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存款6000元,我裸辭了……”


“25歲,存款6000元,我裸辭了……”


最近,小e看到兩則很有意思的新聞:一個懷疑自己因為學歷低吃虧,怒而辭職;一個應屆畢業投簡歷,因為學歷屢屢被拒。

學歷真的很重要嗎?裸辭又值得提倡嗎?

職場焦慮,更多應從自己找原因。

01


今年7月,重慶一位25歲的小夥辭職,如今已經10月底,他仍舊未找到合適工作。

讓這位小夥萌發辭職念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畢業於某職高計算機專業,畢業後找了一個對口的工作,如果說初期由於技術不熟練,工資比同事低千把塊尚能接受的話,工作了一年多小夥的工資仍然比同事更低,他覺得自己是吃了學歷的虧。

再加上頻繁加班,用他話來說就是“錢少事多”。真正的導火索是6月底的一件事,由於工作失誤,小夥被主管狠批一頓,並且決定扣他工資。一直感到被針對的他,第二天就遞上了辭呈。

辭職後他高調地發了朋友圈:“大不了就不幹了,這次終於實現了。”朋友紛紛給他點贊,誇他有膽量有魄力。

“25歲,存款6000元,我裸辭了……”


小夥辭職前期過得無憂無慮,晚上隨意看劇打遊戲,睡到下午自然醒,起床慢騰騰點外賣……

然而僅僅過了兩週,經濟問題就拉響警報。25歲的他存款僅僅6000元,每月房租雖不高僅僅600元,但還要還車貸加車位費,共計1300元,還有各種日常開銷……

一個月後他開始找工作,但沒有一個合適:不是薪水低就是聲明要996,或者要去其他城市分公司……

慢慢地,他只能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費:“我感覺比工作時的焦慮還讓人痛苦,太后悔了。”

02


不久前,有一件事也引起熱議。

某二本學校應屆生一直在往某地產公司遞簡歷,然而屢次被拒,HR在微博吐槽了一句:“一個XX學院的破二本學生,5000元工資居然還嫌棄…你當你誰啊?”

“25歲,存款6000元,我裸辭了……”


這兩則新聞都有一個共通之處:主人公都並非出身名校,實際工資都低於理想工資。

然而結局殊途同歸:一個裸辭近況尷尬,一個拿不到心儀的offer。

姑且讓我們認同重慶小夥的猜測,他因為大專學歷吃了虧、得不到主管器重。那麼在畢業生這裡,就是明晃晃的學歷歧視。

學歷是硬傷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但是在大多數僱主看來,即便他們宣稱自己“開闊開明”,但還是習慣性地篩選掉非985、211那一些人。

03

當你工作不順利時,“破罐子破摔”永遠不是解決之道。

小e有一些朋友,名校畢業,如今卻領著很低的薪水;也有一些朋友就讀於專科學校,後來通過專升本考試,畢業後進入公司拼命掙業績,早已達成月薪過萬的目標。

歸根結底,一個職場人士與他的僱主之間是一種利益交換關係:你能創造多大的價值,那就是你的價值,再間接對等於你的薪水。

“25歲,存款6000元,我裸辭了……”


誠然學歷、工作經驗等問題先天就能淘汰一部分人,但是假如重慶小夥能創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假如屢屢被拒的畢業生能有一份更漂亮的簡歷……結果多少會有一些不同,不是嗎?

有關職場種種焦慮,癥結說到底在於自己。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

其一,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不是985、211我就該比別人差、比別人工資低。”

其二,我們必須利用時間做好職業規劃,取長補短,充分發揮自己優勢。

一份好的工作,不僅是提供你滿意的薪水,更重要是鋪墊你的人生下半場,這需要你有眼力,更需要你有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