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人餐桌的普通家常菜(隨記)


2019年怎麼有種格外煎熬的感覺,臨近月末實在是太閒了。安排一次信陽的周邊遊吧,說是不遠也是不進。一大早上的就已經下了雞公山,心心念的李家寨老街必須來轉轉。多少得買點什麼,作為信陽人都知道李家寨的地鍋豆腐。,回市裡也特意去柳林老街走了一趟。柳林老街的地鍋豆腐現在已經成規模,短短一條老街現在居然有幾十家豆腐店。

早上沒吃飯這會餓的也是不行啊,本打算先買兩個。在慢悠悠找家早餐店吃碗熱乾麵,像我這種早餐就是獨愛熱乾麵。其它都不喜歡吃,蒿子饃是個小攤位就在李家寨古銀杏樹的廣場兼菜市場這塊。這個蒿子饃第一次吃,說實話肯定不會在吃第二次。就是個好奇心而已,不討論好吃還是不好吃。有點鄉愁的成分在裡面

古銀杏樹小廣場對面就是挨著好幾家賣地鍋豆腐的,看看買哪一家的呢。這真是個頭疼的問題,幾家攤位賣的東西都是大差不差的。其實可能在前兩年吧大多數市區住的可能都不會說是特意要帶點當地的地鍋豆腐回去,目前的環保形式市區那還有燒地鍋做豆腐的。我們平常買的大多數都是蒸汽,燒煤氣做的豆腐。


隨便找了一家可以手機支付的,一共買了30塊錢的。水豆腐千張還有一盒臭豆腐。這幾年信陽周邊實在是轉的很少很少,反正我知道這信南幾個鄉鎮做的家常菜都好吃。以前以前好些年以前來的多也經常在這附近吃飯,隨便找一家小店炒幾個小菜都是讓人能回憶好多年。

今年的豬肉呀一直都是聽說貴,小半年沒買過豬肉了我也不知道現在啥價錢。現在想吃個燜罐肉都怪奢侈的,平常偶爾冰箱裡壓箱底的拿出來炒點肉絲也不太好吃。等肉啥時候便宜了我必須得把燜罐肉吃好吃夠了

清炒梅扁豆絲下飯神菜,這個切細點絲必須要炒狠狠的那種。還有人喜歡加點土醬炒,信陽人就是愛吃一個梅扁豆子都能討論個不休。小時候都喜歡吃的一個菜,這個扁豆產量高還好種。我覺得都不需要怎麼打理的都能茁壯成長,院牆邊上隨便秧點到季節了都是吃不完的節奏


信陽人應該大部分的都喜歡吃魚,像我除了烤的魚不愛吃其它都歡迎。做魚的必須配料蔥薑蒜,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主角就是大茴葉子。一塊錢能買一把,這個大茴在夏天秋天完全可以代替了香菜。

說正兒八經的信陽人嘴裡都說南灣魚南灣魚,但是真正的南灣魚那夠我們吃的呀。平常的胖頭魚大多數還是外地運來的,我一般都是吃魚塊燜魚頭對清燉的不太感冒,買魚儘量挑大個的,最好是在固定的賣魚攤位買。路邊偶爾碰見賣魚的又不懂很容易買到那種土腥味很重的魚,再或者起來早點去南灣街上菜市場轉轉都是湖邊上賣魚的

信陽人吃魚最忌諱就是用油炸,一般都是熱鍋小火炕的兩面金黃。還有就是那種微微熱油炕一下定型,加入配料大火燒出來的比較細滑。據說是譚家河那一片的吃法,其實最家常的做法都是在鄉村。這麼多年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在一個鄉下路邊小店,用醬杆白燒的魚塊。在柳林街上107國道往華新水泥廠去的那個路口邊上,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媽掌勺。就是一個路邊小店大部分都是開車的去吃,信南的家常菜做的特別讓人回味。


李家寨的臭豆腐十塊錢一盒,吃起來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樣啊。只有一種酸酸的味,我也是第一次吃這種臭豆腐。表示不喜歡不會在買,那天也就是有點好奇想嘗一下好吃不。吃過就後悔還不如買兩斤地鍋水豆腐呢,

冰箱裡就這個香腸還有個十來斤,嘴饞了就拿點出來煮一下加點芹菜涼拌。主要還是想喝酒了也沒啥想吃的,今年這過得是不是有點像59年啊

那天在李家寨買的地鍋水豆腐晚上就炒了小半鍋,我吃飯早先盛了小碗。現在的大白菜還不好吃因為還沒打霜的白菜不好吃,水豆腐和大白菜彷彿就是天生絕配。特別是冬天裡餐桌上最常見的,好些天沒發過圖文了。我呢確實文筆有限大概就是想到那就隨便寫出來。平常很少在外面吃飯本人的描述大多依家庭素材為主,不喜勿噴感謝大家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