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阳原人的口音,说不定你会一头雾水

听了阳原人的口音,说不定你会一头雾水

阳原县不大,人口也不多,放在全国,标准的小县。但这个小县里的人却因为地域不同,有着不同的口音,说着不同的方言和土语。

一种被称作东面儿人的口音。操这种口音的人最多,能占到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吧,说的最典型、也最纯粹的是东城、三马坊、化稍营、高墙等乡镇的人们。这种话像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口头语也不多,别人听起来也明白,但土气,就像冬天树上的干枝杈。也正因为直白,显得少抑扬,没韵味,语感上差了些。

一种是东井集人的口音。这种口音的人因为与山西大同结伴种田,所以口音也和大同人毫无二致,这种口音只有东井集镇的人说。不过这种口音显得生硬不说,许多说的人还嘴赖,开口闭口总要带上个“日麻”的,让人听了不舒服。有人就会生气,日麻你娘那X了?脾气赖的还会因此大打出手。打完了才知道是东井集人的口头语儿,但还是不服气:咋不跟你爹你妈说日麻的?

听了阳原人的口音,说不定你会一头雾水

第三种是县城一带的口音。说这种口音的人有西城和要家庄的人,他们张嘴先说“额”,额吃不了,额睡不着,额就看你不顺眼。这个“额”相当于外地人的“俺”,也等同于书上写的“我”。西城的小女女们爱说“爷们”,嘴赖的还喜欢给人当爹。传说有次一个下花园女人和一个西城小女子喝酒,开始还热情友好,一会儿喝多了,西城人问下花园人你是哪的,下花园人说是下花园的。西城人就不高兴了,说你吓唬爷,爷们还吓唬你了。

语言就是这么奇怪个东西,有时候搁一条河或者山上山下,口音就不一样了。比如化稍营镇的大渡口和小渡口村,互相离不到二里地。但就因为中间搁了条桑干河,大渡口的人便说“捏”,小渡口的人们则说“喏”。上了大田洼,说喏的人就更是比土坷垃都多了。而到了揣骨疃南山那边的村,人们早已经没了揣骨疃味儿,而纯粹是蔚县口音了。

听了阳原人的口音,说不定你会一头雾水

说到底口音也是种文化,是当地人文化底蕴和生活习俗的反映。阳原这几种口音哪种更标准,说起来更好听,还真是见仁见智。好在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听明白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