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不良資產規模可能持續上升 不良資產業務處置模式待升級

未來不良資產規模可能持續上升,專家認為——

近日,首屆不良資產交易大會暨第三屆中國AMC發展國際金融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行。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東方資產、中國社會科學院、遼寧省大連市以及商業銀行和其他企事業單位的200餘位嘉賓,圍繞不良資產處置、企業債務風險、降低企業槓桿率等問題展開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表示,不良資產大多是金融資源錯配所致。在這個意義上,讓不良資產進行交易是處置不良資產最根本的道路之一。不良資產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處置它,方向就是讓它交易起來。我國處置不良資產的路徑相對較多:首先是多了出售資產、歸還債務的情況。我國資產配置結構可以通過交易來調整;其次,不良資產交易不是簡單處置的問題,實際上應該是交易問題。不良資產交易可能比資產管理公司靜態處置更有潛力。總之,我國不良資產處置騰挪空間很大。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張向東認為,當前要深刻認識經濟金融新週期的內涵。從經濟週期來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金融週期來看,當前我國實體部門槓桿率相對較高,必須轉變發展模式,穩定宏觀槓桿,適度把握當前不良資產逆週期收購的機遇期。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中的不良資產規模可能持續上升,這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發生深刻變化;二是經濟轉型促進不良資產出清;三是嚴監管常態化。

張向東認為,當前處置不良資產的業務模式正在升級。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萌芽,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加速向傳統行業滲透,對不良資產市場也產生巨大影響。過去“盡調拍胸脯”“定價拍腦袋”的粗放業務模式已難以適應形勢發展。應從打包、打折、打官司“三打”向重組、重整、重構“三重”模式轉變,推進挖掘和提升資產價格。

中國AMC發展50人論壇理事會理事長梅興保表示,新舊動能轉換時期,不良資產會逐步增多。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不良資產增速可能會比較快,特別是新舊動能轉換時期,不良資產會逐步增多。同時,時間選擇和低成本資金是否充裕是制約不良資產處置的關鍵,需要更有智慧的處置。

控制不良資產生成,關鍵要控制好槓桿率。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財政處處長關鵬表示,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仍不低,要繼續堅持結構性去槓桿總體思路。在宏觀上,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在發展中逐步消化槓桿率;策略上,有序漸進去槓桿,先遏制槓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把增量控制住,再逐步推動槓桿率絕對水平的下降;結構上,優化槓桿分佈,區別對待企業去槓桿,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債務期限結構等,做到有扶有控。

過去10年間,隨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儘管非金融企業債務增速仍高於名義GDP增速,但兩者的差距在逐步收斂,要多措並舉防範化解企業部門債務風險。要更加重視發展型去槓桿手段,增強企業資本實力和內源性融資能力。採取包括市場化債轉股、多渠道補充企業資本金、兼併重組、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盤活存量資產、優化企業債務結構等發展型手段,在降低企業槓桿率的同時,夯實企業資本實力,降低對債務性融資的過度依賴,從根本上降低過度負債風險。(記者 周 琳 郭子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