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进入“网络电影”时代,但定位可能依然是问题。

网络电影的“夺权”。

一边是和Netflix合作的马丁·斯科塞斯“炮轰”漫威不是电影,一放是国内网络电影的“去大”运动。

先不管马丁·斯科塞斯言论的正确与否,Netflix用1.4亿美元的超大投资让《爱尔兰人》成为其投资规模最大的影片。而国内网络电影“去大”实际上是去糟粕,但在倡议书里,国内网络电影的定位似乎成为了院线电影的“练习场”。

同为网络电影,中美两地的发展截然不同。缺乏足够大的“野心”,这是国内网络电影最大的问题所在。Netflix通过“高举高打”的战略,迅速积攒了大量一线的人才,且不论其投资回报比,单单从网络电影的发展来说,这是最奢侈和有效的“广告牌”。

而内地的流媒体平台,早就过了平台“输血”的阶段。如今作为原先电影的“二级市场”,尽管走入了重内容时代,但现在的模式注定让网络电影折腾不出水花来。

1

“网络电影”时代的到来

新拐点。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网络大电影)

“网络电影在今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转折点。”网络电影周期间,有多位资深从业者向媒体感慨道。

之所以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主要是因为网络电影已经经过了5年的发展,如今网络电影所处的竞争环境已然今非昔比。

“网大”这个概念被提出时,正值视频平台高速发展的起步时期,但版权费用的高额以及内容自制能力的不足导致各个平台都存在着输出内容的巨大压力。为了解决视频平台用户的发展需求和网络内容输出之间“供不应求”的问题,由体量小、商业价值较低的微电影延伸而来的“网大”应运而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容供给压力、实现了快速流量变现。

成本低、周期短、回本快等特性决定了这个时段入局网大的门槛和难度较低,这使得大大小小的公司瞄准了题材和内容上的红利,纷纷入局网大行业,行业格局初定。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道士出山)

但随着各大视频平台自制内容能力提升、互联网用户对更高质量内容的追求,网络电影的“不可替代性”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倒逼着整个行业必须升级,精品化”的时期到了。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态势不容小觑、传统台播内容也逐步向网络视频平台倾斜,吸引了华谊兄弟、万达、SMG等专业电影团队也开始制作一些小体量的类型片投入到网络电影市场,网大内容迎来了更进一步的“质”的提升。

因此,由以前微电影、广告片、UGC/PGC制作人员转变而来的制作团队“被逼着”进行了升级,整个行业格局经历了一场洗牌。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哀乐女子天团)

院线电影公司的入局更是吸引了一波资本的关注,再加上院线电影公司的较高成本制作使得原有内容公司需要投入更多成本才能满足对“质”的高要求,对网络电影行业的监管也随之开始逐渐加强。

除了各大视频平台在政策要求下建立起审查机制,网络电影一改过去视频平台代为备案,今后将由片方自主备案,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批才能等到成片上线。严格的政策监管,也从某种程度上驱动着网络电影开始自我革新和发展。

5岁的“网络大电影”终于慢慢走出了野蛮时代,但作为电影行业的一员,网大整个产业性并不强烈。内容的“精品化”对标的是院线电影的“中流影片”,这就决定了网络电影的天花板。

至此,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压力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网络电影走到了今天不得不升级转型的新拐点。

2

来自Netflix的启示

投入、投入、加大投入。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Netflix)

不同于国内视频平台买下的多是比院线电影便宜的自制网络电影,Netflix在尝试自制电影的路上不断进击,靠的是一系列可以进军戛纳的高质量作品来匹配自己“像改变电视业务一样颠覆电影产业”的野心。

从一开始,Netflix就在对标院线电影,要拥有高品质的原创电影、甚至比院线更优秀的电影,为此不惜投入了大量资金:自制的第一部长片《无境之兽》便是Netflix以该片预算200%的1200万美元购买下来的。

之后,Netflix每年都在原创内容上不断进行高规模投入——从2016年的50亿美元,到2018年的80亿美元,今年更是计划制作预算2000万美元到2亿美元的20部左右电影。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无境之兽)

值得注意的是,像是在2016年圣丹斯电影节上,Netflix以远超传统影视经销商的价格和数量购入了5部顶级的高质量电影——Netflix并不是单纯地进行高投入,而是聚焦于顶级电影内容。

同样的,Netflix也在通过高规模投入加强与顶级电影制作人的合作,从而输出高质量影片:以更高的预算扶持好莱坞等传统五大认知的马丁·斯科塞斯、伍迪·艾伦等顶级导演,与他们合作一些传统院线因为不符合自身发展方向而“淘汰”的优质作品。

有着能够争取奖项实力的《爱尔兰人》,这部210分钟时长、数十年跨度的史诗片,因为不断上升的制作难度数次传出制作的消息,均已拖延告终。最终在Netflix的1.4亿美元巨额投资下得以完成制作,并成为马丁·斯科塞斯生涯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

如今,在不断用精品内容武装自己的动作下,Netflix输出了一系列横扫颁奖季的高质量影片,吸引了更多优秀的电影制作人排着队向其推销项目。这既保障了Netflix刺激订阅用户增长的优质内容需求,又满足了扩展全球化业务所需的实力和影响力,使得Netflix前进的势头相当迅猛。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罗马)

正是由于以Netflix为代表性的流媒体平台进行了大规模、高起点的投入,美国网络电影的内容和质量才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去了“大”,之后呢?

“接轨”。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网大VS院线)

如今,网络视听用户已近7.5亿,付费用户规模已达3亿多,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决定了网络电影的发展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各大视频平台不断探索和升级着网络电影的分账模式、营销模式,以片方更积极主动参与影片影响的方式推动着制作团队的升级,使得分账天花板不断被推高——网大分账冠军在2017年突破了2500万,在2018年达到了5000万。

但今年1-9月,全网上线网络电影六百余部,相较于去年的1468部有着极大差距,分账过千万的网络电影已达到30部。网络电影行业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开始了从放量到求质的转变,也迎来了更残忍的新“淘汰期”。

如同淘票票总裁李捷所说的:“最重要的是当你叫网络电影的时候,要提高创作和内容的质量,要对得起‘电影’这两个字。”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政策监管)

各种“危机感”压迫下,视频平台应当如何激活网络电影行业更上一层楼的创作力、输出更上一层楼的精品内容,成了目前的一大问题。而对比着Netflix来看,这一问题背后有着两点值得关注。

一点是,不同于Netflix想要做更好的原创电影内容的高起点,网络电影行业之前的意义在于作为新市场来消化电影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其次在于锻炼和孵化电影行业新入行的人才团队和IP。

“青年军培养”的定位,使得国内网络电影行业始终处于院线电影行业的底层,无论是制作团队还是内容始终比院线电影逊一筹。

另外,不同于Netflix可以以“零窗口期”直接发行顶级内容,国内平台仍旧输出的是过窗口期的院线电影或者是下一个阶的精品内容。

网大“去大”运动,方向真的对了吗?

由于院线电影始终是国内互联网用户的主要消费内容,网络电影行业并不能跳过院线电影行业独立发展,导致国内平台既不能满足互联网用户的内容需求,也不能拥有内容竞争力和影响力。长期以往,国内平台便处于缺失精品内容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跳脱出去,更无法有力地对标院线。

从根本上来说,网络电影想要借助国内超强的互联网红利实现大的发展,那么“野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相比之下,有“野心”远远要比现在“有信心”去培养青年人才更为重要。

相比美国,中国在互联网消费上远远领先。但是在所谓的互联网内容生产上,长期陷入到了“鄙视链”当中某种程度上磨平了互联网内容的野心。如今,网大的确成为了过去时,但网络电影是什么?未来怎么办?这可能是更需要去回答的“初始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