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蘋果豐收,有些七八毛錢不到收的蘋果,卻賣三塊或更高,你怎麼看?

狼煙嘯起


目前,在批發市市場上,好一點的蘋果批發價一般是每斤三塊五左右,在零售市場上好一點蘋果的零售價一般是每斤七塊左右;但是,因為今年的蘋果豐收,產地蘋果的收購價卻只有七八毛錢一斤;那為什麼今年的蘋果從產地最後賣到終端消費者會產生如此將近十倍的差價呢?



也許有人會很驚訝,總覺得做為中間商的批發商和零售商肯定賺到了很大的利潤?那麼真實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只要來真正瞭解蘋果從產地到最終賣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部過程就可以發現,中間商到底能賺到多少的利潤了:

一,批發商收購蘋果到批發的過程。

首先批發商花七八毛錢一斤收購的蘋果肯定是按65#或70#起步上不封頂收購的,但是他們收購後卻是要嚴格的按等級劃分後再進行包裝的,所以他們在這個環節要花去費用其實也是較大的:1,購買包裝筐的費用;2,請人分級挑選、裝箱的人工費用;3,運輸費用;4,批發市場的進場費用;5,承擔運輸和批發過程中的損耗費用;6,承擔分級後70#蘋果的批發價只有2元/斤,90#蘋果批發價只有2.5元/斤,還有次果需要虧本甩賣的差價等費用;7,承擔收購時看貨不準和批發時因同行競爭引起的賣貨難的風險費用。所以,在這種明碼明價、相互競爭的生意大環境下,做為批發商到最後能從中賺取到的利潤是很有限的。


二,零售商從批發商處進蘋果到賣到最終端消費者手中的過程。

首先零售商從批發商處進的蘋果都是按整筐過秤不除皮的,而且一般都是按連皮過秤的進價來給蘋果定價零售的,比如帶筐過秤進價3.5元/斤的蘋果零售價一般是7元/斤左右,但是在這種看上去有50%利潤的差價當中其實還包含著許多種必須開支的費用和損耗:1,筐子的皮重;2,整箱蘋果中的次果需要降價處理的損耗;3,顧客買貨時反覆翻檢產生的損耗;4,擺賣時間過長導致蘋果變色或者發爛等產生的損耗;5,租門面或攤位需要付出的費用;6,請售貨員工所產生的人工工資費用等。所以,在現在這種門面租金高漲、同行競爭競烈、價格幾乎透明的大環境下,零售商販到最後能賺取到的利潤也是很有限的。

那麼,今年的蘋果從產地的七八毛錢一斤到最終端七塊一斤的零售價,看上去有相差十倍的利潤,到底是被誰賺走了呢?很明顯,是被在這整個過程中所從業的人員分散的賺走了,也就是說,這些由最終端消費者所貢獻出來的利潤養活的其實就是從事水果這個行業的所有人,而中間商只是做為一個主體在背這個鍋而已。

只是我認為,做為中間商其實是不應該背這個名不符實的鍋的,因為在這個社會體系中,個個都是創造者和收穫者,同時,人人又是一個消費者和付出者,在大環境下其實都是平等的一員。


知足常樂1284922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今年蘋果豐收,有許多人覺得產地果農的蘋果賣的便宜,而自己在超市購買的卻比較貴,這都是中間商造成的。就像題主所說的,有些七八毛錢收的蘋果,卻賣三塊或更高。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太正確的,蘋果從種植一直到銷售,所涉及到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取得合法收入的權利,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正確看待才對。

首先來分析一下蘋果收購。在蘋果的產地收購蘋果,都是按照蘋果的大小和質量決定蘋果價格的,優質優價。儘管今年蘋果價格比較低,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滯銷現象,但是優質蘋果的收購價格仍然是比較高的。在我們這裡的蘋果市場上,是這樣來確定收購價格的:首先要確定以多大起步,比如以75起步,或者80以上,然後說質量等級,是全商品蘋果,還是半商品蘋果,或者是統貨蘋果,大小不一樣,質量等級不一樣,價格就不相同,而且會差別很大的。



比如75起步的全商品蘋果,每斤在3.5~4元左右,如果是半商品蘋果的話,每斤在2.5~3元左右,是統貨蘋果的話,每斤在1.8~2元左右,70大小蘋果的價格也在1.5元左右。像題主所說的七八毛錢收購的蘋果,那肯定就是下撿蘋果了,要不就是比較小的蘋果了,不可能收購到質量比較好的蘋果。

其次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蘋果收購時所要產生的費用。客商從果農手裡收購蘋果的時候,在雙方達成了交易意向後,客商就要僱人來:挑揀蘋果,就是給蘋果分級定等,給蘋果套發泡網裝箱,捆紮果箱,搬運果箱,儲存,僱車,裝車,運輸等這每個環節都要產生費用,還有代辦費、場地費,以及損耗,物流費等。



這些所有費用,都會成為蘋果轉手交易的成本。也就是說在這每一個環節中,只要付出了勞動的人都應該取得合法收入,加上購買包裝材料,損耗以及儲存、運輸的費用,無疑就提高了蘋果銷售價格。

再來說一說超市銷售的蘋果價格,為什麼比菜市場,或者水果店裡的高。首先是正規的大型超市裡銷售的蘋果,肯定是商品蘋果,也就是說進價高,因此銷售價格才比較高的,一分錢一分貨,優質高價。再就是超市裡成本比較高,比如儲存、場地、房租、水電、稅費、損耗、利潤、員工工資等,這雜七雜八的費用,都要加在蘋果銷售的價格上的。



而如果是街道的水果店,或者是在菜市場上擺攤賣蘋果的話,那相應的來說,首先是費用比較小,尤其是蘋果的進價會比較低的,也就是說不會銷售全商品蘋果的,最多可能銷售的是半商品蘋果。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網上銷售蘋果價格便宜,實際上也差不多,就是可能減少了中間環節而已。快遞蘋果一箱子連皮10斤重,如果賣39元左右的話,除過快遞費15元,紙箱子5元左右,只剩下了19元,就不說蘋果的包裝和運輸的費用了,蘋果價格每斤不到2元錢,質量能有多好呢?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首先強調一下,這個價格是不可能的。我們老家的落果收購價格都快接近這個價格,包括市場最近不是火爆的秦冠蘋果送果汁廠都在5毛左右,更不用說商品果的價格。

先來給你分析一下蘋果要運到客戶的手裡經過那些程序。

本人就是一個蘋果採購商,專門把老家的蘋果拉到重慶去銷售。先不說果農多少錢給我,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定做裝蘋果的包裝,紙箱子,前年包裝紙漲價,原來一個箱子5元錢,後來長到了6.53元,還必須做超過2000個紙箱的數量,然後就是裝蘋果之前,箱子裡面要放一個塑料膜,防止水分就是,一個1毛錢,蘋果裝箱以需要套1層發泡網,一袋是400個,18元1袋。

蘋果裝箱,選果子的女工每人每天110元,裝箱子的每人每天100元,專門打箱子搬運的男工是每天150元,採摘蘋果的季節當地根本找不到包裝的人,都是沒有栽種蘋果的人來幹活,需要管吃管住,我記得當時11天,住宿吃飯花去了6000元左右,11天結工資11000元不到10個人。第1車運蘋果到重慶,每年一開始運費都是最貴的時候,5000元還是人情。裝車,卸貨都需要支付人工費用,再把蘋果送到客戶手裡,一斤蘋果進本上都有了1元錢的費用。

蘋果運輸費的過程中免不了有損耗,目前最低的價格在我們老家80大小的蘋果超過了2元,75大小的小果子都在1.5元,你粗略的算一下1斤蘋果3元錢貴不貴?

賣貨的過程中還要承擔風險,總有賣不完有損耗的時候,我認為零售商還可以,果農和存貨的採購商承擔的風險都是最大的,像今年這行情,老家客商是少的很,果農都是直接摘果入了冷庫,還希望到了後期價格能漲一點,但是誰都說不準,掙錢和賠錢是緊挨在一起的。

好多果農今年都是賠錢的。希望到後期的價格可以漲一點吧。


黃曉紅果果


小林子作為一名水果採購,今年跑了靜寧,煙臺,昭通,大涼山,馬上要去阿克蘇,幾個蘋果大產區都有去到!說說我真實的感受!



1,現在很多蘋果確實有部分滯銷,但是價格絕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低,只是比往年低一些!很多人斷章取義,炒作而已!水果採購有一個採購標準,8毛錢一斤不是沒有,但是8毛錢一斤收的是什麼垃圾果沒點數嗎?基本就是隻要是果就收了!好貨永遠價格不會低,不會愁賣!自己不好好種,最後賣不出去好價錢,怪誰呢?

2,說說我採購的價格,我們最先做昭通的,2塊包園收的,大涼山剛開始1.3-1.4收,現在1.8收了,靜寧我們公司囤了30萬斤,1.9-2.1收的,阿克蘇現在光果收到2.5一斤了!所以沒有實地瞭解不要聽別人扯!



3,現在滯銷被電商已經炒作為常態了,成為一種營銷手段了!現在很多人都在發蘋果滯銷!包括我自己也有賣蘋果,這個大家看看就行!

我是小林子,一名水果採購,全國各地尋找好水果,有資源渠道的可以私信我哦!


水果行者小林子


題主好,我是清潤觀三農,長期農產品的銷售,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七八毛錢不到收的蘋果,賣三元甚至更高是因為從由目前蘋果的供應鏈體系決定的,從田園到舌尖各環節產生的費用、成本疊加所致。

接下來我為您一一分析。

一、現在蘋果的銷售的兩個渠道

1、線下銷售

2、線上銷售


二、線下銷售的環節

隨著市場信息的透明公開,消費者往往看到只是收購價格和零售價格的巨大差異,會直觀的感覺這樣巨大的利潤空間,一定有人獲取了鉅額利潤,所以消費者百思不得其解,非常希望蘋果的零售價格能降低,尤其是雙節將至,又是消費高峰期。

其實蘋果從果園到消費者的餐桌一般至少要經歷六個環節:

果農→小商販→產地批發市場→商販→銷地批發市場→商超、菜市場→消費者

層層有成本,環環有加價,零售價格與批發價格自然相差懸殊。

目前蘋果大約有90% 以上需經中長途運輸從產地到消地,蘋果物流以公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特點是:成本高、運量小、耗能大。因為冷鏈物流有限,儲運過程中農產品易損腐,加上果品標準化程度不高,零售價格因為需求波動造成的風險,以及各個環節所產生的費用和投入,使得蘋果的價格節節高升,除去極少數人為操縱的賭博式、非理性、非常規的銷售行為,其實各個環節能夠獲取的都是合理的利潤甚至是微利,很難出現某一個環節牟取暴利的情況。


三、線上銷售的模式

目前果品在線上銷售的模式主要有五種:

C2B/C2F模式、B2B模式、、O2O模式、B2C模式、F2C模式

無論什麼模式,核心就是用最短的距離把農戶的農產品與消費者的菜籃子連接起來。

曾幾何時,人們對電商的理解就是物美價廉的代名詞,這樣的認識是適用於易於物品的耐用消費品,而對於損耗率高達30%-40%的農產品,這個理解是不適用的,且不說電商的運營成本已經較線下成本沒有任何優勢,甚至已經開始高於線下的流通成本,就是一個壞果包賠加上物流費用、包裝費用、營銷費用等等費用,七八毛收購的蘋果即使賣三元也沒有多少利潤可言。


四、短供應鏈是破解難題的鑰匙

要改變收購價格與銷售價格的巨大差異,短供應鏈是趨勢,只有這樣的短供應鏈的普及和推廣,才有可能改變農產品長期存在的“生產者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起”的現象。逐步“破解消費者出高價、生產者不賺錢”的難題。

(圖片摘自10月16日,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發佈《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

總結:七八毛錢不到收的蘋果,賣三元甚至更高,是由目前蘋果的供應鏈體系決定的,要改變這樣的現象,短供應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解決問題的鑰匙。


清潤觀三農


這個問題需要正確看待,好多人覺得果農的價格便宜,自己買的價格貴,賣蘋果真轉錢,這個是不正確的!

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先看一下整個環節是什麼樣的,收購商在果農手裡批量收購蘋果,由物流運輸到銷售地入倉庫分揀,劃分等級,去除路上壞掉的,品相好的還要再次包裝,讓後送的各個市場進行銷售!

第一個費用點,物流,現在物流費用也很高,像水果之類的一般都要冷鏈運輸,根據距離遠近,價格也不同!我們發普通物流河南一立方費用大概80左右!

第二個費用點,倉儲,蘋果運到目的地不可以當天就銷售一空,需要有倉庫進行儲存,一般都是冷庫,鄭州這邊普通倉庫一平方10塊左右,還是位置很偏的地段,冷庫成本更高!

第三個費用點,分揀和包裝,這些都是人工成本

第四個費用點,運輸到各個市場的費用,如果自己的車,成本會低一些

第五個費用點,各個市場的店面成本和人工成本

這些還不包括中間運輸過程中的破損,整體計算下來其實銷售商也不掙什麼錢,中間的差價主要在物流、倉儲和人工上,這個問題理性看待就好,不要太較真!


灰灰的花花世界


賣三塊或三塊以上的蘋果絕不是七八毛錢收到的蘋果,除非有人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現在地頭的蘋果,價格低是現實,但除了豐產之外,還有那個肯說自己的品質不高,甚至現在的人平時不學習,光靠鼓吹,賣不上價格怨天尤人,不把自己的產品質量抓上去,搞得那些質量高的價格也隨之下降。總之,只要東西好就有好價格!


蔬菜栽培技術



鳳146983974


1:11月2日下午,靜寧縣甘溝鄉馬坡村52歲的果農李釣來坐在自家5畝果園裡,對堆積如山的蘋果進行挑選分類。靜寧近百萬畝蘋果園所產的蘋果30%靠內銷,70%靠出口外銷,但今年的外銷渠道也不容樂觀。果品經紀人李玉林對記者說,美國的信貸危機也是影響靜寧蘋果銷售的重要原因。現在,他們這些果販“按兵不動”,每天盯著電視看經濟新聞,生怕“低價”收購的蘋果在還沒出售時再突然掉價了,所以,他們不敢大量收購蘋果。2:秦安縣興國鎮小灣村村民趙某說,村裡近3萬斤榨汁用殘次果1毛錢都沒人要,守著一堆堆的蘋果,好多村民都慌了。去年像這樣的60、65果咋都要賣七八毛錢,今年蘋果是豐收了,可1斤1毛錢都賣不上。一算賬,賣果子的錢連基本的人力費都不夠,因此乾脆把果子堆在地裡,不往回收了。”安伏鄉安伏村村民李宗芳說,他今年收了5000多斤富士蘋果,除其中一些商品果以低於去年的收購價賣掉外,大部分殘次果全部被果販以每斤1毛錢的價格收走了,所有的收入不足3000元。3:安伏鄉安伏村時發現,在距離秦安萬噸果汁廠近一里地的公路邊上,停滿了前來交果子的大型貨車。以現在每噸280元算,一斤收購價就是0.14元。而我們拉來的每100斤蘋果進廠後,廠子裡都是以80斤計,其原因是廠子要折扣掉果渣和壞果的斤數20斤;與此同時,進廠後每卸一車貨的裝卸費是50元不等,還有網袋錢,這些都剔除後每斤蘋果的價錢就減至9分錢了。不瞞你說,我這車蘋果是5分錢從果農手裡收來的,可就是這個價錢,這生意還是虧了,因為這一車1300元的運費還得給司機師傅付啊!”為什麼下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今年殘次果的價錢跌至觸目驚心的地步,看完果農、果販後,再看秦安萬噸果汁廠。 該廠綜合管理科科長馬小龍說,該果汁廠屬惠農項目,是今年8月16日開業的。該廠屬出口型企業,整個果汁面向歐美市場銷售。受今年歐美市場金融風暴影響,果汁整個消費群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去年果汁的銷售價是每噸1500美元左右,而今年已跌至800美元。由於出口量有限,廠子現在生產的果汁有了積壓現象。即使如此,果汁廠目前仍然以每天1100噸的消費量在收購果子,每噸收購價是280元,想以此儘可能地減少果農的損失。 


甜膩膩的歌聲


看什麼樣的蘋果了,賣三元一斤,得看品質與口感,如果你說收七八毛錢收不到,可能是因為別人有更好的銷售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