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我很希望我們中國的電影業,也同各國一樣發達。我對於電影業,既抱了這一種希望。

——王漢倫

其實到了現如今,中國的電影文化在國際上都不能算成績突出,但慶幸的是,每一個時代,總會有人認真在為我國電影文化做努力。

早在民國時期,就有第一代電影人如胡蝶、張織雲等著名影星為表演藝術做出來了很大的貢獻。但在那個時候,“演員”再風光也無非還是“戲子”,所以就有這麼一位女演員試圖打破世俗認知,她不僅認真鑽研演技,還為自己代言,想要為女性爭點光榮、為中國電影業的發展留下點貢獻。

她就是被譽為中國第一位“職業”女演員的王漢倫。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圖 | 王漢倫

從大家閨秀到深閨少婦

王漢倫這個名字在當時是非常摩登的,但她原名叫彭劍青,是一個帶著些許英氣的名字。

1903年,王漢倫出生在蘇州有名望的彭家,彭家祖上曾經出過兩位狀元,家宅門楣上還掛著乾隆皇帝的御筆。到了彭父這一代雖然與科舉無緣了,但聲名還不算沒落。

家中兄弟姐妹共七個,但排行老么的彭劍青最受父親寵愛,所以在她15歲的時候,彭父將她送進了上海一座基督教會創辦的瑪利亞女子學校。

在學校裡,彭劍青接受的都是西式教育,與中國古書所講的女子要三從四德不同,學校裡的教育讓彭劍青懂得了原來女子也可以出去工作,不依附於男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然而,在她還沒學有所成時,父母親的接連去世讓彭劍青深受打擊。但災難還沒有結束,雖然彭父去世前囑咐了大兒子要供老么讀完書再為她擇良緣,但是兄長卻沒有遵守父親的遺囑。

不僅不願意再供彭劍青讀書,兄長還給她找了門親事。最開始彭劍青還能拿父親的遺囑當擋箭牌,時間久了兄長直接搬出了“長兄如父”那一套,16歲的少女尚且無力反抗,被迫嫁給了遼寧本溪煤礦督辦張桂卿。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婚後彭劍青離開上海,陪丈夫回了奉天,一南一北的距離,猶如自己與夢想的距離,彭劍青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但是既然已經結了婚,丈夫要是願意好好過日子,這心理落差還能被填補一些。可惜的是,婚後的張桂卿時常在外面沾花惹草,每天回家都帶著不一樣的脂粉味,彭劍青雖心有不忿,但也知道如果自己跟婆家人傾訴不滿,他們也只會指責自己沒有肚量,便也選擇了忍氣吞聲。

但彭劍青的隱忍並沒有換來丈夫的讚賞,沾花惹草還不算,張桂卿後面變本加厲,直接在外面養了一個日本女子,成日與之廝混。

彭劍青知道之後氣沖沖地跑去質問丈夫,得到的卻是丈夫理直氣壯的回答:“有錢人家三妻四妾是常有的事,我的事你少管。”聽到這句話,彭劍青是那麼厭惡封建婚姻對女性的不公與殘害。

此後,彭劍青對丈夫的事再不過問半句,兩人各過各的。但是這麼一來,張桂卿反而怕彭劍青會離開,倒不是說他對她有多愛,只是覺得能娶到名門之後極大滿足了他的虛榮心。所以之後張桂卿有所收斂,還帶著彭劍青回了上海。

然而,這樣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彭劍青就發現丈夫與日本人來往密切,經她細察,丈夫居然在幫日本人買中國的地皮!這無異於賣國求榮,彭劍青雖是接受的西式教育,但也知道此等叛國行為是不可取的。

於是她就勸丈夫停止與日本人合作,但是三番兩次的好言相勸換來的卻是丈夫無情的拳打腳踢。這一次,張桂卿終於觸到了彭劍青的逆鱗,她不願再忍受丈夫的暴虐和無恥,堅決地提出了離婚。

張桂卿也不挽留,要離就離,還“大方”地給了300塊錢給彭劍青當賠償,但是她沒有接受這腌臢的錢,挺直腰板走出了這個毫無感情的家,結束了一年的婚姻。

家暴這種事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其實就算是在當今仍然有許多女性沒有認清這個現實,遭遇家暴選擇隱忍,甚至有些女性覺得自己為了孩子選擇委曲求全很是偉大,但其實不過是苦了自己又給孩子留下沉重的心理陰影。

所以不得不說彭劍青的選擇是明智的,雖然沒有接受過很長時間的文化教育,但她卻是個有大智慧的女人。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從狀元府邸到聚光燈前

在那個時代,離婚對女人的影響不言而喻。尤其她的兄長本來還想憑著這段姻親在張桂卿那裡撈點好處,現在彭劍青離婚了,他一點好處沒撈著,還遭到街坊鄰居議論。兄嫂氣得不允許彭劍青回彭家,但是另一邊又繼續給她相看對象。

無奈之下彭劍青只能借住在乾媽家中,但是寄人籬下就沒道理白吃白喝,尤其她不想婚姻再次被控制,所以經濟獨立迫在眉睫。

然而,她本身文化程度有限,只能在虹口一所小學當教師,但後來努力學習英文,僅三個月便被四明洋行錄用為打字員。

可能是西式教育的影響,彭劍青自離婚後對女性的思想獨立和經濟獨立愈發渴望,她想像西方的女性一樣,可以去工作,可以決定自己的婚姻。於是漸漸地,她不想再滿足於打字員的薪酬,正如她所說:

每月不過賺幾個薪俸,換換衣食罷了。但是我的意思,仍想另尋一條路,做一件轟轟烈烈的事,為我們女界在名譽方面掙點光榮。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圖 | 當教員時的王漢倫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四明洋行工作期間,彭劍青認識了她的貴人任矜蘋。

恰逢當時張石川的電影《孤兒救祖記》正在招募女演員,任矜蘋看彭劍青中英文都說的很好,身材苗條氣質優雅,雖是出身名門卻有點面帶苦相,非常符合《孤兒救祖記》的女主角形象,於是就推薦她去張石川那裡試鏡。

張石川讓彭劍青在鏡頭前分別表演喜怒哀樂之後,對她特別滿意,當場就想跟她籤合同,開出了片酬500大洋,每月20大洋津貼的待遇 。

待遇算是極高了,但彭劍青並沒有當場就答應,在那個年代,“戲子”是不被人尊重的,她畢竟出生名門,還是有所顧慮:“因為中國電影是在將發萌芽的時候,大都以為做電影的人,很不高尚。”

前前後後思考了兩個月,彭劍青最終還是決定投身演藝事業,她希望通過自己一點點的努力,可以使人們對“演員”這一身份有所改觀。

萬事開頭難,每一個新興產業的推動者都需要經歷非議和質疑。彭劍青毅然投身電影行業的時候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但是她想好了前路怎麼走,就無所畏懼往前衝。

成為知名影星的路道阻且長,首先就是來自兄長的阻撓。當彭劍青跑去當演員的消息傳到彭家的時候,兄長氣得跳腳,嫂子怒罵道:“我們家裡過去都不許戲子坐高板凳,如今你去做戲子,丟盡了祖宗的臉。”

兄長還打算把彭劍青綁回蘇州老家接受家法懲治,但此時的彭劍青早已不是當年懵懵懂懂的稚嫩學生,她不顧兄嫂的怒火,直接反駁:“嫌我丟了彭家的臉,那我不姓彭就是了。”

時值端午佳節,過節的氣氛濃烈,年僅20歲的彭劍青卻是無家可歸,為了一份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事業,她與兄長決裂,改名換姓。

因為想成為一個像老虎一樣無所畏懼的人,所以取了老虎頭上的“王”做姓,因為學生時代曾喜歡過一部電影,女主角叫Helen,於是音譯漢倫取之做名。從此世間再無彭劍青,多了一個演員王漢倫。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從孤僻女演員到剛烈女老闆

當然,演員不是那麼好當的 ,尤其當時的拍攝條件和環境都非常簡陋,沒有現在這麼高科技的剪輯技術和摳圖技術,那麼對演員的表演要求就更高了。

此前的王漢倫對錶演一無所知,尤其她所飾演的角色命運坎坷,哭戲也多,剛開始她不知道怎麼表演哭戲,導演教她假戲真做,化為戲中人,忘掉自己,聰明的她很快就從中找到技巧。

除了哭戲,王漢倫的表演力求真實,有一場戲是奔跑失足摔倒的,拍攝的時候她就真真切切地摔了一跤。

在片場,拍攝時王漢倫能很快進入角色,沒有她的戲份時,她就找個角落安安靜靜地刺繡。拍戲場地有許多臨時演員,有些二流子、妓女會在那打情罵俏說一些不入流的話,王漢倫總是離他們遠遠的,也因此給人留下了孤僻又古板的印象。

王漢倫的表演一改前人的浮誇式,用真情實感和樸實無華的方式演活了角色,《孤兒救祖記》一經播出迅速走紅。接著,王漢倫又主演了《玉梨魂》,還是一部催人淚下的悲劇,但到了這部劇,她已經可以爐火純青地表達哭戲了。

此後,王漢倫接的劇本幾乎都是悲劇,也就有了“銀幕第一悲旦”之稱,她自己曾說:“我扮演悲劇角色很合適,我的性格好靜,又容易激動,素日在家也不常說話,同時我也好幻想。”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人紅了,考驗多了,是非也多了。

離開了明星影片公司,王漢倫到長城畫片公司先後主演了《棄婦》、《摘星之女》、《春閨夢裡人》,但公司的片酬遲遲沒有發放,王漢倫只能同公司打官司,官司贏了也只拿到一張空頭支票,一分片酬未得。

1926年,王漢倫簽約天一公司,與胡蝶一起合作了《電影女明星》,片子賣座,但利益基本歸公司所有,演員的片酬依舊不高。

不僅是利益分配不均,還有巨頭間的黑幕交易也讓王漢倫氣憤不已。後來更是有人打著她的名號招搖撞騙,她曾在報紙上見過這樣一則消息:“要見王漢倫,需交50元介紹費。”落款是“王漢倫辦事處”。

再後來是被莫名其妙做媒,差點被賣給一個已經有十三房姨太太的老頭子。最後當發現私人信件被偷拆,忍無可忍的王漢倫終於炒了老闆,離開了公司。

把老闆炒了之後,王漢倫決定自己當老闆,於是在1929年,就創辦了漢倫影片公司。

公司的第一部電影《女伶復仇記》是王漢倫自己兼任製片、演員,最後剪輯也是自己上,之後就親自帶著這部片子全國各地宣傳、巡演,片子票房大賣,王漢倫這個名字再次在中國紅了起來。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圖 | (《女伶復仇記》1929)

《女伶復仇記》的紅火,讓王漢倫積累了一筆財富,所以後來公司被收購後她也衣食無憂。但王漢倫不是甘於平凡的人,公司被收購了之後,她跑去靜安寺路的美容學校和一位巴黎美容博士學美容和化妝,然後在霞飛路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美容院。

1931年,人們在雜誌上看到王漢倫的照片,不再是某部電影的宣傳,而是“漢倫美容院”的廣告。

美容院受到了很大歡迎,然而輝煌也沒多久,1939年上海淪陷,日本人請王漢倫去電臺為敵偽做宣傳,但是她藉口生病幾次推辭。“那你的美容院也別開了!”被拒絕的敵偽惱羞成怒強制關閉了美容院。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八年抗戰,王漢倫的收入也斷了八年,靠著之前賺的老本,勉強撐到了抗戰結束。然而她也沒想到,時隔多年再次登上報紙居然是因為被國民黨的一個軍官壓榨勒索企圖侵佔她的公寓,她被逼無奈只能尋求社會幫助。

直到國內炮火平息,王漢倫的生活才再次走上正軌。1949年她加入了上海影劇協會,1954年又加入了上海電影演員劇團,用她微薄的力量繼續發展中國的電影事業。

但是70年代風波再起,這一次,王漢倫無法保住自己的家。面對這個劫難,風燭殘年的她已經無力再與命運作鬥爭。1978年8月17日,王漢倫在上海走完了她坎坷的一生。

她離婚淨身出戶,當演員、開公司、自強一生,卻一輩子未找到愛情

王漢倫曾說:“我中國舊時風俗與習慣,女子是依靠男子過活,並且往往受家庭中之痛苦,無法自解。究竟是何緣故。就因為女子不能自立。此種情形,我是極端反對的,我喜歡我們女子有自立之精神。”

王漢倫也許沒能做到為女性平權,但她卻為女性樹立了獨立自主的榜樣。這一生也許走得跌跌撞撞,但至少為自己喜歡的事業努力了一輩子,想做的都做了,也不後悔曾經做了這樣的選擇,如此隨心過一生,誰又能說不是一種偉大呢?

文 | 蝸牛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