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一下PCI-E x1/x4/x8/x16四種插槽區別,對未來維修有重要意義

一、現在PCI-E插槽已經成為了主板上的主力擴展插槽。基本集中在PCI-E x1/x4/x8/x16四種上,有何作用?

瞭解一下PCI-E x1/x4/x8/x16四種插槽區別,對未來維修有重要意義

具體作用是:

1、顯卡會用到PCI-E插槽。PCI-E 3.0 x16能夠滿足任何高性能顯卡的需求。

2、獨立聲卡、獨立網卡、USB 3.0/3.1接口擴展卡、RAID陣列卡、PCI-E SSD、mSATA SSD、m.2 SSD、M.2無線網卡或者其它M.2接口設備等硬件都可以插到PCI-E插槽上,因此廠商都會給它們裝上足夠多的PCI-E插槽,以確保自家產品的擴展能力,滿足玩家的需要,比如用來挖礦或者實現多屏輸出。

二、現在主板上主流的PCI-E插槽PCI-E x1/x4/x8/x16四種,有何區別?

瞭解一下PCI-E x1/x4/x8/x16四種插槽區別,對未來維修有重要意義

1、PCI-E x16插槽全長89mm,有164根針腳,靠主板外側端有一卡口,將16x分為前後兩組,較短的插槽有22根針腳,主要用於供電,較長的插槽142根,主要用於數據傳輸,具有16通道所帶來的高帶寬。

PCI-E x16插槽,主要用於顯卡以及RAID陣列卡等,這個插槽擁有優良的兼容性,可以向下兼容x1/x4/x8級別的設備。可以說是PCI-E x16插槽是PCI-E的萬能插槽。

由於PCI-E x16插槽常用於顯卡,與cpu處理器直接相通,在物理位置上直接靠近cpu,這樣顯卡與處理器之間的數據交換就可以減少延遲,讓系統的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2、PCI-E x8插槽全長56mm,有98根針腳,與PCI-E x16比較,主要是數據針腳減少至76根,短的供電針腳仍然是22針腳。

為了兼容性,PCI-E x8插槽通常加工成PCI-E x16插槽的形式,但數據針腳只有一半是有效的,也就是說實際帶寬只有真正的PCI-E x16插槽的一半。可以觀察主板佈線,x8的後半段沒有線路連接,甚至針腳也沒有焊接。

實際上除了旗艦級的主板,能提供多條真正的PCI-E x16插槽外,主流級主板,只會提供一條真正的PCI-E x16插槽,就是最靠近cpu的那條。而第二條和第三條PCI-E x16插槽,則多數是PCI-E x8甚至是x4級別的。

3、PCI-E x4插槽的長度為39mm,同樣是在PCI-E x16插槽的基礎上,以減少數據針腳的方式實現,主要用於PCI-E SSD固態硬盤,或者是通過PCI-E轉接卡安裝的M.2 SSD固態硬盤。

PCI-E x4插槽通常由主板芯片擴展而來,不過隨著cpu內部PCI-E通道數的增多,現在有部分高端主板可以開始提供直連cpu的PCI-E x4插槽,用於安裝PCI-E SSD固態硬盤。

主板上為什麼找不到PCI-E x4插槽?其實它是以M.2接口的形式出現的。

不過與PCI-E x8插槽一樣,PCI-E x4插槽為了兼容性,現在多數也是做成PCI-E x16插槽的形式,或是擴展為M.2接口,用於安裝M.2 SSD、M.2無線網卡或者其它M.2接口設備,其餘擴展卡則留給PCI-E x1插槽負責。

4、PCI-E x1插槽的長度是最短的,僅有25mm,相比PCI-E x16插槽,其數據針腳是大幅度減少至14個。PCI-E x1插槽的帶寬通常由主板芯片提供,主要用途是獨立網卡、獨立聲卡、USB 3.0/3.1擴展卡等都會用到PCI-E x1插槽,甚至可以通過轉接線給PCI-E x1插槽裝上顯卡,用來挖礦或者實現多屏輸出。

X1是用來替代原來的PCI設備的。

三、PCI-E x1/x4/x8/x16四種播槽外觀上有何區別?

瞭解一下PCI-E x1/x4/x8/x16四種插槽區別,對未來維修有重要意義

主板上的PCIE插槽一般有四種長度,最短的是1X,比PCI稍短一點的是4X,8x又比4x長,最長的是16X。但是這只是物理的接口。

瞭解一下PCI-E x1/x4/x8/x16四種插槽區別,對未來維修有重要意義

為了長、短插槽互相兼容(物理長度兼容、版本的兼容包括1.0、2.0、3.0互相兼容),短插槽自然可以插入長插槽中,但長的插到短的插槽中就不容易,一般X1還是保持原來的長度,而x4、x8、x16在實際的主板中,都統一長度到x16。只是速度不同而已。多餘的腳是懸空的,沒有用處。這樣外形上就統一兼容了,仔細看一下針腳是否焊接了線路,一般主板上都標明瞭是PCI-E x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