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如何走出人員招聘和流失的怪圈?

王君藍


我理解的怪圈的意思就是“死循環”,死循環的意思就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招聘了,然後人又走了,這樣下去的確令人擔心。這樣的怪圈有三個類型:來了馬上走了,來了一個月內走了,來了一個月後走了,每種情況不一樣,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

第一種怪圈:員工來了就走了。

實際調查發現,這是HR人員不專業和企業對招聘下了考核指標造成的。由於HR不熟悉崗位職責,技巧和能力範圍,在應聘的環節做出的承諾在入職後不能兌現。而導致HR瞎做承諾可能又是企業對招聘人數有考核指標,比如一個月多少人必須入職等。看起來兩個都有問題,實際是HR不專業造成。

通用的解決辦法:HR只負責初試,二面和三面都有相關用人單位親自來面試把關,能極大緩解這個問題。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其他部門的負責人也不是個好主管,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

舉個例子:某裝修公司把一個做銷售代表的女士轉崗做人事,考核指標是新人入職率。她不停的邀約面試者前來面視,但是由於不懂崗位的專業性,她一般在邀約電話中,不會講的太清楚,她的策略就是讓人來了再說,把問題拋給了二面和三面的主管。人來的多,留下來的幾乎沒有。總經理非常奇怪,經過調查才發現HR的“模糊招聘”大法,吸引了很多非該崗位的無相關資歷的人員前來面試。最後的結果只能是HR辭職。

提示:來的人多,留不下來。這個大概率是HR的模糊招聘形成的。注意企業對HR的考核指標,千萬不要是面試人數就對了。

第二個怪圈:進來一個月內就離開了。

這個實際執行中,就是HR或者主管面試的時候,說了不能兌現的承諾造成的。比如進來後有什麼什麼福利,特別是進來後有什麼什麼大神培訓,不懂的地方有人帶等等。然後進來後,福利,培訓,老帶新幾乎沒有,對工作又一頭霧水,完全不得要領,不得不離開。

舉個例子:某銷售人員進來後,對產品不熟悉,但是隻是扔了一本產品手冊和話術給他自己學。他的問題卻是如何去拜訪客戶,或者打客戶電話不會被拒絕。而這些現實的問題,是需要解決的,解決不了,他就幹不下去,幾天就會離開,很少待夠一個月混工資的,面子問題嘛。

提示:這些問題,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銷售人員自身經驗不足。二是職責不清,認為就是銷售人員自己的事,這是HR要承擔大部分責任。為什麼不是主管的責任呢?主管的責任一般在一個月後才會體現。新人第一個月內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認識自己上司是誰。

第二件事認識工作是什麼。

第三件事認識企業基本行為規範是什麼。

這些事主管不會教,放在HR那裡是最佳選擇。所以招聘員工一個月,HR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儘量把合適的求職者放到組織崗位上,因為組織崗位從來不是HR的試驗田,都是要背績效考核的。

比如工作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為什麼呢?一個工作包含做什麼,為什麼,什麼時間,用什麼標準,做多少,做到什麼程度。一個新人一個月光熟悉都來不及,這就需要HR細心教導和演練。

第三個怪圈:進來一個月後也離開了。

這個時候,基本就瞭解公司制度,特別解決了這個活兒自己能不能幹的問題。但是還是離開了,這就要注意主管問題了。這個主管很可能沒有做到身教、言傳和嚴格管理這三件事。

正如剛才說的工作分為做什麼,為什麼,什麼時間,用什麼標準,做多少,做到什麼程度。比如去倒杯水。那麼這杯子裡有沒有水,需要熱的還是涼的,加不加茶葉,加多少水,這都是個標準問題。該怎麼做呢?
1、身教。主管也不一定做的就要比員工好,但是要做給員工看。這事是怎麼做的,新員工上手就會快。
2、言傳。言傳並不是說這個事該這樣還是那樣,而是說重點。比如倒水,如果杯子裡還有水,說明客人不是很渴,那麼加一半就可以了。重點就是要告訴新員工如何分清楚工作背景和環境的場合,同樣的事,因為場合不同,做法不同。

3、嚴格執行。一般來說,大部分主管是不敢懲罰的,畢竟招人也不容易,小錯一般也都不會去太在意。但是這個不在意,就害死人了。因為會產生破窗效應。一個窗戶破了,沒有人管,很快,所有的窗戶玻璃都會破掉。對於某個人違反了錯誤,必須處罰,同理,做的好也要獎勵。

提示:獎罰之道,要注意反饋的時間。錯了,當場就要罰。罰小一點。獎勵,要慢一點,獎大一點。這樣,就不會出太大差錯。

總結:

招聘到流失的怪圈,涉及部門比較廣,不是一個兩個部門的事,所以要解決的話注意系統性。

第一要注意面試邀約的話術和選擇,不要模糊招聘。

第二要注意HR的入職承諾和兌現,包括第一個月的新員工三件事,熟悉上司,熟悉工作,熟悉企業制度。

第三要注意主管的三件事,身教,言傳和嚴格管理。

做到這三點,怪圈基本就不存在了。

以上問答,歡迎批評指正。


喝了蜂蜜的小熊


員工離職的原因

1.工資不到位,得不到提升

2.心受委屈了

3.純粹是沉不下來心,性格跳躍

現在工作的大部分是九零後,也是入職離職最快的員工。目前公司總在灌輸一個狼性文化,但是很少見有公司成功,頭狼不行,員工也聽得多了,努力了卻沒有得到回報。不得不說現在大部分都人都是現實的。還有就是大餅畫的多了

想要留住員工,一定要員工看到前景,這個前提是在往前一步就可以得到一塊實實在在的餅,再往前一步能得到更大的一塊,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俱往矣。

還有就是管理制度,企業文化,不說信仰了,但是一定要員工認可認同

踢出老鼠屎,一個人入職的前兩個約石幹勁最大的,所以這倆個月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一個認同企業,有責任心有上進心的人帶領。


空談不自知


人才流失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雙倍的損失,甚至是致命的,因為這不僅削弱了企業的力量,更強化競爭對手的力量。

而高層流失則可能會帶走整個團隊,中層離職會帶走大批下屬,核心骨幹離職會帶走大量的經驗或技術。

人才流失,輕則讓企業傷筋動骨,重則讓企業一蹶不振。

因此,瞭解人員流失原因,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範處理,這是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人員流失從個別現象發展為潮流湧動時,管理者就必須反思一下:是企業不仁還是員工不義?是招人策略還是用人機制出了毛病?是經營思路偏差還是企業文化變味?

人才的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從大的層面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企業層面的客觀原因和員工層面的主觀原因。如果一個企業成批量的走人,一定是企業出了問題。如果只是個別零星人員流失,則基本上是人員本身的需求與企業不匹配了。

人才流失的客觀原因

01薪酬待遇

薪酬在市場經濟的作用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尤其是對於還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人們來說,所有的人都會關注薪酬,無論是高層還是基層,只不過關注的側重不一樣而已。

薪酬不僅是人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更是代表了企業對人才價值的評價。“只要對方開出兩倍於你的價碼,你再怎麼強調公司文化、發展空間等都用處不大”。這時的企業文化留人、感情留人等在金錢面前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如原來TCL集團的徐風雲,跳槽到法國讓古戎公司之後,薪酬翻了二十倍。因薪酬低而人才流失的情況在國企身上最明顯。傳統國企受到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兩方面的人才爭奪。這兩類企業開出的高薪常常使國企成批量走人,讓傳統國企成為人才的培訓基地。

02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包括兩個方面,硬的制度和軟的文化。

在制度方面,如果企業有能夠獎優懲劣,讓優秀人才受到激勵,脫穎而出的制度設計,那麼企業的人才流失就會很少。反之,做好做壞一個樣,平均主義,沒有科學公平的激勵標準,一人做事兩個看,還有三個在搗亂。那麼企業肯定是留不住人才的。

在文化方面,企業管理一言堂,論資排輩、裙帶關係嚴重;或者老總家長作風嚴重,說一不二,開口閉口批評,甚至辱罵員工,都會讓人才逆反心理。管理差、企業文化差的企業,常常會頻繁的批量走人。

在硬的制度方面,講究平均主要的國企做得很差勁,人才流失嚴重;而在軟的文化方面,很多民營企業就表現的不合格,老闆的意志高於一切,甚至高於法律,讓許多無法忍受的人才掛職而去。

企業薪酬和企業文化是留人的基礎,不管職位高低,任何人都會因為對這兩方面不滿意而走人。當然,不同的人會有所看重,越到高層,對薪酬的關注度越低,越關注文化發展等軟環境,而越到基層對薪酬的關注會更高。而所有人對不良的企業文化不抱任何好感。

在薪酬和企業文化兩個方面,企業必須有一個能達標還能勉強吸引或留住人才。

或者是薪酬工資高,讓人員看在錢的面子上,先將就著呆在企業,以後再考慮離職;或者企業管理人性化,有家的感覺,讓部分重視工作氣氛,看重人際關係的員工不忍心離去。

如果這兩個方面都不達標,工資低、管理差,企業還指望能留住人才的話,只能依靠奇蹟出現了。

人才流失的主觀原因

除了客觀原因之外,人員流失還有其自身的綜合考慮。如果自身的願望與企業的供給不匹配,企業遲遲不能滿足人才要求的話,人才的流失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從大的方面來說,不同層次的人員有不同的需求點。高層關注經營理念的統一;中層關注晉升的空間;而基層更關注發展機會了。

因此,高層流失更多的是價值觀的分歧;中層多是遭遇到事業的天花板,而基層的發展機會太少,導致了他們拂袖而去。

高層人員:高層人員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經營理念、發展方向有分歧,意見不統一而導致分道揚鑣。道不同,不足與謀。越到高層越看重合作融洽和雙方價值取向的一致。但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層次後,尤其是高速發展需要跨臺階的時候,這時對未來的發展就會產生嚴重的分歧,守成的人員願意就此罷手,而奮進的人還想更上層樓。彼此分歧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團隊的分裂。

如伊利集團的牛根生離職後,絕大多數部下隨之而去。陸強華從創維公司的出走,帶走了150多名企業精英。

另外,當一個不熟悉的外人進入高層後,雙方的價值理念、經營作風就會產生很大的摩擦,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磨合,到最後只能是外來者出局。這也是多家跨國公司高層空降傳統企業,水土不服,最後只能飲恨而歸的原因。

中層人員:中層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晉升空間。當中層人員在崗位上呆了多年之後,這時升遷越來越慢,機會越來越少,對於現有企業“沒有新鮮感”,常常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境況,發展碰到了事業的天花板,明明看到高層的職位,但中間隔著一堵玻璃牆,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欲上不能,欲罷不忍。這些已經擔任主管的人開始想找尋外面的機會。這在民營企業更為明顯,很多民營企業的高層常常被家族成員所壟斷,外人在企業做到中層以後,想往上走就很困難,因此在這樣的企業,中層原地踏步走,呆一段時間就走人的現象很普遍。但人挪活樹挪死,這些有豐富經驗的中層正是那些高速擴張企業的搶手貨。

因此,不少在原來企業發展陷於停滯的中層,到了高科技企業,高成長企業後,就過的如魚得水,有滋有味。

基層骨幹人員:骨幹流失的重要原因是發展機會太少。掌握著企業關鍵技術的研發人員,掌握著大量客戶資源的營銷人員,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後,對企業、對手頭的工作都已熟悉,這些人員常常會尋求更多的機會、更大的挑戰、更廣的發展空間,如職位晉升晉級、擔任項目負責人、獨當一面等。尤其是如果一起參加工作的同事、同學有提職,而他沒有機會時,他會急切地尋找外面的機會。

但對許多職業發展通道不健全的企業來說,這樣的機會並不多,有限的管理崗位引來眾多的覬覦者。而技術人員更為難過,許多企業技術人員的發展是自古華山一條路,想進一步發展只能是當官,並非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是做官的料,很多時候優秀的技術人員變成蹩腳的管理者的例子不在少數,這樣機會的有限性,發展空間的缺少,讓不少努力想挑重擔的骨幹跳到對他們熱烈歡迎的對手懷抱。

新入職人員:尤其是新入職的大學生,已經成為企業跳槽的新興一族,在企業呆不到幾個月就走人的情況比比皆是。讓許多企業產生了大學生恐懼症,拒之於千里之外。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沒有正確的擇業觀,期望值太高而致。

大學生在學校的象牙塔裡呆久了,與社會隔絕太遠,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很精彩,常常是憑著想象來找工作,既想工資高、還想幹活少,工作形象還要好,這也是眾多大學生考公務員的動力所在。

因此,很多大學生常常把第一個工作當跳板,希望通過不斷跳槽來尋求自己理想之路,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社會、職場遠沒有這些人想像得美好,這些頻繁跳槽的大學生往往幾年都定不了位,走不出自己的幻想。

解決人才流失的措施

人才流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應對人才流失的策略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具體來說,夯實企業留人的基礎;搭建人員發展的平臺;從源頭把好人員的入口關;做好亡羊補牢工作,防患於未然。這樣多管齊下,才能有效地減少人才的流失。

1 夯實好基礎

薪酬待遇和企業文化是留人的基礎,把基礎夯得越實,留人就越有保障。

薪酬待遇:通過市場薪酬調查和激勵性設計,要保證企業薪酬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薪酬不能保證比別人的高,但一定要保證不比別人的低。尤其是骨幹薪酬的競爭力,要保持在行業中等偏上水平,這樣既能讓人員安身立命礎,又體現出了人才的價值和市場水平。

企業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嚴格的考核評價,形成獎優懲劣的企業文化,讓懶散的人在企業無法立足,讓努力付出的人能得到優厚回報。同時,消除家長作風,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加強內部的溝通,形成人性化的管理氛圍,這樣人員在企業才會乾的熱火朝天。

2 搭建好平臺

為人才創立在內部發展的平臺,人才的幹勁就會經久不息,這是企業持久留人的必由之路。

多通道職業生涯:通過多通道的職業生涯設計,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營銷人員都有職業發展路徑,都有向上發展的空間,能看到自己未來的前途和希望。尤其是對技術人員來說,即使不當管理者照樣能夠獨當一面,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人員的穩定性。

同時,企業可以通過內部輪崗或者外派委以重任等形式來實現人員發展的多元性;對於有創業激情的人員,企業還可通過搭建內部創業的創業平臺,或成立新的事業部門來滿足員工的創業慾望。如美國3M公司的多個興趣研發小組,極大的激發了人員的工作熱情。

3 把好入口關

把好入口關:根據企業的文化和用人標準,招聘合適企業的人員,把不適合、不適應企業的人員在進來之前就剔除出去。這樣人員流失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把好入口關不僅包括企業基層員工,也包括企業中高層人員,這需要讓他們提前熟悉本公司的作風和文化,提前磨合。

4 亡羊補牢,防患未然

建立企業的後備人才梯隊,建立企業的知識體系,這是避免人員流失的亡羊補牢有效之舉。

後備人才梯隊建設:企業在平時要加強人才儲備,對於技能要求較高或替代性較弱的崗位,要進行重點的培養。同時要把管理者培養下屬職責作為一個必要的考核指標,下屬不成長,主管就提拔不起來。這樣,有了充足的後備人才梯隊資源,人員流失了也不怕。

建立企業知識體系:企業要有意識的積累自己的經驗,把散落在每個員工頭腦中的智慧彙集起來,形成企業共有的財富。並通過建立企業文化課程庫的形式固化下來,一代代的向下傳承。這樣即使人員流失了,經驗財富也不會流失,企業照樣能發展起來。

5 留人的核心在領導

留人策略是知易行難,這對企業的管理者,尤其是領導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是要他們革自己的命,完成徹底的思想轉變,而這恰恰是留人的最核心和關鍵所在。

高層要有胸襟:企業留人,就需要企業管理人員,尤其是老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要有長遠的戰略打算,要有廣闊的胸襟和視野。視野有多高,事業就有多高,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沒有人願意跟隨雞腸小肚、目光短淺的領導者一起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