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當年修的公路,2000多年過去了,為何至今仍“寸草不生”?

當談到統一六國、修建長城、規整文字等事件時,我們就會聯想到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統治者,秦始皇開闢了許多從未有過的關於政治、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首次創新。這些新的改革,為日後的中國歷史發展打下了堅不可摧的基礎。

在秦始皇的這些改造、改革中,有一條公路出自秦始皇,但是這條道路被發現時,卻給了所有人一個非常大的疑問,也帶給所有人一個值得津津樂道的驚喜,因為這條公路在歷經歲月的洗禮之後,依然寸草不生,光禿禿的存在著,為何會如此神奇?

秦始皇當年修的公路,2000多年過去了,為何至今仍“寸草不生”?

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始皇還未成年的時候就登基稱王,而後等到秦始皇22歲時,便開始親自處理朝廷政務,對於秦國的治理也越發得心應手,野心也越來越大,開始了統一六國的計劃。為了掃清統一六國的障礙,秦始皇先是把嫪毐和呂不韋及其團隊接連掃除,並重用李斯等人,開啟了統一六國的篇章。

秦始皇開啟了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國兼併戰,前前後後花了十年的時間,先後將燕、趙、韓、魏、齊、楚等六國收入麾下,結束了春秋五百多年的國家兼併割據的混亂局面,成為歷史上不可磨滅的轉折點。戰爭結束之後,秦始皇設立“皇帝”稱號以代替“王”,並逐步完善國家管理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權制、三公九卿等政治制度。

為了進一步鞏固權勢,秦始皇還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在交通上,秦始皇也是盡心盡力,先後下令修建長城、公路、直道、棧道等。在秦始皇下令修建交通運輸方面,有一條直道給了現代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探索,那就是秦直道。

秦始皇當年修的公路,2000多年過去了,為何至今仍“寸草不生”?


秦直道

秦直道,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2年下令修建的,全長約800多公里,橫跨內蒙古、陝西、甘肅等地,被譽為古代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據歷史記載,這條直道的修建時間還不到三年,但是秦始皇並沒有等到這條直道竣工就已逝世,而後秦直道的完全竣工,是在秦二世時期。

為何當時秦始皇要下令修建秦直道?雖然當時秦始皇已經完成了統一六國的重任,但是依然面臨著匈奴、倭寇的襲擊和蠢蠢欲動,於是下令修建了長城,為了能讓糧草、軍事物品以最短的時間輸送到前線,於是就有了秦直道。

秦始皇當年修的公路,2000多年過去了,為何至今仍“寸草不生”?

秦直道不僅在秦朝時有重大貢獻,在後續的朝代中也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漢朝、唐朝、宋朝,直到清朝末期的皇帝、將軍都曾在秦直道上通行或前往上陣殺敵,而後秦直道也用於當時的人民商戶經商的必經之道,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

現如今,秦直道的多個路段,以及秦直道起點遺址,均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受到國家的保護,讓這一份來自秦王朝的禮物,繼續留存於世。雖然秦直道在清朝過後就接近荒廢,且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滄桑鉅變,但是秦直道依然存在在最開始的地方,沒有被植被覆蓋,沒有雜草叢生,依然是光禿禿的樣子,有的路段雖然會有一些綠色植物生長,但是也都非常矮小,這是為什麼呢?

秦始皇當年修的公路,2000多年過去了,為何至今仍“寸草不生”?


公路 “寸草不生”的原因

秦直道不僅僅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也是古代人類智慧的結晶。當時在修建秦直道前,秦始皇便和朝臣商議,如何才能花費更少的人力物力在後續的道路維護上,減少除草的人工成本,讓道路更加平順暢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秦始皇和將軍朝臣們花費了不少心思,調整了多次方案之後,才得以讓這條公路“寸草不生”,更好地完成糧草運輸、車馬通行。

那麼,這條秦直道“寸草不生”的秘密是什麼呢?知道之後,你可能就會不由得感嘆古代人的智慧真的是不可多得。

1、以熟土為主要原料

什麼是熟土?對於甘肅的人們來說,熟土再熟悉不過了,因為甘肅慶陽的大多數土地,都是熟土。熟土,顧名思義,就是炒熟的泥土,秦直道所用的泥土,在使用前都需要經過炒制或者用大火燃燒。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將泥土炒熟呢?因為泥土本身含有養分、礦物質等元素,在經過高溫烘烤之後,這些養分和礦物元素會蒸發,從而使泥土失去了活力,植物生長,除了需要水之外,還需要泥土中的養分,當泥土失去了養分,植物自然就難以生存,這是讓秦直道“寸草不生”的關鍵因素。

2、在熟土中混合其他物質

使用熟土確實是解決了絕大多數長草的問題,但是讓秦直道長久地存在下去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不夠堅固,車馬頻繁走動,會導致地面破損開裂,所以人們在建造的時候,除了採用熟土之外,還加入了許多白石灰、混凝土、沙石等粘著力強的東西,增強秦直道的堅固性和不可破壞性。

3、大力夯實道路

原材料對於秦直道來說是關鍵因素,除此之外,建造工藝也在整條秦直道的建造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造的人們,將混合好的原材料一層一層地鋪上,並大力夯實地面,讓層與層之間緊密相連,讓原料與原料之間進行更為緊密的融合,從而造就了堅硬如石的秦直道。秦直道堅若磐石,植物想要生長,也找不到縫隙可以鑽,所以歷經千年,秦直道依然“寸草不生”。

秦始皇當年修的公路,2000多年過去了,為何至今仍“寸草不生”?

在兩千多年前不發達的社會背景下,秦直道的建成,毫無疑問,是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歷史上交通的奇蹟,是中國歷史的一枚瑰寶,不僅對當時的社會、軍事活動、民間商業帶來了眾多的便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為現如今的社會發展和歷史研究,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帶來了極高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