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30年代的北京戏曲学校,张国荣的电影《霸王别姬》原型


1930年创立的戏曲学校,相对于富连成的老一套教法,戏曲学校则采用了较进步的教学方式,其校舍不仅建得整齐而漂亮,学生们去剧场演出也是专用大巴接送,很有气派。校长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下设副校长一名,教务三十名,事务五名,男女学生共一百七十五人。学校设京剧﹑音乐﹑话剧三个学科,接受市社会局教育部直接管理,教学体制井然有序。图为演出前的化妆。

进入这一科班的手续并不简单,送一个孩子进去要签定契约书,除了家长之外,还要有另外两个具有实力的人物做担保,实施一套严格的程序。还要填写包括孩子乳名﹑年龄等等细则在内的誓约书。 学习年限通常为六年,在校期间的吃穿等花费都由学校负担,也不向学生收取学费。但在市内各剧场演出时所得收入都归校方,也就是说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演出,半工半读。图为练习武功。

学生们上剧院演出,入场券都比较便宜,但由于他们演出时非常用心和投入,也能受到观众的好评。学生一旦进入戏曲学校的大门,就得遵守严明的纪律,并忍受艰苦的训练。他们大多是穷人家孩子,也有一些孤儿或者艺人的子女。每天粗茶淡饭加上艰苦训练,十分勤苦,但这些孩子们也只能咬牙承受,没有退路。他们的年龄大概在八九岁到十二三岁之间,毕业时十八九岁。图为女学生在练习踮脚。


该校学制六年,招收十岁至十三岁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男、女生。报考录取者,试读两月。经考察及格,家长向校方订立保证书后,正式入学。学校的教学设施,专业方面仍用科班教学的传统方式,通过练功、学戏、排练,授予学生戏曲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并登台演出。图为排练剧目。

戏曲学校在教学宗旨和管理体制上,变革了一些科班旧制,开设以文科为主的文化课程,以达到培养有艺术创造能力的“适合时代之戏剧人材”。学校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如《雁门关》《貂蝉》《孔雀东南飞》《美人鱼》等。图为男学生在练台步。

培养出的学生有傅德威、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周和桐、王金璐、李金鸿、沈金波、李玉茹、侯玉兰、白玉薇、高永倩(现名高玉倩)等。对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培养戏曲人材,做出了贡献。图为学生宿舍。

该校于1930年 6月在北京筹办,8月成立,9月开学,隶属于中华戏曲音乐院,后改名为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焦菊隐、金仲荪先后任校长,教师有王瑶卿、曹心泉、高庆奎、郭际湘(水仙花)等。戏曲学校一直办到1940年11月,在这十年间,该科班培养了“德、和、金、玉、永”五科学生二百余人。图为音乐学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