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國際關係是一項在學術界相當火熱的問題,不管是國別研究、歷史研究、國際關係研究人員,都對這個問題灌注了不少精力。這個問題確實很有意義,對於歐洲人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創傷,參戰的英、法、德、俄等大國,運氣壞的發生瞭解體與革命,整個國家發生崩潰,運氣好的也損失慘重、羸弱不堪,一戰之後,法國20—40歲的人損失了一半,這意味著法國的整整一代人中的一半都死於這場戰爭。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按理說,在經歷這種創傷之後,各個大國應當會將“嚴防下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設定為國際關係的最主要、最優先的目標,以防噩夢再次降臨。實際上,大國們在戰後也確實在防止戰爭上做了遠比過去要多的努力。

然而,弔詭的是,大國們想出種種避免大戰的辦法,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卻在20年之後就再次發生,就連19世紀後半葉的全面戰爭,也沒有如此頻繁過。因此,探究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隔為何如此短暫,是相當有意義的事。

凡爾賽體系與維也納體系


戰爭,自然屬於國際關係範疇,只有當我們把視線投向國際關係視角之上,才能找出這個疑難問題的答案。1919年,一戰以協約國的勝利為終結,各國代表齊聚在凡爾賽和會上,經過幾個月的討論,參戰國簽訂了《凡爾塞和約》,此次合約不僅僅規定了戰敗國的賠償問題,還有這建設性的功勞:它為戰後的國際關係設定了一種國際體系,

其名為“凡爾塞體系”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凡爾賽和會

凡爾賽體系的特點如下:其一,一戰之中帝制被推翻的德、奧、土、俄四國,各國不再謀求幫助舊王朝復辟,新建立的政府(除蘇聯外)得到承認,奧匈帝國分裂出來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國家也得到承認。其二、歐洲領土上儘量遵循民族自決原則,按照民族劃分疆界(雖然這一點沒有做到)。其三、建立國際聯盟,世界上各個主權國家都可以參與。

關於國際聯盟的提議相當重要。建立國際聯盟的呼籲由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他的目的有兩點:杜絕秘密外交,將一切外交行動都展現在一個開放性的組織(即國聯)中;大國之間通過協調進行集體行動,將所有可能引發世界大戰的局部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國際聯盟的提出者威爾遜

一戰之前的國際體系由終結拿破崙戰爭的《維也納和約》所確定,故稱“維也納體系”。維也納體系的特點,便是大國均勢。歐洲的五個強大國家:英、法、普、奧、俄之間的實力對比與勢力範圍相當,雖然有強弱之分,但實力差距並沒有到達一國對另一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程度。在維也納體系下,各國之間通過相互結締防禦性同盟來保持和平,因為當一國欲對另一國發起戰爭之時,它必然還要面對另一大國的軍隊,這樣,各國為了避免同時與兩個大國作戰,都會盡量避免通過戰爭手段解決問題。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維也納體系的締造者,奧地利首相梅特涅

在俾斯麥時代,德國雖然已經脫胎換骨,但俾斯麥仍然對法、俄兩國的夾擊感到恐懼,於是,他試圖將俄羅斯拉入德奧同盟之中。但是隨著俄羅斯在巴爾幹的不斷擴張,奧匈帝國感受到了壓力,因為巴爾幹地區是奧匈帝國長期以來垂涎欲滴的肥肉。隨著俄奧矛盾的激化,俄羅斯退出了三國同盟,大國聯盟體系走向了崩潰的邊緣。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鐵血宰相俾斯麥

但是,外交家們並不傻,他們知道如果歐陸想保持和平,就需要建立起新的大國聯盟體系。於是德奧開始拉攏意大利,而法俄為了針對德國,走到了一起。在新的聯盟體系下,歐陸的和平繼續微妙的維持著。

但是,隨著德國實力的迅速增長以及大國之間殖民地爭端越來越嚴重,德國的鋒芒畢露,完全有自信同時面對法、俄兩個大國。因此,維也納體系下的大國結盟政策已經無法保持和平,最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國聯集體行動的失敗


一戰之後,各國吃一塹長一智,他們知道,維也納體系的基石—大國均勢已經不復存在,各國之間的實力強弱與100年前已經完全不同,而且美國、日本等新興國家的崛起以及蘇聯的建立令國際關係多了諸多變量。因此,他們放棄大國結盟的方式,通過大國協商、集體行動以扼殺危機的方式維持和平。執行這種和平政策的機構,正是新建立的國際聯盟。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國際聯盟

但是,成也國際聯盟,敗也國際聯盟。從理論上而言,通過國際聯盟進行集體行動的方法確實無懈可擊,但是在現實之中,這種想法過於理想。集體行動的前提是大國真的能團結起來,與其他國家採取同樣的行動,但是,各國的實際情況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同,意識形態更是大相徑庭,想讓他們合作起來集體行動,實在是難上加難

事實上,國聯遇到的正是這個問題。從國聯建立時,英法美等國家便因為意識形態問題,將新建立的蘇聯排除出國際聯盟之外;而美國人長期以來遵循著華盛頓的教誨:遠離混亂不堪的歐洲,這形成了美國的孤立主義思想,參議院拒絕了威爾遜提出的加入國聯的建議,於是,美國也沒有加入國聯。從一開始,國聯就排除了兩個強國,大國集體行動怎麼可能達成呢?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對美、英、法來說,蘇聯是個意識形態挑戰者

大蕭條對國際聯盟的打擊更具破壞性。一戰之後,各大國試圖遵循美國人的兩個意見,其一是消除戰前高聳的貿易壁壘,保障貿易自由進行;其二是民族自決,暫緩對與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侵略。一戰之後,世界經濟形勢不錯,各國不必設置貿易壁壘與擴大殖民地,也可保持可觀的增長速度。但是,當1929年大蕭條來臨之後,這種增長速度消失了,迎來的反而是經濟崩潰,銀行倒閉、工人失業、罷工四起。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大蕭條

對於英、法、美這種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而言,大蕭條的打擊雖然巨大,但是他們還是可以通過深厚的底子來避免國家的崩潰。當這些國家熬過大蕭條前期最艱難的時刻,他們便可以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來恢復在蕭條中崩潰的經濟。

但是,並非所有國家都有英、法、美這樣深厚的底子。德國的經濟在一戰之中受到了嚴重打擊,《凡爾塞和約》施加的天文數字賠款更讓德國經濟不堪重負。而且,為了支撐羸弱的經濟,德國在戰後相當支持外部資本進入德國,以幫助德國恢復。但後來,這些外部資本反而成為了致命的鴆毒:外部資本是德國一戰後的經濟基石,當大蕭條來臨時,各國紛紛撤回海外資本,德國的經濟一下子就遭遇了最嚴重的崩潰。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處理德國賠款問題的道威斯委員會

日本雖然也是世界上的列強之一,但她的經濟基礎本身就遠遠不如歐洲列強。面對工業水平更強大的歐洲大國,日本的商品幾乎沒有多少競爭力。因此,日本難以通過貿易、經濟手段保證自己的大國地位,只能加緊對外侵略,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一戰之後,世界經濟的增長讓日本分了一杯羹,日本人便願意遵循美國人的意見,暫停對於中國的侵略。大蕭條來臨後,日本無法再繼續從世界經濟增長中獲得好處,只能走上傳統的對外擴張道路。

德日兩國在經濟危機中受到的打擊,進一步破壞了國聯進行集體行動的力量。德國納粹黨掌權後,希望通過恢復大國地位、對外擴張來滿足不斷激進化的德國國民;而日本則走上了傳統的侵略路線,對中國東北發動了進攻。面對兩國的挑釁與侵略活動,英法以及漸漸開始與國聯合作的美國發出了強烈譴責,並利用國聯的正規程序要求兩國迅速停止。德日的反應是:直接推出國際聯盟。從此之後,國聯的力量與合法性大大下降,僅有英法兩個大國存在。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九一八事變

僅存的英法兩大國,也已然不復19世紀的威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國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再或是在殖民地的威望,都遭到了嚴重的打擊。這就導致在兩國國內,避免戰爭的和平主義思潮迅速崛起。英國人與法國人都認為,避免戰爭是放在第一位的,而遏制危機反而成了第二位,他們主張通過貿易、外交等和平方式遏制危機,卻不願意動員戰爭手段。這就造成了一個矛盾:

如果引發危機的國家意志堅定、不肯退讓,只有用戰爭才可以停止,怎麼辦?英法肯定不願意使用戰爭,這便會縱容對方的挑釁,最終,危機繼續擴大,仍然會引發戰爭,英法避免用戰爭來遏制危機,但戰爭仍然會發生。

為什麼一戰後僅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爆發

慕尼黑會議是英法綏靖政策的頂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綏靖政策正是因為這個矛盾而起。英法認為,只要自己退一步,讓德、意、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就會停下腳步。但是,法西斯國家的慾望是無限的,英法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他們便提出新的要求,

當英法發現滿足法西斯國家的利益無法讓他們停下腳步時,已經晚了,法西斯國家已經獲得挑戰世界秩序的力量,戰爭一觸即發。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國際聯盟幾乎完全失去力量。國際聯盟無法督促各大國進行集體行動,來遏制法西斯國家的擴張。最終,一戰之後的凡爾塞體系崩潰,集體行動的方式被證明完全無法達成,僅僅過了20年,人類社會就從一場殘酷血腥的戰爭,走向另一場更為殘酷血腥的戰爭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