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宜賓」興文縣“四共”建設縣域醫共體 走出一條醫療改革新路子

「改革宜賓」興文縣“四共”建設縣域醫共體 走出一條醫療改革新路子

【編者按】長江首城·中國酒都·中華竹都——宜賓,是一座極具改革創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國率先打響中小企業改革“第一槍”,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榮。邁步新時代,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奮鬥目標,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次第開花的嶄新景象。為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今日頭條》連續推出宜賓市近年來創造的改革典型經驗,與全國各地互動交流。

針對縣域醫療資源配置不足,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興文縣以全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為契機,創新集團共建、信息共享、人員共管、績效共改“四共模式”,聚力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縣域醫療資源實現有效整合、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集團共建

以強帶弱促進資源整合

一是成立兩個縣級醫療集團。創新縣域醫療衛生組織形式,加強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為龍頭,吸納鄉鎮衛生院及其分院為成員單位,按“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模式組建2個縣域醫療衛生健康集團。成立以縣委書記任主任,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任第一副主任的縣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簡稱縣醫管委),由縣醫管委對醫療集團進行統一領導,集團內部分別建立黨建、人事薪酬、財務等八大運行機制,實施集團化管理和一體化經營。

二是建好區域醫院聯盟平臺。與四川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宜賓市第一、第二人民醫院、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簽約結為區域聯盟醫院,組建了內分泌專科、腫瘤專科、胸痛中心、影像專科等10個特色專科聯盟,形成補位發展的醫療合作模式,促進了人才、技術、資源的高度整合,實現專家共享、臨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學共享。

三是構建分層就醫體系。推進縣級公立醫院與省市三級醫院的遠程醫療協作,利用省級醫院數字化優勢,開展省、市、縣、鄉四級遠程會診、遠程醫學影像診斷、遠程手術指導、遠程監護等遠程醫療服務,形成省、市、縣、鄉四級分層就醫體系,通過技術向內轉有效降低病人外轉率,方便了群眾就地就醫。

「改革宜賓」興文縣“四共”建設縣域醫共體 走出一條醫療改革新路子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醫院興文縣醫聯體建設座談會

信息共享

上下聯動提升整體水平

一是整合資源優服務。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模式,2個醫療集團錯位建立消毒供應、醫學影像、心電圖會診、臨床檢驗4個資源共享中心,為集團內各醫療機構提供一體化服務。在牽頭醫院核准開展的範圍內簽訂共享協議,加強醫療質量控制,推進全縣醫療機構醫學影像檢查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

二是“三醫聯動”通信息。堅持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以暢通平臺信息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患者入院時只需繳納部分費用,其餘費用由醫院墊付,出院報銷結算,緩解老百姓墊資治病壓力,同時將調整的醫療服務收費項目納入醫保和新農合支付範圍。通過“三醫聯動”改革,醫改指標均達到省控標準,其中,藥佔比為23.35%、較省控標準低6.65個百分點,門診次均醫藥費用增幅為-13.6%、較省控標準低20.6個百分點,住院次均醫藥費用增幅為3.13%,較省控標準低3.87個百分點。

三是平臺監測強管理。健全醫院綜合監管體系,全面完成公立醫院“三醫監管”平臺接入,創新建立“興文縣人民醫院運營監管平臺”,根據“三醫監管”要點及各項指標要求,以信息化業務系統中的數據為基礎,藉助FineReport設計器,結合醫院自身特點自行設計開發了一系列以強化管理為目標的統計與監測報表,同時配合行政管理、績效改革對數據分析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干預,最終形成一套以數據為依據、目標為導向的管理模式,通過對監測數據進行動態綜合分析運用,有力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

「改革宜賓」興文縣“四共”建設縣域醫共體 走出一條醫療改革新路子

興文縣2018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會

人員共管

下沉人才建強醫療隊伍

一是醫療力量投向基層。醫療集團對在編人員實行統一管理,建立“崗編分離,縣聘鄉用”的基層衛生人才動態管理機制,即編制保留在醫療集團,崗位在各成員單位,保留下沉醫療人才縣級事業編制身份,破解專業技術人員不願到基層的難題。紮實開展上掛下派活動,推行師傅帶徒弟機制,有效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水平。

二是家庭醫生服務群眾。實施“縣級醫院專科醫師+家庭醫生+協助團隊+健康管理師”簽約服務,在穩定簽約數量、鞏固覆蓋面的基礎上,把工作重點向提質增效轉變,按“一醫生一護士一公衛”結構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63個,制定適合各類人群的11個健康管理服務包,對已簽約居民實行臺賬式管理。目前,全縣共簽約23萬人,對5338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了全覆蓋。

三是“縣管鄉用”開展考核。對下派醫護人員實施“縣管鄉用、以縣為主”管理模式,賦予鄉鎮衛生院一定的管理權,鄉鎮衛生院負責“下派醫護人員”的工資供給、日常管理、考核績效、院(所)負責人任免等工作;對“下派醫護人員”的考核採取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以醫療集團牽頭的方式進行,由鄉鎮衛生院歸口上報參與醫療集團評先選優,醫療集團佔70%權重、鄉鎮衛生院佔30%權重。

績效共改

多元激勵提升幹事熱情

一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率先在全省推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黨委書記、院長分設,堅持黨委集體領導,院長行政指揮,職工民主管理,實現黨委領導和院長負責的有機結合。實行任期目標責任管理,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並與財政補助、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深化公立醫院公益性。

二是實施薪酬制度改革。

在縣級公立醫院實施績效工資改革工作,打破“大鍋飯”,用好“計量杯”,把資金績效向技術好、做得好、幹得多的人員傾斜,進一步調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改革後較去年同期,醫務人員收入增加19%,滿意度提高5%。

三是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實行公立醫院藥品零差價銷售,取消高值醫用耗材加成,建立科學考核激勵機制,破除“以藥養醫”。自改革以來,全縣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和高值醫用耗材加成共讓利患者6380萬元,切實減輕了群眾負擔,群眾滿意度由改革前的78%提升到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