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以載“孕”裡的小祕密

“字”以載“孕”裡的小秘密

一、為什麼稱未嫁人的姑娘“待字閨中”?

“字”以載“孕”裡的小秘密

在古代,名與字是分開使用的。古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後才能取“字”。女子十五歲舉行笄(ji)禮,又叫上頭、上頭禮,即改變幼年的髮式,把頭髮盤起來,插上簪子,從此代表成年了。

等到出嫁的時候,丈夫就要給她取一個"字"。有了"字",就表示已經嫁出去了。所以在古時候,"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那麼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齡而還未出嫁就叫做"待字閨中"了。

二、“字”有生孩子的意思?

我們從象形上看,“字=宀(“安”的省略,男子蓋房娶親)+子(本義為嬰兒,指後代子嗣),歸結起來,“字”就是在屋裡生孩子的意思,並以此為基本義,引申開去,產生了一系列類似的意思。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出來了,《說文解字》中說:字,乳也,表示女子落戶夫家,生養後代。這和文字的“字”又有什麼關聯呢?

我們所稱的字是指文字,古時單體叫“文”,我們觀察鳥獸的爪印、腳印都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有“觀鳥獸之文”的說法。合體叫“字”,都是由“文”組合而來,不斷演繹發展稱眾多“文字”,這裡面就有繁衍生育的內涵,後人對文字逐漸不再嚴格要求,意思變得一致了。所以最初“字”的本義和現在大相徑庭。

三、有喜啦!是有身子了,還是有孕了呢?

女子結婚後,媽媽很關心自己的女兒是否懷孕,丈夫和公婆更是盼著早抱兒子和孫子。一旦發現媳婦“身上不來了”(月經暫停)或“害口”想吃酸辣食物,就知道是有“喜”了。

這時全家人特別高興,認為後繼有人了。對於婦女懷孕這一現象,如陝西方言把懷孕說為“有身子”。古人對於懷孕一般用“孕”、“身”兩個漢字來表示。

1)身。

“字”以載“孕”裡的小秘密

身”字在甲骨文中是個象形字,一個側面站立的人形,用一個半圓誇大她的腹部,表示腹部隆起,在半圓內有一點,代表胎兒,本義是指懷孕,婦女懷孕了就叫有身。

《詩經•大雅•大明》說:"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這是說,大任有了身孕,生下了周文王周文王是古代聖明君主的典範,他的母親大任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列女傳》上說,大任端莊賢惠,在懷周文王期間,非常重視胎教,因此能生出才德過人的兒子。

1)孕。

“字”以載“孕”裡的小秘密

孕,甲骨文表示一個側面站立的人形,腹部突出,腹中有一個孩子,《說文.子部》解釋為:“孕,裹子也。”漢字楷化把人形簡化為“乃”字,失去了象形表意的特性,但其表示懷孕的意義始終沒變。

一般來說,身和孕表示的懷孕時間不一樣。身指懷孕三個月內,胎兒還未成型,所以用一點來表示;孕指三個月以後,胎兒長成人形了,用子來表示。其實,現在人一般不做區別,有身子和有孕都指懷孕了,哪種表示都可以。

最後,祝願正在備孕的女性們,有喜了、有身子、有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