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紀卿,謝從高: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舉隅

紀念活動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象徵,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舉行了形式多種、內容多樣的紀念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活動。這些先驅領袖人物是指在新中國成立前犧牲或逝世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或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運動領袖,或為黨的創始人和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革命軍隊的傑出領導人,為黨的發展壯大、民族的解放、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共產黨以紀念誕辰的方式表達對他們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懷念,號召全黨同志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凝聚力量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本文以紀念李大釗、蔡和森、方誌敏、瞿秋白誕辰為考察中心,系統梳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這4人誕辰紀念會上的講話,力圖提煉出中國共產黨紀念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活動的主要特點,併發掘其史學與現實價值。

一、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的歷史演進

中國共產黨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誕辰紀念,發端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誕辰的紀念。1919年5月,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就已開始了對馬克思的紀念。李大釗在《“五一節”(May Day)雜感》中說,“五月五日是馬克思的誕生日。去年的五月五日,又正是他誕生百年的誕生日”,我們應該“紀念這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誕生的人物”。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並同時舉行了馬克思誕生紀念大會。當時“演說者共十六人,多鼓吹社會革命,真是慷慨激昂,使人奮發”。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選擇在馬克思誕辰紀念日召開大會,表達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之後,黨內不定期地發起和組織了對馬克思、恩格斯誕辰(逝世)紀念、列寧和斯大林誕辰(逝世)紀念活動。這些紀念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效果也很顯著。正如有學者總結的:“經典作家紀念是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的重要方面,對於塑造經典作家形象、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賴紀卿,謝從高: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舉隅

馬恩列斯

對於為中國革命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中國共產黨早期就舉行了相關紀念活動,以寄託哀思,激勵後人,由此逐漸發展為紀念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優良傳統。1926年1月15日,《中共中央通告第七十二號》就每年“二七”舉行“職工運動戰士大追悼周”作出指示,要求“一般中國的平民都應當紀念他們,哀悼他們”,在宣傳中要“說明‘二七’在中國職工運動史上的地位”,以及“舉行追悼周的意義和理由”。同時,針對當年追悼周舉行的形式,認為“可以適應各地情形,大概分為幾種:(一)由黨發傳單;(二)工會發傳單;(三)學生會及其他社會團體發傳單開會;(四)由當地工會開追悼會,請各界團體出席;(五)各工會召集群眾大會”,可見對革命先烈紀念活動的重視。9月,針對英帝國主義在四川萬縣製造的暴行,《中共中央通告鍾字第十九號》指示,要求“舉行萬縣慘案追悼周,擴大反英宣傳”“在這一週內各地方當進行開會、演講、追悼、下半旗等工作”,並擴大反英的聯合戰線。同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通告鍾字第四十三號》要求各地黨部迅速指定專人負責,陸續將活動方案寄交中央,認為“他們奮鬥的精神,犧牲的勇氣,是可以鼓勵我們前進的勇氣與決心,並可以使社會群眾認識我黨,增高我黨在群眾中的威望。尤其是在國民革命高潮的今日,群眾急欲知道我黨,敵人又故意造謠汙衊,我們只有宣傳這些具體行動的事實,宣傳我們先烈奮鬥的壯史,可以封敵人之口,堅群眾之信”;並且“這些材料在黨內對於同志的訓練上亦十分重要”。在這裡,說明我們黨已經認識到了開展紀念革命烈士活動的重要價值。

賴紀卿,謝從高: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舉隅

李大釗

其後不久,黨的主要創始人李大釗英勇就義,中國共產黨逐漸開始了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紀念。1929年9月,為紀念彭湃等烈士,周恩來親自撰寫了《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一文以示思念,這是中國共產黨紀念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開端。周恩來告誡全黨同志:“階級鬥爭劇烈的今日中國,革命的群眾、革命的領袖死在敵人的明槍暗箭中的不知幾多!這原是革命成功前所難免的事變,而且是革命成功之血的基礎。沒有前赴後繼的革命戰士,築不起偉大的革命的勝利之途”“尤其是革命領袖的犧牲,更有他不可磨滅的戰績,照耀在千萬群眾的心中,熔成偉大革命的推動之力,燃燒著每一個被壓迫群眾的革命熱情,一齊奔向革命的火原!”他呼籲工農兵士、勞苦群眾和革命先鋒戰士們,“在死難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淚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堅決地繼續著死難烈士的遺志,踏著死難烈士的血跡,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鬥爭!”這正是黨開展對革命烈士紀念活動的意義所在。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在南昌市下沙窩就義,時年36歲。中共代表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發言中說:“中國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總司令方誌敏同志中計被俘以後,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受盡了虐待和凌辱……表現出至死不屈的節操和為國盡忠的義氣。方誌敏同志的肉體雖被摧殘了,但方誌敏同志的抗日救國精神,將如日月經天,江河亙地而永垂不朽。”12月14日,中國共產黨在法國巴黎出版的《救國時報》第2期上,刊載了方誌敏的獄中遺著《我們臨死以前的話》,並加寫了前言——《抗日烈士方誌敏之遺書》,文中說:“他是為反日救國而犧牲了的,他的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堅決反日救國到底的精神,是值得每個反日救國的同胞效法的。”隨後將方誌敏的遺著和紀念文章以《民族英雄方誌敏》為名集結出版,這是方誌敏獄中遺著在社會傳播的最早版本。1937年1月24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央機關刊物《鬥爭》第122期上,編有《紀念民族英雄方誌敏專號》,收錄了方誌敏2篇獄中遺著《在獄致全體同志書》和《我們臨死以前的話》,同時也發表了邵式平撰寫的《紀念我們的領袖民族英雄方誌敏同志》等3篇紀念文章,以謳歌他的豐功偉績和不朽精神。1940年9月,時任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主任葉劍英讀了方誌敏《我從事革命鬥爭的略述》手稿後,曾作《讀方誌敏同志獄中手書有感》七言絕句一首,後來郭沫若也步韻和詩一首。對於中共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紀念除了撰寫文章以外,中央還會召開大會以示追悼。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閉幕會議通過了《關於以七大名義召開中國革命死難烈士追悼大會的決定》。6月17日,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各界代表在中央黨校大禮堂舉行了中國革命死難烈士追悼大會,毛澤東主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邢肇棠陪祭。新中國成立前中共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紀念,多屬於逝世紀念,服務於當時的歷史任務,融入當時的歷史進程,能折射出當時的歷史特點;但同時也是革命動員、形象建構的有效載體。

賴紀卿,謝從高: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舉隅

方誌敏(油畫)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對於革命烈士的紀念活動正式延續下來。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定。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使革命先烈的紀念成為永恆。以後每逢國慶節,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要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此外,我黨除了組織專門的革命烈士紀念活動之外,同時也在其他紀念活動中表達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敬意和緬懷。改革開始後,我黨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紀念開始走向常態化和正規化。1981年7月1日,胡耀邦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我們還深切懷念我們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鄧中夏、蘇兆徵、彭湃、陳延年、惲代英、趙世炎、張太雷、李立三等同志。我們還深切懷念早年為黨為國捐軀的人民軍隊的傑出將領方誌敏、劉志丹、黃公略、許繼慎、韋拔群、趙博生、董振堂、段德昌、楊靖宇、左權、葉挺等同志。”胡耀邦同志不僅列舉了中共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群體,而且還高度評價了他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由此,我黨逐漸形成了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的特定表達模式,即把闡述先驅領袖人物個人功勳根植於黨的偉大歷史當中,重點展現先驅領袖人物獨具特色的偉大功績,並藉此總結先驅領袖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鮮明黨性,號召全黨同志學習,進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

二、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的主要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黨開展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的特點較為明顯,這集中體現於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李大釗、蔡和森、方誌敏、瞿秋白等4人誕辰紀念會上的講話中。

(一)紀念規格基本參照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標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對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活動較多。199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舉辦已故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誕辰紀念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為使已故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誕辰紀念活動適量有度,富有實際意義”“對在黨的歷史上處於核心領導地位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活動,在逢十、逢五十、逢百週年時舉辦。逢十週年,發表紀念文章;中央有關部門召開紀念座談會”“逢五十週年,中共中央召開紀念座談會,中央主要領導同志出席並講話。逢百週年,中共中央召開紀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出席,中央主要領導同志講話。”對於黨的創始人的誕辰紀念,基本上參照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標準舉行。1999年10月30日,胡錦濤同志出席《李大釗文集》出版暨紀念李大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2009年10月28日,習近平同志出席紀念李大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延續了中央對李大釗作出的評價,同時強調“李大釗同志永遠是共產黨人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賴紀卿,謝從高: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舉隅

瞿秋白要求採訪列寧

對於我黨其他傑出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根據他們在我國革命事業中的貢獻和影響,“逢五十週年,發表紀念文章。逢百週年,中央有關部門召開紀念座談會,誕生地舉辦小型紀念活動”,規格雖有所降低,但也會靈活變化。例如對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蔡和森110週年誕辰紀念,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方誌敏100週年誕辰紀念,還有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文學家瞿秋白100週年誕辰紀念,都是依據他們的革命貢獻和社會影響,參照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標準適當改變的。

(二)紀念話語側重宣傳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生平業績和崇高精神品質

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召開的紀念大會、紀念座談會,基本上是對他們的歷史功績、歷史地位、精神品格進行全面總結和評價,以表達黨、國家和人民的崇高敬意。如江澤民同志在李大釗誕辰100週年紀念大會上指出:“李大釗順應時代的需要,率先在中國大地上高舉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旗幟,為中國昭示了新的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他在中國革命的許多條戰線上進行過英勇的鬥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中,在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曾慶紅同志在紀念蔡和森誕辰110週年座談會上,高度評價了蔡和森“對共產主義理想堅定不移”“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無限忠誠”“刻苦學習,並善於結合實踐進行理論思考和理論創新”的精神,以及“崇高的革命品格和大無畏的獻身精神”。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方誌敏誕辰100週年座談會上,將方誌敏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氣概括為四個方面,即“樹立堅定正確的理想和信念,不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鬥志,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撓,英勇奮鬥”“一身正氣,清正廉潔,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氣節”。尉健行同志在紀念瞿秋白誕辰100週年座談會上,將瞿秋白的歷史功績概括為:“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英勇奮鬥的一生,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艱苦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優秀先行者、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者之一,是經過五四運動洗禮那一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中的優秀代表,是開風氣之先的早期共產黨人之一。”通過舉辦這些誕辰紀念活動,緬懷和追憶中共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歷史功績,總結和展示他們的精神品格,既表達了對歷史的尊重,也在國人面前樹起了一座座精神豐碑,富有教育意義和啟迪作用。

賴紀卿,謝從高: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舉隅

紀念蔡和森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

(三)紀念目標註重圍繞當前中心任務開展現實性紀念

我黨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的開展,緊密結合了當前中心任務的需要,目的在於服務現實。首先,是從紀念對象中總結經驗以指導現實。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李大釗誕辰110週年、在紀念方誌敏誕辰10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均有體現。比如在講到學習李大釗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時說:“今天,我們正在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新的世紀,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在強調學習方誌敏堅定的革命鬥志時說:“今天,我們正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國內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全黨同志首先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保持堅韌不拔、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克服困難,開拓前進。”這些充分表明,我黨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誕辰紀念已非單純意義上的紀念,而是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重大現實問題聯繫起來,以期從中獲得經驗指導。

賴紀卿,謝從高: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舉隅

守初心,擔使命

其次,是借紀念活動建立起過去與現實的聯繫。紀念過去正是為了在現實中有所堅持、有所收穫。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的紀念有著明顯的話語要求。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李大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說:“在李大釗同志等革命先烈為之獻身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勇往直前,歷經八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創造了亙古未有的歷史偉業。”當前我們要“堅定信心,紮實工作,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力完成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任務”。我黨開展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誕辰紀念活動,具有服務現實的取向,以此激勵後人積極應對現實中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尋求實現理想的思想共鳴和精神支撐。

最後,是借紀念活動表達開拓事業的決心,以凝聚全黨力量。在紀念活動中表達繼承革命事業的決心,既是告慰革命先烈的一種方式,也是開展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的重要動因。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李大釗等4人的誕辰紀念會上,均表達了開拓革命事業的決心。決心既是一種宣言,向世人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決心也是一種激勵,將激發中國共產黨人勇往直前的力量;決心更是一種繼續和進取,通過對中共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評價、學習和紀念,傳承和發揚他們的革命遺志,昭示著革命自有後來人,這是對革命先輩誕辰紀念的最好“凝聚劑”。

三、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的重要價值

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誕辰紀念活動,既對過去的歷史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正確勾勒我黨的歷史進程,同時也對當代紀念活動的組織提供了有益借鑑,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歷史紀念觀。

(一)正確勾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程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既有輝煌,也有曲折。正確勾勒中國共產黨歷史,既有以核心概念的方式,也有以重大歷史事件的方式,還有以偉大歷史貢獻的方式。通過組織對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誕辰紀念活動,以一個個鮮活的個案來梳理、彙集和展現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利於黨內外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共產黨歷史進程的脈絡和主線。回顧中共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為黨、為國、為民族、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勳,緬懷和追憶其歷史功績,就是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通過追憶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不朽生平,同時也是在正確勾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程,展示中國共產黨人堅貞不屈、前仆後繼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更生動形象、貼近人心,更能獲得人民的廣泛認同。

賴紀卿,謝從高:中國共產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舉隅

中共一大代表在南湖

(二)樹立中國共產黨正確的紀念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黨在早期先驅領袖人物誕辰紀念活動中,表明了在大是大非、原則性問題上有著堅定的政治立場,既以客觀公正的態度評價他們的歷史功勳,著重宣傳他們的崇高精神品質,又與一切歪曲中共早期先驅領袖人物形象、歪曲黨的歷史的現象作鬥爭,正本清源,以正視聽。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外敵對勢力故意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肆意傳播各種錯誤言論,惡意中傷黨的早期先驅領袖人物,抹黑黨的歷史和黨的領導人,詆譭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豐功偉績,在社會和人民群眾中產生了惡劣影響。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是特定歷史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髮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當時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優秀知識分子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和鼓勵下自主探索建黨的結果,同時也受到了共產國際的幫助和指導。據《惲代英年譜》記載,1920年2月1日,由惲代英、林育南等創辦的利群書社正式營業。“利群書社不在贏利,在於介紹新文化,專門經銷《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馬格斯資本論入門》《階級爭鬥》等著作和《新青年》《共產黨》等刊物,形成為當時長江中游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陣地”。1921年7月16日至21日,惲代英召集受利群書社影響的進步青年在湖北黃岡浚新小學舉行會議,宣佈成立共存社,明確承認階級鬥爭,擁護無產階級專政,以實現沒有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為最終目的。這與後來中共一大通過的黨章具有共同追求,同時也表明它是一個具有共產主義小組性質的革命團體,標誌著惲代英、林育南等先進青年已經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惲代英、林育南等聞訊異常興奮,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矢志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奮鬥終身。我黨通過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誕辰紀念活動,把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聯繫起來,緬懷早期先驅領袖人物在人民解放、民族復興中的偉大功勳。這不僅維護了中共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形象,更樹立了黨的形象,強化了黨的政治權威,維護了黨的領導地位。這也有利於弘揚中國共產黨的正確紀念觀,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引導黨員和群眾在紀念活動中感佩中共早期先驅領袖人物的革命精神和豐功偉績,認同和擁護黨的政治價值,並在實踐中自覺繼承優秀革命傳統,以革命先驅為榜樣,堅持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選自《決策與信息》2019年第10期,賴紀卿系華中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謝從高系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