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訴你的孩子,一定要遠離身邊的“毒朋友”

01 血淋淋的教訓,“毒朋友”毀一生

昆明理工大學大二學生李心草,於9月8日晚溺亡。事發近兩個月,警方尚在調查中,根據家屬收到的立案通知書顯示,近日,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對羅某乾強制猥褻、侮辱一案立案偵查,對羅某乾等人過失致人死亡一案進行立案偵查。

當天晚上,李心草與室友任某,及任某的兩個朋友外出聚餐,吃完火鍋後,又接連去了三家酒吧喝酒,後來李心草喝得大醉,不慎掉入盤龍江中溺亡。

李心草母親傷痛不已,請求警方徹查到底。網絡上曝光了李心草溺亡前的視頻,曾遭同行的兩個男子掌摑、被壓身下、已經上了出租車想要回校又被他們以醒酒的理由拉下車。這一切,室友任某都在一旁觀看,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李心草的行動。

請告訴你的孩子,一定要遠離身邊的“毒朋友”

不管最終調查結果如何,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任某對李心草沒有盡到好朋友應盡的責任,甚至約李心草出去是帶有某種不可告人的企圖,這才導致了李心草的死亡。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曾經轟動一時的江歌被害事件。善良的江歌與劉鑫是大學同學,劉鑫為了躲避前男友陳世峰的糾纏,搬進了江歌的宿舍。結果在一次出門回家的時候,陳世峰找上門,劉鑫衝進宿舍把門反鎖,留下江歌獨自面對,結果江歌慘遭陳世峰砍死。

江歌由媽媽獨自撫養長大成人,聰明懂事善良孝順。原以為圓了出國夢,在日本留學好好奮鬥,就可以給媽媽帶來幸福的晚年。沒想到如今,只剩下江歌媽媽獨自一人,白髮人送黑髮人。

李心草、江歌的悲慘遭遇告訴我們,交友需謹慎!不小心交了“毒朋友”,會毀了我們的人生,甚至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

02 “毒朋友”無休止地損耗我們的生命

真正的朋友帶你從天黑走到天亮,“毒朋友”卻會把你從光明帶進黑暗的深淵。

“毒朋友”會在背後捅你一刀

表面上跟你稱兄道弟,背地裡暗暗使壞。他見不得你比他好,嫉妒心強。

你跟他說過的話,到了他的嘴裡會變成另外一個版本,然後說給別人聽。別人會以為你的本性很壞,對你印象不好。

特別是在職場中,同事之間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A跟同事B說,我費勁心思終於把策劃案按照領導的要求做好了,希望能夠休息兩天。

B轉眼就跟領導說,A嫌你太麻煩,要求太高了。他說做這份策劃案簡直是浪費他的生命,他準備找下一家公司了,可能他會跟你請假幾天去別的公司面試。

更有甚者,無中生有,刻意造謠。春秋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就是交了龐涓這個“毒朋友”才慘遭不幸,身心受到巨大的折磨。

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的孫臏與龐涓感情深厚情同手足,之後又同在魏國效命。龐涓知道自己不如孫臏聰明,才能遠在孫臏之下。

他擔心孫臏會取代他在魏王心目中的地位,便設計在魏王面前進讒言,說孫臏志不在魏而在齊,才能又在自己之上,萬不能讓齊國得到孫臏成為魏國的威脅。

魏王聽信讒言,找了個藉口對孫臏處以臏刑,派人看押起來。龐涓事後假意照料孫臏,為他鳴不平,要孫臏為他寫出《孫子兵法》。

後來孫臏才知道龐涓的險惡用心,裝瘋賣傻燒掉兵法,在田忌的幫助下逃到齊國,最終為自己復仇。

請告訴你的孩子,一定要遠離身邊的“毒朋友”

“毒朋友”會把你拉下水同流合汙

他自己不好,也見不得你好,非得把你拉下水跟他一樣才高興。

《半生緣》裡的顧曼璐,當了半輩子交際花,便記恨大學畢業的妹妹,裝病把妹妹騙到家裡來,給老公生孩子。

還要在妹妹受辱之後冷笑:“好一個貞潔烈婦。”

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故事。

小玲當了一個老男人陳東的小三,有一天,她把她的好朋友尼亞約出來吃飯,還跟陳東以及陳東的朋友張奇一起。聚餐中三人不斷地讓尼亞喝酒,張奇對尼亞殷勤有加。

尼亞最後喝醉了,醒來以後發現自己跟張奇躺在一張床上,赤身裸體。很明顯,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還有些人自己吸毒賭博,也要拉朋友下水,巴不得身邊的人都跟他一樣走上不歸路。

“毒朋友”會要你無底線地為他付出

聽過這樣的故事,A迷上賭博,不斷地向朋友B借錢,B一時心軟就借了。一次兩次,無數次,B甚至自己去借錢來給A,搞得負債累累。

終於在A又一次借錢的時候,B義正言辭拒絕了,沒想到A惱羞成怒,竟然朝B連砍數刀,直至B躺在血泊中動彈不得。

你必須無條件滿足他的需求,否則你就該千刀萬剮。攤上這樣的朋友,實在是太可怕了,還是儘早遠離的好。

這種“毒朋友”要你無底線地為他付出,他卻不曾為你做過什麼。他的心裡認為,這是作為朋友你應該盡的義務。無底線,一味索取,不知羞恥,江歌案中的劉鑫就屬於這樣的“毒朋友”。

03 我們該如何遠離“毒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交友不慎,不如不交。關於交朋友這方面,近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曾國藩有獨特的見解,他提出了九種人不能交的交友原則。

1、志不同者不交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哪怕勉強走到一起,但最終也會因為理念不同分道揚鑣,還有可能會反目成仇。

楚漢時期的張耳和陳餘,從莫逆之交到分道揚鑣變成不共戴天的仇人,這是因為道不同志不合。

圈子不同,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圈子,沒有什麼高低貴賤,讓自己覺得最舒服的便是最適合自己的。融不進去的圈子,不必強融,一意孤行換來的只會是身心的疲憊,逢場作戲時間久了,你也會迷失了自己。

若無圈子,也不必沮喪,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原則選擇將就。獨善其身,努力提升自己,終有一日,我們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圈子。

2、諛人者不交

只會拍馬屁阿諛奉承的人,不會真心把你當朋友,不會真心幫助你,口中不會說出一句真話,對你的缺點視而不見,只會抬高你讓你變得高傲自大。

這種人最擅長的是口蜜腹劍,表面一套,背後另一套。官場、職場中,這種人最為常見,對領導阿諛奉承,極盡諂媚。

跟這種人交朋友,他隨時可以為了一已私利在背後捅你一刀,在他的心裡你只不過是一顆棋子。

在學校中也會有一部分這樣的人,他們小小年紀就懂得討好老師或者那些成績優異、家庭條件優越的同學,為自己索取好處。我們要告訴孩子,如果在學校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遠離。

3、恩怨顛倒者不交

知恩圖報是做人的根本,當一個人恩怨不分,沒有是非曲直的觀念,你做得再多也不會得到他的感激,像農夫與蛇的典故一樣,幫了他還容易被反咬一口。

劉鑫就是這樣一種人,她在江歌家中避難時,吃的用的都是江歌出錢買的,她享用得心安理得。後來提到這點,她還很反感,說江歌自己也要吃,不是專門買給她吃的。

鬥米恩升米仇說的就是這種恩怨顛倒的人。你一直為他付出,他覺得理所當然。他對你,沒有同理心,更沒有感恩的心,這種人不配我們把他當朋友。

4、好佔便宜者不交

好佔小便宜的人,這種人目光短淺只能看見眼前的利益,自私自利,而且永遠不會滿足。

跟這樣的人做朋友,會拉低我們的檔次,影響我們的格局。

你想要專心看一本書時,他發來一個9.9元包郵的拼多多鏈接給你,讓你一定要跟他拼團購買;你跟他出去吃飯,他說請客一般就是吃便宜的,而說好你請的,他毫不客氣胡吃海喝。

我一個小學同學就是這樣的,每次找我聊天都是跟我推銷產品,她在做微商,啥都賣。有一次出來吃飯,她帶了兩個小孩,吃完出來下雨了,我帶了一把傘,她也帶了一把。

她一個大的小孩要自己拿一把傘,不肯跟她共用一把傘,她就問我能不能把傘給她,她說大人淋點雨沒關係,小孩淋到雨就不好了。

說實話當時我挺生氣的,明明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她至少可以跟孩子溝通,讓孩子跟我共用一把傘,順便教孩子做人的基本原則,可是她嫌麻煩,就想著佔我便宜,她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我的感受。所以,那是我最後一次跟她出來吃飯了。

曾經有一個網友發微博稱,她剛流產出院,就接到了朋友的電話,以為是關心她。沒想到朋友是問能不能給她送飯,她感冒了。而她住院期間,這個朋友沒去看過她。

總之,這種人會想盡辦法佔你便宜,把你當提款機,當冤大頭。這種人,沒有真正的友情可言。

5、全無性情者不交

沒有自己的看法與風格,沒有主見,優柔寡斷隨波逐流,這樣的人是不能一起共事的。

范冰冰去年的生日,從凌晨開始微博就不停地收到來自各個明星好友的祝福,而今年出事之後,她的生日只有一個人發微博祝福,與去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都說娛樂圈沒有真正的友情,范冰冰這回算是切身體會到了,她之前的那些好友,不過都是一些趨炎附勢、隨波逐流之輩。

6、不孝不悌者不交

父母兄弟是至親之人,如果連他們都不孝順與尊重,那麼他對你又怎麼會尊重。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問,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毫不關心,很難想象他會對朋友掏心掏肺。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果發現他的朋友經常頂撞父母,跟父母發脾氣,把父母對他的好看成理所當然,沒有一點感恩的心,這種人一定不能把他當成朋友,要儘早遠離。

7、迂腐者不交

思想迂腐不堪,冥頑不靈。這種人對人對事不懂得變通,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從不聽從別人的建議。

電視劇《歡樂頌》裡安迪說過,不與傻瓜論長短。跟這種人交朋友,毫無意義可言,只會浪費你的時間精力。

請告訴你的孩子,一定要遠離身邊的“毒朋友”

8、落井下石者不交

做不到雪中送炭,至少不要落井下石。人的一生難免有坎坷,當你落難之時,這種朋友不但不會幫助你,反而會對你反目踩你一腳。

如果我們發覺有對別人落井下石的朋友,一定要趕緊遠離。他能夠對別人這樣,難保他日對我們也一樣。

9、德薄者不交

當一個人連基本的道德都沒有了,那麼他做事只會為求目的不擇手段,跟這種人做朋友,你隨時都會給他利用而渾然不知。

我們要告訴孩子,交朋友不是看對方的成績好壞,也不是看家境如何,而要看他的品德。如果一個人在讀書的時候就投機取巧,經常抄同學的作業,考試還作弊,經常對老師同學撒謊,那這個人也不可以交朋友,一定要遠離。

請告訴你的孩子,一定要遠離身邊的“毒朋友”

好的朋友如一劑良藥,讓我們如沐春風,而“毒朋友”猶如一劑毒藥,會消耗我們的人生,甚至危及到我們的身家性命。

三國時期,管寧和華歆二人曾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們一起在菜園中鋤地,見到地裡有一片金子,管寧把它當作磚頭瓦碴一樣的東西,照舊鋤之,不予理會;華歆卻把它拾起來,然後扔了出去。

二人曾在同一張席上讀書,遇有達官貴人從門外經過,管寧依舊讀書,不受影響;華歆卻把書拋在一邊,出去看熱鬧。管寧便把席子割為兩半,跟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這便是有名的割席斷交的典故。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分辨身邊的“毒朋友”,儘快遠離。希望李心草案、江歌案只是個例,我們還能夠愉快地在一起玩耍。

請告訴你的孩子,一定要遠離身邊的“毒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