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純院士詳解:關於“區塊鏈+”的所有關鍵點,這篇文章講透了!(建議收藏)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教授總結了區塊鏈的四個要點:單點發起,全網廣播,交叉驗證,共同記賬。

他指出,目前區塊鏈監管技術發展有四大趨勢:第一是區塊鏈節點的追蹤和可視化,第二是聯盟鏈的穿透式監管技術,第三是公有鏈的主動發現與探測技術,第四是以鏈治鏈的體系結構及標準。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 者丨包慧

編 輯丨馬春園

10月31日,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區塊鏈要服務於各行各業,即“區塊鏈+”,而且要大規模應用的話,最重要的是解決鏈上(區塊鏈)鏈下(傳統信息系統)的問題。

“我們怎樣把區塊鏈系統嵌入到現在傳統可信系統裡來解決它的一些問題,或者反過來用我們的區塊鏈系統把傳統的信息系統放出來,鏈上鍊下數據協同需求可能會特別重要,要求鏈上鍊下數據能夠有效協同,以確保鏈上鍊下數據的關聯性和一致性。

灰白頭髮,無框眼鏡,淡藍色襯衫,陳純以典型的江南才子形象出現,在言及向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彙報區塊鏈的經歷時,這位大半輩子致力於技術研究的教授略顯激動:

“10月24日,在聽了總書記關於區塊鏈的重要指示後,作為一名區塊鏈技術的科研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深感責任之重大。

陳純從技術研究、產業應用、監管服務三個方面闡述了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

陳純

陳純是誰?

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陳純當日就這個問題作了講解,並談了意見和

建議

公開資料顯示,陳純出生於1955年,浙江象山人。1982年1月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控制理論專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獲碩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獲博士學位。

陳純1984年起工作於浙江大學計算機系,歷任浙大計算機系主任,計算機軟件學院院長。除了在浙大任職之外,陳純還曾長期在浙江大學旗下上市公司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大網新,600797.SH)任職。2001年任浙大網新總裁,2002年至2010年4月任浙大網新董事長,此後擔任名譽董事長直到2014年4月。

區塊鏈是什麼?

陳純總結了區塊鏈的四個要點:單點發起,全網廣播,交叉驗證,共同記賬。

他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解釋:

一個村的村民張三向李四借了一百塊錢,他通過村裡的廣播站向全體村民廣播了這個信息,全體村民經過點對點的核實之後再把這個信息記載在自己的賬本上,這個按照時間順序記下來的鏈就是區塊鏈。可回溯,不可篡改,可信。

“不能借用區塊鏈的名義炒幣。”陳純強調,大眾理解往往存在一些誤區,比如將區塊鏈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掛鉤。在陳純看來,未來區塊鏈技術在中國最重要的應用空間,是工業製造等領域。

陳純表示:

“通過將上游供應商、工廠製造和下游客戶等信息上鍊,區塊鏈以其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點,能夠形成新的信用擔保,從而縮短信任鏈條,提升產業鏈信任協同,提高生產效率。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使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的新時代轉變。

陳純認為,標準的、融合區塊鏈鏈上和鏈下數據協同的模型框架,目前需要研究四個技術點,這些都應是鏈上鍊下數據協同的發展方向。

第一,大規模高效能點對點網絡,圍繞區塊鏈應用,陳純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因為區塊鏈本來是點對點傳輸的,如果網絡技術沒有突破,區塊鏈系統性能很難提升。

第二是模塊化安全密碼學協議。

第三是高性能可編程計算引擎,用不同的編程語言來編寫智能合約,需要高性能的可編程計算引擎。

第四是可定義的數據分發協議。

圖/圖蟲

區塊鏈有什麼用?

現階段,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要從事聯盟鏈和區塊鏈監管等領域的技術研究。

陳純表示,聯盟鏈產業化應用在國內也很廣泛,比如說金融行業、法律領域、醫療領域、能源領域、公益領域等。

“國內和國外的區塊鏈應用還是有區別的,西方區塊鏈的發展基本上基於金融創新帶動別的行業創新,而中國除了金融創新外,更重要的是在各個行業的應用。

在金融領域,陳純介紹,2017年,浙商銀行推出了業內首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收款鏈平臺”,通過將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上鍊”為數字憑證,節省了80%的時間成本,降低了50%的融資成本。

區塊鏈和5G融合將會爆發更大的威力。5G的傳輸過程非常高效,但傳輸網絡不透明,所以需要確認對方的真實身份和信任等級,區塊鏈解決了網上的信任問題,二者融合發展,跨界融通。

陳純認為,在合理監管的框架下,利用區塊鏈的根本特性,與實體經濟、民生、社會治理等相結合,區塊鏈能夠成為中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又一利器。

圖/圖蟲

區塊鏈如何監管?

對區塊鏈應用的監管,尤其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加密貨幣亂象頻出的當下,監管成為業內的關注話題。

陳純表示,區塊鏈要在中國大規模應用,如果沒有好的監管,誰都不敢冒這個風險。

“沒有一個好的監管,就像馬路上沒有交警,或者沒有紅綠燈,是不行的。

雖然目前區塊鏈監管已初見成效,2019年網信辦出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今年已經公佈了兩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但監管的道路還非常漫長。

陳純認為,聯盟鏈更適用於賦能經濟建設,因為它的監管相對可控。

公有鏈本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刪除、低成本等特點,如果被用來傳播有害信息,會給區塊鏈技術的產業佈局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也給監管部門帶來很大挑戰。但我們也應該支持公有鏈技術的發展,參與國際競爭。

陳純認為,介於低信任的公有鏈和單一高信任的私有鏈之間的聯盟鏈,是較為合適的選擇——聯盟鏈僅允許授權的節點加入網絡,在保持一定開放的同時,其實名制和可追溯特點改善了系統信任問題。

陳純指出,目前區塊鏈監管技術發展有四大趨勢:第一是區塊鏈節點的追蹤和可視化,第二是聯盟鏈的穿透式監管技術,第三是公有鏈的主動發現與探測技術,第四是以鏈治鏈的體系結構及標準。

陳純表示:

“當前的監管應從技術層面和制度層面進行,只有提供了可靠的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在實際應用中才有可能加以應用。

我們正在進一步研究,為監管部門提供區塊鏈可監管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