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族譜》資料(一)

《劉氏族譜》之三皇五帝至明朝歷代族譜資料(一)

​盤古以來,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堯,姓伊耆,名放勳,因母慶都生堯於丹陵,育於伊侯之國,後徙耆(通作祁,山西太原祁縣),故曰伊耆氏。年十三助兄帝摯,受封於陶(山東兗州定陶縣),年十五復封於唐(河北保定唐縣)為唐侯,故又號陶唐氏,帝生九子,第九子源明受封於劉,故為劉氏始祖。祖居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等處,流傳於後。

盤古氏按綱鑑,盤古氏首出御世,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變化,而庶類繁矣。盤古生於其中,能知天地造化之理,而首出御世者,故曰盤古氏。

天皇氏(取天開於子之義),繼盤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定歲之所在(兄弟合壹萬八百歲)。

地皇氏(取地闢於醜之義),爰定三辰(日月星也),是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兄弟合壹萬八百歲)。

人皇氏(取人生於寅之義),相厥山川,分為九區,人居一方,故又為居方氏,由是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亦號九皇氏(兄弟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有巢氏,繼人皇氏以治,上古穴居野處,教民巢居(架木為巢),故曰有巢氏。

燧人氏,因民未有火化,鑽木取火,教民烹飪,故號燧人氏。自燧人氏而上,即三皇之世。自伏羲、神農、黃帝、堯、舜而言,即五帝之世。

太昊伏羲氏,有聖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以木德王天下(取木為四時之首,五行先起於木),作都於陳(河南沈丘南),始作網罟,教民佃漁。始養犧牲,以充庖廚,故又曰庖犧氏。德合上下,龍馬負圖,始畫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始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書制有六(一象形、二假借、三指事、四會意、五轉註、六諧聲),天下始知文字,作甲歷、定四時,造琴瑟、制五官(春夏秋冬中為五官),上古男女無別,始制嫁娶,正姓氏(以國為姓,以官為氏),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由是而夫婦有姓氏矣。斯時宇內鹹理,而政化大治。自伏羲元年戊申(公元前2953年)——伏羲115年壬寅(公元前2839年),在位壹百一十五年,神農氏繼世踐位。

炎帝神農氏,以火德王(取夏火之盛),代伏羲治天下,故曰炎帝。都陳遷於曲阜(山東曲阜縣)始作耒耜,教民藝五穀,嘗百草,始制醫道,由是而民居安食力,故號曰神農氏。始為日中之市,教民交易.各得其所。自炎帝元年癸卯(公元前2838年)——炎帝140年壬戌(公元前2699年),在位壹百四十年,傳八世,至榆罔而亡,有熊氏繼世而立(傳八世,未明年歲)。

黃帝有熊氏,姬姓,生於軒轅之邱(在河南新鄭縣),因名軒轅,生而神靈,國於有熊(即新鄭縣),故號有熊氏,以土德王(取中央土之義)。因榆罔侵陵諸侯,軒轅修德振兵,與榆罔戰於阪泉之野(在河北涿鹿縣東南),三戰然後得志。又蚩尤作亂,暴虐天下,軒轅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河北涿鹿縣),擒蚩尤戮之,諸侯尊帝為天子,代神農以治天下,因其土德之瑞.故號曰黃帝。命倉頡為左史,體類象形,制文字而大備。命大橈作甲子(前伏羲作甲歷起於甲寅,今編年紀月起於甲子),干支相配,為十二辰六甲,而天運周旋,佔斗柄所指,分以置閏,而四時節定,歲月以是始紀,而年月不亂矣。命隸首作算數,命伶倫造律呂,以立宮商角徵羽之音,作冕旒、正衣裳、染五采、造器用(釜甑之屬)、作甲冑舟車、造權量衡度、立五運(甲巳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命元妃西陵氏,教民育蠶治絲,以供農服,晝野分州,經土設井(立步制畝,八家為井),由是鄰里都邑而分析矣。時有瑞草生庭,佞人入則指之,名之曰屈軼,又曰指侫草。命大容作咸池之樂,由是朝野平康。自黃帝元年癸亥(公元前(2698年)——黃帝100年壬寅(公元前2599年),在位壹百年,壽一百二十一歲,崩於荊山之陽,葬於陝西省延安橋山,傳子玄囂踐位。

少昊金天氏,黃帝之子玄囂也,以金德王天下(得秋金之令),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仍都於曲阜(山東曲阜縣),鳳鳥來集,以鳥紀官,作大淵之樂,以諧神人,和上下。自少昊元年癸卯(公元前2598年)——少昊八十四年丙寅(公元前2515年),在位八十四年,壽一百歲,葬于山東省曲阜縣雲陽山。高陽氏踐位。

昌意,系黃帝之子,少昊之弟,妣蜀山氏曰昌僕,生子顓頊。

顓頊(旭)高陽氏,昌意之子,黃帝之孫也。年十歲佐少昊,年二十即帝位,以水德王(得冬水之令,古者易代改號取法五行之旺相),紹金天氏之政,初國於高陽(河北高陽縣),故號高陽氏。命五官,作承雲之樂,以饗上帝,朝群后。自顓頊元年丁卯(公元前2514年)——顓頊七十八年甲申(公元前2437年),在位七十八年,壽九十八歲,葬於東昌府濮陽縣。妣鄒屠氏,生子卷章、穹婢。高辛氏踐位。

帝嚳高辛氏,諱俊,蟜極之子,少昊之孫,黃帝之曾孫也。生而神靈,年十五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三十仍以水德王,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基於辛,故號高辛氏。都於亳(河南偃師縣),作六英之樂(言天地四時之英華也),帝普施利物,聰以知遠,明以察微,執中而遍天下(中字為傳道之心法自此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帝元妃曰姜嫄,生棄為舜后稷,其後為周。次妃曰簡狄,生契為舜司徒,其後為商。三妃曰慶都,生堯是為陶唐氏。四妃曰常儀,生摯。自帝嚳元年乙酉(公元前2436年)——帝嚳七十年甲午(公元前2367年),在位七十年,壽壹百零五歲,葬于山西省清豐縣頡丘山。子摯嗣立。

帝摯,帝嚳長子,帝堯之兄,帝嚳崩,摯嗣位。自帝摯元年乙未(公元前2366年)——帝摯九年癸卯(公元前2358年),在位九年而廢,諸侯尊堯帝登位(自伏羲至帝摯共計五百九十六年。神農傳八世在內未詳)。

唐代帝堯,諱放勳,妣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九子二女,帝堯系帝嚳之子,黃帝之玄孫也。堯育於母家伊侯之國(河南伊陽縣),後徙耆,亦作祁(山西太原祁縣),故曰伊耆(祁)氏,十三歲受封於陶(山東定陶縣),又封於唐(河北唐縣),故為陶唐氏。孔子刪書斷自唐堯,自堯帝甲辰元載起(上古編年未定,自堯帝甲辰起,以下天運六甲周旋,歷代至今一年不錯),因兄帝摯尸位九年,天人厭棄,諸侯尊堯為天子,年十六踐天子之位於平陽(山西臨汾西南),國號曰唐(上古未有國號,自唐而始),以火德王,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寅為正月自唐始),命羲和作曆象以授民時(春夏秋冬詳載於書)。戊申五載(公元前2353年),堯之庭有瑞草生焉,曰蓂莢,十五日前,日生一葉,十五日後,日落一葉,月小則一葉不落,可以知旬朔,故又名歷草。庚戌七載(公元前2351年),瑞應祥靈,麒麟遊於郊藪,鳳凰巢於阿閣。癸巳五十載(公元前2308年),帝遊觀,擊壤有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華封有祝(華在陝西華陰縣,掌封疆之官),願聖人多富多壽多男子。至癸丑七十載(公元前2288年),虞舜登庸,舉十六族才子,八愷八元,有五臣為輔(禹稷契皋陶伯益)。乙卯(公元前2286年)舜使禹平水土,丙辰(公元前2285年)朔旦,舜受終於文祖(堯始祖之廟)。堯命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中字傳道之心法),庚申(公元前2281年)作大章之樂(堯樂),辛酉七十八載(公元前2280年),神龜負文出於洛(洛,水名,即洛河,在河南黃河下游南系大支遊),禹治水時神龜負文列於背,有數自一至九,即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癸亥八十載(公元前2278年),禹治水成功。定九州貢賦(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貢賦上中下分為九等),大哉堯之為君也,其仁如天,其智若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至癸未壹百載(公元前2258年),帝崩於陽城(河南登封縣),至乙酉(公元前2256年)喪畢。壽一百一十八歲。禪讓虞舜登位。

帝堯生九子,第九子源明(有作長子監明),受封於劉,為劉氏肇基祖(大始祖)。

大始祖 源明公(帝堯第九子),生於帝堯十八年辛酉(公元前2340年)六月六日,卒於帝堯九十九年壬午(公元前2259年),享壽八十二歲,葬於河南省偃師縣城南。夫婦原居山西平陽府(今臨汾市)洪洞縣,後遷居河南省偃師縣城南三十里處開基立業。

妣古氏、巫氏,生卒葬未詳。

生一子:永河。

虞代帝舜姓姚,名重華,虞舜元載丙戌(公元前2255年)春正月元旦,帝舜格於文祖(格至也,前受終告攝,此告即位也),踐天子之位於蒲阪(山西臨汾市),國號曰虞,以土德王。仍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命九宮:禹為司空(宅百揆);棄為后稷(教稼穡);契為司徒(敷五教);皋陶為士(理五刑);垂為共工(治百工);益為虞(掌山澤);伯夷為秩宗(主秩敘祖廟百神);後夔典樂(教胄子和神人);龍作納言(出納君命)。是謂九宮也。封朱於丹以奉先祀(謂之虞賓示弗臣也),禹、皋、益、稷相與陳謨(即虞書三謨),虞舜二載丁亥(公元前2254年),造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虞舜五載庚寅(公元前2251年),韶樂九成,鳳凰來儀。虞舜三十三載戊午(公元前2223年)春正月朔旦,夏禹受命於神宗(堯廟也),率百官若帝(舜帝也)之初,傳十六字允執厥中之言。命禹敘洪範九疇,復九州(前分十二州,今復為九州),虞舜三十五載庚申(公元前2221年),命禹徵有苗,三旬逆命,帝乃誕敷文德。七旬育有苗格。孔子云: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至虞舜四十八載癸酉(公元前2208年),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廣西蒼梧縣),至舜喪畢(五十載)乙亥(公元前2206年),壽壹百一十歲而終,禪讓夏禹登位。

二世祖 永河公(源明公之子),字秉正。生於帝堯四十二年乙酉(公元前2316年),卒於虞舜十六年辛丑(公元前2240年),享壽七十七歲,葬於古薊州大名府(北京大興縣)巽陵邱山。

妣密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二子:1濟安妣王氏、2濟樂。

三世祖 濟樂公(永河公次子),字天申。生於帝堯六十九年壬子(公元前2289年),卒於虞舜二十一年丙午(公元前2235年),享壽五十五歲,葬於古薊州(北京市)萬壽山。

妣姚氏、甘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一子:歲紀。

四世祖 歲紀公(濟樂公之子),名西山。生於帝堯九十六年已卯(公元前2262年),卒於夏太康元年癸巳(公元前2188年),享壽七十五歲,葬於古薊州(北京市通縣、昌平縣)

妣陸氏、黎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三子:1正成妣張氏、2正定妣汪氏、3正坤。

夏代禹王姓姒,名文命,夏禹元歲丙子(公元前2205年),禹踐天子之位於安邑,即韓國也(山西夏縣西北),國號曰夏,以金德王。仍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改載曰歲。(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其實一也),色尚黑。分九州,平服九黎三苗,信史之開始,制定貫賊法。王巡狩會諸侯於塗山(國名,安徽蚌埠市西淮河東岸),綏定南方,執玉帛來朝者萬國。作大夏樂.建旗旒以別尊卑等級。其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是時天雨金三日,以見天下豐亨,夏禹四歲己卯(公元前2202年),禹收九牧所貢之金,鑄九鼎以象九州,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此鑄於鼎以為萬世準耳,左氏以為鼎者,圖象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患竊以為非矣)。至夏禹八歲癸未(公元前2198年),巡狩江南會諸侯於會稽之山(浙江紹興市),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群臣畢至,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賞罰分明。觀於孔子論語菲飲食一章。稱禹無間然之言,深有識禹之治天下,得一中道傳心之法者矣。在位八年,禹崩於會稽因葬焉,壽壹百歲而終。後啟元歲甲申(公元前2197年)夏後啟登位,以後繼世而立,至夏帝桀五十二歲甲午(公元前1767年)而終,共十七主,合計四百三十九年。商湯元祀乙未(公元前1766年)商湯王登位。

五世祖 正坤公(歲紀公三子),字名山,生於虞舜二十四年己酉(公元前2232年),卒於夏仲康八年已巳(公元前2152年),享壽八十一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雙虎拜衙(排牙)形。

妣池氏、媯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一子; 長曆。

六世祖 長曆公(正坤公之子),字萬年。號東山。生於夏禹三年戊寅(公元前2203年),卒於夏相帝十六年庚寅(公元前2131年),享壽七十三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雙虎拜衙(排牙)形。

妣翟氏、有熊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三子:l德仁妣孫氏、2德堯、3德科妣李氏。

七世祖 德堯公(長曆公次子),諱乾泰。生於夏太康十九年辛亥(公元前2170年),卒於寒浞十四年乙卯(公元前2106年),享壽六十五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

妣薛氏、姞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二子:1仁宏、2仁發,

八世祖 仁宏公(德堯公長子),名啟明。生於夏相帝四年戊寅(公元前2143年),卒於夏少康三年甲申(公元前2077年),享壽六十七歲,葬於古薊州通縣、昌平縣。

妣孟氏、高陽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四子:l廷光、廷紳妣未氏、3廷玖妣邱氏、4廷貴妣黃氏。

九世祖 廷光公(仁宏公長子),號秦貞。生於寒浞三年甲辰(公元前2117年),卒於夏杼帝三年丙午(公元前2055年),享壽六十三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雙虎拜衙(排牙)形。

妣雍氏、姒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一子:爵南。

十世祖 爵南公(廷光公之子),號長庾。生於夏寒浞三十一年壬申(公元前2089年),卒於夏槐帝十五年乙亥(公元前2026年),享壽六十四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雙虎拜衙(排牙)形。

妣尚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二子:1行矩、2行清妣文氏。

十一世祖 行矩公(爵南公長子),名景生。生於夏少康十八年己亥(公元前2062年),卒於夏不降四年甲子(公元前1977年),享壽八十六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虎形。

妣晏氏、慕容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三子:1復盛妣陳氏、2復旺、3復松妣曹氏。

十二世祖 復旺公(行矩公次子),諱德順。生於夏槐帝七年丁卯(公元前2034年),卒於夏不降二十一年辛巳(公元前1960年),享壽七十五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

妣易氏、蒙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四子:1茂光妣宋氏、2茂清、3茂華批楊氏、4茂文妣徐氏。

十三世祖 茂清公(復旺公次子),字光萬。生於夏芒帝四年庚寅(公元前2011年),卒於夏不降三十六年丙申(公元前1945年),享壽六十七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虎形。

妣向氏、丁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一子:孔陽。

十四世祖 孔陽公(茂清公之子),號景豐。生於夏洩帝七年辛亥(公元前1990年),卒於夏扃帝二年辛酉(公元前1920年),享壽七十一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

妣廖氏、巢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三子:1日盛妣周氏、2日永、3日貴妣卜氏,

十五世祖 日永公(孔陽公次子),諱元洪。生於夏不降十六年丙子(公元前1965年),卒於夏廑帝十六年丙申(公元前1885年),享壽八十一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雙虎拜衙(排牙)形。

妣宏氏、西梁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二子:1德榮(得榮)、2德康(得康)妣何氏。

十六世祖 德榮公(日永公長子),字仁、洪道,生於夏不降三十五年乙未(公元前1946年),卒於夏孔甲元年壬寅(公元前1879年),享壽六十八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雙虎拜衙‘排牙’形。

妣呂氏、逢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一子:聚義,

十七世祖 聚義公(德榮公之子),生於夏扃帝元年庚申(公元前1921年),卒於夏皋帝四年丙子(公元前1845年),享壽七十七歲,葬於古薊州萬壽山、雙虎拜衙(排牙)形。

妣吉氏、姜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

生三子:1劉累、2劉宗妣熊氏、3劉祖妣汪氏。

十八世祖 劉累公(聚義公長子),字華美,生於夏廑帝三年癸未(公元前1898年),卒於夏桀三十一年癸酉(公元前1788年)享壽壹百一十一歲,(一說累公享壽一百零七歲,又一說累公壽八十四歲)。葬於江南徐州府(江蘇徐州市)沛縣同安鄉、黃龍出洞形。(一說葬沛縣大浦鄉仙華嶂下)。公誕生時,兩手握拳凡三年。張開時兩掌現龍紋,並有文在手曰:累,因以為名。事夏孔甲,公學擾龍於豢龍氏,十歲能擾龍。夏孔甲帝時天降二龍於朝.雌雄各一,帝令累公飼養,公能飲食之,帝嘉,於孔甲三年甲辰(公元前1877)晉封累公為右丞相,並御批賜累公為御龍氏。孔甲七年戊申(公元前1873年)一雌龍死,累公潛醢以食王,王使求之。公恐懼,帶領家少奔魯(河南汝州魯山縣)避禍,時年二十六歲,遂遷於河南汝州魯山縣安家置業。

妣趙氏,生於夏廑帝五年乙酉(公元前1896年),卒於夏桀十七年己未(公元前1802年),享年九十

五歲,葬于徐州府沛縣白良村它罔洞、白象出槽形。

妣汪氏,生卒葬未詳。

生九子:1大益妣萬氏、2萬益妣陶氏、3永益妣餘氏、4洪益妣吳氏、5正益妣辛氏、6宗益妣辛氏、7順益妣黃氏、8昌益妣黃氏、9伯益妣姬氏。

北 宋 王 安 石 賦 詩 贊 曰

神物擎天擾可騎,如何孔甲但能羈。當時若使無劉累,龍意茫然始得知。

十九世祖 昌益公(劉累公八子).諱佑、名馗.字雲、誠胉,號泰宜。生於夏孔甲三十一年壬申(公元前1849年),卒於夏桀三十八年庚辰(公元前1781年),享壽六十九歲。葬於古冀州平陽府(山西臨汾市)藍田村。(一說公葬山西平陽府良江縣)。

妣黃氏、張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一說妣黃氏葬山西汾州府藍田)。

生一子:信盛。(一說生二子:1劉歆、2劉明(朋)妣翟氏)。

二十世祖 信盛公(昌益公之子),諱歆,字錫命,號日明。生於夏桀元年癸卯(公元前1818年),卒於商太甲六年癸丑(公元前1748年),享壽七十一歲,葬於古冀州平陽市(山西臨汾市)。

妣徐氏、張氏,生卒年未詳。夫婦同葬。(一說公妣合葬沛縣南湖鬥)。

生三子:1 詠月七、2詠月八、3詠肍。(一說生二子:1劉杭妣許氏、2劉泳)。

商代,湯王是契之後,姓子,名履,商湯元祀乙未(公元前1766年),因夏桀無道,放桀於南巢(安徽巢縣西南),商湯踐天子之位於亳(河南商邱縣是為南亳,前夏後相帝元歲乙亥(公元前2146年)徙都於此,亦是湯始居亳。從先王所居也),國號曰商,改歲曰祀。以建醜冬十二月為歲首,色尚白。湯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而立賢無方,舉仲虺伊尹為相。商外丙元祀辛丑(公元前1760年)作大滬(言救護民也)之樂,天下大治。傳至盤庚元祀庚子(公元前1401年),盤庚遷於殷(在河南省偃師縣蓋西毫也.改國號曰殷、舉甘盤為相,至武丁元祀丁巳(公元前1324年),武丁嗣位,舉傅說為相,而商道復興。至紂王三十二祀戊寅(公元前1123年)殷紂而終,共二十八主,合計六百四十四年。武王元年已卯(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登位。

《劉氏族譜》資料(一)

《劉氏族譜》資料(一)

《劉氏族譜》資料(一)

《劉氏族譜》資料(一)

《劉氏族譜》資料(一)

族譜資料照錄:廣東省劉氏宗親聯誼會第二屆漢文化研究會副主任、劉氏族譜纂修、考究員、粵東劉氏宗親總會海豐縣分會副會長、海豐縣城水巷劉我質公十三世裔孫 劉 世 高 纂輯重修歷代《劉氏族譜》

引用請註明:廣東省海豐縣城劉世高《纂輯重修歷代劉氏族譜》

族譜資料是為弘揚中華譜牒文化,如有侵權,通知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