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花”遍地香—山能淄礦推進“智慧礦山”建設紀實

□弋永傑 孫增輝 王家海 萬兆峰

“6308智能化綜放工作面各系統正常,9名工作人員已就緒,請董事長指示!”

“很好,大家辛苦了,請你們按照預定方案進行操作。” 10月14日上午,山能淄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立新,在唐口煤業新啟用的智能化控制中心,向6308智能化綜放工作面工作人員發出指令。緊接著,控制中心大屏幕監控畫面上顯示,井下工作面上採煤機滾筒迅速旋轉,大塊原煤嘩嘩落下,匯入煤流,運向井口。

“我國煤炭行業致力於推動煤炭開採方式顛覆性變革,大力發展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級,一些大型煤企全面啟動‘智慧礦山’建設,力求用‘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本質安全。”朱立新介紹。

他們以智能化為導向,投入7.5億元推進裝備升級、系統優化,建成6個智能化採煤工作面,6對礦井取消夜班生產,11臺綜掘機實現遠程可視化或人機分離遙控操作。唐口“六個智能防衝”建設快速推進,新河選煤廠智能化改造穩步實施,許廠首套智能化充填系統建成投產。

點著鼠標把煤採

今年以來,山能淄礦集團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紮實推動“一提雙優”建設,確定“時間表”和“施工圖”,形成組織、制度以及月推進、季考核的協同保障機制,產業升級邁上了新層次。

“工作面一切準備就緒,將一鍵啟動,請工作人員注意。”在巴彥高勒煤礦地面綜採智能操控中心,工作人員向井下發出信號後,用鼠標輕點啟動菜單,隨即屏幕傳來飛速旋轉的採煤機,液壓支架時開時合。各類參數實時傳輸,設備運轉有序穩定。

像這樣的智能化採煤工作面,在淄礦集團共有6個。他們均裝有全套智能化開採控制系統,已實現液壓支架工作面中部跟機自動化和採煤機、液壓支架、泵站、運輸設備的遠程控制和“一鍵”啟停等功能。同時,針對設備故障診斷以及應對各種煤層截割,智能化開採控制系統還具有自動記憶割煤和故障實時診斷功能,實現了自動安全高效作業。

今年以來,按照“智慧礦山”建設目標,唐口煤業公司、巴彥高勒煤礦、雙欣礦業公司、新河礦業立足自身實際,圍繞“向著國內一流礦井邁進”的目標定位,以加快智能化工作面建設為切入點,以“一提雙優”建設為載體,藉助智能化裝備和信息化系統,不斷建全完善井下采掘作業智能開採體系,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安全保障。

以打造“集團公司第一高效智能化工作面”為目標,雙欣礦業公司緊盯科技前沿,充分吸取國內外先進開採經驗和技術,積極與天地科技、北京天地瑪珂、德國艾柯夫、山西煤機等設備廠家合作研究攻關,投資1.7億元研發適合雙欣較薄中厚煤層的年產300萬噸智能開採成套技術裝備系統。

“系統通過集團公司初步竣工驗收,各項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受到能源集團及地方政府的廣泛關注。目前,該系統已完成2208工作面的智能化開採任務,並以零投入的方式複製到2209工作面進行自動化常態化開採。”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樹聖表示。

超前謀劃,精心籌備。唐口煤業以建設6308智能化綜放工作面為抓手,逐步推進礦井所有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升級。他們先後到多家智能化設備生產廠家進行調研,並結合井下現場情況,購置國內最新自動化控制系統,在6308採煤工作面成功“安家”。

為確保工作面智能化裝備順利完成,該公司不惜重金,累計投入1.5億元,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智能綜放工作面。該工作面液壓支架工作阻力達15600KN,裝備電液控制系統及雙進雙回供液系統,能夠實現支架自動成組操控以及單架、成組自動放煤等功能。

“作為礦井首個智能化工作面,實現了‘工作面自動控制為主,監控中心遠程干預控制為輔’的自動化生產模式,單班直接生產人數可減少到12人以內,工區人員可減少至110人以內,單面回採工效提高至90噸/工,單面設備維護維修成本可降低20%。”該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薄其山說。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如果說智能化採煤工作面作為礦井的“主力軍”,那麼遠控化掘進工作面則作為“先鋒軍”,走在安全生產的最前線。

為打破傳統的綜掘作業模式,改善員工作業環境、降低員工勞動強度,提高掘進效率,達到少人、無人則安的目標。該集團專門制定了以“人機分離、液壓控頂、破碎集控、遠程控制”為核心的“四步走”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建設目標。

在唐口煤業公司7304軌道順槽掘進工作面,該公司綜掘一區員工徐鵬田正緊盯著監控屏幕,通過遠程遙控對迎頭進行截割。“在實現綜掘機遠程遙控的同時,我們在綜掘機炮頭部位加裝了7臺高保真自清洗透呈攝像儀,實現了遠程監控綜掘機截割、運載及四周作業環境。”該公司生產技術部部長齊軍朋說。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在掘進機上安裝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電流傳感器、振動頻率傳感器、姿態傳感器等多種類型的數字傳感器,實時獲取掘進機作業參數,監控掘進機工作狀態。目前,該公司井下在用的7臺綜掘機全部實現了“人機分離”作業,每臺綜掘機操作人員由2名減至1名。

雙欣礦業公司則深刻領會“精用工”戰略內涵,全面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方案,著力在裝備升級上狠下功夫。

在認真總結安全快速掘進經驗的基礎上,針對第一套掘錨一體機入井累計掘進3.4萬米,設備老化嚴重的實際,於2019年1月投入1000萬元進行了升級改造;同時,他們投資3350多萬元購置了第二套掘錨一體機,保證了礦井生產接續正常。

為礦井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他們投資3150多萬元訂購了一套中厚煤層自動化掘錨一體機。同時,他們投資77萬元購置了混凝土攪拌車,投資300餘萬元購置了巷道修復機、防爆皮卡車、場地清掃車等先進適用裝備,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智慧礦山”向多方面延伸

該集團還將“智慧礦山”建設,從智能開採逐步向安全生產方面延伸,由工採掘一線向輔助生產方面延伸。

作為超千米採深衝擊地壓礦井,唐口煤業公司以集團“六個智能防衝”建設快速推進為目標,全力打造六大智能防衝系統,通過以“智能化”為驅動,引領衝擊地壓防治管理再上新臺階。

今年以來,該公司不斷引進先進技術裝備,持續提升裝備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二季度,他們共引進履帶式液壓鑽車4臺,智能履帶鑽車1臺,有效提高卸壓解危效率30%。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以專項專治為落腳點,由生產技術部、地測部、自動化研究中心等5個科部室的7名技術人員,聯合成立了“地質瓦斯與衝擊地壓”綜合治理科研小組,將井下存在的防衝問題作為課題,開展防衝擊地壓創新工作,自主研發了採掘工作面防衝限員智能預警系統。

於此同時,他們還與北科大共同研發了衝擊地壓綜合分級預警體系,採取單參量分級預警及多參量綜合預警相結合的雙重預警機制,劃分藍、黃、橙、紅四個級別,分別對應無、弱、中、強衝擊危險等級,採掘工作面監測的有效事件提升了80%,精準掌握了採場應力分佈情況。截至目前,該公司圍繞防衝擊地壓工作,先後獲得國家、省級各類科技創新項目25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發明專利2項,實現創效3600餘萬元。

作為淄礦集團省外第一大礦——巴彥高勒煤礦煤層厚,採掘智能高效,煤炭運輸至關重要。井下主煤流運輸採用寬度1.6米的阻燃高強度皮帶和大功率永磁電機運輸方式,每小時運輸能力達到3800噸。這些成績的取得,井下主煤流智能控制系統功不可沒。對井下主煤流各帶式輸送機負載進行智能跟蹤及控制,實現了最佳的運輸匹配。

在井下,人車、工程車、灑水車、清掃車、升降車、剷板車、巷道修復機等各型運輸車輛往來穿梭。以打造“十五分鐘工作圈”為目的,該礦安裝了井下智能交通物聯網系統,建立了包含車輛定位、區間測速、信號燈控制等功能在內的井下“交通管理”系統,實現了井下車輛管理的智能化與自動化,提高了車輛運行的安全和效率。他們參照“公交車”“出租車”運行模式,在井下設立了多個人員和物料站牌,實現了人員的集中運輸、物料的集中轉運,人員運輸公交化、物資運輸快遞化的智能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我們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聯網、雲計算、智能傳感、通信、衛星定位等各項技術,進一步形成更優、更新、更全面的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推動人機環管、通供排提、儲裝測運等全價值鏈流程的優化再造、系統升級,最終實現物物、物人、人人的智能化信息集成和智慧化響應,主動感知、分析、並快速做出正確處理,切實降低人為因素干擾,實現集約智能、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淄礦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希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