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才能分清楚的明代青花瓷分期特徵,館藏文物對照解說|真知堂


瓷器鑑定真知堂:最近開始寫《明代青花瓷器鑑定精要》,已經更新了兩節,第三件是明代官窯瓷器的概況,如無意外,明後天能寫出來。圖為洪武官窯青花雲龍紋“春壽”瓶,上海博物館古代陶瓷館文物。此器為洪武時期罕見的銘文器,是非常出名的一件寶貝,高清圖難得一見。

瓷器鑑定真知堂:明朝是276年間,分為十四世紀末期,十五世紀,十六世紀,十七世紀早中期幾大塊。和國內研究者不同的是,海外研究人員一般按照上述時期來研究中國瓷器。十四世紀末期,就是朱元璋建國的1368-1398年,年號洪武。洪武一共31年,其青花瓷器在整個明代,風格獨特。具體內容請看專欄。圖為永樂青花花卉紋窩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洪武之後,是建文朝,一共四年。值得指出的是,由於朱棣發動了軍事叛亂,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戰敗失蹤,朱棣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洪武,建文瓷器一般不予區分,統稱為洪武瓷器。圖為明宣德青花花卉紋大碗。


瓷器鑑定真知堂:朱棣繼位後,改年號為永樂。永樂瓷器早期,以甜白為主,後期由於鄭和下西洋帶回來大量彩繪青花原料蘇麻離青,所以青花瓷取代甜白瓷成為主流。永樂青花瓷一般無款,目前僅見館藏四件壓手杯杯心有永樂年制篆書款。圖為空白期正統青花人物紋梅瓶。

瓷器鑑定真知堂:宣德青花瓷器,雖然也採用了蘇麻離青彩繪,卻出現了國產料,混合料,進口料不同的現象。和永樂瓷器比,宣德瓷器多數有橘皮紋。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橘皮紋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永樂青花瓷沒有呢?請看專欄,首次揭秘。圖為空白期青花魚藻紋大罐。

瓷器鑑定真知堂:永宣之後,明代瓷器進入一個短暫的黑暗期。此時正統皇帝年幼即位,不久兵敗於瓦剌蒙古,皇帝被俘。其帝景泰帝在大臣們扶持下臨危受命,繼承皇位。後來,正統帝被放回,景泰帝不可交還帝位,於是軟禁了正統帝。不久,景泰病重,大臣們又擁立舊帝即位,是為天順。三朝歷史太亂,瓷器也陷入低谷,目前館藏文物未發現帶有年號款瓷器。圖為成化青花高足杯。


瓷器鑑定真知堂:天順帝死後,其子成化帝即位。改變了明代瓷器自從開國以來的雄輝面貌,變得纖細柔美。成化以小器著稱,據說是因為皇帝寵愛萬貴妃的緣故。研究瓷器鑑定,必須要對皇帝性格進入分析,才能搞清楚其存在的時代特徵。具體內容請看專欄。圖為明弘治青花嬰戲紋碗。

瓷器鑑定真知堂:弘治時期,皇帝尚簡。瓷器燒製不豐富。一般以外,弘治青花瓷的風格類同於成化。到了正德時期,青花瓷卻發生了大的變化。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具體表現形式是什麼呢?請看專欄。圖為明正德青花纏枝蓮紋香爐。

瓷器鑑定真知堂:正德荒唐,死得很早,沒有後代,於是由他的堂弟嘉靖即位。嘉靖帝由於是半路上當上皇帝的,因此對於正德帝很忌諱。嘉靖青花改變了正德時期的面膜。形成了新的風格。目前,對於嘉靖青花瓷研究收藏很不到位。圖為嘉靖青花朵花紋象耳瓶,北京通州明墓出土,北京首都博物館文物。


瓷器鑑定真知堂:隆慶一朝是個過渡朝代,只有短短几年。為什麼隆慶瓷器改大明隆慶年製為大明隆慶年造呢?這事還真是一個迷、隆慶青花瓷,屬於稀罕物。圖為天津博物館藏明隆慶款青花仕女撫嬰圖長方盒。

瓷器鑑定真知堂:明代青花瓷進入萬曆時期,又發生了一次大的變化。由於萬曆中期後,麻倉土絕,改用高嶺土。進口回青也用完了,改用國產青料。所以萬曆時期早中期和中後期瓷器風格迥然不同。對於瓷器鑑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鑑定,請看專欄。圖為明萬曆青花嬰戲紋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萬曆死後,泰昌帝只有一個月,天啟皇帝也只有幾年,就到了崇禎。崇禎一朝,外有滿清,內有農民起義,可謂內憂外患,焦頭爛額。但崇禎時期的青花瓷,卻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粗糙。圖為明崇禎青花瑞獸圖爐,上海博物館古代陶瓷館文物。


瓷器鑑定真知堂:《明代青花瓷器鑑定精要》專欄,是筆者三十多年收藏和研究明代瓷器的心得體會,結合了傳統眼學的寶貴經驗和當代物理化學燒窯知識,很多要訣首次公開,對明代瓷器收藏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購買。購買了專欄的朋友可私信筆者一下。最後這件青花瓷,你看是什麼朝的東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