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多少座“世界級”名山?

江西有多少座“世界級”名山?

如果你問江西有多少名山?在很多人看來,江西有4大名山,井岡山、廬山、三清山、龍虎山,都是5A級風景名勝區。

其實江西有5大名山,除了井岡山這座政治名山,其餘都收錄於《世界遺產名錄》,巧哥叫這些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為“世界級”名山。

巧哥說江西有5大名山,那麼還有一處叫什麼山?叫武夷山。

武夷山市不是福建的嗎?武夷山市是福建的,但武夷山卻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

位於江西的如今叫鉛山武夷山,因為位於鉛山縣境內、面積107.25平方公里,且是江西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這裡有“華東屋脊”之稱的黃崗山,海拔2160.8米,是東南大陸最高峰,被譽為“珍稀植物王國,奇禽異獸天堂”、 以及“生物模式標本產地”。

這裡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遺產,而且還有豐厚的人文遺產。鵝湖書院見證著那曾經是繁榮而深遠的文化盛事。

2017年7月9日,江西鉛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比福建晚18年,為此,巧哥寫過《“江西兵敗武夷山”,敗在哪裡?》。

到去年,《世界遺產名錄》收錄的全球世界遺產總數達到1077項,其中自然遺產208項,文化遺產834項,混合遺產35項目。意大利以53項遺產地位列世界遺產總數第一,中國以52項位列第二。

如今江西有4處收錄於《世界遺產名錄》,在全國名列前茅。

那麼巧哥就簡單介紹這幾座江西的“世界級”名山,先談談三清山,三清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其中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9.9米,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還是世界地質公園,在峰巒、峰叢、峰牆、峰柱之上,由於風化剝蝕、沖蝕及不均勻崩塌和球狀風化作用,形成了一些奇巧秀美的具有一定像形意義的造型石,其造型石景豐富奇絕,其中“東方女神”、“巨蟒出山”兩處標誌性造型景觀,為世界“絕景”。

接著說武夷山,因為武夷山也在上饒境內,也就是說上饒市有2座“世界級”名山,這是很牛B的。

武夷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是座歷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懸崖絕壁上遺留的“架壑 船”和“虹橋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武夷山還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

也有人說廬山是座政治名山,比如雜文家張勇寫過《這兩座政治名山》,他說,江西有兩座名山:一曰井岡,一曰廬山。這兩座風景名山,更是兩座政治名山。張勇到這兩座山,不買一件東西,他要在這裡細細咀嚼兩山所承載的超重的政治分量、歷史分量,嚼出它們的甜酸苦辣來。

巧哥認為,不同的人去廬山可能嚼出不同的味來,所以這裡對廬山也就不做介紹。

這裡要重點介紹一下巧哥家鄉的龍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63代,歷經1900多年。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

巧哥20年前寫過一篇散文《生命,千古之謎》,寫的就是龍虎山的懸棺之謎。

宋理學家朱熹曾發出疑問:“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這裡有202座懸棺。專家考證認為,龍虎山的崖墓懸棺群,距今有2600餘年的歷史,是古越人所葬。

“今夕何夕兮,騫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一曲低緩而沉鬱的《越人歌》,唱盡古越風情與神韻。春秋五霸爭雄,正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20年,演出了歷史上撼然心魄的一幕。

這裡碧水丹山秀其內, 道教文化美其中,豐富的人文與奇絕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

這裡還有巧哥的好兄弟加仂,他在這雨量充沛,氣候溫潤,空氣負離子含量超過正常值15倍的天然氧吧,種綠色生態有機產品。由於灌溉的水來自於清澈的山泉,加仂把這裡種出的大米叫“龍泉大米”,賣得很火。(加仂電話13907018456)。

巧哥老家離龍虎山20幾公里,前不久,還去龍虎山看望加仂老弟,吃龍泉大米、喝野味湯、品野生綠茶,然後觀龍虎山風景,晚上再去“尋夢龍虎山”……

寫於2018年5月8日

延伸閱讀

江西兵敗武夷山”,敗在哪裡?

如果在全國問卷,問武夷山是哪裡的?可以說90%以上的人會說是福建的,就連許多江西人也認為是福建的。

這種“世人只知福建武夷山,不知還是江西武夷山”的認知常態,怎麼不叫巧哥耿耿於懷?

事實上武夷山是跨閩贛兩省,介於江西的上饒、鉛山與福建的浦城、崇安等地之間。被稱為“華東屋脊”的武夷山主峰黃崗山的至高點,卻位於江西鉛山境內。

人們談起江西,就會說江西山清水秀,有四大名山:廬山、三清山、龍虎山、井岡山,前三山是世界文化遺產。江西如果沒有“丟”了一山,就有五大名山,而且這名山還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這座山就是武夷山。

但江西這次,終於“拾起”了這座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的名山,這“遲來的愛”,不知擁有武夷山的江西人會有何感嘆?

據澎湃新聞,波蘭當地時間7月9日下午19時10分,世界遺產武夷山邊界調整項目在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審議並獲得通過。至此,江西鉛山境內的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江西鉛山武夷山為江西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

此次獲得世遺大會通過的武夷山(江西鉛山)遺產提名地位於鉛山縣、武夷山脈北部,面積107.25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67.47平方公里),是江西省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部分。其中黃崗山位於鉛山縣武夷山鎮境內,是武夷山脈最高峰,也是整個華東六省一市地區的最高山峰,最高峰海拔2160.8米,為大陸東南第一峰,號稱“華東屋脊”、“武夷支柱”。

新聞報道後,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論戰,武夷山究竟屬江西還是福建?聽聽網友怎麼說?

“這個申遺針對武夷山整體地貌特徵,並非是由國內省界來判定的,所以大可不必爭論武夷山是哪邊的,況且當初江西和福建劃省界就是以武夷山主體來劃分的。”

“早該如此,武夷山作為一座界山,怎麼可以因為行政區劃的劃分,而被一分為二呢?作為遺產保護,當然得一體化,況且北武夷(江西界)的文化、風景並不遜於南武夷(福建界)。”

“武夷山一個早都聽寫的地方,風景如畫,青水綠水。真的一直認為是福建的,原來此山橫跨閩贛兩省。討論歸屬哪個省,其實己經沒意義了,反正是中國的,現在成了世界遺產。”

“我也是一直有疑惑,武夷山是江西和福建的界山,為什麼一直都稱為福建武夷山。兩省不用爭了,以後就叫武夷山,對外就叫中國武夷山。”

……

是的,山都是中國的,可1999年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武夷山為何只有福建境內的?

如果你去了解武夷山,發現武夷山的最高峰黃崗山雄立在兩縣邊界上,似乎在鉛山境內多一些,山脈的最高峰也在鉛山,應該說鉛山與武夷山脈的淵源似乎要深一些。江西的鉛山可稱之於大哥,但關鍵是大哥沒有弟弟會來事、觀念新,“武夷山”的名頭與地位卻被弟弟搶走了,弟弟如今早已是武夷山市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大哥也是“武夷山籍”?

黃崗山有兄弟倆,分水關是兄弟倆共有的,似乎沒有什麼爭議,武夷山也是兄弟倆的,問題是1999年武夷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只有弟的,卻不見哥的。

當然,福建世界申遺是不會為江西申的,人家考慮的是本地利益,那麼江西為何沒有同時去申請?難道住房城鄉建設部(2008年前為建設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就不知道武夷山是福建與江西兩省的嗎?兩省同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報送武夷山申遺材料,不是更好嗎?一個武夷山兩地分開申,要多花多少錢?

這是沒有大局意識,沒有從國家層面來考慮。巧哥想不通的是,地方各自為政,考慮的是利益之爭,但國家有關部門應該考慮國家戰略,大格局,從宏觀上來調控才對,即使江西當時沒有申報,也應督促江西同時申報才對。

有人說,鉛山人很自戀,說起武夷山,最高山峰在他們那裡,說起紅茶他們是祖宗……拿紅茶來說,“我河口紅茶要比你正山紅茶早一兩百年呢,你那些做茶的師傅都是從俺河口鎮聘請過去的。”早一二百年難道不是你祖宗?這讓巧哥想起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對這種炫耀,巧哥認為很可悲。

當年廣東潮州被授予“中國瓷都”,景德鎮坐不住了,又是鬧又是打官司。當初景德鎮為何不申請“中國瓷都”,也許我們江西人都會這樣想,景德鎮歷史悠久,是千年瓷都,還要申請嗎?可人家申請獲得了“中國瓷都”,我們又坐不住了。

景德鎮在陶瓷藝術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想過沒有,日用陶瓷出口為何潮州佔了70%?據瞭解,全國酒店用瓷的銷售大都掌握在江西人手中,但也大都在廣東納稅,這又是為啥?巧哥去過不少陶瓷廠,老闆是江西人、生產工人是江西人,就連瓷土也是江西的,這些江西人難道就不愛家鄉,還捨近求遠?江西執政者難道不值得反思?

後來景德鎮獲得了“千年瓷都”稱號,終於是瓷都的祖宗了,可祖宗老了,走路慢吞吞了。

誰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地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了沒有?老百姓受益了沒有?

是的,當年福建崇安等地的茶葉都要運到鉛山的河口裝上大船,經信江入鄱陽湖再進入長江銷往全世界,外地人包括外國人,那時只知道一個名字,就是“河紅”,是中國三大紅茶的祖宗。

鉛山為何叫鉛山,因為歷史上盛產鉛和銅,唐朝時便有十萬產業工人在採銅煉鉛,一直都是全國的造幣中心。可又有多少人知道?

還有人說,從自然風光來看,崇安境內有絕美的九曲溪,而鉛山境內勝過九曲風光的山川峽谷則比比皆是。可比比皆是的沒風光,倒是隻有九曲溪的風光無限,唱響了九曲十八溪天下第一漂的凱歌,賺了個盆盈缽滿。

由於盛產茶,銷往全世界的河紅茶每年要換回數百萬金,鉛山從來就是全國的茶葉交易中心,但這個全國的茶葉交易中心卻衰敗了,落伍了。人家已把大紅袍、金駿眉炒到了極致,還註冊了正山小種申請了地理和原產地標誌,將武夷紅茶做得風生水起,最終讓人們忘記了紅茶的真正故鄉是誰?

自戀是一種病,沉醉於歷史的光耀不能自拔,不僅僅是鉛山人有,而且江西很多地方的人都有,只說不幹,白白地浪費了這麼好的資源。

巧哥一向關注寒門難出貴子的議題,寒門如今出不了貴子原因諸多,階層固化也被頻頻提及,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背後是定勢思維和不斷向前進之間的區別。

醉心於江西境內已有的名山,類似於臺灣的小確幸想法,巧哥相信很多人都有。《白鹿原》小說中,白嘉軒靠著明著暗著的手段從對手鹿子霖手中拿到了風水寶地,才有了白家日後的輝煌。

歷史名勝、名人故居尚且有人爭得頭破血流,而面對北武夷山的大好資源,我們任其靜默,等人家搶盡了風頭,才醒悟,才開始“發力”。

由此可見,江西的敗、鉛山的敗,起初是敗在觀念上,之後是敗在經濟發展上。

反觀鄰省福建,策劃、融資、建設、營銷等努力做得有目共睹。據有關資料顯示,1979年,福建崇安成立武夷山建設委員會。請專家和教授,確立景區開發的共識,打造福建武夷山的特色。拓寬融資渠道,改善景區經營管理模式,經過打造,其由觀光旅遊向休閒旅遊,參與性旅遊發展,同時也十分注重對於環境的保護和服務質量的完善。

這就是同一座武夷山,山這邊與山那邊的區別,當然也是觀念與視野的差別。江西有大陸東南第一峰,但沒有去登高看遠,以至遮蔽了自己的視野。

“一山閩贛雨同風,削出武夷造化工。登上黃崗極頂望,盡收華夏萬千峰”。江西北武夷山申遺成功,是令人欣慰的開始。不固步自封,有開始,永遠也不晚,但巧哥希望的是,借鑑福建武夷山的開發思維和發展格局,扭轉江西武夷山的被動局面,讓日後大家提到武夷山時,也會想到江西的武夷山。

寫於2017年7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