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嗨,大家好,我是喬。

這幾天,一直在外面浪,

被很多人羨慕,

好幾個人跟我說:

你這個工作實在太好了,

想什麼時候放假都可以,

自由自在。

說實話,過去我也覺得,

困住一個人的就是工作,

按時上班,認真打卡,

可後來發現,自由這兩個字真的只是個幻覺,

你當然可以把自己叫作“自由職業者”,

但也會發現,

這個稱呼可能意味著徹底失去自由。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個vlog,有一個問題很有意思:

“懷揣夢想,正值青春的你,是想安心坐在辦公室過朝九晚五的生活,還是當一名隨心所欲的自由職業者?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彈幕上一片沸騰,僅僅是“時間自己支配”,就讓一年裡總有300多天不想上班的白領十分嚮往。

比如視頻中採訪的主人公,美術專業畢業,做自由策展者,靠做自己的興趣賺錢。

時間自由,錢不少賺,讓無數人羨慕。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其實,早在2015年,自由職業人數佔比已增長到4%。

而且超過60%的自由職業者在辭職的時候工作經驗不滿5年,其中33%甚至不到3年。

這些“自立門戶”的年輕人,有些只是想要追求“沒人管”的自由;

還有一些則是高瞻遠矚,另闢蹊徑,只因為相信:打工其實是件風險極高的事

一旦遇到大規模裁員或是公司倒閉,甚至只是請了次長假,生活水平就會斷崖式下降。

越穩定就越脆弱。

行業裂變、組織變革,瞬息萬變,與其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既能擺脫死工資,告別循規蹈矩的日子,還可以提前規避事業危機,自己主宰人生。

簡直就是人生贏家。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只是,所有事情可能都存在“規劃很理想”“現實很骨感”的殘酷對比。

大多數人都只看表面光鮮,卻忽略背後辛酸。

在vlog的最後,有句話特別扎心:

“朝九晚五的生活反而容易有周末。”

因為自由支配時間的真相往往是,隨時要工作,從來沒自由

之所以如此拼命,說到底都是迫於經濟壓力

在各種自由職業中,不管是小本生意人、市場推銷員、還是專業人士,最大的焦慮來源,都是“錢”。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有數據顯示, 17.2% 的自由職業者不能維持基本生活開銷。

自由職業不自由,歸根結底還是經濟不自由。

自己幹,出去找錢成了難題,除了馬不停蹄地找新活兒,還得防著自己的保命錢被坑。

前段時間,“加盟奶茶店”的坑就被人挖了個底朝天,90%都賠錢,剩下10%勉強維持。

為了能輕鬆賺錢,才下血本經營,卻被人割了韭菜

還有些寶媽,為了創收,輕信了那些“套路兼職”,以為可以過上一邊帶娃,順手掙錢的自由生活,結果命運是沒改變,錢沒了

仔細想想,上班的時候:領導管著,同事盯著,KPI督促著。

可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一個人要活成一支隊伍

即使拿出所有的精力也未必夠用,所以不敢有一刻放鬆。

自由職業到底有多苦,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有人說,其實做什麼都會有壓力。

此話不假,但自由職業者面臨的不只有壓力,還有很多阻力。

首先,因為“有閒”,時間管理就是最大考驗,很多自由職業者都因為安排不好時間,一直找不到工作的感覺。

這才醒悟,有人管著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曾經看過一個網友分享的故事,自從選擇了自由職業,告別了糟心的通勤和爭分多秒的打卡,不用看領導的臉色行事,也遠離了辦公室的爾虞我詐。

在資產配置上也花了心思:

投資理財、購買保險來保障未來子女教育和自己的養老問題。

如今的他收入不錯,吃穿不愁。

儘管如此,這些仍然沒有讓他感受到自由。

因為僅是維持現狀,就付出太多:

規劃好3-5年的目標與發展走向;

強迫自己每月看6-8本書;

每天雷打不動地6點起床工作,輸出內容,檢查修改提交,跟蹤效果,反思總結;

週末需要去做活動,開講座,為了對用戶負責,通宵達旦地研究課程,打磨內容是家常便飯。

繼而往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敢間斷。

“我能撐多久,全憑能自律到哪天。”

到後來,你會發現,支撐自己奮鬥的不再是當年的豪情壯志,而是自律。

僅這一點就淘汰了不少人。

血淋淋的現實教育我們,我們最難實現的自律,正在把

“自由職業”變成“在家閒著”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很多時候,我們要了解一個群體的真實生存狀態是很難的。

前幾天,和一個自由職業3年的線下培訓師聊天,短短一個小時的飯,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候,故意不接,等一會又撥了回去。

言語之間,都是自己檔期不夠,儘量安排,可實際上這頓飯就是來談合作,找活兒乾的。

這種心酸我也體會過,不能讓自己看起來很閒,否則落在別人眼裡就是:你沒用

臺上很光鮮,臺下為了生計奔波,箇中滋味冷暖自知。

領英數據顯示,在中國自由職業者中,年輕人佔絕大多數——30歲以下的人數佔到總人數的七成。

有些人不喜歡朝九晚五的上班方式,有些人不喜歡受到各種管制,有些人不喜歡每天趕地鐵,有的人早晨起來一看天在下雨就提出辭職……

這些個性化的理由,對於上一代來說是自毀前程,但在年輕人看來,是在追求自由。

有人說,這一屆年輕人,他們的成長曆程中,物質豐裕,也沒有經歷過大的波折。

一旦覺得站穩了腳跟,就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喜歡自在,受不了被束縛。

所以,很多人都指望通過從事自由職業,能很快大賺一筆。

不過我勸你省省心,逃避往往換不來自由,反而容易陷入困境。

那些身處頂層的自由職業者,少之又少,而且他們的成功往往難以複製。

說到底,如果扛不住收入不穩定的壓力,也無法挑戰苦行僧式的自律,千萬別掉進自由職業的泡沫裡。

因為很多時候,不是自由職業不好,而是你還沒準備好。


“自由職業兩年,我徹底失去了自由”


-END-

作者簡介:Jenny喬,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職場10萬+爆文製造者,多平臺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