不把太子放在眼裡,又與太子老師是死對頭,不召來殺身之禍才怪呢,人家早就看你不順眼了,這叫皇帝“圖財害命”。也只能怪這和珅想錢想瘋了,只知道撈錢不會搞社會關係。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呀。


烈士暮年


必死 乾隆 縱容和珅貪汙就是為了嘉慶能坐穩帝位 和珅再掙扎都沒用 除非跑路跑到國外去 也不知道他貪那麼多錢幹嘛用 那年頭也沒個啥享受


gghdsjhj


太乾隆在位的時候,就應該申請退休,早點回家待著,何必等到嘉慶帝上位時給人家一鍋端了。


桔梗的料


如果小編是和珅,那小編唯一的活路就是帶著老婆孩子以幾錢,在自己還沒失去權力時偷渡出海,去別的國家當個富家翁。

當然,和珅也可以像討好乾隆一樣討好嘉慶,得到嘉慶的信任。



然而這些想法但是不現實的。

嘉慶皇帝是不會留下和珅的,因為一個權臣留在身邊很危險,而且剛上任的嘉慶需要一份功績來證明自己,而合身則很不幸的符合條件,所以和珅必死,放權的話只會死得更快。

而自立為王也不可能,和珅的權力說白了還是皇帝給的,清朝的君主專制已經發展到了頂峰,和珅有沒有權力只是皇帝一句話。

事實證明,他失敗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