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院“逼宮”欲彈劾,特朗普真有可能下臺嗎?

“史上最大的獵巫行動”!10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又雙叒叕怒了。

當天早些時候,美國眾議院通過彈劾總統調查程序決議案。這是眾院全院首次就彈劾總統調查進行表決。

數月來,在總統彈劾調查一事上,白宮與眾院、共和黨人與民主黨人,交鋒不斷。隨著上述決議案的通過,美國政壇這場“彈劾大戲”又將怎樣發展?特朗普的總統寶座,還坐得穩嗎?

風起:眾院為彈劾調查“開綠燈”

31日決議案表決前,眾院議長佩洛西曾感嘆:“這是悲傷的一天。擔任國會議員的目的,不是為了彈劾總統。”

眾院隨後以232對196票,通過彈劾總統調查程序決議案。其中,全部共和黨議員投票反對。

據報道,眾院通過的這項決議案,主要是為彈劾調查的下一階段墊定框架。根據決議案,之後的彈劾調查將會這樣進行:

·聽證會可對外公開,之前閉門聽證會的文字記錄也將公佈。

·總統和律師可出席所有聽證會。

·調查移交給司法委員會後,共和黨人將有機會對證人進行盤問,但須得到委員會主席的批准。

·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可接管其它委員會調查獲得的證據,並決定是否最終彈劾總統。

決議案一通過,特朗普怒了,稱這是“史上最大的獵巫行動”。他指責說,“什麼都不做的民主黨辜負了美國人民”,並“繼續彈劾騙局”。

特朗普的競選團隊也反擊稱,決議案“是純粹出於政治原因,罷免當選總統的嘗試”。

前戰:一通電話惹的禍

這場“彈劾大戰”的導火索,是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一通電話。

9月,美媒報道稱,美國政府內部有舉報人稱,特朗普在7月與澤連斯基通電話時,要求其調查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的兒子,並且在通話前一週凍結了對烏克蘭軍事援助。

2014年拜登任美國副總統後,其兒子亨特曾在一家烏克蘭天然氣公司工作。該家天然氣公司據說曾發生過貪汙腐敗案件,但亨特個人並未受到指責。

消息一出,美國政壇一片譁然。

尋求外國勢力為自己謀利?情節很嚴重!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一直嚷嚷著要彈劾的民主黨人出招了。

9月24日,眾院議長佩洛西表示,眾院將開啟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截至11月,數名白宮官員,以及與特朗普有關係的人員,都被要求前往眾院出席聽證會。

——10月17日,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出席眾院閉門聽證會。

根據已公開的發言稿,桑德蘭說,特朗普把涉及美國對烏外交政策的重要事務交給私人律師處理的做法,讓他“擔憂和失望”。

——10月29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烏克蘭事務高級專家維德曼前往眾院。據信,他曾旁聽特朗普與澤連斯基通話。

據維德曼說,澤連斯基最初上任時,特朗普與其交流是積極的。但幾周後,維德曼開始擔憂對烏政策,遭到黨派政策劫持。

——11月7日,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或將出席眾院聽證會。調查人員認為,博爾頓掌握有特朗普政府凍結對烏克蘭援助金、推動烏總統調查拜登和他兒子的第一手信息。

如果博爾頓同意,他將是迄今為止在彈劾調查中作證的職位最高的白宮官員。

梳理:彈劾總統要幾步?

彈劾是美國憲法規定的一條途徑,使罷免總統、政府成員或法官成為可能。

一旦總統涉嫌“叛國、受賄或其它嚴重罪行及不檢點行為”,國會便可發起彈劾程序。

而彈劾程序,主要分為三步:

1.眾院根據美國憲法,認定總統行為涉嫌“叛國、受賄或其它嚴重罪行及不檢點行為”,正式啟動彈劾調查。

2.眾院司法委員會制定“彈劾總統條款”,眾議員對其進行投票,只要超過半數贊成彈劾,就移交參議院繼續審理。

3.參院舉行一場彈劾審訊。若三分之二的參議員認為總統有罪,總統下臺。

目前,特朗普彈劾案已完成了第二步。

利弊:政治施壓,“彈”何容易!

然而,這一次,特朗普真的面臨彈劾危機嗎?美媒分析稱,事實上,特朗普被彈劾下臺的可能性很小。

在眾院通過彈劾決議案後,下一步就是要移交參院受理。

在接下來的參院投票中,民主黨人必須獲得超過三分之二的贊成票,即67票,才可能彈劾成功,令特朗普下臺。之後,副總統彭斯將自動接任總統。

若彈劾不成功,特朗普將繼續執政。

目前來看,民主黨及其兩個獨立盟友在參議院僅擁有47個席位,這也就是說,若想給特朗普定罪,至少需要20名共和黨議員倒戈。共和黨人怎會將權力移交給民主黨人呢?

另外,一旦彈劾失敗,彈劾案還有可能產生“反作用力”。民眾或許會認為,民主黨此舉僅僅在對特朗普進行“政治迫害”。這樣一來,2020年大選中,特朗普說不定將收穫不少同情票。

民主黨人、新澤西州國會眾議員德魯指出,這項彈劾調查是在“進一步分裂國家”。為此,31日的決議案投票中,他投出了反對票。

比如,隨著彈劾案的推進,白宮與國會就槍支管控、降低藥價等方面立法達成的共識,功虧一簣。按白宮新聞秘書格里沙姆的說法,“立法進展已被摧毀。”

回顧:他們也遭遇了彈劾危機

算上特朗普,美國曆史上已有四位總統,遭遇過彈劾危機,但還沒有一位真正是因為彈劾而遭到罷免。

安德魯·約翰遜:1868年,時任美國總統約翰遜,漠視“總統未經參院同意,不得撤換某些聯邦官員”的規定,將時任陸軍部長斯坦頓解職。

隨後,眾院通過決議彈劾約翰遜。但在參院中,約翰遜以一票之差,保住了總統之位。

理查德·尼克松:1974年,因“水門事件”陷入彈劾危機的尼克松主動辭職,提前逃過了彈劾投票。

比爾·克林頓:1998年,隨著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醜聞”事件持續發酵,克林頓被證明在此事上說謊,還作偽證,因此,當時由共和黨控制的眾院,決定發起彈劾。次年2月,參院裁定克林頓無罪。

特朗普曾說,“我不是尼克松,他離開了,但我不會。”

這場彈劾大戲接下來又將如何上演?據分析,彈劾調查或於11月中旬進入公開聽證階段。到那時,形勢或再現轉折。(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