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攔”球,CBA“快”跑

快手賦予了國民籃球獨特的社交屬性、變現能力和圓夢平臺,也在打造成熟的籃球商業生態。

作者 | 思想漪

不懂籃球的人或許永遠不明白,10個人圍住一個600克的皮球,爭搶,衝撞,然後彈跳,躍起,扣進那個圓形的鐵框,有什麼樣的魔力?

這些人忍受過韌帶撕裂、膝蓋磨損、肌肉拉傷帶來的疼痛,也忍受過籃球館空無一人的深夜寂靜,忍受著健身館體能訓練極限的壓力。

或許,可以從一場活動裡聽到答案。10月29日,快手聯合CBA舉辦國民籃球生態論壇,CBA球員翟曉川、方碩、朱彥西現身,跟他們同臺切磋球技的還有7位來自快手的老鐵。

他們中有差兩個月滿58歲的“薊州老張”、來自四川大涼山的9歲“科比”、女大學生“籃球少女哎喲薇”。以及身高176釐米的“扣籃帝”陳登星、“雲南滑翔機”彝族小夥矣進宏;當然還有路人王48冠獲得者“天極街球頭盔哥”、自稱籃球就是女朋友的“軍哥籃球~習慣過了頭”。

快手“攔”球,CBA“快”跑

10月29日,CBA聯盟3位球員與7位老鐵球員同場 /圖源 快手

“籃球是我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我每天圍繞著籃球生活,以前為了練習扣籃,也不會去逛街”。陳登星說。

決定從銀行離職專心扣籃時,陳登星30歲。曾經打球時,他韌帶意外拉傷,醫生直接判定“運動生涯報銷”。他下坡走路都會鑽心疼,休息了4年才復原。

在快手上,陳登星的執著不是個案。這些老鐵野生,單純,為籃球不懼怕一切,在他們身上,“熱愛”這個詞語分量十足。而快手聯合CBA,正在試圖將這份熱愛無限放大。


快手“攔”球,CBA“快”跑

普通人的籃球夢

這是一個講究高度的世界,有高度,意味著蓋帽、扣籃、籃板球以及投球角度的優勢。有一項數據顯示,NBA聯盟平均身高為198.3公分,CBA隊員實際平均身高已經超過200.8公分。

軍哥身高只有171.5公分,雲南滑翔機矣進宏178公分,籃球少女哎喲薇168公分,但依舊阻擋不了他們玩籃球的決心。

熱愛的高度超越了身體的高度。

軍哥是福建泉州人,一位出身於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理科生,在快手上,近300萬粉絲關注著他打籃球的點滴。他在快手上的最新視頻顯示,他想要嘗試扣籃。籃筐標準高度3.05米,意味著他需要跳高1米以上才可能成功。


快手“攔”球,CBA“快”跑

身高171.5公分的軍哥嘗試扣籃 /圖源:快手

正如所有的籃球愛好者那樣,軍哥不斷地練習,運球、過人、投籃、防守。技巧沒人教授,只能自己探索。初中陪他練球的,除了同學,還有街坊大爺。

“那時候輸了要做俯臥撐的。”軍哥回憶說。

2013年,軍哥在快手上傳第一個作品,他用平常人的身高打出了賽事級別的籃球水準,因為身高,他遭遇的“粉絲挑戰”是最多的。有粉絲從太原、大連去泉州找他打球,他全程開直播,讓老鐵們觀看。

老鐵刷屏,彷彿自己就在場上跟軍哥對壘。

互聯網的力量也輻射到了雲南、四川等偏遠地區。矣進宏被圈內人稱作“滑翔機”,據說是因為他可以從罰球線飛身扣籃,這個距離是5.3米。沒人能想到這個黝黑的彝族人,能靠打籃球走出大山,擺脫貧窮,成立自己的體育公司。

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耐克球鞋,全都是因為籃球。2016年,矣進宏在快手發佈了一段扣籃的視頻,並@了陳登星,陳登星在快手看到後,伯樂上身,邀請他參加北京的一場3V3比賽。

矣進宏稱“這是一個轉折”。此前,他是雲南玉溪師範學院的大四學生,更早之前,他生活在大山裡,冬天砍柴,夏天採菌,他的願望是當一名老師,打籃球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的,初中和高中,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而大涼山深處的9歲學生“小科比”,因為一個拖著鼻涕打籃球的視頻,收穫了1000多萬播放量。如今通過快手,“小科比”有機會走出大山,看到了夢想的力量。


快手“攔”球,CBA“快”跑

9歲的涼山“小科比“”在朱彥西面前組織進攻


快手上民間籃球旺盛生長的背後,籃球運動本身也亟待通過這樣的平臺得到更廣的普及。籃協主席姚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中國人口約14億,但籃協註冊籃球人口(包括男女)只有13000多人;日本籃球人口約75萬人;美國籃球人口約2300萬。

或許,在互聯網時代,籃球也需要一次出圈。

快手“攔”球,CBA“快”跑

CBA,老鐵歡迎你

國民籃球生態論壇現場,陳登星和CBA球員、北京首鋼隊隊長翟曉川配合扣籃,翟曉川拋球,陳登星需要在籃球觸地第一次反彈時,將球扣進籃筐。

在嘗試兩次未果之後,第三次,陳登星衝刺,跳躍,雙手抓住籃球,接著一個暴扣,完成一次完美的扣籃。


快手“攔”球,CBA“快”跑

陳登星扣籃瞬間

CBA球員聯合快手老鐵籃球隊員打球,這像極了一個隱喻。10月23日,快手成為CBA聯賽首個短視頻平臺合作伙伴,加碼籃球內容垂直領域。這預示著未來,你可以在快手上看到更多關於籃球、關於CBA賽事的內容。

在快手這個日活超兩億的短視頻社區裡,有超150萬籃球愛好者上傳籃球內容作品,合計粉絲數量超過1億,籃球類作品日均曝光次數超過1.6億。

陳登星今年已經33歲了。3年前,陳登星開始在快手上傳自己扣籃的視頻,裡面記錄了他的精彩瞬間,他曾親吻籃筐,也曾完成胯下換手扣籃、後背單手扣籃等高難度動作,他飛越過很多東西,包括6個人、7米6的摺扇和8個塑料模特。

29日論壇現場扣籃的成功,讓陳登星跟翟曉川擊掌慶祝合作勝利。

不只是他們兩個慶祝合作,在這場10月29日的活動上,籃協主席、CBA聯盟董事長姚明與快手科技創始人兼CEO宿華託舉起一顆虛擬籃球,將其投進籃筐中,宣佈“快手籃球光合計劃”正式啟動,一個國民籃球賽事頂級IP和一個國民短視頻平臺的合作正式拉開大幕。


快手“攔”球,CBA“快”跑

宿華與姚明啟動“快手籃球光合計劃”後握手慶祝

對於時下的中國籃球而言,它或許比過往任何時候都渴望勝利。2019年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無緣8強,成為國人痛處,中國籃球需要新的突破,需要重拾國人信心,“新賽季CBA聯賽在某種意義上承載的期望,是過去很多個賽季都無法比擬的”。姚明此前接受採訪時說。

“像快手這樣的大流量平臺對推廣CBA賽事是非常重要的,線上大流量可以帶動線下賽事門票和籃球活動的開展”。CBA聯盟CEO王大為說,他期待藉助快手,將CBA賽事的內容分發層次提升到社交層面。

依託社區內的良好生態,強大的短視頻+直播組合、內容生產能力、流量及渠道優勢,快手可以拉近CBA與數億籃球愛好者的距離,拓展CBA在青少年中的市場版圖,銜接CBA公益項目的落地執行,帶動全民感受CBA 2.0時代風潮。

而對於快手而言,依靠“CBA”聯盟,獨家提供優質籃球內容,打造一個職業籃球和大眾籃球共同成長,真正豐富充實的國民籃球生態。這對於快手提升用戶粘性,豐富內容生態,衝擊3億日活目標極有裨益。

可持續的內容生態,不止是UGC的初始,也更依賴PGC的完善。從美食光合計劃到籃球光合計劃的發佈,顯然快手,正在持續進擊。

快手“攔”球,CBA“快”跑

讓更多人愛上籃球

CBA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籃球賽事的符號和代表,如果說CBA是中國籃球運動金字塔頂端,廣大愛好者則是這項運動最堅實的塔基。

如今,快手正在承擔起這個連接金字塔上下的角色。快手賦予了國民籃球獨特的社交屬性、變現能力和圓夢平臺,也在打造成熟的籃球商業生態。


據統計,在快手150萬籃球用戶中,有超過30萬籃球作者在快手獲得收益,合計收入超過6億元。每一位籃球愛好者都可能通過快手“供養”夢想,“愛好或許也能當飯吃”。

有近300萬快手粉絲的軍哥,在快手上開起“小店”,自己設計服裝和籃球,一年流水可達千萬,他設計的一款八卦圖形的籃球還登上了央視三套的《星光大道》。

女大學生“籃球少女哎喲薇”除了學業,最大的愛好就是籃球,靠著在快手上發佈籃球作品,賺夠了自己的生活費、學費,她覺得“這是一種正向循環”。

“運動幫助我們建立與隊友、對手還有場內等人的聯繫,我相信,這也是籃球運動、快手帶給我們的非常好的體驗。”姚明在現場說。


快手“攔”球,CBA“快”跑

“籃球少女哎喲薇”突破上籃


這種連接每天都在快手上發生。150萬快手籃球創作者有七成選擇互相關注。用戶間活躍和信任的社交關係正在快手這個社區平臺裡持續發酵,讓實現籃球夢的美好體驗向更多群體蔓延。

前不久,軍哥在快手上看到廣西一幫農村小孩打籃球輸了,被罰做俯臥撐,這勾起了他的回憶。小時候,籃球框上的籃板是破舊的木頭做的,輸了要做俯臥撐。

於是,他留言說要捐一幅籃球架,他覺得這幫小孩值得擁有更好的運動設施。

軍哥捐助的籃球架在國慶期間落成剪綵,村裡人告訴他,以後可以舉辦村級的籃球賽,讓整個村民有活動的場所了。

矣進宏也成立了一家體育公司,打算在雲南本地推廣籃球,他稱之為“雲站”,他不想別人認為雲南只有一個“滑翔機矣進宏”,還有其他高手。他暢想,未來雲南有很多籃球愛好者彙集快手上,讓籃球不僅僅是夢想,更是事業。為此,他在公司裡已經投入了十幾萬。

而支撐這一夢想的就是矣進宏在快手上發佈短視頻,吸引130萬老鐵目光,轉化成現實的商業價值。

如今,更大的宏圖正在拉開。根據快手發佈的“籃球光合計劃”,快手將在流量和運營方面對優質籃球內容進行扶持,讓每個籃球愛好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光點。

快手宣佈要拿出價值50億元的流量扶持籃球短視頻創作者,為體育愛好者提供包括專屬身份標識、原創保護策略、內容創作指導等專屬服務、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幫助優質籃球視頻創作者成長為“快手籃球達人”,用多形式釋放商業價值。

而在與CBA合作方面,除了發佈短視頻和直播功能之外,兩者將聯合發起打造CBA籃球社群,提升CBA話題關注度,並有機會獲得200萬專項流量扶持。快手將於11月初發起“快籃王”草根籃球賽,為草根籃球者狂歡。

快手“攔”球,CBA“快”跑

或許,活動現場對籃球熱愛的最佳註腳是來自58歲的快手用戶“薊州老張”。他滿頭銀髮,單手投射三分。這位退休後仍滿場奔跑的大爺認為“球場上沒有退休這回事”。姚明感動於他的堅持,“對籃球的熱愛與年齡沒有關係,而是運動本身帶給人們的喜悅、享受。”

籃球破圈,全民參與。從城市街頭到大山田間,從涼山“小科比”到軍哥和老張,快手的進擊,讓更多普通人的籃球夢被關注、被支持,追夢路上有老鐵,並不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