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走後門的字條,領導看後忘記銷燬,如今卻賣了462萬

昔日走後門的字條,領導看後忘記銷燬,如今卻賣了462萬!

文︳王呈祥

生活中,難免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找親友幫忙,人情世故,你來我往,不光今天如此,在古代也一樣。只不過,古代沒有今天一通電話、一則信息這麼方便,幾乎全靠書信。

昔日走後門的字條,領導看後忘記銷燬,如今卻賣了462萬

《兒子帖》

這是九百多年前一位父親為了給兒子找老師寫的一封信,準確的說,是一封“走後門”的信,也是一件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

我們先來解讀這封信的內容。原文:“兒子賦性魯鈍,加之絕不更事。京師老夫絕少相知者,頻令請見,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昔日走後門的字條,領導看後忘記銷燬,如今卻賣了462萬

《兒子帖》局部

第一句,作者是說自個的兒子愚笨不懂事。第二句,是說我在開封沒有幾個知心的朋友,故而讓他多向你請教,還望你能教教他,實在感激不盡。第三句,是說收信人看完後就把信燒掉。第四句,便是作者的客套話。

昔日走後門的字條,領導看後忘記銷燬,如今卻賣了462萬

《兒子帖》局部

全文44字,僅有幾個字說的是正事,其餘都是客氣話。收信人是誰不知道,作者沒有寫,只說讓其好好教教自己的兒子。就古代書信用詞來說,信應該是寫給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人,因為信中作者自稱“老夫”。但是,可以肯定收信人官職比作者大,不然也不會寫這樣的求人信,更不會將字寫得這麼規整。

富弼(1004~1083),官至北宋宰相首輔,生活在宋真宗至宋仁宗年間(當與包拯同朝),是一位極具才華且為國為民的清官,此信便是他為兒子富紹庭“走後門”寫的,又名《兒子帖》。

昔日走後門的字條,領導看後忘記銷燬,如今卻賣了462萬

富弼

原來,像富弼這樣的大官也有求人辦事的時候,也許寫信的時候官職還沒有到宰相。不過,從字裡行間中可看出些許不好意思,就拿“此亦乞丙去”五字來說,明顯是不想讓其他人知道,故而請收信人看後銷燬。

富弼讓收信人看後就銷燬,但其並沒銷燬,而是流傳至今。不管是作者還是收信人,也許他們根本不會想到,九百多年後的二〇〇五年,這封信竟然會賣了462萬(詳見下圖北京翰海2005春拍記錄)。

昔日走後門的字條,領導看後忘記銷燬,如今卻賣了462萬

拍賣記錄截圖

其實,類似《兒子帖》的書信作品在古代屢見不鮮。過去不像今天通信這麼發達,沒有手機和電腦,不管大事小情全靠寫信溝通,傳世的也有很多。

例如,王羲之給朋友送橘子時寫的《奉橘帖》、王獻之思念前妻寫的《思戀帖》、米芾為要回硯臺給蘇軾寫的《紫金研帖》等等。不過,像富弼為兒子“走後門”這樣的書信流傳至今實屬罕見。

昔日走後門的字條,領導看後忘記銷燬,如今卻賣了462萬

《紫金研帖》

最後,要說一段令人不解的插曲。當年《兒子帖》連同另外四件宋代作品流失海外,一九九六年被人買回國。次年,北京瀚海將這組作品上拍,故宮以682萬的價格買下(五件作品平均一件136.4萬)。故宮買下,八年後為何還會出現在拍賣行呢?故宮又為何要賣這件作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