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漲的豬價還能“飛”多久?

——探訪“豬週期+”背後的秘密

高涨的猪价还能“飞”多久?

澳德樂超市各種豬肉的價格均超過60元/公斤。記者劉振興攝

高涨的猪价还能“飞”多久?

寧津漢世偉高標準建造的養殖場

□本報記者李榕本報通訊員夏冬

10月29日,陽光傾灑在一排排的豬舍上——高築的圍牆、緊閉的大門、白色的石灰牆以及三道消毒防線,重重圍護著這個佔地30餘畝的地方,這裡便是趙國柱位於樂陵市寨頭堡鄉坡趙村的永超種豬繁育場。 50歲的他有著26年的養殖經驗,對中國豬價週期再熟悉不過,既領略過價格“一路飄紅”的喜悅,也品嚐過市場“哀鴻遍野”的苦澀。

眼下,豬肉價格還在攀升。官方數據顯示,10月第四周德州市豬肉平均價格為70元/公斤,同比升高78%,環比升高27%。市民紛紛吐槽:繼蒜你狠、姜你軍之後,“二師兄”的肉都趕上唐僧肉金貴了!

在此背景下,全國多省市穩定生豬生產、供應的措施紛紛出臺。德州作為生豬養殖大市,也於9月中旬出臺“六新措施”,涵蓋制定新文件、推廣新技術、搭建新生物防控鏈、吸納新資本、扶持新模式、培育新型人才,以此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

面對政策利好和市場行情高漲,德州的生豬生產能否穩定下來?這一輪價格通道是怎樣形成的?從長遠看,維持豬肉供需平衡、價格總體平穩,需從哪些環節著手?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瘋狂豬肉”的價格迷局

10月29日一大早,趙國柱急匆匆地趕到自己的種豬繁育場。目前的市場行情已不容他有絲毫懈怠——當地的生豬收購價格已經突破40元/公斤,他恨不得那些快出欄的生豬生長速度再快一些。

“隔三差五就能接到收購者的電話,原來是我找他們,現在是他們找我。 ”趙國柱說,本地屠宰企業收購標豬,肥大豬都銷往江西、廣東、廣西等南方城市。就在採訪當日,當地一家屠宰企業將標豬收購價開到40.4元/公斤,但趙國柱還是婉拒了。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一頭標豬115公斤算,收購價4600餘元,拋去養殖成本淨賺2800元左右。一頭肥大豬140公斤以上,收購價至少達到5600餘元,拋去養殖成本至少淨賺3500元。“正常情況下一頭豬淨賺200元至300元,現在相當於翻了10倍。養殖戶想把豬養得更肥,不肯讓豬出欄,帶來的結果就是市場上的豬更少了。 ”趙國柱說。

源頭供應偏緊,直接傳導給屠宰加工企業。德州一家屠宰企業負責樂陵、寧津片區生豬收購的張先生告訴記者,過去一整年德州豬肉市場一直處於供小於求的狀態,生豬收購價格高位運行,曾一度突破40元/公斤,這個價格是德州生豬收購歷史上從未出現的高價。給屠宰加工企業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購豬難度增加、豬廠出貨有限。

今年8月以來,豬肉價格開啟“火箭上漲”模式,幾乎一天一個價。據全省26個集貿市場價格定點監測,我省生豬價格繼續向上抬升,漲幅略有收窄。來自德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其中食品菸酒類、居住類和教育文化娛樂類上漲較快,分別增長5.8%、4.2%和3.1%,而交通通信類和其他服務類分別下降5.2%和0.5%。影響價格上漲最大因素是豬肉價格,9月份全市豬肉價格上漲78.4%,拉動整體消費價格上漲1.8個百分點。毫無疑問,豬價的上漲對GDP的影響正在逐漸加重。

德州市農業農村事業發展中心畜牧師呂延飛預測,短期內德州豬肉市場供給依然偏緊,預計元旦、春節前豬肉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走勢,但隨著禽肉等畜產品供應增加,畜產品供應總體是有保障的。

漲跌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

在德州,像趙國柱這樣的養豬專業戶有5000餘個。對於眼前這輪豬價上漲,趙國柱且喜且憂。他擔心這種前所未有的高價僅僅是曇花一現,接下來會是漫長的市場低谷。

趙國柱的擔心來自於過去26年間自己所經歷過的大起大落。雖然豬肉已成為中國億萬家庭的不可或缺之物,但養殖戶卻始終在高負債和高利潤之間輪迴。

在趙國柱的記憶中,他一共經歷過1997年、2001年、2007年、2011年和2016年5次豬價上漲。其中,2011年在很多養豬、販豬、宰豬、賣豬的人的印象裡,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峰。當時德州的生豬收購價格曾達到22元/公斤,趙國柱的100頭豬讓他賺了30餘萬元。

但他沒料到隨後即走入市場的低谷。 2012年下半年,生豬收購價格跌至9.8元/公斤。而且這一輪虧損期一直持續到2015年上半年,趙國柱將之稱為“史上最長虧損豬週期”,他也因此損失了不少錢。

但是,在這種高負債和高利潤的輪迴中,趙國柱選擇了堅守。“勉強維持開支,略有盈餘。 ”趙國柱透露。

趙國柱說,對於普通公眾而言,當下這輪豬價上漲的勢頭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形成的。事實上,這幅豬肉價格的上漲曲線圖從去年3月就已經形成。其直接原因就是生豬數量越來越少。

“豬少價格就漲,這是豬週期規律。但具體分析,這次豬價上漲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 ”呂延飛分析,這輪生豬行情的老問題就是豬週期。一般來說,豬週期是兩年漲、兩年跌,或者3年一小週期、5年一大週期,這一輪開啟自2017年,歷經15個月,現在回暖了。

但為何這輪生豬價格似乎比往年漲得更猛?呂延飛認為,這是因為幾大因素碰頭,豬週期、非洲豬瘟和政策性調控等聚在一起,老問題疊加新問題。他進一步分析稱,本來這一輪豬週期恰逢規模化養殖升級導致散戶大量退出,豬源減少;去年8月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導致豬源又減少;活下來的養殖戶因為還沒有疫苗,擔心非洲豬瘟,也限制規模,豬源更少。

此外,政策性調控影響也恰好顯現。近年來,許多個體養殖戶包括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因為環保不達標選擇退出,致使生豬存欄持續下降。德州市農業農村事業發展中心提供的一組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17年3季度德州市生豬存欄量359.93萬頭,2018年3季度減少至342.16萬頭,2019年 3季度銳減至231.65萬頭。

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新老矛盾疊加,豬週期更復雜。不過,從整個產業看,儘管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會影響豬價,但決定豬肉供應和價格變化的首要因素,還是源頭的養殖。因此,解決生豬問題,讓肉價擺脫大漲大跌,要從源頭入手。

源頭問題怎麼解決?養殖大戶王世東用實踐給出了回答。

37歲的王世東來自臨邑縣孟寺鎮小劉家村,是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養豬10多年,不停地補欄、減欄、壓欄,與豬週期糾纏了10多年,現在不單幹了。”王世東說。

2018年,王世東不再做“獨行俠”,而是加入寧津縣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現代化生豬養殖產業化項目,搞規模化養豬。寧津漢世偉負責提供仔豬、飼料、獸藥、疫苗、後續技術服務、銷售等,王世東只需要負責建造標準化養殖場,達到符合乾溼分離、無汙染等要求。育肥豬按要求出欄,合同價收購,不論行情漲跌,公司按每頭豬280元左右的代養費給予結算。僅去年一年王世東就穩賺30餘萬元。“公司+家庭農場”的運營模式使王世東和寧津漢世偉實現雙贏。寧津漢世偉以資本和技術獲得穩固豬源,養殖戶以人力和較少投入獲得穩定收入;企業降低了自建養殖場、人力等壓力,養殖戶減少了投入、疫病、銷售等風險。“目前集團在寧津和臨邑投產兩個現代化生豬養殖產業化項目,均採用‘公司+農戶’‘公司+家庭農場’兩種模式,輻射了樂陵、臨邑、齊河、寧津、平原等縣市。 ”寧津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經理高炳龍說。

王世東的改變,對傳統養殖業具有示範意義。“德州是生豬養殖大市,散戶實際上還是養豬的主力,佔比超過60%。這次豬價上漲將倒逼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德州市農業農村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楊金峰介紹。近幾年,德州積極引進廣東溫氏、新希望六和、天邦漢世偉、廣東壹號、正邦、牧原等國內大型生豬集團企業在當地建廠投產。目前,寧津漢世偉6000頭母豬養殖項目、臨邑漢世偉1萬頭母豬養殖項目,以及樂陵溫氏、禹城溫氏兩個40萬頭生豬項目均在今年相繼投產。樂陵壹號6000頭母豬養殖項目、寧津新希望六和50萬頭生豬項目、陵城區溫氏40萬頭生豬項目也將於今年下半年投產。通過吸納新資本加入,加上德州原有雄厚的生豬養殖基礎,將形成“有山有峰,並駕齊驅”的產業大格局。“這預示德州將通過現代工業化生產,實現小農經濟向產業經濟的轉變。 ”楊金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